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研究

蔡枫;姚雪阳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奥氮平, 利培酮
摘要: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集94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各47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完成8周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对比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锥体外系反应(EPS)利培酮组高于奥氮平组,过度镇静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疗效相似,但奥氮平过度镇静的不良反应更明显,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设为肺炎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健康组,均展开PCT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肺炎组新生儿PCT水平高于健康组新生儿,且肺炎组PCT阳性检出率(98.39%)高于健康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为95.24%,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80.00%)及病毒性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毒性、支原体、细菌性肺炎患儿的PCT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中,PCT有较高敏感性,展开检测可促进早期确诊率的提升,并对不同类型的肺炎进行明确,以便于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高艳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踝肱指数检测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重复性研究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测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重复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无亲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双下肢动脉血压和肱动脉血压,计算踝肱指数,在1周内进行两次ABI测定.比较前后两次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第二次检测左下肢ABI小于第一次左下肢ABI检测结果(P<0.05).第二次右下肢ABI小于第一次右下肢ABI检测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重复性有待提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

    作者:李雯婷;谈世华;余江明;杨雪;胡茂清;张林;冯翘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科11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眶上外侧入路61例,采用翼点入路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头颅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1.2±1.1)cm、骨瓣大小(2.8±0.2)cm2、手术时间(184±38)min、手术出血量(170±147)ml低于翼点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6.4±2.1)cm、骨瓣大小(5.1±0.4)cm2、手术时间(258±50)min、手术出血量(221±101)ml;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9.8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0低于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24.5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7.00%,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破裂率6.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9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91.80%与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50%、 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5.2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5.90%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均能安全、有效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但眶上外侧入路具有高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张吉东;郭宗铎;何朝晖;张晓冬;孙晓川;徐睿;朱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研究观察2013年7月~2016年7月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1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和恩度单药治疗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不良反应轻,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恩度单药治疗略有提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能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芹;王存德;龚泉;李仕娟;陈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aspase-3在不同分期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Caspase-3在不同临床分期的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bision法检测20例静止期翼状胬肉、20例活动期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上皮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和活动期翼状胬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可能和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有关.

    作者:唐彦慧;彭子春;唐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限制热卡营养早期应用于ICU内科重症成年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限制热卡营养早期应用于ICU内科重症成年患者中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146例ICU内科的重症成年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为足量的热卡营养,研究组是限制性的热卡饮食,观察限制热卡营养对病死率的影响分析.结果 研究组热卡摄入量(789.64±254.13)分低于对照组热卡摄入量(1329.67±516.24)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质的摄入量及蛋白质干预时间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TRF、ALB等两组对比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热卡营养早期应用在ICU的内科重症成年患者中,所需蛋白质基本类似,热量摄取不影响病死率.

    作者:郭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时机与开放式阑尾术临床效果的相关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时机对开放式阑尾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开放式阑尾术的138例患者,依据手术时机将其分为A、B、C组,每组46例.A组发病距离手术3 d,B组距离手术4~6 d,C组7~8 d,对比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阑尾手术距发病时间越短,并发症越少,越利于患者的康复,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华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腹痛缓解、首次排便、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F-36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东;单静;曹翔;李艳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胃癌中lncRNAs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一种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获得新的分子靶点对胃癌防治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s的发现对深入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lncRNAs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的生长增殖、转移、耐药与预后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尹晓华;刘重元;黄琳;罗苇如;肖玄;张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临床症状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卡洛夫斯基积分、CD4水平、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可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改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治疗尿毒症透析中防范低血压发生的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应用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使得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透析2~3 h血压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情况,降低治疗的风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一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早搏发生频率、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要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较为良好,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迮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ESS)、巴氏指数(BI)和躯体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ESS、BI和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急性脑血管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常规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彭晓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学超声病灶图像预处理分析

    目的 分析医学超声病灶图像预处理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12月在我院采用超声检查的632份图像,分析图像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相应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采用预处理方法后的图像较预处理前更直观、清晰、易分辨出病灶区域,降噪有效性达到78.62%.结论 对超声病灶图像进行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噪声造成的图像不清晰情况,获得更有效的诊断图像,极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检查诊断.

