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法分析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

李倩

关键词:高效液相法, 诺氟沙星胶囊, 溶出度
摘要: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方法 选择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三乙胺缓冲液:水:乙腈(60:28:1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25℃,按照药典中浆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结果 HPLC法中诺氟沙星胶囊在2.03~50.9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634.4X-543.1,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0.23%,RSD 1.7%;诺氟沙星胶囊在醋酸缓冲液介质中溶出度均值为91.37%,符合药典标准.结论 高效液相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溶出度检测的参考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自闭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 探究儿童自闭症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儿童自闭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针对护理满意度及CARS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CARS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自闭症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诊断与病理特点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频超声特征,同时对比超声和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术后病理确诊的2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诊断表现,并将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术前超声检查提示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2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4.60%.其中I型血流2例,Ⅱ型血流2例,Ⅲ型血流18例;22例纵横比(L/T)≥1;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桥本氏病1例.结论 不同的病理特征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决定了不同的超声图像,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准确率较高、操作方便、费用低等优点,肿块纵横比和血流特点有较高的特异性.

    作者:周春兰;闻华;贺燕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脑溢血昏迷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脑溢血出现昏迷患者预防出现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80例呼吸监护室脑溢血昏迷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对照组出现2例1度压疮患者,3例2度压疮患者,1例3度压疮患者;而观察组只出现1例1度压疮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循证护理完善现有医院对预防压疮护理工作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脑溢血出现昏迷患者因肢体活动受到阻碍而出现的压疮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诗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三种不同计划方案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仰卧定位后,将影像数据导入计划系统,每位患者按照三种不同计划方案进行设计,分别为:(A)二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C)5野IMRT.分别比较三种计划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三种计划方案中,B、C两种方案的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好;A方案的左肺低剂量受照区体积较小;C方案的心脏所受平均剂量较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可优先采用A方案,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优先采用B方案.

    作者:周吉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经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口腔科就诊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13例,以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为参考,确定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的粒子数、布源情况及进针方向.粒子间隔0.5~1.0 cm,活度为10.4~37.0 MBq.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CT未见粒子移位、丢失等.随访观察4~20个月,治愈有效率为69.23%,术后未出现严重放疗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具有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有效保存口咽功能.

    作者:张巍;孙晋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水平(CRP)对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进行分组,得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轻症组)和重症胰腺炎30例(重症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间CRP和PCT水平予以动态监测.结果 轻症组和重症组的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CRP和PCT较轻症组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存在确切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的PCT水平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清PCT和CRP对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检测价值高,有利于对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星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 探究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咳嗽、眩晕、睡眠障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6.4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8.57%),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并分析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消毒供应室管理中护理新理念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护理新理念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情况.结果 护理新理念实施前,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33%,物品洗涤合格率为85.67%,物品包装合格率为84%,护理新理念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6.33%,物品洗涤合格率为96.67%,物品包装合格率为96.67%,实施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有效实施不仅可提高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 物品洗涤合格率和物品包装合格率,且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服务的满意度,对促进消毒供应室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沈菊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伤患者中选取98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49)和西医组(n=49).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采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88%,显著高于西医组81.63%(P<0.05);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明显高于中医组的4.08%(P<0.05).结论 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

    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曲肽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实施护理干预在预防儿科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儿科A病区接收的1032例患儿为观察组,B病区接收的870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手卫生合格率、物品表面检验合格率、家属携带物品消毒率及家属不当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含量测定意义观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含量测定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所收治的30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含量;采用标准24h留尿计算法测定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分析血清胱抑素C、内生肌酐、血清肌酐同肾小球滤过滤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胱抑素C、内生肌酐、血清肌酐同肾小球滤过滤之间均具有显著性相关性,且血清胱抑素C含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 相较于内生肌酐和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滤情况,可以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热性惊厥患儿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热性惊厥患儿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患儿血清及脑脊液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样本中的HHV-6 IgM、IgG抗体,采用巢氏PCR法检测样本中的HHV-6 DNA.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HHV-6 IgM阳性率为17.00%(9/53),IgG阳性率为66.00%(35/53);脑脊液HHV-6 IgM和IgG均未检出阳性.血清样本中,HHV-6 DNA扩增阳性率为18.90%(10/53),其中有7例IgM为阳性,95份脑脊液样本均未扩增出HHV-6 DNA.结论 热性惊厥和HHV-6感染可能有相关性,但本研究仅在部分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查出HHV-6 IgM或HHV-6 DNA,脑脊液样本均未查出HHV-6 IgM或HHV-6 DNA,因此本研究未能证实HHV-6的噬神经特点,有待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孙岩;王锋;于静;马兰红;古丽比亚;余亮;罗新辉;孙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骨片在眶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骨片在眶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眶壁骨折患者36例(36眼),入院后加强患者常规检查,根据每1例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患者均采用人工骨片进行修复,分析人工骨片在眶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23例术后矫正视力≥0.8,13眼术后早期较术前下降1~2行,经过处理后恢复.31例患者术眼与健眼突出度差值在1.5 mm内,且术前25例复视完全消失,26例眼球运动受限得到明显的控制.术后36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眼睑肿胀2~6 w后完全消失,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植入物排斥反应等.结论 眶壁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骨片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欣;王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发病急骤,恢复较慢,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发病初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肢体关节挛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可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肢体功能,充分发挥残余功能.

    作者:刘艳明;沈伟娟;包瑾;鲁翼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膜癌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确诊为M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原发灶,临床表现,腰穿结果,影像学等.结果 32例MC患者中肺癌为原发灶的有19例,比例高.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等.32例患者中首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有25例,阳性率为78.13%(25/32).多次检测可提高阳性率.MC通常脑实质无病灶,故无占位效应,核磁强化检查有助于诊断,尤其是脑脊液细胞学阴性时.结论 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患者,尤其既往有肿瘤病史,要考虑MC可能,完善核磁强化检查,完善腰穿脑脊液检查,目前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是诊断MC的主要方法,增强核磁检查对MC的诊断起到帮助.

    作者:张环环;何俊瑛;张志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肝硬化B超中肝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诊断分析

    目的 探究B超在肝硬化中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的肝脏轮廓、肝实质光点以及脾脏大小等进行B超检测,比较其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管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速则呈现为明显的变缓趋势(P<0.05),统计学有意义.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发现有19例肝脏轮廓呈现出锯齿状变化,18例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20例存在胆囊壁厚度增加现象,另外出现脾脏肿大的为22例,存在明显腹水症状的为14例.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能够明确门静脉管径大小以及血流变化情况,其能够作为肝硬化的重要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菊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缓解青年期乳腺癌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青年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30例青年期乳腺癌患乳切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出院当天给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干预前患者SAS、SDS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患者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青年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秋华;包国萍;左疆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培美曲塞治疗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PEF(2.85±0.67)L/s、MMF(1.54±0.54)L/s、PEmax(46.87±2.65)%、Pimax(81.36±4.12)%、总不良事件发生率(6.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贾原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对31例重症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基础治疗的效果.结果 31例患者置管引流52例次,置管成功率100.00%,25例治愈(80.65%),3例中转开腹引流治愈(9.68%),2例转院(6.45%),1例放弃治疗(3.23%),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可以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高压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亡率,符合微创外科发展要求.

    作者:裴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