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性肝病发生的机制与易感性

王剑;刘殿武;詹思延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 易感性, 发病机制
摘要:药物性肝病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尤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药物品种不断问世,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和人群易感性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附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急性附睾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并与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比较. [结果]手术组24例患者均疼痛在24 h内全部缓解,且体温均在6 d内降至正常,术后随访发现残留硬结2例,无1例复发,无1例出现睾丸萎缩,平均住院时间(8.5±3.2)d.非手术组24例患者中疼痛有11例患者在24~48 h缓解,l3例患者在48~72 h缓解;14例患者的体温在6 d内降至正常,7例患者的体温在10 d内降至正常,3例患者的体温在14 d内降至正常,术后随访发现残留硬结12例,复发8例,平均住院时间(17.9±4.2)d.经统计分析发现手术组患者的24 h缓解率,6 d内体温正常率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而平均住院时间则明显低于非手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性附睾炎的治疗应在患者出现症状出现疼痛难忍,犹如睾丸扭转,阴震壁水肿等症状前进行手术,切开附睾和精索外膜减压,引流脓液.

    作者:马文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规范管理探讨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实验室人员、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样品、实验操作、报告与记录、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要件.提出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和要求.

    作者:燕小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我国甲乙类传染病分布特征、时序规律及评价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程度、地理分布特征和时序变化规律,对各省区传染病发病程度和病死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方法]根据与全国平均发病率对比倍数指标,辅助序列曲线、散点图,采用SPSS和Excel进行排序分析;分别建立总发病率与病死程度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病种呈现地理分布特征和时序规律多样性.分别根据总发病率和病死严重程度综合评价省区差异. [结论]对病种的地理分布、时序规律及总发病和病死程度角度综合评价分析有助于疫情研究与决策.

    作者:张利平;李望晨;安洪庆;唐云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78例生长痛患儿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期生长痛患儿X线片及血钙、磷含量,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78例生长痛患儿进行X线片及血钙、磷含量测定,并与相同数量正常体检儿童比较. [结果]两组儿童X线片无差异征象,患儿组血钙低于对照组,低血钙发生率高干对照组,血磷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儿童生长痛的发生与缺钙关系密切,积极补钙是预防生长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鲍呈元;李佩章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蝇蛆粉、南瓜粉、茶叶粉及魔芋精粉混合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蝇蛆、茶叶、魔芋精粉、南瓜粉混合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健康Wistar大鼠60只.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16只,糖尿病造模组44只.糖尿病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诱导4周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30 mg/kg)进行造模,空腹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3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19只)和模型实验组(2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模型实验组饲以混合饲料.动物继续喂养8周后摘眼球取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总蛋白(TP)、白蛋白(A|b)、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淋巴细胞;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取动物的胸腺和脾脏组织,用分析天平称量并计算出脏器指数.[结果] (1)注射STZ前,各组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TZ 1周后,糖尿病造模组的平均血糖值为(24.40±5.15)m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继续喂养8周后,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实验组的血搪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实验组的血糖值低干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实验组的总蛋白水平、IgG、C4、CD4+、胸腺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的白蛋白水平、IgM、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CD8+、脾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实验组的总蛋白、白蛋白、IgG、IgM、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脾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混合物对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2)混合物可适当升高糖尿病大鼠的免疫水平. (3)蝇蛆、茶叶、魔芋精粉、南瓜粉混合物或许是2型糖尿病病人比较理想的增强免疫力的辅助食物.

    作者:张文兰;胡同平;张翼翔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市各行政区学龄前儿童目前蛲虫感染情况,为蛲虫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苏州市8个行政区的共3 869名学龄前儿童采用透明胶带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的检查. [结果]全市儿童蛲虫总感染率是0.103%;男女儿童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低为0.103%,卫生条件、卫生习惯的好坏与蛲虫感染率有关.

    作者:黄静芳;赵晓华;易丽娴;许春梅;周德华;徐永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射频热疗配合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合并腹水的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疗配合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官颈癌合并腹水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32例官颈癌合并腹水患者行射频热疗配合灌注化疗治疗的临床资料,加强整体护理. [结果]32例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的毒副反应低,疗效好. [结论]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护理应注意加强心里护理,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毒副反应,有利于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冯万芹;扬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ity congested heart failure)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5例随机分为A、B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B组同时加用卡维地洛,观察治疗(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 diamete)、左室收缩末期内径(1eft yentricularend systolic diamete)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il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记录治疗前后两组心率、血压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间比较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

    作者:刘薇;拓步雄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石嘴山市城市区肺结核病人社区家庭管理初探

    [目的]为提高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不断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病人发生,充分利用城市社区卫生资源优势,探索适合社区家庭管理模式.提高病人治疗管理依从性,不断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减少耐药病例发生.[方法]<实施方案>按照结防机构统管,社区医生主管,家庭督导员监管(社区医生监管,家庭督导员主管)的方式进行管理,三级督导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充分体现方便患者,人性化管理. [结果]规则服药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石嘴山市城市区肺结核病人社区家庭管理是城市区肺结核病人管理过程中,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探索的一种病人管理模式.

