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娟;何婷婷;蒋雯雯;马立国;王德斌;洪倩
[目的]了解铜仁地区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性病和妇产科门诊采集的632例患者标本,应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632例患者中有385株培养出支原体,占60.9%;Uu单项阳性331株,占52.4%,Mh单项阳性6株占0.1%,Uu、Mh混合感染48株占7.6%,药敏结果显示,敏感药物首选为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耐药率高的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结论]临床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主要是Uu,显著高于Mh;加强实验室监测,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的发生尤为重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提高抗生素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毅;严谦;杨文才;严仔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广西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西近5年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上报的法定性传播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2005-2009年累计报告性传播疾病179037例,艾滋病12739例(占7.12%),淋病52539例(占29.34%),梅毒113759例(占63.54%);发病率由2005年的57.98/10万上升至2009年的93.56/10万,男女之比为1.18,65.47%的病例集中在20-44岁,以农民为主.[结论]广西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地区,艾滋病和梅毒报告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控制性传播疾病已是当今广西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付志智;董柏青;龚健;张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外来妇女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状况.[方法]以健康查体为名,对山东省13县、市、区登记在册的外来妇女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HBV、HCV及梅毒感染标志物.[结果]山东省13个县、市、区外来妇女血液7102份,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5%、13.38%、2.90%、1.70%,且各种疾病间存在严重的合并感染;按经济状况划分,经济状况中等和落后地区外来妇女的疾病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但个别经济发达地区感染率亦较高.[结论]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中存在艾滋病、乙肝、丙肝及梅毒的感染流行,应加强对外来妇女的综合监测和管理,控制其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传播.
作者:苏生利;康殿民;李建卓;傅继华;王同展;张圣洋;林琳;孙晓光;林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化疗后加与不加足叶乙甙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经病理学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共86例,行CHOP方案化疗4-6周期,取得缓解者63例,随机分为1:2服足叶乙甙维持组(n=32)与观察组(n=31).主要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次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S)和毒副反应.[结果]维持组32例中位无进展生存为10.4个月,观察组3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为6.8个月(P0.05、P>0.05).维持组口服足叶乙甙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结论]弥漫大B细胞和外周T细胞(非特异型)琳巴瘤经CHOP方案化疗后,给予足叶乙甙维持治疗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是否能改善长期生存尚需加大样本继续观察.
作者:王海燕;侯梅;王泽阳;李之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某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生活质量水平与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样选择某医科大学2008和2009届毕业生57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QOL-BREF与生活事件量表(LES)进行测评.[结果]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分别为(59.45±13.08),(57.99±14.45)和(59.47±13.55)分,显著低于常模;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质量的总分呈负相关;工作学习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关系问题与生活质量各领域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生活事件的发生影响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生活质量,高校学生工作者应重视应届毕业生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必要时应进行高危筛查和干预.
作者:张燕;唐根富;沈国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四川地震灾区农村家庭厕所建设和使用现状.[方法]在选择的3个乡镇9个村随机抽取居民家庭,调查厕所建设和使用情况.[结果]家庭有厕率为95.00%,40%的家庭厕所位于院外,26.67%的家庭厕所结构不完整,14.04%的家庭厕所为卫生厕所,粪便能进行无害化处理.61.40%的家庭能做到每天清扫厕所(175/285),91.23%的家庭厕所厕室卫生较清洁或清洁.[结论]地震灾区农村家庭厕所和粪便处理方式亟待改善.
作者:臧照芳;刘保华;谭吉宾;魏海春;董国庆;车平;陈代军;付彦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检测抚宁县16类抽检食品的铅、砷含量,以分析它们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12-2003和GB/T5009.11-2003进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的铅、砷含量.[结果]在检测的16类110份样品中,32份铅含量高于限值,超标率为29.1%;8份砷含量高于限值,超标率为7.3%.[结论]本地这几类食品中铅污染不严重,但由于在多种食品中都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仍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砷污染率较低.
作者:王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名山县、合江县、宜宾县、沐川县、岳池县为疟疾监测县,开展发热病人血栓、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2006-2009年监测地区疟疾发病率分别为0.079/万、0.073/万、0.019/万、0.017/万,呈下降趋势;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7例,其中本地病例13例,占19.40%,输入性病例54例,占80.60%;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作者:李黎;许国君;肖宁;康杨;郁涛;雷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居民肿瘤预防健康教育近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城乡常住人口共1211人,其中城市677人,占55.9%,农村534人,占44.1%.开展肿瘤预防健康知识演讲、知识竞赛、发放肿瘤预防宣传册和现场咨询等健康干预,并将讲座前、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城乡居民对肿瘤预防知识及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提高.肿瘤预防知识知晓率由47.4%上升到61.2%(x2=44.43,P<0.01),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由40.5%上升到54.6%(x2=47.53,P<0.01),干预后对肿瘤防治的态度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健康教育可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在近期内提高了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的水平,是预防肿瘤发生的一项投入小、收益大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莹珊;沈宜;孙迪;隆霜;陈国庆;谷安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8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后将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h、1d及3d的血清EGF、IL-6、IL-8、CRP、Tf、MDA及SOD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观察组血清EGF、Tf、MDA呈现下降趋势,血清IL-6、IL-8、CRP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血清SOD水平呈现升高趋势,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作者:孙玲;韩璐;谢群;程慧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某高校低年级学生糖尿病病因、预防、治疗的认知程度,为糖尿病认知宣教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认知调查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684名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全体被调查学生糖尿病认知总得分偏低(52.40±15.80)分,问卷中病因知识(14.94±7.54)分、预防知识(25.40 4-7.49)分、治疗知识(12.05 4-6.12)分的得分均未达到及格分.二年级学生各部分得分及总得分高于一年级学生;医学专业学生各部分得分及总得分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女生在病因知识、预防知识以及总得分高于男生.[结论]该高校低年级学生对糖尿病病因、预防、治疗的认知程度较低,有必要早期开展高校学生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
作者:毛燕娜;汪穗美;蔡圆圆;邓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感染的现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4719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008年院感共60例,感染率为1.27%,内科高,占71.67%;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高,占53.33%;抗菌药物使用普遍较高,为81.67%,其中产科高,占98.43%;病原体检出率以白色念球菌高,占35.72%.[结论]加强病人的规范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杨丽萍;田永华;李筱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无锡市蜚蠊群落的动态特征.为灭蟑工作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法从2006-2009年对全市5种环境类型中的蜚蠊进行连续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9年无锡市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44只/张和23.75%,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蜚蠊常年都有发生,其中7-10月为密度高、活动频繁,密度、侵害率与气温显著相关(P<0.01).经群落相似性分析(Similarity=-85%,Stress=0.06),5种环境类型分为两组,第1组为农贸市场、餐饮店和宾馆,蜚蠊密度与侵害率都较高;第2组为医院和居民住房,蜚蠊密度与侵害率都较低.[结论]德国小蠊是无锡市灭蟑的主要种类,农贸市场、餐饮店和宾馆是开展灭蟑工作的主要环境类型.
