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间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护理

杭丹;徐建华

关键词:椎间孔,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科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在围手术期,制定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3~5d出院,住院期间及术后近期随访3~6个月,无1例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术前积极准备、术中观察与处理、术后系统科学的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欣母沛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究欣母沛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诊的具有产后出血倾向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滴注催产素治疗,观察组则再次基础上加用欣母沛,各纳入150例。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发生几率为6.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存在剖宫产术后出血征象的产妇使用欣母沛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几率,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性,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梁若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外伤性颅脑损伤中血小板及其衍生膜微粒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颅脑损伤(TBI)直接导致血小板的过度活化,促进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的释放。 PMPs又进一步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深入理解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机制以及PMPs的作用机制,对指导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预判、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来,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HPICM)技术应用于研究活体血小板的变化及PMPs的形成过程。本文综述了TBI后血小板和PMPs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HPICM技术在血小板和PMPs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罗玉福;刘晓;张彦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制止血棉球在拔牙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自制止血棉球在拔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0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自制止血棉球止血组(观察组)及普通棉球止血组(对照组),拔牙术后运用棉球止血20~25 min,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棉球粘连及脱落情况、术后24h创面渗血情况、老年和幼龄患者咬合舒适度及棉球吸收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牙后创面止血速度快,止血成功率、咬合舒适度及棉球吸收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棉球粘连及脱落、术后24 h创面渗血均显著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在止血效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的新型止血棉球,能使拔牙术后创面有效止血,减少填塞时间,防止出血、感染、创面粘连等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大限度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杨烨;赖相燕;赖文鸿;高振;黄清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对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抽取出50例作为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另抽取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0%;对照组共有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4%。组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χ2=6.413);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48例,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总满意36例,总满意度为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9.517)。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并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春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颈椎疾病的康复理疗措施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针对颈椎疾病的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颈椎疾病患者纳为研究范畴,将60例患者按照所用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Matta功能进行评估。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评价结果可喜,同时,在治疗后,患者的Matta功能评分结果优良。结论使用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颈椎疾病的治疗是疗效显著的,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作者:赵雪田;史亚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赣南地区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研赣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T2DM)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与其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内分泌科就诊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三个组:A组≤7.0%、B组7%

    作者:钟树妹;鄞莹;张四青;曾宪忠;习燕华;黎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晚期癌症患者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分析晚期癌症患者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市四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基地,其中的晚期癌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将每月被专业医护人员随访一次,进行常规检查及治疗服务;观察组患者则每周被医护人员随访一次,不仅进行常规检查,且会从多方面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1年。通过患者的身体检查、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住院相关事项来对比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情的控制更稳定,生存质量更高,生存欲望更强,对生活更加积极,病情更稳定,其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度更高。结论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比一般治疗方法对晚期癌症患者的身心有着更大的帮助,不仅能从身体上缓解他们的病情,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经济压力,方便患者就诊,也能从心理上抚慰他们的痛苦,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理解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初次分娩产妇9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乡镇初产妇,产后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红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0月入院的 AMI 患者57例,根据血清 UA 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1)和尿酸正常组(n=11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 Grace 危险评分,并分析 UA 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BMI)、合并高血压病比例、甘油三酯(T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race 评分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或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组尿酸水平与年龄、LDL-C、NT-ProBNP、Grace评分、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成正相关(P<0.05),与LVEF成负相关(P<0.05)。结论 AMI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更明显,院内死亡风险更高,提示预后更差。

    作者:周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针灸联合药物对顽固性面瘫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5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5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34例,有效28例,无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对比,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联合治疗顽固性面瘫,能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操作简单,无不良后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艳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鼓膜穿刺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鼓膜穿刺的基础上加以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为6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为1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7%,对照组患者为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刘亚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从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抽选94例进行研究,依据研究对象所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对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妊娠结局(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顺产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作者:易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时起搏器用于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心律失常使用起搏器治疗的效果,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整全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除按中毒处理原则治疗外,采用临时起搏器积极保护及抗心律失常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24h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9例患者24 h心律失常全部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正确掌握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采用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云巧;杨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47例和B组47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门诊随访,B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及出院1年患者健康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及出院1年B组患者健康行为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健康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闵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痛胃镜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对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胃镜下怀疑早期食管癌的21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7例。无痛胃镜组采用专业麻醉师给药,常规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吸氧、心电监护等,待受检者安静,睫毛及角膜反射消失,开始插镜,检查;对照组除不静脉麻醉外,其余准备同无痛胃镜组进行检查。结果无痛胃镜组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17例,诊断率15.8℅(17/107),对照组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5例,诊断率4.6℅(5/107)。无痛胃镜组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镜下患者安静,咽、喉反射消失,食管蠕动弱,粘膜易仔细观察,对病变定位及目的性活检有很大帮助,能大大提高活检阳性率,并有利于活检术后局部的观察及止血等。

    作者:刘东碧;程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选择同期25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胱抑素C、尿酸的差异。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果①病例组血清胱抑素C值[1.00(0.2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92(0.17)μmol/L],病例组尿酸值[300(85.2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86(94.2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清胱抑素C浓度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斑块形成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95%CI:1.029-1.075)。结论①血清胱抑素C、尿酸水平升高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②血清胱抑素C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反映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作者:费琳;王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T联合血清CA153、CEA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和血清CA153、CEA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54例为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28例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螺旋CT检查,并检测血清中CA153、CEA含量。结果乳腺癌组的CA153、CEA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T联合血清CA153、CEA检测明显提高了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85.7%、92.7%、92.3%,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对于无法或较难获取病理组织的患者,CT联合CA153、CEA检测是临床诊断乳腺癌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吴铭;鲍光进;王伟;侍东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引起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具体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的预防措施,降低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55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了解患者基础情况下采取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等等,根据出血原因研究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55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患者中,在出血原因方面,13例患者由于胎盘因素而引起术中出血,10例患者由于凝血障碍而发生术中出血,18例患者由于宫缩乏力而发生术中出血,7例患者由于肌瘤发生术中出血,7例患者由于切口撕裂而发生术中出血。对术中出血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因素、凝血障碍、子宫乏力、子宫肌瘤等等,术中应结合患者出血原因及医疗条件,制定完善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案,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周冬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短期强化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77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单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前,将本次研究中的空腹血糖变化、餐后2 h血糖变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行统计学处理分析(P>0.05),治疗后,将结果输入至统计学中,研究组患者中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8%,对照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6%,将两组数据行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血糖变化,是临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贻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克林霉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秀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