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G在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上的应用研究

李毅鸣;管阳太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塞, 阿斯匹林抵抗, 抗血小板治疗, 个体化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 TEG)检查在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5月之前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68例急性脑梗患者分别在使用阿斯匹林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并进行对比,对出现阿期匹林抵抗患者,改服氯吡格雷,分别在口服前和口服后1周进行TEG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出现阿期匹林抵抗的急性脑梗患者在口服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改善.[结论] TEG对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活方式干预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心血管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应对和遏止我国心血管病的上升是摆在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生活方式干预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膳食干预、运动干预、控制饮酒、缓解精神压力等五方面.本文结合心血管病防治相关指南,归纳了多项生活方式干预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指导心血管病综合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陈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9年江西省设区市CDC实验室设备调查

    [目的] 掌握2009年江西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设备装备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和CDC的卫生服务能力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登录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汇总2009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CDC实验室设备的品目和数量,与江西省卫生厅下发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2008-2010年)>设备装备标准比较分析.[结果] 11个设区市CDC实验室平均拥有设备品目数为49项,品目平均达标率为69.14%,平均拥有设备数量为147台(件).[结论] 江西省设区市CDC实验室拥有设备品目和数量仍有较大缺口,不同品目的仪器设备配备不够合理.

    作者:邹明霞;于子颖;邹兰花;周宇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踝关节融合3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踝关节融合3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其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9~71岁,平均59.5岁.均行踝关节融合,分别采用螺钉、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结合髂骨植骨术,对其疗效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踝关节融合位置适中,本组均获随访12~25个月,平均17.5个月.踝关节融合成功的愈合时间13~30周,平均19.5周.术后12月疗效分析螺钉组75.0%,钢板组87.5%,髓内钉组90.9%.[结论] 本组3种手术策略比较各有优势,但髓内钉组固定稳定可靠、无需外固定、可早期负重及骨性融合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葛建华;张德绸;陈歌;鲁晓波;张忠杰;尹一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死亡受体途径在丙烯酰胺致PC12细胞凋亡中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丙烯酰胺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水平(0.5 mmol/L,1mmol/L,5 mmol/L,10 mmol/L)的丙烯酰胺染毒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C12细胞Fas、Fas-L、TNFR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Fas、Fas-L、TNFR1蛋白含量及PC1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丙烯酰胺各剂量染毒后PC12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TNFR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烯酰胺可能通过死亡受体Fas诱导PC12细胞调亡.

    作者:刘燕群;吴丽娜;鲁雄兵;宋文剑;乐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某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9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记录性别及面部疾患情况,同时对个人卫生习惯作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蠕形满总感染率为26.8%,男生(27.1%)略高于女生(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面部疾患者感染率为42.8%,皮肤正常者感染率为19.3%,有面部疾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皮肤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刷用品专用可有效降低蠕形螨感染率(P<0.05).[结论] 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及面部痤疮、酒渣鼻等疾患有密切关系.

    作者:丁培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附17例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2009年9月共收治的17例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术中修复重建受损的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末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应用SSHM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0%.17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上移等现象.[结论] 对于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选择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尹志良;瞿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问质部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25例患者术前均行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其中24例与手术及病理组织学符合,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与病理组织学符合率为96%,1例术前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为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中证实为宫角妊娠.2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在破裂前获得诊断,其中19例在停经35~50 d内获得诊断,余5例在停经60 d~16周内获得诊断.[结论] 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琦;张红薇;周洪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IV阳性者告知后高危行为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艾滋病(AIDS)后,各种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感染HIV的既往病例250例,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近3个月,86(34.40%)例静脉吸毒者(IDUs)中,28人(32.56%)分别存在注射毒品等各种不安全吸毒行为;超过半数(62.71%)阳性者性行为活跃,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多种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与获知感染HIV前相比,不少阳性者安全套使用频率下降,而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洗针水或棉球的危险行为无任何下降趋势.[结论] 不少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AIDS后,仍然继续各种高危行为.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干预措施,以控制HIV的二代传播.

    作者:高黎黎;李宏彬;吴辉;徐慧芳;陈维清;王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68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治疗前2周,所有病例内均未服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30 mg),早晨空腹服用,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莫沙比利(5 mg)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3次.所有患者治疗6周后复查胃镜,比较治疗效果,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者患者炎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8.82%),其中稀便1例,头晕1例,倦怠1例.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1.76%),其中,稀便1例,头晕1例,口干1例,恶心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青年学生运动血压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越来越年轻化.青年人血压的运动增幅相对中老年人更小,但运动血压过高的年轻人,具有容易发展为高血压病的临床特征.探讨青年人超强的增压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早期发现易患人群提供依据.