    作者:周兰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钠血症及血钠波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低钠血症与血钠波动的特点,分析低钠血症与钠波动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8月收治的189例aSAH病例,根据血钠波动大值,分为<6 mmol/L,6~12 mmol/L,>12 mmol/L三组,以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钠波动与患者预后的联系.结果 mRS≥4组的患者发病后入院时间间隔短于mRS≤1组,mRS≥4组的患者鞍上池出血区域CT值均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预后差,Fisher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较Ⅰ~Ⅱ级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位置在后循环的患者比颈内动脉段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钠波动6~12 mmol/L组中,mRS≤1者26例(31.71%),2≤mRS≤3者25例(30.49%),mRS≥4者31例(37.80%);>12mmol/L组中mRS≤1者1例(6.67%),2≤mRS≤3者2例(13.33%),mRS≥4者12例(80.00%).病程中血钠波动6~12 mmol/L及>12 mmol/L组,较<6 mmol/L组患者mRS评分更高,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AH患者中,血钠的波动,而非低血钠本身,与不良神经功能预后有统计学关联,这与现行的理念存在冲突,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作者:石油;朱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及肝酶谱的检测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D-二聚体、心肌酶谱和肝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2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及后每2d进行D-二聚体检测,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心肌酶谱、肝酶谱检测,至恢复期患者出院,记录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D-二聚体水平(2231.4±158.6)μg/L、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1520.5±106.7)μg/L,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321.9±35.3)μg/L相比,发热期、 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期AST(183.1±67.1)U/L与发热期AST(372.9±90.0)U/L、恢复期AST(95.8±34.3)U/L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AST水平(259.8±65.8)U/L低于危重型AST水平(428.6±1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型LDH(305.4±132.0)U/L、CK(284.4±118.0)U/L、CK-MB(96.5±18.8)U/L与危重型LDH(3902.3±187.4)U/L、CK(799.8±437.3)U/L、CK-MB(206.1±51.4)U/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型ALT(96.66±42.16)、AST(156.1±37.1)与危重型ALT(372.9±61.6)、AST(651.8±3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早期便出现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但肝酶谱的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早期检测D-二聚体、CK水平可以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例、D-二聚体、CK水平下降预示病情好转,可以指导预后.

    作者:孙朝霞;曹显刚;赵利;倪秀莹;吴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心脏外科手术进入了新的纪元,由于手术理念的革新,心脏外科手术适应症也逐步增宽,随着手术患者数量的增加,不仅对外科医生手术难度要求增加了,更加对手术术后管理提出了不小的考验.而体外循环(CPB)是直视下心脏手术的必备条件,CPB所涉及的心脏降温、血流动力学改变、持续血液抗凝、组织缺血后再灌注等,都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产生了影响,因此心脏手术术后多伴随诸多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等.而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又是体外循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它风险高,病情重,一旦出现往往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所以本文旨在收集和汇总近年来关于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研究报道.

    作者:黄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血管性痴呆(VD)伴H型高血压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VD伴H型高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BP水平以及MMS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BP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为(10.83±1.4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0.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评分为(20.83±2.49)分,高于对照组的(17.87±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伴H型高血压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片,极大改善了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和血压,患者精神状态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立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28例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6例,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将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1例,并选11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PCR荧光法检测MTHER C677T基因型,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TT基因型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THER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与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袁帅;邢晓博;李晓;尚兴福;赵雯娜;王芳;王宁;张克传;刘福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地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ⅠB~ⅡB期16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淋巴结分布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及预后.结果 淋巴结转移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孔淋巴结易出现转移,淋巴结转移与FIGO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宫旁浸润、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均有关,与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淋巴结转移组预后较非转移组差.结论 宫颈癌淋巴结分布以顺站转移为主,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宫旁浸润、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于无转移者.

    作者:廖加群;曹雪;陈燕平;吴莉;鲁亮;刘云聪;李杭;杨飞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