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骨折术后对隐性失血的认识

苟永胜;李海波

关键词:创伤骨折, 手术, 隐性失血
摘要:创伤骨折手术后常常存在隐形失血,其可能导致围手术期患者贫血、感染、死亡风险增加.隐性失血的隐蔽性,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被临床医务人员忽视,因此,认识隐性失血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隐性出血对机体所致的负面影响,将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为此,本文就隐性失血的研究历史及定量计算方式、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加以综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学习压力与睡眠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部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成绩的学生情况进行了学习压力问卷与睡眠质量的PSQI调查,并分析了学习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且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压力水平.共计16.92%的受访学生出现睡眠障碍,其中男学生在睡眠障碍和PSQI得分项与女学生相比显著升高(P<0.05);非医学类学生的PSQI打分高于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表明睡眠障碍与学习压力呈正相关,即学习压力越大,睡眠质量越差.结论 学习压力和睡眠质量差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应尤其注重对男大学生以及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其提高身心健康,缓解睡眠障碍.

    作者:宦梦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围生期综合护理措施及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价值

    目的 探讨围生期综合护理措施及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围生期综合护理措施及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58.00%、14.0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80.0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PG、TG、TC、LDL-C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FPG、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综合护理措施及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屈利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炎性因子与神经根性疼痛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后炎性因子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MRI检查结果 将观察组分为膨出型6例(观察组A)、突出型9例(观察组B)和游离型5例(观察组C);收集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VAS评分评价各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和V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VAS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后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呈正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且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一项指标反映神经根性疼痛程度,将神经根性疼痛量化和数据化,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剂量和治疗,更好地评判疗效.

    作者:王钦奋;周仕国;刘国铭;林世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研磨珠均质仪提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蛋白质的方法

    目的 利用研磨珠均质仪,从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充分提取蛋白质.方法 临床收集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通过玻璃匀浆器、研磨珠均质仪等方法,提取样本总蛋白,比较提取后残渣,BCA测定总蛋白浓度,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完整性,和western blot比较前列腺素D合成酶的含量(PTGDS).结果 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联合方法残渣呈絮状均匀,获得蛋白质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样本均未降解,Western blot测得联合方法提取样本中前列腺素D合成酶含量更高.结论 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的联合提取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获得蛋白质较为高效,是一种临床瘢痕组织蛋白样本提取方法.

    作者:杜雅静;王宇意;章丹婷;郭丽微;方杰;高梦炜;何文涓;钟晓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清NSE及UCB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价值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临床诊断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联合颅脑MRI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系统损伤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住院的无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NSE及UCB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对实验组患儿进行MRI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MRI正常组及异常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NES及UC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脑MRI检查发现,实验组36例患儿中28例存在异常,MRI异常患儿血清NES指标高于无异常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RI检测结果与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NES水平与MRI检出率存在正相关关联(r=0.397,P<0.05).结论 血清NSE、UCB及MRI检查是高胆红素伴脑损伤患儿检测的重要标志,可进行早期诊断并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邬剑;李慧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胆总管探查在胆管结石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开腹胆总管探查的适应条件、必要性、并发症及胆总管探查的新进展.方法 对两家医院在2014年1月~2017年6月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胆总管探查的必要性.结果 62例均痊愈,术中证实胆总管扩张54例,胆总管探查发现结石50例,术中胆道镜探查发现残余结石14例,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胆道感染2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 开腹进行胆总管探查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对于胆管多发结石、胆总管明显扩张的患者,术中胆道镜探查是必要的.

    作者:李衍训;孙晋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精神、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功能评分为(69.46±5.10)分,优于对照组的(61.52±4.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为NSTEMI患者术后提高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功能.

    作者:李素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创伤骨折术后对隐性失血的认识

    创伤骨折手术后常常存在隐形失血,其可能导致围手术期患者贫血、感染、死亡风险增加.隐性失血的隐蔽性,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被临床医务人员忽视,因此,认识隐性失血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隐性出血对机体所致的负面影响,将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为此,本文就隐性失血的研究历史及定量计算方式、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加以综述.