    作者:章志红;廖承红;苏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麻醉苏醒期腹腔镜胆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的全面护理措施,并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LC治愈32例,苏醒时间40~50 min,平均35.50 min.经术后综合护理,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正常后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3~8 d.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腹痛、黄染和发热等并发症,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了解掌握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处理方法,术后严密的对麻醉苏醒期实行整体护理更利于病人尽早康复.

    作者:梁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生存质量SF-36的问卷调查.[结果] 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以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梁茹;刘序友;张惠琴;李庭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分析和对策研究

    [目的] 探寻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差异,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成都市8所市级医院的1 799名医护人员和1 404名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患双方在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还有较大差异.[结论] 成都市五城区的医患关系大体上良好,但是仍有众多因素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马丽源;苏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28例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48 h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Glassgow昏迷量表评分、改良的RankinScale量表(mRS)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意识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刘爱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贵州省平塘县1995~2009年疟疾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县疟疾基本控制在1/万以后,监测15年血检阳性疟疾病人来源、疟原虫种类和发病情况.[方法] 对1995~2009年全县血检阳性病人资料进行收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该县15年所检出的疟疾病人,内源性病人仅占3.91%(9/230),无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人占96.09%(221/230),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疟疾病人大多数在海南省感染后带回本地,占流动人口疟疾病人的55.20%(122/221),恶性疟疾病例占1.36%(3/221).[结论]该县疟疾发病率控制到目前的1/10万以下,疟疾病人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外出回归输入性病例为主,是今后监测工作的重点.

    作者:宋昌宇;胡国霞;廖耘;刘国平;文道兴;石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我国与食管癌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 在国内万方网,检索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研究文献,研究纳入标准是:以聚合酶链反应或原位杂交为检测方法检测HPV DNA,并且研究病例既有食管癌组织又有正常对照组织.将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入选12篇文献进行HPV16型特异性检测,其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标本中HPV16占38.6%,正常组织标本中HPV16占15.9%,HPV16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原因子.

    作者:韩秀玲;李淑英;王新燕;李旭坤;慈雅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针麻醉方法对大白鼠外伤疼痛IL-2、sIL-2R、IFN-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麻醉方法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IL-2、sIL-2R、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正常组不造模,不电针.模型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制备,不电针,电针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制备基础上采用电针麻醉.观察IL-2、siL-2R、IFN-γ表达的情况.[结果] 研究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2、slL-2R、IFN-γ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2、sIL-2R、IFN-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电针麻醉可以下调IL-2、sIL-2R、IFN-γ的表达,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创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啸玲;周忠群;周志刚;汤恢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增强CT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纵隔占位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增强CT及经皮肺穿技术在纵隔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36例后纵隔占位病变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仔细观察X线胸片和CT片,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之后经过强化CT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经皮肺穿针吸活捡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经皮肺穿针吸活检活检后未出现咯血、气胸、缺氧、窒息,肺炎,肿瘤沿针道皮下种植和气管种植等并发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为主,共计20例,占76.92%,间叶来源的共计6例,占23.78%.[结论] 后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经皮肺穿针吸活检获得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王红阳;喻昌利;李球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联合检测血管内皮功能、D-二聚体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D-二聚体(D-dimer)对脑梗死忠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50例发病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内皮功能[NO,ET-1]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ET-1、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NO含量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NO生成减少,ET-1生成增加,从而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增加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而脑梗死早期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白春洋;赵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联合热疗对局部晚期及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近期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将45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3例,两组的放化疗方法一致:化疗采用卡培他滨口服1 250 mg/(m<'2>.d),分为两次口服,d 1~14,休患7 d后重复下一治疗周期.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总剂量DT 60~66 Gy/1.8~2 Gy/次/d,5次/周.观察组采用放化疗联合热疗,热疗每周两次,每次60 min,每次间隔72 h,共进行6~8次,在放疗前后1 h内进行.对照组单纯采用同步放化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疼痛缓解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0.9%,对照组65.2%,两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近期有效率、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毒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代素梅;卢玉娟;刘洪敏;陈红;张绍华;王瑞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