王彦;丁文莉;马晖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自某院收入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共153例,患者根据是否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分为两组,A组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未合并胆囊结石组(116例),B组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组(3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对照组中E2为(13.26±4.37) pg/ml,观察组中E2为18.75±5.2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A级30例、B级67例,观察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A级9例,B级15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C级21例(18.1%),观察者为13例(35.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雌激素水平(E2)为导致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观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d7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d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脑神经保护剂在治疗急性脑缺血上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更明显.
作者: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行为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乌鲁木齐市4个区的4所维吾尔族中学学生887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知识分数为(4.23±1.99)分,男女生的营养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58.8%)和钙元素的良好来源(51.8%)等知识掌握比较好;喜欢喝饮料(59.4%)和吃西式快餐(39.9%)的程度高于喜好吃零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料、奶油甜食食用频率较高,豆类食用频率相对较少.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不高,饮食习惯不太合理,应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培养中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饮食行为.
作者:肖辉;吴晓飞;阿孜古丽.马木提;林艺;崔君;刘晓静;亚森.卡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45例临床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并对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等进行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病半微以上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脑疝及合并症为主要死亡及高残障的主要原因.变部位、病变个数、并发症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影响TOBS预后的因素有: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31分、头CT或MRI示病灶个数≥4个、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合并感染、合并消化道出血.
作者:李瀛;余丹;王爱岳;刘春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治疗透析患者贫血及对其营养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27例给予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对照组25例单独给用促红素,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治疗后4、8、12周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相对体重(KBW).结果 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组及促红素组针对Hb、Hc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后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素组Hb、Hct与促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及12周,与治疗前比较,Alb、PA、TF、KBW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观察组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素联用可改善透析患者贫血状态,提高营养水平.
作者:毛艳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在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2011年收治的28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其余5例术后2~4周行二期内镜取出残留的胆总管结石;22例行急诊内镜治疗,其中2例治疗时插管失败,改为急诊开腹手术,其余20例于急性胰腺炎缓解后2~6周行二期腹腔镜手术.本组无死亡病例,急诊内镜治疗无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急诊腹腔镜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8月-4年,未见急性胰腺炎复发.结论 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是治疗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微创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曾新桃;冯凯祥;罗华;王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车祸伤的发生及防范.方法 对某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的717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12岁学龄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峰年龄段.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及排位主要为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跌落伤、烧烫伤.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结合的预防方法.
作者:王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铂类(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及生存期.方法 7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顺铂或奈达铂为基础,分别使用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进行化疗.结果 IP组28例,有效率58.3%;EP组45例,有效率30%(P=0.025),但比较两组生存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P和IP方案均是治疗SCLC的有效方案,与EP方案相比,IP方案疗效更好,且血液学毒性较低.
作者:李文栋;黄新恩;陈湘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选择某地6家医院共42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自我防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预防及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后,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我防护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变化,有85.7%的护理管理人员愿意与患者密切接触.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职业防护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吴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血清PCT和hs-CRP检测结果,以及两个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败血症新生儿PCT和hs-CRP的含量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孙东明;董巧丽;杨小巍;湛要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P53抗体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分布状况(阳性率),分析血清AFP和P53抗体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AFP含量,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P53抗体的水平,并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阳性率为78.00%(39/50),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8.00% (24/50).血清AFP含量和P53抗体滴度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即患者血清AFP和P53抗体含量越高,其病理分化程度越低.结论 联合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及P53抗体的含量和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剑武;仲召阳;张沁宏;卿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脑室-腹腔分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Kamofsky评分、术后分流管梗阻、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均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管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杨枫;是德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瓜萎皮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从三亚卒中注册系统中选取6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0例和对照组330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心电雷改变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心电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肌缺血的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瓜萎皮注射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稠度,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率中的预后.
作者:周广怡;聂岁锋;戴良;王旭东;陈宏尊;范伟;周家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几种常见微生物对酚类消毒剂的抗力,为现场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酚类消毒剂对所试指标菌均有良好杀灭效果,且作用迅速,均能在7.5 min内达消毒合格要求.几种常见微生物对酚类消毒剂抗力有明显差异,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抗力强,有效杀菌浓度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倍,大肠杆菌的4倍,白色念珠菌的5倍.结论 酚类消毒剂用于现场使用时应充分了解消毒对象,疑有假单胞菌类微生物污染时应提高使用剂量.
作者:陈越英;吴晓松;徐燕;谈智;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患有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的BNP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抽取55例在某院就诊的患有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定义为A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老年人病例55例(定义为B组),对两组的BNP、LVEDD、LVEF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LVEDD、LVEF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的BNP、LVEDD、LVEF水平与B组患者比较相差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BNP水平可以对患者是否患有心脏疾病进行筛查,可以对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客观的反应,与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对心理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和诊断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俊高;高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作者:符颖;麦丽珍;欧慧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c Choleeystectomy,LC)中解剖变异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79例伴有解剖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成功LC,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T管引流,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管吻合术.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LC时重视解剖变异,规范操作,腹腔镜处理合并解剖变异的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秋;叶明新;付文广;淦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了解湖北省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2010年4~6月对湖北省696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用师生关系、教学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作为职业生活质量的指标,考察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女教师的师生关系、生活满意度都明显的好于男教师的师生关系(t=3.574,P<0.001)和生活满意度(t=-4.824,P<0.001);班主任的师生关系(t=-4.455,p< 0.001)、消极情绪(t=-4.354,P<0.001)都明显的好于非班主任教师;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t=4.768,P< 0.001)显著高于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师生关系(t=-3.253,P<0.01)也显著好于中学教师;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师生关系、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发现,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显著,且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 0.001).结论 女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优于男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优于非班主任教师;小学教师的师生关系、教学效能感优于中学教师;教龄只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影响;教学效能感是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部分中介变量.
作者:孙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心血管内科进行冠腺介入治疗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于介入手术治疗前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3~7 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同时两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瑞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瑞伐他汀10 mg,每日1次,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介入术后再狭窄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氯(NO),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 (ET-1).入院时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测一次.结果 (1)治疗后复查冠脉造影,瑞舒伐他汀组再狭窄率为3.33% (2例),对照组为13.33%(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14.2±6.8 vs 13.9±7.0 pg/ml), (6.2±1.5 vs 6.1±1.7 mg/L), (48.1±15.8vs 47.8±16.0 μmol/L)和(82.0±9.1 vs 82.1±8.9 ng/L);治疗后,瑞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hs-CRP,NO和ET-1水平分别为(6.8±2.5 vs 9.2±3.6 pg/ml), (4.1±1.2 vs 5.8±1.7 mg/L), (63.2±17.6 vs 47.6±15.9 μmol/L)和(61.6±9.5 vs 80.5±9.3 ng/L);瑞伐他汀组治疗后IL-6,hs-CRP,NO和ET-1水平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介入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成功能有关.
作者:朱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膜活检在胸膜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某院呼吸科住院进行胸膜活检的74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阳性28例(51.9%),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阳性22例(40.7%),非特异性炎4例(7.4%).结论 在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胸膜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震;左莹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