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珊格;缪锦超;黄家荣;林晓锋;刘赞伟
目的 探究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逼尿肌不稳定对电切术后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2例,根据患者的伴逼尿肌不稳定情况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非逼尿肌不稳定组,对患者进行电切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前后尿流率、残余尿以及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电切手术前后其大尿流率和残余尿均有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中逼尿肌不稳定患者进行电切手术其效果优于非逼尿肌不稳定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较好,部分患者在术后膀胱活动度恢复较为缓慢.
作者:邓志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5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pO2)该3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后者(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 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让外科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3D腹腔镜系统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缺乏空间感及深度感等缺点,本文对3D腹腔镜系统工作原理、发展过程、3D腹腔镜系统在临床手术应用现状及效果评估等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刘莹;史莹;周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加味逍遥丸与乳腺病治疗仪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乳腺病治疗仪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加味逍遥丸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两组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逍遥丸与乳腺病治疗仪联合治疗乳腺增生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安全性佳,适于应用.
作者:黄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该基础上行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阻滞治疗(TEA).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与76.67%,且治疗后实验组pH值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实验组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持续性TEA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有利于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愈时间,故具有较高可行性.
作者:蔡星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化疗间歇期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PICC置管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ICC置管患者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邓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MRI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并测量ADC值.结果 49例卵巢病变患者中,良性39例,恶性10例.3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13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3例巧克力囊肿,6例畸胎瘤,11例囊腺瘤,1例卵泡膜瘤,1例纤维瘤,2例卵巢脓肿合并输卵管积液扩张;9例恶性病变中,7例囊腺癌,1例浸润性移行细胞癌,1例转移性肿瘤.良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2.53±0.34)×10-3 mm2/s,恶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1.11±0.34)×10-3 mm2/s,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4%、80.0%及89.8%,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为0.86(kappa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ADC值在卵巢病变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明柳;王任国;何志伟;黎家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患者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分布,为疫苗研发的血清型选择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从南京地区儿童中分离的323株肺炎链球菌株进行测定,以确定其血清型.结果 南京儿童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共323株,分型检定结果表明,常见的血清型为19F,所占的百分比为31.3%,其次为19A(13.3%),14型(12.7%)和6 A/B(10.8%).结论 南京地区儿童患者所携带的血清型以19F、19A、14和6 A/B型为常见,现有7价疫苗的覆盖率较低约为62%,而13价肺炎结合疫苗(PCV13)的血清型覆盖率较高约为85%.
作者:苗丹青;徐飞;李军强;刘婧筠;邵忠琦;朱涛;钟天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氧化苦参碱(OM)灌肠治疗结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则选取该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1日的60例SAP患者,将接受肠内营养等基础综合治疗和基础综合治疗加早期OM灌肠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OM灌肠组的肠鸣音和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OM灌肠组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OM灌肠组的腹泻发生率和继发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OM灌肠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早期氧化苦参碱灌肠治疗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理想,胃肠道功能迅速恢复,并发症少,缩短病程,可考虑进一步推广.
作者:迟海波;张志强;柳青峰;邵庆亮;臧辉;宫本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彭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指征,以提高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市18所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进行的妇科腹腔镜手术9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其病情、手术难度、手术结局和并发症,归纳出基层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好适应证.结果 手术类型: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手术严重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P<0.05);手术级别:随着手术级别的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依次增加,Ⅱ级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Ⅲ级明显高于Ⅱ级(P均<0.05).结论 基础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应以Ⅰ级、Ⅱ级的低级别手术为主,术中严密观察,及时中转开腹或转上级医院治疗,避免不可逆损伤.
作者:秦炜;陆丹;林芳;贺青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惊厥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该院就诊的惊厥患儿家长的一般资料,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状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49.30±7.23)分;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60.08±7.17)分;疗效差、病程长是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疗效差、学历低、病程长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惊厥患儿的家长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的负性情绪,通过对负性情绪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改善家长心理状态提供参考.
作者:吴新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医院的现代化水平,跟上先进信息发展的步伐,对病案资料实现数字化管理.方法 在计算机技术和数码照相技术的辅助下,对该院的病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成像,从而存储到计算机中,为患者提供病案资料的网络化服务.结果 数字化病案室构建后,病案资料的错误率、丢失率及破损率明显降低;病案的查找时间、获取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评分则明显提高;场地成本、人力成本及管理费用明显下降.以上数据与和构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中患者的病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提高病案资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缩短查询和获取时间,降低各项管理费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HBV-DNA、HBeAg阴转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能够有效促进血清病毒水平的降低,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的好转,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瑞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行降钙素原(PCT)监测应用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择已被确诊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ICU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炎性反应水平和在不同的治疗时间段内患者在ICU停留比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为(6.44±1.07)d,对照组为(9.43+1.8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行降钙素原监测,其指标结果对指导治疗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有重要价值,可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值得各医院借鉴应用.
作者:陈矛;姜悦;黄樱菲;张月蒲;薛秋平;许燕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颈椎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上颈椎创伤78例,依照检查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X线检查;研究组39例给予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比较结果.结果 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2.0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4.87%,两组患者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颈椎创伤诊断中有很大价值,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顾英翠;黄月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产妇,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分娩时焦虑评分(33.31±4.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时焦虑评分的(44.52±9.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孕妇入待产室抑郁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分娩时的抑郁得分(32.01±6.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时的抑郁得分(45.31±9.30)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产妇不良心理的产生.
作者:黄宇娟;黄赛梅;梁清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7.1%和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可有效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申万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应用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阿尔茨海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后3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神经病变(30.56%)、吞咽障碍(33.33%)和认知功能障碍(36.11%)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神经病变(2.78%)、吞咽障碍(5.56%)和认知功能障碍(2.78%)发生率;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55.56%)(P<0.05).结论 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相比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好,值碍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陈静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惠儿均经腹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内部回声等,经治疗后再次给予超声诊断,比较治疗前后的诊断结果,同时抽取100例因其他原因需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患儿作为对照,比较其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4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纵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经两周的消炎治疗后,复诊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显著缩小,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肠系膜淋巴横泾、纵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过程,能够利用高频探头对其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显像率高,效果好,能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郁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