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芳
目的 探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80%)高于对照组(81.09%),P<0.05;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时间(20.74±2.85)h短于对照组的(32.07±2.88)h,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垂体后叶素相比,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止血时间更短.
作者:何明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哮喘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心理康复作用.方法 哮喘患者138例,按照住院号末位数奇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多于者按照住院号倒数第二位奇偶再分,依次类推,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特点予以个体化的心理指导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和心理康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病情控制(CAT)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哮喘患者的心理特点变化实施个体化心理指导和护理干预,有助于哮喘患者病情控制和心理康复,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春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非脑血管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检查影像学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斑块发生部位,两组患者的左侧斑块与右侧斑块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多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斑块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管腔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和类型,对脑梗死的发生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15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76例.B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A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进行干预,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方案,A组护理效果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升治疗疗效,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隋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口腔护理对预防福利机构血友病患儿口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1例院内血友病患儿进行针对性口腔护理,包括口腔卫生、饮食摄入、特殊看护、拔牙后的护理,观察其护理前后口腔出血的情况.结果 口腔护理对改善血友病患儿的口腔出血情况有明显作用.结论 通过专业的护理手段改善血友病患儿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
作者:汪耀黎;唐凯;吕红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效果,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科护理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满意度为96.2%,对照组为80.8%和7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愈率,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志雯;武琳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管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贵阳中医一附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60例经胃镜诊断为幽门管溃疡,Hp检测阳性(碳14呼气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溃疡病灶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率.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6.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6.70%(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康复新液对幽门管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席希晔;刘誉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胰腺癌患者5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50例及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清CA199、CA50及CA242浓度,对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显像.结果 胰腺癌组血清CA199、CA50及CA242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标志物和CT联检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项检查或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查.结论 多排CT联合血清标志物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侍东阳;鲍光进;吴铭;王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腹部手术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术前和苏醒期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跟常规组比较,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组相较于常规组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更低,P<0.05;术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相似,P>0.05;苏醒期干预组相较于常规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波动更小,P<0.05.结论 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大,可有效减轻苏醒期生命体征波动,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赖翠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8例我院进行腹腔镜切除术的阑尾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为(98.84±0.42)分,对照组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为(95.13±0.35)分;干预组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2.54±2.65)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6.23±1.42)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病原微生物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致病作用.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抽选所有患者样本行常规细菌培养,观察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9例细菌培养为阳性,2例为细菌培养为阴性.其中G-杆菌9例,占31.04%,G+球菌20例,占68.96%.其中9例G-杆菌中有7例为脓肿破溃后分泌物,仅有2例为脓肿穿刺抽吸脓液,同时不排除脓肿破溃后继发G-杆菌感染可能.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及发展中病原微生物扮演重要的角色,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会引发此病,因此掌握病原微生物对该病产生影响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景辉;曾锦生;余春英;叶秋英;江东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数据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图书馆如何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适应现实的需要,满足医院各科室,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大发挥图书馆的潜能,本文从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信息资源、个人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的使用方面阐述了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作者:于景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24例与优质组24例,对照组接受银屑病一般药物治疗与临床护理措施,优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重点针对不良心理进行干预,观察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不良心理状况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优质组患者进食、焦虑情绪、沟通、治疗配合度等指标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 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实施临床基础用药治疗措施,重点提供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内心情绪得到较好改善.
作者:陆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实验室开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实验室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为地方教学型高校实验室开放提供参考思路.
作者:何昊;曹弘毅;万家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未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nAVM)患者诊断中应用CT和MR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未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0例参与研究,利用CT和MR对患者进行检测,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脑动静脉畸形位于深部脑白质的有2例,位于侧脑室的有2例,处于幕下有1例,位于皮髓及脑皮质交界区的有15例.CT平扫CT值主要为稍高的高、等、低混杂密度;MR平扫表现为特征性流空血管影的患者有16例,有明确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的患者有12例;5例3D CE MRA检查患者都表现出明确的异常小血管团;位于直窦旁的有1例,主要表现为局部脑质萎缩,位于左侧脑室前角旁的有1例,主要表现为血栓机化.结论 CT和MR用于未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诊断中得到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智;杨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甲强龙对全麻腹腔镜下卵巢瘤剥除术术中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卵巢瘤剥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和实验组(组Ⅱ)各50例.组Ⅱ在术前5 min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甲强龙80mg.两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手术结束前三个时间点的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组Ⅱ术中两个时间点的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均低于组Ⅰ(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甲强龙能有效降低腹腔镜卵巢瘤剥除术术中气道压力,改善术中通气状况,减少肺气压伤.
作者:胡秀才;王雷;韩倩;姚文瑜;牛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通过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通过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2.5%,对照组为27.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肺炎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戴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本文探究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可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长期发热的患者中选取30例,并对30例小儿长期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长期发热患儿长期发热的具体病因情况以及采用小柴胡汤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30例小儿长期发热患儿的发病原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所占比例为53.33%,其次是结缔组织疾病(23.33%)、肿瘤疾病(16.67%)以及其他类疾病(6.67%).另外,治疗痊愈患儿有25例.结论 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引起小儿长期发热的主要原因,在针对小儿长期发热的患儿发生长期发热情况,需要立即观察临床症状,从而确定病因进而实施治疗.
作者:陈少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标准通道与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SPCNL),观察组采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肾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上尿路结石感染性休克采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确切,结石清除率高,对患者肾脏损伤小,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万胜红;阮建中;秦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诊治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抽取78例作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对照组(n=39)单纯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n=39)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斑块变化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是(1.0±0.2)mm,小于对照组的(1.5±0.3)mm(P<0.01);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是12.82%,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并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值得推广.
作者:刘兴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