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德福韦酯与慢性乙肝患者CXC趋化因子表达

程燕飞;王健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肝, CXC趋化因子, 受体
摘要:慢性乙肝是一种由HBV介导,以肝脏局部多种炎性细胞漫润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许多炎性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在HBV刺激下,一方面分泌产生IL-8、IP-10等趋化因子;同时,自身又可表达相应的受体,如CXCR1、CXCR2、CXCR3等.它们彼此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趋化因子网络系统,在局部慢性乙肝和全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属逆转录酶抑制剂,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化转化为活性的阿德福韦二磷酸盐,竟争抑制HBV DNA聚合酶活性,发挥抗病毒功能.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二聚体监测对术后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对术后重症患者患静脉血栓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后重症患者连续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根椐其峰值的水平和持续的时间,即峰值下降情况,判断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结果]手术后非重症患者,D-二聚体峰值为(0.77±0.16) μg/ml,没有超过正常范围;且在达到“峰值”后会逐渐降低,术后重症患者,D-二聚体水峰值水平为(2.69±1.28) μg/ml,持续增高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术后重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或未持续增高,则可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反之,可以提前发现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谭同均;龙琴;彭宇生;何玉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河南省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宿舍卫生学评价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的基础设施及卫生安全状况,并进行卫生学评价,为合理构建规范化宿舍提供依据.[方法]在经济较发达县、中等发达县及欠发达县各选取60所寄宿制学校,共计180所,对所选学校宿舍人均面积、一人一床、安全卫生设施等11项指标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学校宿舍合格率较高的指标是“宿舍不与教学用房合建”为83.6%,较低的是“人均面积”为10.2%,平均合格率为51.2%.不同经济发展类型地区学校宿舍指标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类型学校宿舍11项指标合格率均表现为城区>乡镇,6项指标合格率及平均合格率(城区:68.6%,乡镇: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类型学校宿舍11项指标合格率比较,10项指标及平均合格率(高中:76.5%,初中:43.5%,小学: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宿舍人均面积合格率较低,安全卫生设施不足,居住环境不能完全达到相关卫生学要求.

    作者:梁利花;吴翠平;娄晓民;彭玉林;李岚;郭蔚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辨析

    在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从概念到内容的混淆与争论.由于概念上的不一致往往导致人才培养工作的困惑.与其他国家不同,20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学院所提供的主要教育项目称为“预防医学专业”.本文译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James W.Holsinger Jr.的著作,介绍了美国学者对公共卫生、医学、预防医学概念的认识及三者关系的辨析.译者对原文有增删,并期望此文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有所启发.

    作者:James W. Holsinger Jr;赵莉;李蕊;马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浅析穗港两地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之异同

    [目的]比较穗港两地在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之异同,吸取香港地区登革热防控之优点,探寻广州登革热防控体系之不足,为国内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对穗港两地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在组织机构设置、疫情监测与报告、蚊媒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疫情现场防控以及GIS技术运用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比较和分析.[结果]穗港两地在登革热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蚊媒控制等预防与控制体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香港在登革热疫情控制的组织安排,措施落实方面较广州更加合理,深入和有序,而广州在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展,蚊媒监测和控制技术运用方面更加全面和有效.[结论]广州在登革热疫情监测与控制方面一些做法可参考借鉴香港,这可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广州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广州市应对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作者:罗雷;王玉林;狄飚;严子锵;杨智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开腹手术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开腹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2月某院妇科收治的6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5mg,对照组给予0.75%布比卡因15 mg,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情况,评估麻醉效应和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高平面、运动阻滞大Bromag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低血压、心率减慢、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慢,术后恢复快,效果更优.

    作者:陈桂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经阴道与经复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术前均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肌壁病灶位置、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状态并测量其动脉频谱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将术后病理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下典型表现为子宫普遍增大且多呈弥漫性,病灶区回声稍强,呈现粗颗粒状,血流呈稀疏重点状,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7.5%、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经阴道超声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强的特点,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其与经腹超声联合可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戚菊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关系的分析

    [目的]分析保定市六一社区居民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保定市六一社区年龄≥40岁的城市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收集生活方式、膳食、身高、体重、腰围等资料.[结果]该社区男性和女性的BMI均值分别为24.90和24.06,其中男性142 (40.34%)人超重,34(9.66%)人肥胖,女性198 (38.45%)人超重,55 (10.68%)人肥胖.反映腹部脂肪水平的指标腰围男性和女性平均值分别为85.21和79.35,其中男性182 (51.70%)人≥85 cm,女性249 (48.35%)人≥80 cm.男性和女性中经常体力劳动、锻炼的组BMI值和腰围明显大干相应的不经常体力劳动、锻炼组;每天吃肉组的BMI值和腰围明显大于不经常或不吃的组,饮酒者比非饮酒者BMI值和腰围明显偏高,而牛奶、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蛋类的分组男女都没有统计学的差别.[结论]该社区居民超重、肥胖情况严重,生活方式与其存在密切关系,应加强改变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宣教,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邬雪山;孙桂平;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前列腺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射杜冷丁的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前列腺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射桂冷丁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行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观察组术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杜冷丁镇痛,对照组采用杜冷丁间断肌内注射法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镇痛效果和术后48 h之内膀胱痉挛次数和膀胱冲洗液用量.[结果]观察组的术后6h、12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痉挛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膀胱冲洗液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腔注射杜冷丁用于前列腺术后镇痛,作用剂量小,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利于前列腺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甘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0年12月,将835例阴道镜检查异常者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为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和SCC者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7%、62.7%、74.0%、63.9%和81.8%.[结论]阴道镜下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比较可靠,对宫颈癌的敏感性较高,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梅天琼;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四地区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探讨

    [目的]了解目前农村地区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情况,探索医疗教助政策的问题与政策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家里有大病患者的606户家庭进行调查;通过定性访谈的方法,对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负责人进行访谈.[结果]由于救助资金的匮乏以及民政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农村医疗教助政策的知晓率较低,导致农村医疗教助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结论]在提高医疗救助覆盖率的基础上,加大对单个救助对象的教助力度,并建立公正、透明的医疗救助申请制度,以改善目前农村医疗救助水平较低的现状.

