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云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成两组,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的患者为关节清理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的患者为微骨折术组,每组患者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关节清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33%,微骨折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微骨折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关节清理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骨折术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关节清理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飞;张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对2015年急诊科134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2例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终也安全转运,其余132例患者未发生意外直接转运至相应科室。结论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前的评估、各项准备、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提高责任心等工作,规避转运风险,保障转运安全。
作者: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深入探讨依达拉奉作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急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加入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吡拉西坦治疗。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魏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前列腺素(PGs)是一族具有生理活性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组织和体液中,在局部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对生殖生理、内分泌功能、精神行为、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凝系统的功能及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起着各种调节作用。前列腺素类物质包括PGE2、PGD2、PGI2及PGF2α等,它们的结构相似而又有差别,功能上有差别。环氧化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可催化细胞膜释放出的花生四烯酸转变成PGH2,PGH2在相应各前列腺素合成酶作用下合成各种功能不同的前列腺素。种类不同前列腺素又与相应的受体相结合发挥生理作用。
作者:程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规范PDA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2015年10月~2016年1月PDA药物治疗执行率进行统计,分析现状,查找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2015年12月~2016年1月PDA药物治疗执行率高于2015年10月~11月。结论 PDCA 循环是一个持续、螺旋式提升的管理方模式,可有效提高PDA药物治疗执行率,减少护理差错,保障治疗用药安全,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张丽华;顾志娥;孙林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天津市武清区2010~2015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概况和特征,评价AEFI信息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为提高疫苗的安全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5年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天津市武清区共报告AEFI病例766例,报告发生率为49.49/10万剂次,主要为一般反应占77.41%;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报告。疫苗报告发生率前三位分别是麻疹疫苗(174.46/10万)、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08.65/10万)、白破疫苗(65.03/10万)。结论武清区 AEFI 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近年来AEFI 监测工作有一定的进步,但基层责任报告人的报告意识有待提高。
作者:周立山;李继南;李玲;孙博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的是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之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进展,但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丽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急救护理路径模式给予护理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急诊科抢救成功72例(占80.00%),死亡18例(占20.00%),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抢救成功86例(占95.56%),死亡4例(占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6例(占6.67%)、心力衰竭3例(占3.33%)、休克2例(占2.22%),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4例(占15.56%)、心力衰竭12例(占13.33%)、休克7例(占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急救护理路径开展一系列急救护理措施,不仅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而且提高抢救成功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淑梅;韩自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评估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用药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0例,观察和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奥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利培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奥氮平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其中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和利培酮组相比明显要少(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中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疗效确切,其中较利培酮而言,奥氮平不良反应少且轻,更为安全可靠,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以保证疗效。
作者:李国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手术室安全文化的实行,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差错的产生。方法加强护理安全的干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增加护理安全培训,针对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结果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变的高涨,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流程更加合理规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手术室安全文化的应用与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李中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尿液细菌培养中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3972例尿液标本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72例尿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537株,总检出率为38.7%,其中革兰阴性菌1147株,占74.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9株,占22.1%,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51株,占3.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的大肠埃希菌419株,占48.2%;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根据细菌学结果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减少盲目使用抗生素避免增加耐药性。
作者:杜淑银;王生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总结1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入院后进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监测CVP,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行PTCD引流术解除胆道梗阻,并保持有效的胆汁引流,配合医疗进行右股静脉穿刺置管行床旁CRRT,根据中心静脉压严格控制补液量与速度,纠正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恢复后,至内镜中心行ERCP取石+胆道支架置入术。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重视老年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术后充分有效的引流、心理护理等措施,终患者病情平稳,康复出院。
作者:乐晓蕾;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医护人员从2013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抽取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6例,临床分组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护理措施进行,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n=28例)作为常规组,实验组为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患者(28例),观察两种护理模式下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在认知障碍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期间,辅以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对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姜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药敏结果,探讨其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烧伤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120例烧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药敏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多黏菌素B、氨曲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耐药性高。结论烧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者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用药,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沈安妮;张启贵;陈雪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86例支气管炎患者,数字抽取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多索茶碱予以治疗,对照组则予以氨茶碱,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通气功能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观察组治疗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及喘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 d、7 d后的TV、TLC、V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d、7d后的TV、TLC、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具有较为明显效果,有效改善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2例,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采用分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实施价值。
作者:郭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寻找一种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新思路。方法以病理生理学“心衰”章节为例,设计翻转课堂加CBL模式的教学方案,予以实施。采用对照实验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班平均成绩81.49分,对照班平均成绩78.04分,实验班成绩比对照班高出3.45分;>90分的优秀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5.66%;80~89分的良好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3.77%;而得分80分以下的比率,实验班比对照班减少了10.42%。结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加CBL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成绩及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春燕;朱伟;唐群;罗琳;卜兰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和血清CA153、CEA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54例为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28例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螺旋CT检查,并检测血清中CA153、CEA含量。结果乳腺癌组的CA153、CEA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T联合血清CA153、CEA检测明显提高了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85.7%、92.7%、92.3%,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对于无法或较难获取病理组织的患者,CT联合CA153、CEA检测是临床诊断乳腺癌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吴铭;鲍光进;王伟;侍东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头面部位的常见外伤之一是口腔颌面部外伤,重度的口腔颌面部外伤常常伴随着患者面部器官骨折性损伤,临床治疗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就我院收治的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和疗效进行总结,以便正确处理和治疗重度口腔颌面部患者。
作者:刘克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的联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是未来仪器分析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种类等进行了阐述,并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技术要点和质谱仪的分类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中选择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作者:张冲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