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勃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ESS)、巴氏指数(BI)和躯体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ESS、BI和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急性脑血管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常规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彭晓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肺动脉瘤伴肺动脉高压的典型特点为肺循环阻力增加、肺血增多,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为主要的临床症状,CTA结合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瘤体的部位,手术治疗是巨大肺动脉瘤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主要报道2017年2月收治的1例巨大肺动脉瘤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诊治经过,该例患者肺动脉瘤瘤体巨大,合并肺动脉高压重度,以突发的胸闷、气短急诊就诊.入院予以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密切监护治疗,恢复满意.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加强对肺动脉瘤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的认识,提高对肺动脉瘤伴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认识和治疗.
作者:周婷婷;万毅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卵泡发育及辅助生殖促排卵中促黄体生成素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促排卵的94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卵泡刺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促黄体生成素,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及卵泡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妊娠率、种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泡发育及辅助生殖促排卵中,促黄体生成素可有效促进卵泡的发育,提高临床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玉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aspase-3在不同临床分期的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bision法检测20例静止期翼状胬肉、20例活动期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上皮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和活动期翼状胬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可能和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有关.
作者:唐彦慧;彭子春;唐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LVIS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应用LVIS支架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22例,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中动脉瘤填塞程度,再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其疗效.结果 2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施行LVIS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术后即刻RaymondⅠ级栓塞,有效栓塞率为100.00%.缺血并发症2例(9.10%),随访6~24个月,预后良好组有19例(86.40%).结论 应用LVIS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效果佳,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术后出血并发症未见增加,术中、术后缺血发生率相应增加,与支架金属覆盖率高、展开位置不理想、贴壁不良有关.
作者:方力;张晓冬;郭宗铎;朱继;孙晓川;唐文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以提高临床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综合护理组显然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86.00%)低于综合护理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牙周牙髓综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4月1日我院门诊口腔科收治的逆行性牙髓炎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牙髓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愈情况,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疗效情况.结果 68例患者经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后,有68例(100.00%)患者全部治愈,治疗后暂时未出现不良反应.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86.76%)较治疗后1个月(100.00%)、3个月(97.06%)下降,无效患者从0例上升到9例(13.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逆行性牙髓炎患者,采取牙周牙髓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在治疗牙髓炎的同时,对牙周进行治疗,即解决了牙髓炎问题,同时对牙周的治疗巩固了疗效.
作者:刘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862例有救护车出车记录创伤患者成立观察组,选择2015年1月~12月725例有救护车出车记录创伤患者成立对照组,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护理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725例患者中,成功转入院内救治637例,其中收入本院治疗316例,请外院专家及转入上级医院治疗321例,转入院内救治率87.86%;观察组725例患者中,成功转入院内救治842例,其中收入本院治疗378例,请外院专家及转入上级医院治疗464例,转入院内救治率97.68%;观察组转入院内救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20例,死亡率为2.32%,对照组死亡88例,死亡率为12.14%;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和有效止血,并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作者:董桂芬;张绍丽;李会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福怡稻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食用普通大米,观察组患者采用口福怡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FBG、PPBG、HbA1C、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BG、PPBG、HbAlC水平分别为(6.10±1.24)mmol/L、(6.38±1.19)mmol/L、(7.21±1.45)%,低于对照组的(6.96±1.34)mmol/L、(7.64±1.23)mmol/L、(9.34±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ns水平为(14.21±4.53)IU/ml,高于对照组的(13.21±4.42)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口福怡稻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婷婷;王亚洲;张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测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重复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无亲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双下肢动脉血压和肱动脉血压,计算踝肱指数,在1周内进行两次ABI测定.比较前后两次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第二次检测左下肢ABI小于第一次左下肢ABI检测结果(P<0.05).第二次右下肢ABI小于第一次右下肢ABI检测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重复性有待提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
作者:李雯婷;谈世华;余江明;杨雪;胡茂清;张林;冯翘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不同介入途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情况、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数量、所置入支架的直径、长度、所需对比剂用量以及置管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挺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教学媒介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可以实现将解剖要点的三维构建、典型病例、数字化教学素材进入课堂.将数字化教学理念引入到口腔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构建数字化口腔医学教学资源库,切实提高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口腔医学专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作者:郭艳玲;王琳;蒲小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而危重的产科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羊水栓塞的临床过程极其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免疫反应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过敏反应、炎症反应及补体反应等均参与其中.据此展开的羊水栓塞血清标志物研究对于预测、早期诊断及防治羊水栓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尚缺乏成熟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杰生;苏放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D-二聚体、心肌酶谱和肝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2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及后每2d进行D-二聚体检测,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心肌酶谱、肝酶谱检测,至恢复期患者出院,记录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D-二聚体水平(2231.4±158.6)μg/L、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1520.5±106.7)μg/L,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321.9±35.3)μg/L相比,发热期、 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期AST(183.1±67.1)U/L与发热期AST(372.9±90.0)U/L、恢复期AST(95.8±34.3)U/L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AST水平(259.8±65.8)U/L低于危重型AST水平(428.6±1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型LDH(305.4±132.0)U/L、CK(284.4±118.0)U/L、CK-MB(96.5±18.8)U/L与危重型LDH(3902.3±187.4)U/L、CK(799.8±437.3)U/L、CK-MB(206.1±51.4)U/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型ALT(96.66±42.16)、AST(156.1±37.1)与危重型ALT(372.9±61.6)、AST(651.8±3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早期便出现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但肝酶谱的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早期检测D-二聚体、CK水平可以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例、D-二聚体、CK水平下降预示病情好转,可以指导预后.
作者:孙朝霞;曹显刚;赵利;倪秀莹;吴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多种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G市G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患者住院期间没有临床感染发生;B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临床感染的情况.随后,分析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同时对B组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并分析菌培养结果.结果 发现B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预防、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等指标上高于A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显示B组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尿道口,菌培养结果显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主要存在的致病菌株.结论 研究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多种因素,及时制定防止对策,降低患者临床感染的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作者:程绍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ICU长期卧床患者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其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但目前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忽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其腹内压的控制等因素常常被忽略.本文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病因、高危人群、评估识别、预防护理等角度系统地对LDVT展开阐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程康耀;吕伟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治疗尿毒症透析中防范低血压发生的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应用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使得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透析2~3 h血压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情况,降低治疗的风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一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心脏外科手术进入了新的纪元,由于手术理念的革新,心脏外科手术适应症也逐步增宽,随着手术患者数量的增加,不仅对外科医生手术难度要求增加了,更加对手术术后管理提出了不小的考验.而体外循环(CPB)是直视下心脏手术的必备条件,CPB所涉及的心脏降温、血流动力学改变、持续血液抗凝、组织缺血后再灌注等,都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产生了影响,因此心脏手术术后多伴随诸多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等.而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又是体外循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它风险高,病情重,一旦出现往往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所以本文旨在收集和汇总近年来关于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研究报道.
作者:黄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6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统计,为医院专科建设与管理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疾病分类以ICD-10为标准,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前十位死亡疾病分类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28.59%)、恶性肿瘤(17.92%)、肺部感染(8.37%)、颅脑损伤(4.45%);肺部感染死亡平均年龄大81岁,颅脑损伤死亡平均年龄小62岁.结论 针对多种病因,该院应积极创新新型诊疗模式及重视患者心肺康复,为患者建立健全健康管理系统并积极参与院内院外宣教工作,以期提升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张榕榕;陈亚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微创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拟行微创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组采取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覃华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