作者:沈元;陈继平;兰策介;杨维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几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的评价方法.[方法]分析比较调查接种率和报告接种率;利用统计局提供人口学资料、计划免疫年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适龄儿童数、计划免疫年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乙肝疫苗第二针实种数为应种数计算估算接种比1、2和接种比3,通过差值法和x2检验对估算接种比进行评价.[结果]8月龄-14岁儿童报告接种837926人,报告接种率为98.6%,调查目标儿童2919人,调查接种率为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估算接种比1、2、3分别为102.5%、101.2%、101.8%.差值法结果显示:估算接种比1、2、3分别有1个、6个、4个县区为可信.除连云区外,其他7个县区估算接种比2与调查接种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市强化免疫接种宰达到95%的目标要求,整体工作质量较好;利用计划免疫年报+儿童预防接种信患系统适龄儿童数计算估算接种比可信度较好.
作者:许雷;谷利妞;张廷禄;杨广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医院环境和消毒灭菌效果、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院环境和消毒灭菌效果及手术切口感染率取得理想效果.[结论]通过控制手术室消毒灭菌,减少医务人员手污染,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感染知识学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手术感染的机会,为我院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保障,为患者创造良好就医环境.
作者:牛若梅;刘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调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使用锐器盒前后针刺伤现况,了解医护人员在使用锐器金前后针刺伤现况及职业防护的薄弱环节,探讨切实可行的控制对策,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全部问卷以Epidata建库录入,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使用锐器盒前针刺伤率为100%,使用锐器盆后针刺伤率为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积极推广锐器盒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使用,同时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针刺伤的强有力措施.
作者:刘雅芬;刘素凤;仪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核黄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核黄素营养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细胞.(1)用不同浓度的核黄素作用于细胞株,MTT比色法测定Eca109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增殖率.(2)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核黄素作用Eca109细胞后细胞周期的改变.(3)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核黄素对Eca109细胞作用24h 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4)HE染色以观察核黄素作用24h对Eea109细胞的分化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的核黄素作用于Eca109细胞后,其增殖率未见明显变化.(2)核黄素的加入使Eea109的细胞周期改变,出现G2/M期阻滞,但不促进其凋亡.(3)核黄素处理24h后,经过免疫组化测定,食管癌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无降低,与阴、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HE染色观察各浓度组细胞形态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核黄素不会影响食管癌Eca109的增殖,但可能将细胞阻滞在M期.
作者:史欣;李烨;贺宇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现阶段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基本规律,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早期教育,促进其智能发育.[方法]应用<0-6岁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1583例婴幼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的测查,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月龄婴幼儿DQ值的分布情况及五大能区发育的基本规律.[结果]1583例婴幼儿发育商在中等水平,各能区发育月龄随实际月龄增加而增加.6-36月龄女孩发育商均数高于男孩,精细动作发育落后于实际月龄更为明显.[结论]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测查可以及时检测婴幼儿五大能区发育情况,为儿童保健及早教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早教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精细动作和语言的教育.
作者:马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黄石市常见家禽家畜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特性.[方法]采集常见家禽家畜粪便,共计1590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和鉴定.[结果]1590份样品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茵34株,阳性率为2.13%.分离到0:1、0:3、0:5、0:8、0:9等5种血清型的菌株.猪的检出率4.60%显著地高于其他家畜家禽(P<0.01).1-3月和10-12月所分离的菌株,占全年菌株的55.88%,高于4-9月的44.12%.[结论]本地区家畜家禽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以0:9型为主.应加强本地区牲畜监管,防止人感染耶氏菌.
作者:黄为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年和2009年从尿液标本检出的128株大肠埃希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结果]1029例尿标本共检出病原菌35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为128株,128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ESBL阳性菌65株(50.8%).亚胺培南对ESBL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好(100%),其次为阿米卡星(81.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尿标本中常见的临床分离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治疗该菌所致尿路感染,亚胺培南应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李霞;邢志广;王明永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