    作者:苟永胜;李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贲门炎诊断及常见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胃贲门部炎症内镜下病理特征并分析常见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贲门炎患者内镜及病理资料106例,分析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 ,对贲门炎常见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表现粘膜慢性炎78.13%,慢性炎伴上皮非典型增生21.88%,高于病理结果中贲门癌的39.02%,慢性炎症41.46%.35例贲门粘膜糜烂中,慢性炎症62.86%,贲门癌20.00%,慢性炎伴上皮非典型增生17.14%.贲门炎合并糜烂性食管炎51.85%,导致食管粘膜损伤的胃食管反流病60.18%.结论 贲门炎充血水肿一般为慢性炎症,合并糜烂粗糙者一定要取活检;贲门炎多为胃食管反流引起.

    作者:侯拂晓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外伤性脾破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外伤性脾破裂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普外二病区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48例,均行脾切除手术.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D-二聚体浓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0.24±2.12)d,少于对照组的(12.27±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D-二聚体浓度为(0.57±0.19)mg/L,低于对照组的(0.75±0.3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肢肿胀、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4.83±1.64)分,高于对照组的(3.89±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外伤性脾破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卫生资源.

    作者:邬利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对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为(8.15±0.67)mmol/L,低于常规组(11.67±0.6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以较好地控制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任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符合条件的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在给予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增加幅度、食欲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食欲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燕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PFLP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70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采用PFLP内固定32例,采用PFNA内固定38例.所有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合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周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9.47%,优于PFLP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相比PFLP内固定优势略为明显,但两者都具有操作简单,复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与术者对固定方法的熟练程度灵活选择运用.

    作者:吴志忠;李生国;王玺;朱辉;黄国平;任作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蝮蛇咬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蝮蛇咬伤患者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7月~2017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蝮蛇咬伤患者46例,常规治疗组按照经典的毒蛇治疗法,观察组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健康对照组选择为同期体检正常人.分析各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其血清促炎介质IL-6和抗炎介质IL-10水平,代表性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第1天,2个治疗组IL-6无明显区别,但均高于对照组,两治疗组于治疗第3天、第7天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P<0,05);各组IL-10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天、第7天,治疗组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可出现紊乱,表现为早期促炎介质占优势,后期抗炎介质升高明显,血必净注射液可下调促炎介质(I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聂绍良;肖振涛;曾蕾莉;罗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发展,好发于婴幼儿,发病率高且不易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致死,爆发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本文就手足口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仅供参考.

    作者:兰文林;白宝鑫;石武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琨;徐姝娟;章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在肝脏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伴随肝纤维化的发生,终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本文将归纳总结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理、法、治疗等几个方面叙述,通过中西医结合对酒精性肝病的理解和认识,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罗晨;杨嘉恩;梁惠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急性脾肾梗死伴房颤1例并文献复习

    脾梗死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急性肾梗死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两者同时梗死者少见,我们收治1例急性脾肾梗死伴房颤的患者,给予积极抗凝、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恢复窦律等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强对脾肾梗死的临床、影像的认识,提高对脾肾梗死的早期认识和治疗.

    作者:周井铎;田康爱;孟震;吴凤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医皮肤美容患者信息化管理应用

    利用信息化管理电脑软件,配合手机APP,加强对中医院皮肤美容专科患者治疗资料的科学管理,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对科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刘娅;罗艺;庹红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大黄在急性甲型重型肝炎合并心衰1例中的应用及相关文献复习

    重型肝炎为临床危重症,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往往需要多学科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显著. 本文就大黄在急性甲型重型肝炎合并心衰1例中的应用,总结经验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大黄在重症肝炎中的作用,旨在提高重症肝炎的临床救治.

    作者:李金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