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亚;米方林;贾艾敏;李丽华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5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次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分析MSCT、MRI以及MSCT+MRI对检查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 MSCT、MRI以及MSCT+MRI检查的诊断率分别为70.18%、66.67%、92.98%,MSCT+MRI的诊断率要分别高于MSCT、MRI,P<0.05;关于损伤类型和数目的检查,MSCT无法确认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MRI则不能发现移位碎骨折片,较之,MSCT+MRI的检测范围更广。结论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腕关节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鹏典;刘窕敏;钟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耳鸣是指无任何外部刺激所感觉到的声音[1]。耳鸣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一般人群中17%有不同程度耳鸣,老年人耳鸣发生率可达33%[2]。耳鸣有其较强的主观性,与耳聋、眩晕并称为耳科三大难题[3]。耳鸣对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范围较大,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间断或持续的枯燥鸣声,还影响患者听力、情绪、工作及生活等方面,或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者有轻生倾向[4]。故未来对耳鸣的治疗不仅要病因治疗,还应进行心理治疗,努力消除或缓解耳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帮助其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作者:周娜;安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使用不同的抗帕金森治疗方案后6月、1年时认知功能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患者UPDRSII、UPDRS II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仅有使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在治疗后6月及1年时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在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在有效的缓解其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同时,尚可以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
作者:韦春英;韩敏;莫颖敏;罗文静;刘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运用质性研究,从护士角度调查急诊护士在发生护患纠纷后的身心感受。方法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对10位急诊护士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将记录的资料按Colaizzi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在急诊护士在发生护患纠纷后存在委屈、愤怒、害怕为主的负面心理情绪及失眠、内分泌混乱等生理反应,存在安全、情绪转移、获得团队支持、提高沟通能力及学习专业知识五个方面的需求。结论关心急诊护士真实感受,稳定急诊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沟通能力及服务意识,和谐护患关系;加强规章制度及法律知识的汲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作者:方丹娜;江奕;张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68例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止血率比较,观察组12 h、24 h、48 h、72 h止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情况比较,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患者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失血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刘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前后收治的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45例和4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和围手术护理(实验组),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97.7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78%,实验组患者的愈合率是91.67%,也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又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给予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上加减使用麻杏石甘汤对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郝洁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胡氏妇科调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4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20例功能性痛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功能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中成药)、对照组2(西药)与治疗组(胡氏调经方)。其中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对照组1(中成药),对其采用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治疗,3次/d,经前1w起口服;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对照组2(西药),对其采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治疗,1次/d,经行腹痛时口服;另外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治疗组,采用胡氏调经方汤剂(当归、丹参、川芎、赤芍、柴胡、延胡索等)治疗,1剂/d,水煎服,2次/d,经前1w起口服。同时,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功能性痛经患者的腹痛情况及伴随症状缓解情况。结论经过对比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功能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两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胡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引起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具体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的预防措施,降低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55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了解患者基础情况下采取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等等,根据出血原因研究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55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患者中,在出血原因方面,13例患者由于胎盘因素而引起术中出血,10例患者由于凝血障碍而发生术中出血,18例患者由于宫缩乏力而发生术中出血,7例患者由于肌瘤发生术中出血,7例患者由于切口撕裂而发生术中出血。对术中出血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因素、凝血障碍、子宫乏力、子宫肌瘤等等,术中应结合患者出血原因及医疗条件,制定完善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案,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周冬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对2015年急诊科134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2例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终也安全转运,其余132例患者未发生意外直接转运至相应科室。结论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前的评估、各项准备、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提高责任心等工作,规避转运风险,保障转运安全。
作者: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总结2例重症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的护理体会。笔者通过心理护理,高热护理,皮损护理,饮食护理,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用药反应的观察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能康复出院。从而提高了该疾病的护理经验。
作者:陈洁连;黄素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216份尿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结果216份尿液样本中29份存在误差,占13.42%;其中标本采集误差6例,占20.68%;标本检验误差19例,占65.51%;标本运送误差3例,占10.34%;标本申请单出现误差1例,占3.44%。结论临床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检验申请、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与保管、标本检验过程均存在较多影响因素,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临床为了加强尿常规检验质量,应规范检验流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宗浩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外伤性颅脑损伤(TBI)直接导致血小板的过度活化,促进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的释放。 PMPs又进一步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深入理解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机制以及PMPs的作用机制,对指导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预判、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来,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HPICM)技术应用于研究活体血小板的变化及PMPs的形成过程。本文综述了TBI后血小板和PMPs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HPICM技术在血小板和PMPs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罗玉福;刘晓;张彦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究沐舒坦在儿科呼吸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沐舒坦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治疗小儿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沐舒坦的毒副作用极小,且疗效显著,因而值得推广。
作者:吕燕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为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对疾病进行分级,做到小病、康复到基层,大病、重症到医院的分层级诊疗制度。本文从分级诊疗中双向转诊的数据变化出发,根据利益、政策、资源等六方面提出现阶段双向转诊的问题及建议,并对中国未来的医疗卫生领域进行趋势预测。
作者:史珂欣;王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对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抽取出50例作为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另抽取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0%;对照组共有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4%。组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χ2=6.413);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48例,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总满意36例,总满意度为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9.517)。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并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春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老年病干部保健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口服呋塞米治疗,实验组接受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室壁运动情况指标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室壁运动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结果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春生;宋丽;王月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实施椎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诊治的50例颈椎骨折患者,对其实施椎前路手术,对其手术治疗前后以及手术过程中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实施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功能评价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颈椎骨折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工作五常法的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护理部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调查全院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后护理工作五常法合格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后全院护理工作五常法依从性合格率从平均74.90%上升到95.85%(P<0.001)。结论通过采取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五常法合格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
作者:邰备备;黄宝琴;殷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