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琴
目的 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患儿进行本次研究.随机让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银翘组方来进行治疗.1个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病症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4.00%,对照组76.00%),前者的不良反应反生概率低于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并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其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联合银翘组方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江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理疗联合药物治疗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3320.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蒙脱石散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理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改善时间、食欲不振改善时间、腹痛腹胀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便性状评分、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理疗联合药物治疗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确切,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张利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光固化流体树脂治疗儿童乳磨牙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乳磨牙有窝沟龋的患儿50例,共有患牙86颗.所有患儿均采用光固化流体树脂治疗,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个月患者进行复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牙指标均达到满意标准,成功率均为100%;治疗后1年进行复查,修复体破损、边缘密合性、边缘变色、色泽协调、继发龋的成功率分别为98.8%、97.7%、97.7%、98.8%和100.0%;治疗后3年后各指标中患牙成功率分别为88.4%、87.2%、89.5%、87.2%、93.0%.结论 光固化流体树脂治疗儿童乳磨牙窝沟龋效果显著,可有效阻止龋齿进一步发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跃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在改善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中的价值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后者给予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30%)低于参照组(1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h、术后24 h、术后2d、术后3d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穿孔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肖曙峰;刀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共11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59例,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为(38.4±2.6)h,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CD3、CD4、CD8水平分别为(85.6±13.3) μmol/L、(66.4±3.6)、(44.3±2.2)和(24.6±1.3),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缩短患儿黄疸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惠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姚桂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几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6例,对比采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23例)与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观察组,23例)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了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为(35.64±5.61)分;对照组为(27.62±5.4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优于对照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增强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刘玉兰;杨志云;吴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溴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湿啰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占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针对胃溃疡患者实施序贯性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14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经由本院治疗的患者,将其以投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序贯性治疗的7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实施三联疗法的7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Hp转阴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p(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8.57%,对照组为61.4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治疗有效67例(95.71%),对照组48例(68.5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性治疗应用于胃溃疡中可以改善患者溃疡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丁雄彪;胡雪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筛选80例腹部淋巴结肿大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超声二维图像检查,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腹部淋巴瘤24例,回声较均一,由大小均一的结节合成,呈现出椭圆形分叶状,无其他原发性病灶者;37例转移性淋巴结症状者,分布零散且呈不规则性团状,包膜无完整性,内部回声均一,多发者居多,属于癌肿病灶;19例炎性淋巴结者,包膜完整,回声均一,以单发居多,含有感染性病灶特征.结论 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具有显著的超声影像特征,且和邻近脏器病变组织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罗红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在中药房管理中,中药饮片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它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中药房的外在形象和品牌树立,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于中药房管理人员来说,就需要在当前形势下创新管理意识,对现阶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正确分析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解决优化对策,以促进中药饮片管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万奕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诊治的大肠息肉患者中抽取55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白光内镜检查,并就其息肉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分型、病理检查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本组大肠息肉性质的诊断准确率是92.73%,高于白光内镜的78.18%(x2=4.681,P=0.031).结论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用于大肠息肉的肿瘤性质鉴别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借鉴.
作者:黄永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近2年来接收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BPH患者进行分段均衡随机化分组,其中37例患者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作为实验组,另37例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以及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率以及切除腺体质量上均不及实验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性功能评分上,对照组IIEF-5评分结果同样落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症状评分上两组患者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可大程度减少损伤,预后效果良好,且不会严重影响性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显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贫血分布情况及病因,从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海拉尔区妇幼保健所检验科收到的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末梢血样本结果为调查对象.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幼儿的血红蛋白含量,并对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10 g/L的样本通过采集静脉血进行复查.结果 在2015年海地区的9474例0~6岁儿童末梢血样本中,共筛查出351例贫血.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74%.以3岁以内儿童为主,其中0~3岁的321例占91.45%;3~6岁的30例占8.55%.男女幼儿贫血患病率相比,其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1例贫血患儿中按贫血形态学分类标准分类其中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333例(占94.83%);正细胞性的贫血8例(占2.29%);单纯小细胞性的贫血6例(占1.70%);大细胞性的贫血4例(占1.18%).各类贫血所占比率比较差异均由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海地区351例的贫血患儿中以0~3岁患儿的数量偏高,故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提高儿童免疫力,有效预防贫血的发生.
作者:吴铁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全部患者均采用铝碳酸镁、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共有患者33例,研究组共有患者34例,给予两组分别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79%,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两组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的研究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对照组与研究组于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2%、5.88%,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 给予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比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优,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周元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对患儿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采取降温、保持气道畅通、止惊、吸氧及安全保护等护理措施及时控制惊厥发作,减少患儿损伤,并进行健康指导以加强其治疗依从性,预防惊厥复发,从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维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归脾汤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归脾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6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41%,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血小板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归脾汤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
作者:龚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A组(n=100)和对照组B组(n=100).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断端脱落时间,并对新生儿脐周皮肤及断端渗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能有效加快新生儿脐带断端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避免了由于常规护理导致的脐部渗血、感染等一些问题的发生.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常规护理所导致的新生儿脐带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
作者:翟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b、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观察组心衰、内瘘闭塞、高血钾、血压异常、水负荷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透析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人们对癫痫发病原因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药和生酮饮食可以增强抗癫痫药物效果,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病症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骶管滴注疗法联合物理治疗对驻陕某部基层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部一线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肢体疼痛、麻木症状)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用骶管滴注疗法治疗,实验组在上述骶管滴注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中频电疗和腰椎牵引等物理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情况进行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麻木感改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8.00%实验组为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有效率76.00%,实验组有效率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基层卫生条件下的骶管滴注疗法联合物理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白倩;王鑫;李婷;张维;师巧莉;张冉;吴智钢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