    作者:麻建宁;祖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老年人脑卒中后遗症与居家不出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遗症与居家不出的关系. [方法]抽取曾在4所市级医院内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外出情况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老年人脑卒中后遗症者居家不出发生率为28.4%.脑卒中发病次数2次以上,偏瘫、情绪低落、言语不清与居家不出发生宰相关(P<0.05).合并麻木、吞咽困难、疼痛与居家不出显著相关(P<0.01),发生率均高于无后遗症者. [结论]老年脑卒中后遗症与居家不出相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脑卒中后遗症者的居家不出,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景丽伟;邢凤梅;张超;张小庆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调查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大学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及干预措施. [方法]本文对在校的本科大学生入学时的体检资科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实施干预的措施. [结果]1756名大学生的BMI分级分布图,类似钟型,但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曲线,表现为中间高,右侧渐扁平,消瘦和体重超标及肥胖的大学生占少数,大部分体重还是处在正常范围内.男、女大学生的BMI分级分布趋势一致.但是对男、女大学生的平均BMI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男大学生的BMI值(22.8±3.5)明显高于女大学生(20.2±2.8)(P<0.05).另外,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血压水平有增高的趋势,虽没有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中度和重度肥胖组的大学生收缩压/舒张压已经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接近(P>0.05). [结论]控制体重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高血压的主要措施.预防为主,培养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的根本.大学生可以定期监测血压,学会自我放松.

    作者:王胜敏;王丛妙;曹丽娟;卢秀霞;陈章峰;杨晓松;张彬;田国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与HBV-DNA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FIBVM、前S1抗原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 [结果]357例PHC患者中,HBV感染率94.96%(339/357),HBsAg阳性率83.75%(299/357);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为多见,占52.94%(189/357);前S1抗原、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14%(179/357)、70.59%(252/357);以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HBV-DNA阳性率高,分别为73.3%、93.3%.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X2=31.19,P<0.001),随着血清HBV-DNA载量增加,前S1抗原阳性率增加. [结论]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以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多见:HBV-DNA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HBV-DNA可更全面反映患者体内HBV的活动性复制程度,弥补HBV血清标志物在肝癌检测中的不足.

    作者:陈漫霞;陈思东;姚振江;王漫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大豆皂甙对矽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细胞Fas/FasL系统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豆的皂甙(soyasaponin,SS)对实验性大鼠矽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复制大鼠矽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肺组织丙二醛(MDA)在染尘及SS干预后的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细胞Fas和FasL表达的改变. [结果]给予SS后,与对模型组相比血清SOD升高、MDA显著降低(P<0.05).SiO2组Fas蛋白表达为相应对照组的4.51和5.05倍.其阳性信号主要集中于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 [结论]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矽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一定剂量的大豆皂甙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从而缓解矽肺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徐厚君;王志强;苏宁;闫立成;武建辉;李清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宜春市1998~2008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宜春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防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宜春市1998~2008年间疫情报告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1998~2008年宜春市菌痢年均发病率45.50/10万,年均死亡率1.60/10万,年均病死率0.02%.7~9月份发生病例多,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9.97%,男女性别比为1.52: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农民为主. [结论]宜春市1998~2008年菌痢发病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在流行季节,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菌瘌发病率.

    作者:游秀英;崔鹏;龙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豫北高校女教师亚健康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豫北高校女教师亚健康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就豫北高校女教师对亚健康的认知度、亚健康现状与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豫北高校女教师对亚健康的知晓程度欠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认识不够,其亚健康发生率为63.53%;副教授、35~44岁、14学时以上/周的女教师,其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女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p<0.01). [结论]豫北高校女教师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各高校应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及早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尚保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基于历史数据基线的WSARE方法在传染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历史数据基发的WSARE方法在传染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WSARE方法对2007年深圳市麻疹发病模拟实时监测预警. [结果]基于历史数据基线的WSARE方法探测到深圳市2007年7月~12月半年麻疹病例异常情况10次,其中双特征变量联合异常情况3次,预警高峰期为7月和8月. [结论]基于历史数据基线的WSARE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探测到传染病在局部区域特定属性人群中的异常变化,在传染病监测和早期预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华;冯子健;张子武;李晓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一起国际货轮船舱内急性中毒事故调查

    2008年12月16日,某国际货轮发生了一起急性中毒事故,造成1名船员重度中毒,1名船员轻度中毒.本中心在2008年12月17日接到报告后对该起急性中毒事故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中毒原因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红;陆春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暴露于低浓度乙醇下体外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人体外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抽取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建立暴露于低浓度乙醇下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并检测暴露于不同浓度乙醇下淋巴细胞的氧化损伤标记物-8-羟基鸟嘌呤(8-OH-dG)进行验证.[结果]分离的10例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大于90%,暴露于乙醇的浓度与淋巴细胞生长抑制成显著正相关(r=0.993,P<0.001).不同浓度乙醇(200 mmol/L、100 mmol/L和50 mmol/L)对淋巴细胞染毒2 h后.8-Oh-d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8-OhdG水平越高.[结论]50 mmol/L乙醇作用淋巴细胞2 h可以建立体外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作者:叶新平;彭涛;苏智雄;肖开银;覃晓;黎乐群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高海拔地区藏族政法公务人员代谢综合征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高海拔藏族政法公务人员的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特征. [方法]对世居在海拔3 700m以上690例17~75岁藏族政法公务人员,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分析藏族男女政法公务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点.[结果]高海拔藏族政法公务人员(MS)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0.6%、11.2%,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高海拔藏族政法公务人员MS患病形势严峻,应及早开展MS社区综合防治.

    作者:姚勇利;范培云;张鑫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EV71TaqMan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核酸的特异、快速、敏感的TaqMan探针PCR检测方法. [方法]根据GeneBank发表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在其VP1基因区段设计特异的引物与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优化探针和引物浓度、佳反应条件,建立优化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价其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结果]引物和探针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浓度为为0.8μM和0.4μM,可检测到100个RNA拷贝数,较传统的RT-PCR检测方法敏感性提高了100倍;同一样品Ct值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小于5%,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肠道病毒EV71-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等的实验室早期诊断.

    作者:于贺娟;许汴利;黄学勇;卫海燕;李幸乐;杜燕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