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疗效

刘雪梅;张作清;张昌红;丁海菊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摘要: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78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给予抗感染、平喘、吸氧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吸氧综合治疗,监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数据.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VC、FVC占预计值%,PEF、FEV1占预计值%、FEV1/FVC%占预计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及肺功能,可作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方案.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9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 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颈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动脉硬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细致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发作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细致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发作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发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致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发作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芸;焦康玲;夏雪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泌尿系统结石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为全球高发疾病的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之一,遗传、环境、饮食习惯、代谢等因素均有可能诱发泌尿系统结石.在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与更新,关于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手段也取得了新进展.微创取石技术、体外碎石技术等被广泛用于泌尿系统结石临床治疗中,并逐渐期待传统开放性手术,传统开放性手术、微创取石技术、体外碎石技术等各具特色且同时都有一定的手术适用范围,本文主要将各种治疗方法的有点、操作特点、适应证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张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尿毒清联合ARB/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在ARB与ACEI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毒清对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诊断与治疗的90名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施以ARB与ACEI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毒清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量、定量尿素氮(BUN)、24 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佳,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在ARB/ACEI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毒清对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的24 h尿蛋白量有显著的改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谢红;胡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析

    目的 研究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从我院收治于2014年6月~2016年10月鼻炎患者中,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详细比对两组患者经15天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发应的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经地氯雷他定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3,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7.4%明显高于治疗组总发生率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P<0.05).结论 经15 d治疗疗后两组情况比较,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地氯雷他定治疗疗效更佳,既能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又能降低用药后出现的不良症状表现.

    作者:贾全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住院待产的120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0例.对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选择自然分娩率、实际自然分娩率对比参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同时还可提高我县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树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槐枝研究进展

    槐(Sophora japonica L.)为豆科槐属植物,又名国槐、家槐、豆槐等,槐枝为槐的干燥嫩枝,亦可趁鲜使用.槐枝药用历史悠久,《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本草拾遗》、《本草图经》等早有记载.本文参考了近三十年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和民间使用情况,就槐枝的资源分布、药材性状、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性味及功能主治、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槐枝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柴天川;刘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 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目的 分析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方法 随机将行EP方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2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化疗,25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化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应用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 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突变基因.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抽提外周血DNA,PCR扩增ADAR基因编码区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双向测序,并与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查找有无突变.结果 候选基因编码区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ADAR基因编码区序列与本研究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发病无关,致病基因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小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致康胶囊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致康胶囊治疗痔疮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按入选标准选择120例混合痔患者.治疗组口服致康胶囊3粒/次,tid,餐时服用,治疗1 w,对照组口服痔康片3粒/次,tid,餐时服用,治疗1 w,观察服药后出血程度、疼痛、粘膜状态、痔大小、局部不适等参数的起效时间与缓解时间.结果 服用致康胶囊后7 d出血程度,坠痛,粘膜状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9.70%,72.41%(P>0.01);起效时间平均为72 h(P<0.01),优于对照组痔康片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78.33%.结论 致康胶囊对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且起效快,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口服制剂.

    作者:徐昱旻;曹永清;潘一滨;王琛;殷立新;张强;蒋伟冬;姚一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例剧烈呕吐致食管胸膜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通过1例SER并发食管胸膜瘘患者,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护理方法,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有效的治疗总结护理的经验.结果 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自发性食管破裂起病急、发病快,病死率高,病程较长,通过有效的急救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新的并发症出现.

    作者:史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13例需行显微切除术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手术过程当中利用神经监测技术,对肿瘤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在13例患者中,有肿瘤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和1例大部分切除;在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仅有1例患者存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肿瘤切除率,另一方面还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路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呲拉西坦与奥拉西坦在老年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治疗中的研究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呲拉西坦与奥拉西坦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9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呲拉西坦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日常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MMSE评分、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和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呲拉西坦,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兆鑫;张喜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的合理用量探讨

    目的 探究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的合适剂量.方法 在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到三组中,A组患者采用0.5 mg/kg艾司洛尔,B组患者给予1.0 mg/kg艾司洛尔,C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值.结果 三组患者在艾司洛尔或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前、麻醉诱导后、麻醉苏醒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明显(P>0.05);A组和C组患者在胃肠镜过声门时、退胃肠镜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B组(P<0.05);C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留观观察时间比A组、B组长(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无痛胃肠镜的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选用1.0 mg/kg的艾司洛尔能取得佳效果,减轻对机体的应激反应,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红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奥氮平在精神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氮平在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今后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5月~12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用药剂量、临床疗效、PANSS-EC减分率以及阳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第1~7d的用药剂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第1~7d的用药剂量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发生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在精神病的治疗中起效快、药物依从性好,临床效果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首选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胡召凯;刘志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PICC导管维护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患者PICC导管维护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6月~12月120例门诊PICC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导管维护;2016年1月~6月120例门诊PICC患者为观察组,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PICC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导管维护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及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导管维护整体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门诊PICC患者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导管维护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罗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来院就诊的42例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对患者实施腹部及浅表超声检查,探讨超声诊断符合率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诊断符合率为95.24%;典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肿块体积因月经周期而出现改变,无较为规则的形态,无均匀的内部回声,无显著包膜回声,CDFI显示为肿块周边存在条索状的血流信号,内部存在星点状血流信号,主要为低速高阻力型的动脉频谱.结论 超声检查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为显著声像图信息,准确率较高,可临床使用推广.

    作者:高凌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疗效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78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给予抗感染、平喘、吸氧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吸氧综合治疗,监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数据.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VC、FVC占预计值%,PEF、FEV1占预计值%、FEV1/FVC%占预计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及肺功能,可作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刘雪梅;张作清;张昌红;丁海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癌化疗患者应用饮食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胃癌化疗患者应用饮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化疗患者应用饮食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小桃;邱珍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下肢动脉形态学改变情况的分析

    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下肢动脉形态学的改变情况,以此进一步分析患者的疾病进展.方法 从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取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观察结果将白蛋白尿正常患者作为A组,白蛋白尿微量患者作为B组,临床肾病患者作为C组,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D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组间患者动脉斑块与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出现斑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与D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与D组斑块发生几率无明显差距,P>0.05;A组患者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以及胫后动脉狭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B组、C组与D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与D组狭窄发生几率无明显差距,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有助于掌握其下肢动脉斑块与狭窄发生几率,有效追踪其下肢动脉的形态学结构变化,为后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数据依据.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