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氧化氯对细菌DNA作用的观察

韦明肯;李长秀;赖洁玲

关键词:二氧化氯, 圆二色光谱, 转化率, 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二氧化氯(ClO2)对细菌DNA损伤与致死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联合运用凝胶电泳谱带分析、圆二色光谱和质粒转化率法.[结果]10 mg/L和100 mg/L ClO2作用的总DNA电泳条带没有明显改变,1 000mg/L ClO2使DNA条带变窄但无弥散现象;100 mg/L ClO2作用后,DNA圆二色光谱两个负峰的振幅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以1、3和5倍于小致死浓度的ClO2作用于含质粒的大肠杆菌,所提取的相应质粒对大肠杆菌DH5a的转化率分别降至对照组的(40.3±12.71)%、(31.261±5.57)%、(11±8.2)%.[结论]ClO.作用可导致DNA二级结构改变和菌内质粒转化率下降,但DNA可能不是二氧化氯杀菌作用的致死靶点.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硼替佐米(万珂)为主的化疗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以硼替佐米(万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近期我院治疗的54例MM病人,观察组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对照组23例接受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特征.[结果]31例观察组病人,缓解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观察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如下:血小板下降者2例,白细胞下降者1例,血红蛋白下降者1例,其余的不良反应分别为乏力、嗜睡、便秘、末梢神经炎、恶心呕吐及皮疹等,程度均较轻,大部分为1~2级反应.[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较好,但应加大样本量,更加准确地评估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沈立云;杨华;马鸿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全蝎水浸液通过上调Bax的表达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全蝎水浸液诱导宫颈癌细胞死亡的形式以及Bax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死亡;全蝎水浸液和空白培养液作用于宫颈癌细胞,分别于0h、48 h、72 h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宫颈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在全蝎水浸液诱导前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全蝎水浸液诱导宫颈癌细胞死亡具有剂量依赖性;宫颈癌细胞的死亡形式主要为凋亡;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全蝎水浸液诱导的宫颈癌细胞中有显著升高.[结论]全蝎水浸液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宫颈癌细胞,此凋亡可能与Bax的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宓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广西吸毒者包皮环切接受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吸毒者包皮环切手术接受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吸毒者446名,以面对面访谈形式对其包皮环切术知识、手术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46名吸毒者中,321人了解包皮环切手术相关知识,占71.5%;217人有包皮环切意愿,占4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包皮过长(P=0.000,OR=5.58,95%CI=3.09~10.07)以及知道“包皮过长易患生殖器炎症”(P=0.026,OR=1.66,95%CI=1.06~2.60)会显著提高手术意愿;小于40岁年龄组的手术意愿比40岁以上年龄组高47%(P=0.063,OR=1.47,95%CI=0.98~2.21).无手术意愿组,在免费手术情况下,29.9%的人会选择手术.[结论]吸毒者包皮环切手术意愿较高,但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该人群包皮环切率.

    作者:周芳华;韦波;杨晓波;邓伟;农全兴;刘金纪;蒋俊俊;韦所苏;张志勇;邹云锋;梁浩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市售运动传感装置能耗测量效度的研究

    [目的]比较国内市售多种品牌运动传感装置预测能耗的准确性.[方法]预实验确定24名23~64岁健康成人中速走和慢跑的自然步频.然后所有志愿者在腰间同时佩戴5种运动传感装置,并且背负K4b2气体代谢遥测仪,在400m塑胶跑道上先后进行5 min 100步/min步行和3 min 160步/min慢跑,记录K4b2气体代谢遥测仪测量值和运动传感装置能耗预测值.[结果]5种传感装置100步/min步行时均显著高估(28.6%~101.7%)实测能耗,160步/min慢跑时,除RP以外的4种装置也高估(25.0%07.3%).步行时仅OT、ZJ与实测结果一致(r=0.379、0.346).各装置之间的同证效度较差.[结论]步行时,仅OT、ZJ记录的能量消耗与对照方法的结果显著相关,慢跑时则均无显著相关,其余5种传感装置在步行和慢跑时普遍高估能耗.各装置之间的同证效度较差.

