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山;李继南;李玲;孙博为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为7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硫辛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可有效的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递,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对精神科住院患者予以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干预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安全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组BPR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减少精神科患者意外跌倒,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徐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耳鸣是指无任何外部刺激所感觉到的声音[1]。耳鸣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一般人群中17%有不同程度耳鸣,老年人耳鸣发生率可达33%[2]。耳鸣有其较强的主观性,与耳聋、眩晕并称为耳科三大难题[3]。耳鸣对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范围较大,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间断或持续的枯燥鸣声,还影响患者听力、情绪、工作及生活等方面,或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者有轻生倾向[4]。故未来对耳鸣的治疗不仅要病因治疗,还应进行心理治疗,努力消除或缓解耳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帮助其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作者:周娜;安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外伤性颅脑损伤(TBI)直接导致血小板的过度活化,促进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的释放。 PMPs又进一步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深入理解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机制以及PMPs的作用机制,对指导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预判、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来,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HPICM)技术应用于研究活体血小板的变化及PMPs的形成过程。本文综述了TBI后血小板和PMPs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HPICM技术在血小板和PMPs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罗玉福;刘晓;张彦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科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在围手术期,制定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3~5d出院,住院期间及术后近期随访3~6个月,无1例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术前积极准备、术中观察与处理、术后系统科学的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杭丹;徐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肠梗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海河医院消化科2015年5月1日~2016年6月1日住院的患有肠梗阻,年龄在35~55周岁,平时喜欢用微信软件进行交流的患者共68例,按照入院的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从患者入院第一天起到出院,由宣教护士每天按时向创建的微信群发送有关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微信信息,个别患者不明白时,可在微信群里提问,宣教护士不能解决的,可由责任护士来回答,并由责任护士第2d继续协助患者巩固前一天没掌握的相关健康指导。微信群中也有主管医生,护士解决不了或者需要由主管医生决绝的问题,也会很快被解决,使患者得到满意的答复。而对照组仍采用以往的床旁宣教等。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出院满意度高。结论利用微信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拉近了护患关系。增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也大大提高。
作者:李青;张文新;刘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制止血棉球在拔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0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自制止血棉球止血组(观察组)及普通棉球止血组(对照组),拔牙术后运用棉球止血20~25 min,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棉球粘连及脱落情况、术后24h创面渗血情况、老年和幼龄患者咬合舒适度及棉球吸收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牙后创面止血速度快,止血成功率、咬合舒适度及棉球吸收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棉球粘连及脱落、术后24 h创面渗血均显著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在止血效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的新型止血棉球,能使拔牙术后创面有效止血,减少填塞时间,防止出血、感染、创面粘连等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大限度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杨烨;赖相燕;赖文鸿;高振;黄清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同期共收治脑卒中患者794例,经科学和合理的治疗,全部80例患者中,显著进步41例,进步28例,无变化6例,恶化5例。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主要为皮层病灶,早发癫痫主要为全身发作,迟发癫痫则主要为部分发作。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预后较差,通过抗癫痫治疗能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作者:蒋丽艳;杜福文;林晖;吴毅;梁发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查找误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例因患者伴有张口受限,没有经过全面检查,就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延误了鼻咽癌的治疗;1例由于医师警惕性不足,同样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出现延迟诊断。结论医师对颌面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检查全面,增加CT、MR及鼻咽部检查。
作者:史伟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急性腰间盘突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腰间盘突出患者中,选取300例纳入到对比讨论中,将其再次依据入院顺序分两组,150例对照组(针刺和牵引方式联合治疗)和150例研究组(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将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5.33%比对照组82.67%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CODI、VAS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腰间盘突出疾病时可考虑将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式纳入到首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疗效突出,安全性高,更好的改善各评分状况,有较大推广价值。
作者:张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1],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2~3d左右,第4~5d达高峰,足月新生儿在第7~10 d开始消退,早产新生儿在生后2 w内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常发生在生后的24 h内、持续时间超过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仍未消退、黄疸加重速度快者,部分病理性黄疸可引起核黄疽[2]。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故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至关重要[3],本人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进行阐述。
作者:杜艳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给予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初步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125例,经病理检测结果有74例为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作为本研究中的A组,另外51例为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作为本研究中的B组。收集两组患者回声、形态、边缘状态,单、多发情况、患者结节体积、结节和腺体CT值、钙化形态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患者在回声、形态、单、多发情况、边缘状态、患者结节体积、钙化形态等方面都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腺体CT值和结节这两方面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成像能够准确分辨出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病理形态上的差异,对及时确诊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层面上进行推广。
作者:卫志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促进了踝关节康复,减轻了疼痛,缩短了其住院时间,避免了并发症出现,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对其特殊性与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本院就诊的48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临床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共计34例患者转为维持性血透,其主动性明显增强,在治疗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配合度,治疗过程比较顺利,患者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出现透析并发症的情况较少且血红蛋白增多,无感染问题发生于中心静脉导管,无红肿现象存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结论细致全面的临床护理在老年血液透析护理中具有积极效果,不但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欧阳斌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规范PDA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2015年10月~2016年1月PDA药物治疗执行率进行统计,分析现状,查找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2015年12月~2016年1月PDA药物治疗执行率高于2015年10月~11月。结论 PDCA 循环是一个持续、螺旋式提升的管理方模式,可有效提高PDA药物治疗执行率,减少护理差错,保障治疗用药安全,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张丽华;顾志娥;孙林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颌下颈部包块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颌下颈部包块患者资料,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构成比,对每种疾病包含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总共110例病例包括20种疾病,全部经过病理确诊,其中肿瘤性肿块占比大,先天性肿块占比少,良性肿块较多见,良恶比=4.24∶1。结论川东北地区颌下颈部包块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疾病构成比与其他地区不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方能确诊。
作者:邱亚;米方林;贾艾敏;李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借用数字随机方法,从我院妇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对象,并分作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配合护理干预,其中甲组采取一般护理,乙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据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通过心理疏导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机体尽快康复。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对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抽取出50例作为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另抽取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0%;对照组共有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4%。组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χ2=6.413);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48例,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总满意36例,总满意度为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9.517)。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并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春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5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15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4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与20~40岁的患者相比较(P=0.009,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出血部位位于小脑、脑干部位的患者与基底节皮质下部位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部位位于小脑、脑干部位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出血量>50 ml的患者与出血量<50 ml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50 ml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GCS评分<8分的患者与>8分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8分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气管切开的患者与未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气管切开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与患者的年龄大小、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意识障碍程度程度、有无侵入操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我们应该及时、全面的进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肺部感染。
作者:桑林;郑重;周峰;解飞;葛留锁;马延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