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肖一红

关键词:低血压, 血液透析,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治疗尿毒症透析中防范低血压发生的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应用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使得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透析2~3 h血压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情况,降低治疗的风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设为肺炎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健康组,均展开PCT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肺炎组新生儿PCT水平高于健康组新生儿,且肺炎组PCT阳性检出率(98.39%)高于健康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为95.24%,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80.00%)及病毒性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毒性、支原体、细菌性肺炎患儿的PCT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中,PCT有较高敏感性,展开检测可促进早期确诊率的提升,并对不同类型的肺炎进行明确,以便于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高艳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非镇静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 观察采用非镇静经鼻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拟行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经鼻胃镜检查组(n=67)和普通胃镜检查组(n=88),评估两组患者检查中呛咳、恶心发生率、疾病种类分布以及检查术前、术中心率、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差值.结果 经鼻胃镜检查组呛咳、恶心发生率以及术前与术中心率差值、收缩压差值均低于普通胃镜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查中疾病种类及患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胃镜径细,经鼻孔插入不接触舌根,患者耐受性更好,安全性相对更高.因此,经鼻胃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都超群;赵明巍;贾伟;糜娇;袁宇迪;袁文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析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1月选择我院慢性心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6例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46例则加服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SD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Ⅰ、Ⅱ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衰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心肌重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郑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边疆地区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研究

    目的 对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862例有救护车出车记录创伤患者成立观察组,选择2015年1月~12月725例有救护车出车记录创伤患者成立对照组,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护理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725例患者中,成功转入院内救治637例,其中收入本院治疗316例,请外院专家及转入上级医院治疗321例,转入院内救治率87.86%;观察组725例患者中,成功转入院内救治842例,其中收入本院治疗378例,请外院专家及转入上级医院治疗464例,转入院内救治率97.68%;观察组转入院内救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20例,死亡率为2.32%,对照组死亡88例,死亡率为12.14%;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和有效止血,并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作者:董桂芬;张绍丽;李会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脑中频药透对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药透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药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率、CRP、胸片评分、体温、BUN、Cr、AST、ALT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均降低,体温、 胸片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Cr、AST、ALT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中频药透治疗老年CAP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炎性指标,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作者:赵建美;邵岩;李京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和芬太尼组(P组)以及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组(EP组).术前2 min给予芬太尼0.5μg/kg静注,术中丙泊酚以靶控(TCI)模式输注,右美托咪定以恒速模式输注,根据患者镇静深度适当调整注射速度.记录所有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出室时间,并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缺氧和注射痛等不良事件.结果 EP组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缓、缺氧、注射痛发生率较P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较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出室时间以及出室前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注射痛发生率更小,显著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作者:杨进斌;韩建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及肝酶谱的检测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D-二聚体、心肌酶谱和肝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2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及后每2d进行D-二聚体检测,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心肌酶谱、肝酶谱检测,至恢复期患者出院,记录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D-二聚体水平(2231.4±158.6)μg/L、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1520.5±106.7)μg/L,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321.9±35.3)μg/L相比,发热期、 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期AST(183.1±67.1)U/L与发热期AST(372.9±90.0)U/L、恢复期AST(95.8±34.3)U/L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AST水平(259.8±65.8)U/L低于危重型AST水平(428.6±1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型LDH(305.4±132.0)U/L、CK(284.4±118.0)U/L、CK-MB(96.5±18.8)U/L与危重型LDH(3902.3±187.4)U/L、CK(799.8±437.3)U/L、CK-MB(206.1±51.4)U/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型ALT(96.66±42.16)、AST(156.1±37.1)与危重型ALT(372.9±61.6)、AST(651.8±3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早期便出现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但肝酶谱的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早期检测D-二聚体、CK水平可以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例、D-二聚体、CK水平下降预示病情好转,可以指导预后.

