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吴飞;陈洁;曾谷清;莫文娟;赵琼兰

关键词:PBL教学法, 护理, 教育
摘要: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回顾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和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在明确PBL教学法优势的同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优化课程体系、完善配套资源、组建教学团队和制定科学考评体系四个方面给出意见.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护理对慢性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肝炎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和满意度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合理饮食、情绪调节、规范用药等遵医嘱行为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可提高遵医行为,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学婧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心电图破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为ST段抬高型分为STEMI组87例和NSTEMI组33例,分析破裂QRS、破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在STEMI以及NSTEMI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发生率、阴性/阳性预测值.结果 病理性Q波与破裂QRS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比较(P>0.05);破裂Q波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性显著高于病理性Q波(P<0.05),破裂QRS波合并病理Q波的敏感性高于破裂QRS波者,但两则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比较(P>0.05).破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在侧壁及前臂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高,与破裂QRS波者和病理性Q波者比较(P<0.05);三者在下壁的敏感性比较(P>0.05);三者在前臂、下壁、侧壁的特异性比较(P>0.05).结论 破裂QRS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与病理性Q波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赖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IT运维平台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设想

    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医院信息化系统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信息系统在加快医院运行效率、减少医疗差错、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信息系统本身也在日益膨胀,软、硬件故障发生率日渐增多,医院信息科疲于应付各种排障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些压力,一个有效的IT运维平台,将对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需求、问题、事件处理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运维分析,从而提升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袁飞;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联合使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阻肺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以及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单纯的噻托溴铵治疗,联合组给予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PEF、FEV1以及FEV1/预计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联合组患者治疗前的PEF、FEV1以及FEV1/预计值与常规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EF、FEV1、FEV1/预计值以及临床疗效与常规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绍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89例,依据其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组45例和缺铁组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地中海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与缺铁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间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其RDW、MCV、MCHC值均具有明显差异,故而血常规检验在鉴别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梅;袁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预防和延缓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属于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患者的胰岛β细胞遭到攻击破坏而出现炎症,使得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从而发病,因此需要应用外源胰岛素进行治疗.要是患者的治疗不当或者是不够及时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加大了患者家庭的负担.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过环境因素以及病毒感染诱发的患者数量也日益增多,因此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当前情况下还缺乏彻底根治该病的方法,不过借助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发生发展,能够有效延长患者寿命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传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自助诊疗卡信息系统在门诊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 了解自助诊疗卡在推广现状,对比自助诊疗卡与现场挂号的效果,以完善自助诊疗卡功能,提高持卡就医人数.方法 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6年1~6月的挂号数据分析,广州星海数字传媒金卡有限公司提供2016年1月1日~6月30日的挂号人数及开卡人数;从HIS系统导出2016年1月1日~6月30日的就诊人数作为对比.门诊部分别调查100位使用诊疗卡和现场人工挂号患者关于挂号时长、满意度等方面内容,作为参考对比.结果 使用诊疗卡挂号用时1.23 min,患者满意度平均分91.76分;现场挂号用时13.21 min,患者满意度平均分73.75分,P<0.05,证明满意度分值与等待时间长短有关.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年的宣传,提高诊疗卡使用便捷度,在自助机器上完善各项就诊环节.

    作者:林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饮食营养控制和运动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除常规产检,健康教育和孕期监测外,并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检、健康教育及孕期监测,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控制和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低血糖水平,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和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淑惠;肖玉凤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针刺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

    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中风)后的常见后遗症,严重威胁到人们健康和生活,脑卒中本身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存活者中多数遗留有偏瘫症状.痉挛性偏瘫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卒中患者临床抢救的有效性明显提高,致残率及致残程度也随之下降.统计发现80%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出院后会遗留多种功能障碍,其中偏瘫遗留症患者中90%存在肢体痉挛,在发生痉挛时,异常运动模式、关节僵硬、关节畸形等都会阻碍偏瘫肢体恢复,所以说改善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昌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肠道黏膜屏障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以及肠道黏膜屏障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

    作者:王晓红;段济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DCA循环法教学在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应急应变能力培养的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教学在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应急应变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实习护士分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PDCA循环法教学的试验组,制定教学计划,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 对照组的理论成绩为(85.2±5.7)分,试验组为(81.8±4.2)分,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对照组的操作成绩为(81.8±4.2)分,试验组为(90.4±5.6)分,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 PDCA法提高了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应急应变能力,可在临床教学中参考使用.

    作者:何志琼;徐琴;杨雪;成兰秀;练寿英;张伟;胡茂清;余江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人文关怀在儿科教学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儿科实习的全日制护理学生100名,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习护生50名为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完成计划制定的教学内容;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习护生50名为研究组,完成常规教学外,增加人文关怀的传授,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运用到临床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临床儿科护理考核情况表、就业态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学生的临床儿科护理考核、就业态度调查表比较(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儿科护理教学中加入人文关怀对实习生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临床儿科护理带教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实习效果,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4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抽选74例,实施基础护理的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患儿37例作为观察组,评定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4.60%,高于对照组的73.00%,差异显著(P<0.05).患儿发热、头晕、意识障碍、恶心等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伤残率为5.40%,低于对照组的29.7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能增强疗效,加快恢复速度,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李小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在牛皮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

    目的 分析研究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在牛皮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60例牛皮癣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别护理同等周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为96.67%,护理满意度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为80.00%,护理满意度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牛皮癣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性,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能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巧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的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分类,纳入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行气胸预防及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气胸及感染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的患儿实施气胸预防及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气胸发生率,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裕萍;刘春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医院档案管理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探讨

    办公自动化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形式,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及在办公自动化的环境下办公,对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能够将工作简化,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来说,办公自动化更是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且有效的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

    作者:雷伟景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运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13日~2016年7月13日我院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为腹主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3例患者表现为血管瘤样扩张,MIP、VR图像显示有4例患者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真腔变窄,5例表现为剥离肉膜瓣影.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显示其夹层及周围血管病变情况,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张郎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研究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主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而对观察组来说,在对照组已有护理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表的相关内容对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予以评价.结果 根据结果显示,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所显示的评分结果要明显高于观察组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且比较二者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表所显示的评分结果要明显低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表评分,且比较二者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且使用效果良好,应当积极推广和提倡.

    作者:邹燕萍;薄利雪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4例,参考随机双盲法的划分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各6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BVDNA下降log值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以及ALT复常率方面的数据值并没有明显差异,即组间比较,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6%,与参照组患者的25.37%比较,数据优势显著,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不仅临床效果确切,还能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值得临床实践广泛应用.

    作者:尹海滨;廖晓庆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给予观察组实施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为73.9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瘙痒评分、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给予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红;张婷;张家隆;方海东;滕佳琪;苏海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