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癌症汹涌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陈青娟

关键词:癌症, 发病率, 生存率
摘要: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双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之一,而且发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正确认识癌症,提高对癌症致病因素的认识,定期检查,针对预防,都会大大降低患癌风险.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肿瘤的防控现状,以期对同行的临床工作有一定帮助.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科11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眶上外侧入路61例,采用翼点入路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头颅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1.2±1.1)cm、骨瓣大小(2.8±0.2)cm2、手术时间(184±38)min、手术出血量(170±147)ml低于翼点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6.4±2.1)cm、骨瓣大小(5.1±0.4)cm2、手术时间(258±50)min、手术出血量(221±101)ml;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9.8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0低于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24.5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7.00%,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破裂率6.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9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91.80%与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50%、 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5.2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5.90%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均能安全、有效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但眶上外侧入路具有高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张吉东;郭宗铎;何朝晖;张晓冬;孙晓川;徐睿;朱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TORC1信号通路对能量代谢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通路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感受器,能感受营养和激素、与能量需求相关的多个细胞功能的调节相关的上游调节信号.调节下游信号从而影响不同的细胞代谢,从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到线粒体活性等不同方面调节细胞代谢.作为对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mTORC1的活性在外周激活有利于脂肪细胞活化,脂肪生成,葡萄糖摄取和β细胞数量的增加.本文综述了现有的知识对mTORC1的作用在能量平衡和能量代谢的调节,特别是旨在提供有关mTORC1在功能细胞中心能够整合不同激素的作用的背景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继维;张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限制热卡营养早期应用于ICU内科重症成年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限制热卡营养早期应用于ICU内科重症成年患者中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146例ICU内科的重症成年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为足量的热卡营养,研究组是限制性的热卡饮食,观察限制热卡营养对病死率的影响分析.结果 研究组热卡摄入量(789.64±254.13)分低于对照组热卡摄入量(1329.67±516.24)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质的摄入量及蛋白质干预时间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TRF、ALB等两组对比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热卡营养早期应用在ICU的内科重症成年患者中,所需蛋白质基本类似,热量摄取不影响病死率.

    作者:郭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血管性痴呆(VD)伴H型高血压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VD伴H型高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BP水平以及MMS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BP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为(10.83±1.4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0.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评分为(20.83±2.49)分,高于对照组的(17.87±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伴H型高血压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片,极大改善了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和血压,患者精神状态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立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子宫切除术中分别运用常规开腹式切除以及腹腔镜式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5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另选取65例行传统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为常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手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镇痛方面,实验观察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并且创口均为甲级愈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液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手术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对腹腔内环境的影响小、术后恢复速度快且无明显瘢痕等显著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ZEB1和FoxO3a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130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的表达,分析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E盒结合锌指蛋白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而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或远端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高表达E盒结合锌指蛋白1或者低表达叉头框家族蛋白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 E盒结合锌指蛋白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叉头框家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两者协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

    作者:田亮;郭楠;苗志刚;郭效忠;张楠;彭宁宁;苗玉;张荣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确诊的93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维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8周的生活技能训练.两组患者在入组时、训练结束2周时和训练结束24周时接受PANSS和ADL评估.结果 干预后ADL量表评分研究组结束训练2周(27.29±6.94)分,结束训练24周(28.08±7.31)分低于对照组(30.86±6.36)分,(31.02±5.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健;江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心脏外科手术进入了新的纪元,由于手术理念的革新,心脏外科手术适应症也逐步增宽,随着手术患者数量的增加,不仅对外科医生手术难度要求增加了,更加对手术术后管理提出了不小的考验.而体外循环(CPB)是直视下心脏手术的必备条件,CPB所涉及的心脏降温、血流动力学改变、持续血液抗凝、组织缺血后再灌注等,都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产生了影响,因此心脏手术术后多伴随诸多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等.而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又是体外循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它风险高,病情重,一旦出现往往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所以本文旨在收集和汇总近年来关于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研究报道.

    作者:黄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研究观察2013年7月~2016年7月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1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和恩度单药治疗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不良反应轻,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恩度单药治疗略有提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能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芹;王存德;龚泉;李仕娟;陈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以提高临床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综合护理组显然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86.00%)低于综合护理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情况评估

    目的 评估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自我科2014年6月~2016年10月住院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并采用超声刀对有手术指征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手术,对手术前1周及术后1、6个月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4+,CD8+及CD4+/CD8+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比值与术前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CD4+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6个月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可恢复正常水平,在避免反复炎症发作引起其他器官并发症的同时,对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有益.

    作者:罗育新;李锐键;林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ESS)、巴氏指数(BI)和躯体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ESS、BI和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急性脑血管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常规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彭晓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临床症状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卡洛夫斯基积分、CD4水平、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可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改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与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

    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而危重的产科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羊水栓塞的临床过程极其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免疫反应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过敏反应、炎症反应及补体反应等均参与其中.据此展开的羊水栓塞血清标志物研究对于预测、早期诊断及防治羊水栓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尚缺乏成熟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杰生;苏放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胃癌中lncRNAs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一种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获得新的分子靶点对胃癌防治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s的发现对深入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lncRNAs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的生长增殖、转移、耐药与预后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尹晓华;刘重元;黄琳;罗苇如;肖玄;张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α-1b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球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α-1b干扰素与静脉丙球联合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α-1b干扰素与静脉丙球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常规对症措施基础上,采用α-1b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球治疗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刘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耳穴热敏灸治疗常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的热敏现象及耳穴热敏灸治疗常见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普通艾条点燃后选择耳穴行灸法,治疗手部冻疮、颈腰痛、面瘫患者共计31例.结果 31例患者经过1~8次治疗后均临床治愈,总有效率100.00%.结论 出现热敏及经络感传现象对症状的好转和治愈呈正相关性;局部灸耳穴存在热敏感传现象.

    作者:夏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进展

    以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为代表的辅助化疗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化疗方法,虽然医学界对其治疗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术后复发率还存在疑虑,但是却能够提高晚期肿瘤原发灶的RO切除率.本文分别从选择性动脉灌注进行原发灶化疗、选择性动脉灌注进行区域性淋巴化疗、肿瘤微环境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进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宁尚波;杨东红;付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Hcy、BNP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Hcy和BNP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A组(n=20,正常蛋白尿组)、B组(n=20,微量蛋白尿组)、C组(n=20,临床蛋白尿组),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血浆Hcy、BNP及Cys-C、UmALB、Scr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UmALB无论被定性为阴性或阳性,A、B、C三组的Hcy、BNP、Cys-C、S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ALB被定性为阳性时,B组、C组的Hcy、BNP、Cys-C、Scr高于A组,组间比较,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BNP与UmALB均存在密切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损害程度进行推断,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朱津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时机与开放式阑尾术临床效果的相关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时机对开放式阑尾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开放式阑尾术的138例患者,依据手术时机将其分为A、B、C组,每组46例.A组发病距离手术3 d,B组距离手术4~6 d,C组7~8 d,对比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阑尾手术距发病时间越短,并发症越少,越利于患者的康复,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华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