    作者:孙朝霞;曹显刚;赵利;倪秀莹;吴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情况评估

    目的 评估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自我科2014年6月~2016年10月住院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并采用超声刀对有手术指征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手术,对手术前1周及术后1、6个月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4+,CD8+及CD4+/CD8+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比值与术前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CD4+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6个月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可恢复正常水平,在避免反复炎症发作引起其他器官并发症的同时,对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有益.

    作者:罗育新;李锐键;林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aspase-3在不同分期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Caspase-3在不同临床分期的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bision法检测20例静止期翼状胬肉、20例活动期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上皮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和活动期翼状胬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可能和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有关.

    作者:唐彦慧;彭子春;唐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LVIS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LVIS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应用LVIS支架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22例,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中动脉瘤填塞程度,再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其疗效.结果 2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施行LVIS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术后即刻RaymondⅠ级栓塞,有效栓塞率为100.00%.缺血并发症2例(9.10%),随访6~24个月,预后良好组有19例(86.40%).结论 应用LVIS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效果佳,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术后出血并发症未见增加,术中、术后缺血发生率相应增加,与支架金属覆盖率高、展开位置不理想、贴壁不良有关.

    作者:方力;张晓冬;郭宗铎;朱继;孙晓川;唐文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以提高临床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综合护理组显然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86.00%)低于综合护理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对促进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

    护理安全对整个医院安全运行存在直接影响.当前患者的安全问题逐渐引发各国临床医学界的重视,且在我国新一轮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中已将患者安全置于重要位置,其中护理安全发展成为医疗机构中护理管理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优质性护理服务开展的基石.探究对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的深层次因素,构建良好的安全护理体系,才能使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逐渐减少,终促使护理的安全文化建设.

    作者:耿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循证思维指导的手术室护理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对比手术室传统教学与循证思维指导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74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观察组采用循证思维指导的护理教学方法,对比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生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思维指导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方法,可促进护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者:陈幼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解脲脲原体属于支原体科中的脲原体属,与男女性生殖道炎症、HIV感染、不孕不育、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疾病等有关.该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就解脲脲原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进行阐述.

    作者:杨英杰;谈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研究观察2013年7月~2016年7月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1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和恩度单药治疗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不良反应轻,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恩度单药治疗略有提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能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芹;王存德;龚泉;李仕娟;陈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28例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6例,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将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1例,并选11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PCR荧光法检测MTHER C677T基因型,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TT基因型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THER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与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袁帅;邢晓博;李晓;尚兴福;赵雯娜;王芳;王宁;张克传;刘福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集94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各47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完成8周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对比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锥体外系反应(EPS)利培酮组高于奥氮平组,过度镇静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疗效相似,但奥氮平过度镇静的不良反应更明显,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作者:蔡枫;姚雪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碳酸酐酶Ⅸ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碳酸酐酶Ⅸ属于跨膜蛋白酶,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核,CAⅨ基因是乏氧诱导因子-1(HIF-1)的下游靶基因,乏氧条件能诱导其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相关.近年来CAⅨ已成为一个肿瘤潜在的靶向治疗热点,本文就CAⅨ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立基;李先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现状调查研究,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培训方法及途径.方法 选取来自四川省84家妇幼保健机构的104名学员为调查对象,被调查机构占全省妇幼保健机构的41.58%(84/20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通过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方法.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医院等级、床位数、是否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专(兼)职人员数及学历、职称、培训情况,以及对从事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人员职称的认知、培训模式需求等项目.结果 发放问卷104份,基础学历以中专为主,学历有一定提升.104人均认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有必要进修或进行脱产专业培训;认为系统的理论讲座、自学、网络学习三者结合的培训模式较好.结论 建议医学院校设立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课程.建立机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学历、职称,稳定专业队伍,形成医院感染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的常态机制.

    作者:李渠;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当癌症汹涌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双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之一,而且发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正确认识癌症,提高对癌症致病因素的认识,定期检查,针对预防,都会大大降低患癌风险.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肿瘤的防控现状,以期对同行的临床工作有一定帮助.

    作者:陈青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