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妤
目的 探讨分析病原微生物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致病作用.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抽选所有患者样本行常规细菌培养,观察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9例细菌培养为阳性,2例为细菌培养为阴性.其中G-杆菌9例,占31.04%,G+球菌20例,占68.96%.其中9例G-杆菌中有7例为脓肿破溃后分泌物,仅有2例为脓肿穿刺抽吸脓液,同时不排除脓肿破溃后继发G-杆菌感染可能.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及发展中病原微生物扮演重要的角色,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会引发此病,因此掌握病原微生物对该病产生影响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景辉;曾锦生;余春英;叶秋英;江东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泌尿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248例泌尿外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2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护理操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翟玲玲;葛群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172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86眼),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86眼),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采取综合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作者:朱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80%)高于对照组(81.09%),P<0.05;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时间(20.74±2.85)h短于对照组的(32.07±2.88)h,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垂体后叶素相比,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止血时间更短.
作者:何明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旨在分析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效果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6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选用多排螺旋CT进行临床诊断,对照组患者35例,选用常规CT作临床诊断,比较两种CT技术的扫描时间、图像分辨率以及诊断准确度.结果 经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取多排螺旋CT,能够有效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扫描速度,且图像分辨率高,诊断准确度大幅提升.结论 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转移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技术.
作者:杨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卵巢良性囊肿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良性囊肿患者84例,按照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19.0%),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卵巢良性囊肿患者中,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探究其针对性防范对策.方法 将我院产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348例产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参考数据,从中分析其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作为制定防范措施的指示依据.结果 经调查汇总数据可知,研究对象中危险事件发生率为9.19%,其中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分为4类,分别为护理人员影响、产妇家庭影响、护理管理影响、住院环境影响等,其所占比例也分别为43.74%、28.12%、15.63%、12.51%.结论 产科护理中应全面探究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中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加强护患交流、严格规范护理制度等措施可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静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综合护理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缓解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与情感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维苗;罗雅丹;李红;董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十味利湿颗粒对PCNL术后残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服用十味利湿颗粒,对照组服用尿石通.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53.8%,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治愈率为29.6%,有效率为55.6%.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味利湿颗粒治疗PCNL术后结石残留效果可靠.
作者:万克松;王传圣;程华根;汪勇;黎辉;王琳;胡威;耿仁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本文就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抽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患者92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晓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不同封管护理方法和血透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6例,并以就诊顺序为依据,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深静脉置管,前者采用肝素与庆大霉素的封管护理方法,后者仅给予肝素封管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血透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的封管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欧阳斌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研究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对难治性良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84例难治性良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92名观察组患者予以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溃疡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2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难治性良性胃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溃疡直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龙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院内专科护士培训的运用和效果评价.方法 对13名择优录取的院内专科护士,聘请院内外专家理论授课6个月,之后再分别在5个科室进行临床学习,由各专科护士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带教.结果 经过院内专科护士培训后,技能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均显著提高(P<0.05);医生满意度,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PBL教学方式有利于院内专科护士的培养,具有可行性.
作者:马丽萍;刘园;余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提高终末病案质量的对策,以提高病案质量.方法 分析2014年7月~12月随机抽取的482例出院病案(对照组,干预前)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整改、干预,再与进行干预后的2015年7月~12月随机抽取的485例出院病案(实验组,干预后)质量,进行病案终末质量评定.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482份出院病案甲级率为73.5%,干预后(实验组)485份出院病案甲级率为90.1%,提高了26.6%(采用检验,=45.6,P<0.01),两组差异均有高度的显著性.结论 加强院科二级质量管理,并将病案与质控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大化地提高终末病案质量,提升医疗诊治水平,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
作者:李梅英;谢芝海;陈立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阿昔洛韦,胸腺五肽结合窄谱UVB紫外线对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窄谱UVB紫外线结合药物阿昔洛韦、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7 d)后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认知记录患者的后续情况.结果 经过1w的治疗,观察组在结痂、干燥、止痛的时间等方面均较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窄谱UVB紫外线与药物阿昔洛韦,胸腺五肽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更好,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后遗神经痛,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照分析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对象来自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成A组和B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3例,A组患者使用喹硫平治疗,B组患者使用奋乃静治疗,经3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阴性症状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0.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均下降,其中较B组而言,A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中,喹硫平相对于奋乃静而言,治疗效果较好,特别是阴性症状,临床实践时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和结合其治疗需求,尽量优先使用喹硫平.
作者:李国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严重创伤合并全身感染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共62例,测定患者血清PCT数值,研究其与临床诊断创伤合并全身感染的相关性,同时测定CRP、WBC、病原微生物、全身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一步佐证血清PCT在严重创伤合并全身感染患者具有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血清PCT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仪器是罗氏COBAS-E411).结果 测得严重创伤合并全身感染患者的血清PCT(6.80±6.72).结论 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对严重创伤合并全身感染时具有重要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甘育军;马旅明;黄变昌;谭并志;吴杰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石辛含片联合肿痛安胶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两个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石辛含片溃疡面含化,4片/d;肿痛安胶囊,2粒,3次/d.对照组1:肿痛安胶囊,2粒,3次/d;对照组2:石辛含片溃疡面含化,4片/d.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用药标本兼治,疗效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继英;欧雾拉;王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检查肝功能的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患者清晨时空腹状态静脉血,检查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同时另取76例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样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并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血清胆固醇以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总胆汁算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hild A、B、C级肝功能的检测结果为白蛋白、血清胆固醇以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且A级患者下降的程度轻,C级高.结论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医生借助指标了解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姚玉淑;曲君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室的133例患者作为持续质量改进前组,在2016年1月~9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将2016年1月~9月医院重症监护室的126例患者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明显优于改进前组,改进后各项执行率明显高于执行前,执行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持续质量改进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低于改进前,改进前后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显著,值得在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李兰川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