    作者:陈晓荣;李可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生血宁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生血宁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8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给予口服生血宁片的治疗,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片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痊愈宰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均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血宁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粱萍;楼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强直性脊柱炎与血清CRP、TNF-α和TNF-β的关系

    [目的]探讨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CRP,TNF-α和TNF-β的变化水平.[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4月共收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名,在相同时间纳入同样样本的健康对照60例,并且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和健康证血液中的TNF-α、TNF-β和CRP.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活动期,非活动期的CRP,TNF-α和TNF-β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的强直性脊柱炎与非活动期组比较,CRP,TNF-α和TNF-β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中的TNF-α、TNF-β和CRP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作为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龙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南通大学学生BMI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学生BMI分布情况,并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精神和遗传等方面初步分析BMI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BMI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抽取南通大学文理医科,大一到大四在校学生共402人.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BMI分布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过轻及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402名调查对象中,体重过轻51人,占12.69%;正常306人,占76.12%;超重38人,占9.45%;肥胖7人,占1.74%.BMI在男女生之间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各影响因素中,“进食速度” “是否偏食或挑食”“是否有家族性慢性病”对BMI的分布有影响(P<0.05).[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南通大学学生BMI分布基本正常,但体重过轻和超重肥胖的人群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今后高校应进一步普及BMI的概念及测算,加强对同学们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指导,让更多的人保持一个健康理想的体重.

    作者:朱奇;范从娟;郑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变化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cTn)水平和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2月121例成年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48 h内cTnⅠ水平和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39例患者cTnⅠ水平升高,cTn Ⅰ升高组和正常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cTn Ⅰ正常组比较,cTn Ⅰ升高组APACHEⅡ评分、应用升压药物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Tn Ⅰ水平升高是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cTnⅠ水平升高可反映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志强;张印刚;程爱斌;邱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216例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病人相关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所插管的216例病例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对急诊危重病员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性别、病种、抢教方式、滞留时间及转归.[结果]抢救病人病种以创伤、呼吸、神经、心源性疾病为主;多发伤病员急诊停滞时间长,刀剌伤病员有高的抢救后死亡率.[结论]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应有重点的对创伤、呼吸衰竭或卒中等急诊常见危重患者的诊治制定出更为适用的抢救流程,使危重病员得到更好的救治.

    作者:邹利群;孟晓彦;何谦;李明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ICU早期预警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早期对患者心事、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早期预警评分),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进行积极的医疗处置.适合广大医护人员客观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延误病情.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DNA核酶对乙肝病毒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引起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根据HBV-X基因的序列设计针对起始密码的脱氧核酶来阻断HBV-X基因的表达,探寻X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研究防治肝细胞癌的方法,对临床上进行肝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以及RT-PCR等检测脱氧核酶对X基因的抑制作用.[结果]根据HBV-X基因的序列设计针对起始密码的脱氧核酶,导入能表达HBV-X基因的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以及RT-PCR等检测脱氧核酶在细胞系中对HBV-X基因的作用情况,发现DNA核酶对HBV-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利用脱氧核酶来阻断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从而防治肝细胞癌的发生,降低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提高慢性HB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作者:沈雁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成都市城区鼠种群密度与褐家鼠汉坦病毒带毒率调查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褐家鼠汉坦病毒带毒率调查,发现成都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鼠传播特征,为科学指导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密度调查采用粉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汉坦病毒抗原.[结果]成都市鼠密度灭前为8.18%,灭后为2.40%;褐家鼠带病毒率为4.42%.[结论]成都市市区褐家鼠种群携带汉坦病毒,在防制成都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时应以控制褐家鼠种群密度为主.

    作者:邓良利;田汶佳;肖霖;何建邯;廖骏;蒋峥;刘竹;马林;时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实验性迷走神经损伤后大鼠胸腺细胞NO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损伤对胸腺细胞发育及迁移的影响及NO参与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取颈部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大鼠胸腺组织进行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观察NADPH阳性细胞CD4、CD8的表达;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胸腺左、右叶中NADPH阳性细胞分布的特点及数量的变化.[结果]NADPH、CD4或NADPH、CD8双标细胞分布于髓质及小血管周围.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胸腺右叶NADPH阳性细胞先增多后减少;在左叶有代偿现象.[结论]NO阳性细胞中包括不周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建走神经损伤影响胸腺细胞发育及输出,其机制可能有NO参与.