    作者:黄渐青;刘毅;张菊英;马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简述手足口病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PCR检测方法,并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田燕;陆志刚;梁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按《中国腹泻病防治方案》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喜炎平每日5~8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患儿72 h内粪便情况,并记录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2±0.4)d,退热时间为(1.5±0.2)d,均低于对照组的(4.3±0.8)d、(2.0±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见效快,无严重不良反应,经济、可行,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联合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良俊;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陈旧血电泳出现快泳红带的原因分析 —红细胞释放“高铁血红素”?

    [目的]用陈旧血做血红蛋白释放试验时,有些标本出现快泳的红色区带,其他标本没有这种现象.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快泳红带的来源、本质和意义.[方法]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对有快泳红带的标本作进一步分析:血浆蛋白电泳、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电泳以及全血电泳,分析快泳红带之来源.再用交叉电泳和双向电泳研究它的本质.[结果]此快泳红带的电泳速度与血浆白蛋白相近,丽春红染色阳性、联苯胺显色也是阳性.红带中的联苯胺阳性成分来自红细胞,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形成快泳红带.[结论]来自红细胞的成分很可能是高铁血红素,快泳红带可能是它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产物-高铁血红素白蛋白(MHA).

    作者:张永梅;高丽君;苏燕;邵国;周立社;贺其图;贾国荣;秦文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清VEGF、CEA、NSE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肺癌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100例NSCLC患者和5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VEGF、CEA、NSE水平,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肺癌组血清CEA、NSE、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血清CEA和NSE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VEGF水平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EA、NSE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而显著上升,其血清水平为Ⅳ期>Ⅲ期>I~Ⅱ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CEA、NSE水平的变化,对NSCLC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立平;林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结果]对36例中有2例中转小切口完成,1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2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早期胆漏2例,均经引流5d后治愈,术后1月拔除T管出现胆漏2例,均经置管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明;符国珍;宋文渊;符真;张勇;张新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强度离心运动后热休克蛋白70在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经高强度离心运动后热休克蛋白70 (HSP70)在骨骼肌细胞中的的表达以及特征性分析.[方法]采用2~6个月的SD大鼠56只,电动炮台,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离心训练4周组、离心训练8周组,每组8只,后将对照组及训练8周的大鼠进行高强度的离心运动;取大鼠的脾细胞、外周淋巴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HSP70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骨架蛋白Desmin的变化.[结果]8周间歇性离心训练后HSP70含量显著增加,训练SD大鼠在进行高强度离心运动时,具有适应性,骨架蛋白Desmin丢失量降低,CK显著降低,表明增加的HSP70对骨架蛋白具有保护作用;对照组及离心训练4周组大鼠在高强度离心后表现出显著的应激反应,骨架蛋白Desmin显著缺失,HSP70显著增加.[结论]热休克蛋白70 (HSP70)在高强度离心运动后在骨骼肌中蛋白表达有持续性和延迟性,在引起的骨架蛋白损伤中可能起到补充保护的作用机制.

    作者:梁丽;王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2008~2010年间住院治疗的32例行保守治疗的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积极降脂、严密监护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加强营养支持,可减少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温占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四川大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春季选课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分类变量累计比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预防、口腔、临床等6个专业共417名本科生.应答率约为97%.仅67.7%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合适,仅54.1%的学生认为实践课与理论课联系程度较紧密,仅31.4%的学生认为实践课学习后收获较多,约54.7%的学生对实验室条件不满意.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实践课教学效果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并受到“实验室硬件条件”、“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联系紧密程度”、“教师授课水平”及“课程难度”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待改善.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建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统计分析思维.在让学生学会基本软件操作的同时,更注重对分析结果的解释.另外,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问题讨论后再相互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作者:冯虹;李鸿;姚科;朱彩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规范化培训护士培训初期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状况,以期提出有效措施帮助学员缓解焦虑情绪.[方法]采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SAS)对2008级规范化培训护士171名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程度(42.63±10.17)显著高于国内普通人群焦虑常模(29.78±0.46).[结论]护士在培训初期,因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焦虑程度增加,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他们的正确指导和疏导,缓解焦虑程度,能更积极地应对日常工作和学习.

    作者:谭其玲;马登艳;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乌鲁木齐市某区2005~2009年门诊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上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计算该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诊断分型、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关系.[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0.7%,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2.1%和21.5%,汉族、维吾尔族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0.3%.在不同职业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是:离退职人员(26.9%)、农民(16.7%)、家政、家务及待业(15.2%).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地居民、青年组、粟粒患者,其调整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36(0.296~0.969)、0.410 (0.243~0.691)、2.932 (1.262~6.810).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用药后半月至1月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53.1%,其次为用药后1~2个月者(50.0%).[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深入研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统一规范的不良反应识别、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治疗指南等,对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阳;优都斯·赛都拉;马金凤;姚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