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骨折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评价

廖群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股骨近端骨折, 效果, 愈合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手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分阶段疗法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可取得不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患者中随机抽选出90例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并统计所有入选患者的活检取材情况、取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疾病类型检测情况等.结果 本研究取材成功率高达100%,且取材情况均符合临床病理检查的诊断需要;取材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13例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现象、8例肾周小血肿、2例患者出现轻度腰痛症状;患者病理类型则主要包括3例终末期肾病,8例肾小管间质性疾病,20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5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结论 在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为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手术,其取材成功率较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现象,于诊断、明确患者肾病病理类型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弯头型血管造影导丝在输尿管镜进输尿管开口操作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弯头型血管造影导丝(即泥鳅导丝)与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手术插管中的效果优劣.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泥鳅导丝组、斑马导丝组,均为60例.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的进输尿管开口,首次插管如果5 min未成功则交换导丝重新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副损伤情况.结果 首次插管成功率泥鳅导丝组96.70%高于斑马导丝组83.30%(P<0.05),插管时间两组对比(P>0.05);交换导丝后,斑马导丝成功率仍低于泥鳅导丝(P<0.05).术后输尿管开口损伤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镜进输尿管开口操作中,泥鳅导丝插管优于斑马导丝,在困难插管时可以替代斑马导丝.

    作者:潘志华;倪浩东;唐庆生;奚鹏山;周顺荣;夏安乐;何斌;周晓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As/PAI-1在膜性肾病肾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目的 建立膜性肾病(MN)大鼠模型,观察PAs/PAI-1在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PAs/PAI-1在MN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按改良Border法[1]尾静脉注射16 mg/kg C-BSA复制MN大鼠模型,于正式免疫第1、2、3、4w取材,取材前收集24 h尿,定量动态检测24 h尿蛋白水平(24hUTP),取大鼠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鉴定成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肾组织中t-PA、u-PA、PAI-1的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②模型组第2w起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③模型组肾组织中t-PA、u-PA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AI-1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t-PA表达较正常组降低,PAI-1表达较正常组升高,u-PA第1 w末出现短暂升高,以后较正常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组织PAs/PAI-1表达失衡是导致MN病理损害、加重蛋白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梁静;张渊;孟祥龙;赵玉容;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缓解对策

    目的 分析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并探讨相应的压力缓解对策.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在我区五所医院儿科工作的200例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反应量表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压力源量表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进行调查.根据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实施合理的压力缓解对策,比较实施前后儿科护士的压力反应指数、工作幸福感指数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为社会、技术、环境,实施压力缓解对策后,儿科护士的压力反应指数明显降低(P<0.05),其工作幸福感指数、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根据其心理压力源实施合理的压力缓解对策,可有效减轻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儿科护士的工作幸福感指数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80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式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入选80例病例中,病情好转出院者74例,因故自动出院者4例,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结论 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并发症多,针对病情实施规范化的周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救治质量.

    作者:王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析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接受化疗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将其平均分为1组(0度)、2组(1~2度)、3组(3~4度),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其次为3组、2组;3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其次为2组、1组(P<0.05);2组患者总生存时间长,其次为3组、1组(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的远期疗效有相关性,与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尹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自护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对于老年患者采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生存质量和自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且需要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7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采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牙体牙髓病治疗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牙体牙髓病治疗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5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与牙体牙髓病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①循证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②循证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牙体牙髓病治疗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目的 进行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和治疗的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感染患者中84例患者(70.00%)为呼吸系统感染,12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10.00%),11例患者为消化系统感染(9.20%),13例患者为其他系统感染(10.80%).统计结果表明,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较其他系统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性感染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感染,如能早期、合理使用敏感药物能够尽早、有效控制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并发症,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杨生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11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给予体位护理、疼痛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区护理、出院指导等措施.11例患者术肢未出现严重疼痛、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围手术期舒适度高.

    作者:龙思宇;席庆;高囡囡;胡良柱;刘杨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b、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观察组心衰、内瘘闭塞、高血钾、血压异常、水负荷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透析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医疗流程改进的探讨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流程改进的作用.方法 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6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对比,探讨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流程的改进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对促进医疗流程的改进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面瘫经验分析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方老师治疗面瘫在对其进行明确详细诊断之后采用针灸、电针、艾灸、中药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丽红;方桂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目的 观察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结肠息肉患者100例在无痛结肠镜下进行APC治疗,并观察治疗后效果及并发症,在1个月后到医院进行复查.结果 有100例患者在治疗时共摘除/灼除息肉214枚.用电凝刀切摘除直径>1 cm的结肠息肉42枚,用APC烧灼直径<1 cm的残余息肉165枚.1个月后复查肠镜没有看到息肉样增生,发现黏膜充血水肿症状的有1例直径>1 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然后给予APC进行治疗.APC治疗中出现5例局部疼痛,12例腹胀,持续时间1 h~3d,没有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无痛肠镜下使用APC治疗结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有迅速、高效的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方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荣莉;屈娟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取出盆腹腔异位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用于盆腔异位环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腹腔镜取出盆腹腔异位环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可用于盆腹腔异位环取出,必要时开腹取环.结论 有多次取环失败史或上环后反复妊娠史,要高度重视、及时诊断,腹腔镜在盆腹腔异位环取出中效果肯定.

    作者:宋朝晖;辛丽梅;范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社区老年人对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及对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我市人口较多的社区中选取其中3个,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362名老年人按年龄分为三组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抽样的结果显示70%的老年人是需要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的,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需求、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等三个方面;影响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的因素主要集中于经济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关系以及客观可提供护理服务的力量不足等几个方面.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社区老年人的居家护理服务是有必要开展的,尽管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但符合大多数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在社区开展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是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慰藉和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帮助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幸福.

    作者:黄海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锥形束CT在埋伏阻生牙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锥形束CT(CBCT)在上颌骨前部埋伏阻生牙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67例患者95颗上颌骨前部埋伏阻生牙,进行CBCT检查,并三维重建,确定埋伏阻生牙在上颌骨中的位置、形态、方向、牙根发育情况以及与邻牙间的关系.这些影像资料可以协助口腔医生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和正畸牵引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结果 53颗埋伏阻生牙通过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经6~12个月助萌牵引至牙列内;另外42颗埋伏阻生牙因发育形态异常、牙轴倾斜角度过大及其他原因等终被拔除,拔牙过程中采取微创拔牙术,术中无邻牙及其他手术负损伤.结论 CBCT对埋伏牙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脏标志物检测应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心脏标志物检测应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70例作为常规组.对两组进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红蛋白的检测,比较两组成员在各方面的检测结果,并观察各项指标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实验组体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红蛋白的含量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为73.64%,敏感性为88.72%;心肌肌钙蛋白的特异性为97.33%,敏感性为87.25%;肌红蛋白的特异性为95.37%,敏感性为86.12%,三个检测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结论 心脏标志物检测应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尽早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确诊并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120出诊转运的68例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6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3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转运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安全转运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转运治疗中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申静;阎光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数量收集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数量收集和红细胞混入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00袋血液分成1个观察组,2个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离心时间、温度、离心机,不同的离心转速进行手工血小板制备,对比血小板和红细胞含量.结果 相同离心温度、相同离心时间、不同离心转速制备的手工血小板含量、红细胞含量不同.结论 400 ml全血,转速1980 rpm、10 min、22C、加速档位9、刹车档2;300ml全血,转速2070rpm、5.5 min、22℃、加速档位9、刹车档2离心作为第一次轻离心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效果好.

    作者:王国芳;杨明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