    作者:赵毓芳;董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见习教学中使用启发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40名来我院消化内科见习的学生,将他们按学号单双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轮流进行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对照组按传统消化内科见习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两组见习生通过为期3个月的见习后,比较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考核结果,实验组见习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习生,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启发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卓有成效,适合消化内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莉;关晓辉;苏建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CT三维重建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定位63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11月对63例肾结石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尿路增强多期扫描,将肾盂相期的原始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以此确定佳穿刺路径.[结果]63例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获得了肾盂肾盏的清晰形态,确定了结石的准确位置,提供了佳的穿刺路径,且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结论]CT三维重建能够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及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建勇;鲁栋梁;黄小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氯胺酮基础麻醉加硬外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儿腹股沟手术应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2%利多卡因硬外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施腹股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硬外阻滞.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手术期间的肢动挣扎、恶心呕吐发生率,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A组HR、BP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均显著升高.B组BP之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均较A组为低,B组HR在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较基础麻醉后以及A组相应时间点减慢.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B组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均较A组明显减少.B组肢动挣扎例数显著少于A组.恶心呕吐发生宰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硬外阻滞对于患儿腹段沟手术无明显血液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稳定HR、减少氯胺酮用量,其麻醉效果安全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全程环节质量监控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程环节质量监控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以来我院提交的所有病案予以质量监控,对比2009年与2010年的病案质量.[结果]随机抽取2009年病案2 769份,缺陷病案115份,缺陷率4.15%; 2010年病案3 125份,缺陷病案29份,缺陷率0.93%; 2010年病案缺陷率显著低于2009年病案缺陷率,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环节质量监控对于确保病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马艳玲;孙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CPP-ACP对发酵乳杆菌生长、黏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发酵乳杆菌生长、黏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PP-ACP的防龋机制.[方法]将发酵乳杆菌接种到BHI培养基,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0.5%~5.0%(W/v))的CPP-ACP溶液,厌氧培养48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菌浓度的吸光度A值(λ=550nm).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aliva-coated hydroxyapatite,S-HA)形成实验性膜,用不同浓度(0.5~5.0%(W/v))CPP-ACP处理S-HA,定量观察发酵乳杆菌在S-HA上的黏附情况.[结果]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发酵乳杆菌甲臜产物的二甲亚砜溶液的吸光度值降低,即发酵乳杆菌的活菌数减少(P<0.01).发酵乳杆菌对经各实验浓度的CPP-ACP处理后的S-HA黏附能力明显下降,黏附量(cpm)随CPP-AC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黏附抑制率达100%.[结论]CPP-ACP对发酵乳杆菌的生长以及在S-HA上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刘兴容;李艳萍;徐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兰州市保教人员儿童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评估兰州市保教人员对儿童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为开展对保教人员实施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3个区抽取316名托幼机构保教人员进行儿童急救知识及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89.33%的保教人员认为儿童时期就应该学习急救知识;对于常见的急救知识如急救电话,骨折,地震,保教人员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其中对于烫烧伤问题,不同性质机构的保教人员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P<0.01),而不同工作年限的保教人员对此问题的掌握情况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教人员缺乏常见的儿童急教知识,对其开展及普及儿童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刻不容缓.

    作者:安娟;许瑞;师君娟;姜雪;解佩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EV71所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分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ms71,EV71)所致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34例手足口病患儿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皮肤黏膜、用药及机械通气护理,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男孩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手足口病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以5岁及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本组68例患儿均有发热,热峰高达39.8℃;手足及肛周见少许散在疱疹24例;嗜睡、意识模糊,肌力下降、反应差36例;惊跳、四肢抖动、抽搐28例;气促、心动过速54例;心动过缓8例;高血压30例;低血压16例;尿储留46例;肺水肿、肺出血22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危重症患儿的WBC、血糖、血乳酸明显高于重症患儿(P<0.05);CK-MB在危重症与重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进行治疗,本组68例患儿中治愈好转58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1例在入院24h之内死亡,1例在院外自服药物治疗,入院时已出现MODS,神经原性肺水肿,抢救72 h无效死亡.[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EV71所致手足口病扩散有效措施.

    作者:蔡榕;郭岚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