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张金艳

关键词:透析并发症, 营养状况,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b、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观察组心衰、内瘘闭塞、高血钾、血压异常、水负荷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透析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BiPAP无创通气在PICU中的应用

    目的 对BiPAP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以期对PICU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27例患者进行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对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临床检测结果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BiPAP无创通气模式无论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心率至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CPAP无创通气模式治疗.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是一种较CPAP更为先进的通气模式,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作者:吴婷;谢晋;刘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按照病例检查结果分成两组,良性组和恶性组,对比两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声像图特征,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的边界情况、形态、结构、回声类型、周边声晕以及钙化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的血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恶性组I型、Ⅱ型较少(P<0.05).结论 采用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价值显著,在此基础上结合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分析,鉴别诊断准确率更高.

    作者:晋红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归脾汤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归脾汤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归脾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6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41%,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血小板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归脾汤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

    作者:龚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及优越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的7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比较,观察者治疗前、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35例(94.59%),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75.68%),观察组总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比较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应用价值显著,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宋洛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探讨

    目的 探讨如何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更优质的护理,使患者以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利于病情的恢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由手术室护士对所管理的围手术期患者实行全程规范化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随访.结果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成败.结论 开展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社会满意度.

    作者:钟以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和临床研究

    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混合制剂,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即可满足儿童患者的生理需要、预防电解质紊乱,明显减少补钾疼痛,增加治疗依从性,且适用于高血糖患者.同时,减少配伍时微粒污染、避免输液反应,简化配置过程,节省操作时间,方便临床护理工作.其在临床使用安全性、依从性、临床适应性、质量控制及药物经济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小规格产品在儿童无痛补钾方面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茉君;王涛;刘瀚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化疗后PICC置管处皮肤过敏的1例护理

    PICC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头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术.作为一种新型输液工具,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具有保留时间长,安全性高的优点,从而创造了医学界的一针式服务神话,很多患者认为PICC是他们的一条生命线.经临床观察,少数经化疗导致过敏性体质的病人留置PICC后,用贴膜固定导管时,贴膜下皮肤出现红肿、瘙痒,严重者皮肤破溃、渗液等情况,给导管的日常维护方面带来困难,影响了导管留置时间,不但影响治疗的进展,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PICC管的费用昂贵,易发生医患纠纷,同时也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川.1例肺癌患者体质弱、抵抗力极差,化疗后引起免疫功能失调出现过敏性体质的情况(化疗前无此情况).我科通过循证护理、临床实践和观察等综合方法有效改善了病人的过敏症状,并顺利完成了后续治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史云;罗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相互学说

    通过系统分析传统哲学思想的逻辑思维模式,探究其在中医药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研究了“相互”和“互藏”哲学思想内涵及其逻辑推演模式.本文遵循传统推演模式,表达了二元、四性、四气、五色、五味、六淫等相互内容,并初步阐述了“相互思想”.

    作者:柴天川;刘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旨在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尿常规检测的成功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本次研究中,主要对尿常规检验过程中,收集前、运送保管过程中以及分析检验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采集准备、保存、分析三个环节中,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结论 临床检验人员要真对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进行检验质量的控制,不断规范操作流程.

    作者:刘玉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尼可地尔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初步评定及研究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为更好地治疗心肌缺血患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科学统计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5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尼可地尔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优于其他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服用常乐康二联菌与等量温水比较,对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NEC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早产儿共140例,随机分成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严重NEC、败血症、住院时间、益生菌相关性败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早产儿发生严重NEC、败血症、住院时间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并未发现益生菌相关败血症.结论 早产儿预防服用益生菌可以降低严重NEC、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郭立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As/PAI-1在膜性肾病肾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目的 建立膜性肾病(MN)大鼠模型,观察PAs/PAI-1在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PAs/PAI-1在MN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按改良Border法[1]尾静脉注射16 mg/kg C-BSA复制MN大鼠模型,于正式免疫第1、2、3、4w取材,取材前收集24 h尿,定量动态检测24 h尿蛋白水平(24hUTP),取大鼠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鉴定成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肾组织中t-PA、u-PA、PAI-1的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②模型组第2w起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③模型组肾组织中t-PA、u-PA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AI-1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t-PA表达较正常组降低,PAI-1表达较正常组升高,u-PA第1 w末出现短暂升高,以后较正常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组织PAs/PAI-1表达失衡是导致MN病理损害、加重蛋白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梁静;张渊;孟祥龙;赵玉容;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脏标志物检测应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心脏标志物检测应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70例作为常规组.对两组进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红蛋白的检测,比较两组成员在各方面的检测结果,并观察各项指标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实验组体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红蛋白的含量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为73.64%,敏感性为88.72%;心肌肌钙蛋白的特异性为97.33%,敏感性为87.25%;肌红蛋白的特异性为95.37%,敏感性为86.12%,三个检测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结论 心脏标志物检测应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尽早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确诊并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析血液灌流与血浆置联合换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血液灌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解毒药物阿托品及氯解磷定的用量、平均住院时间、昏迷时间、活力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能有效提高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了死亡率,因而值得我们临床上借鉴推广.

    作者: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循环管理模式(PDCA)在急诊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5年6月~12月对我院急诊科实施PDCA进行安全管理,以同时期未实施PDCA急诊安全管理为对照,观察实施PDCA前后急诊科出现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PDCA急诊安全管理前急诊科的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PDCA急诊安全管理后(P<0.05).结论 对急诊科实施PDCA急诊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周克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结合路径带教在男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结合路径带教对男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习的28名男护生为实验组,2014年7月~2015年5月实习的22名男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施带教,实验组按照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结合路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采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的实习成绩和带教的测评成绩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与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相结合运用于男护生的临床带教,加强了师生双方更大程度的互动,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

    作者:孙霞;张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本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钿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河南省人民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应用评价与分析

    目的 评价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HIS系统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6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 不合理病例医嘱为102份,占所调查病例医嘱的34.20%,禁食患者、手术患者及放化疗患者的PPI应用不合理率高,不合理主要原因为无适应症用药和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 河南省人民医院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过度使用PPI的情况,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作者:张泽宇;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的研究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A组(n=100)和对照组B组(n=100).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断端脱落时间,并对新生儿脐周皮肤及断端渗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能有效加快新生儿脐带断端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避免了由于常规护理导致的脐部渗血、感染等一些问题的发生.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常规护理所导致的新生儿脐带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

    作者:翟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医学名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论文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规范使用情况.方法 检索万方医学网中2013年1月~2015年9月以标题中含有红细胞分布宽度字段并有全文的论文共有241篇,其中对2014年全年度中标题中含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一词的论文做了具体统计分析.结果 正确使用的仪占9.20%.结论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规范化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应充分重视该名称的规范使用,且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两种表示方法: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standard deviatio,RDW-SD)的不同临床意义进行了陈述.

    作者:袁丹聃;龚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