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旭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医院控制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15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数据和各科分布情况.结果 在分离出的15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重症监护病房(PICU)多,为48株(31.17%),其中以痰液分离多,为116株(75.32%),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为7.14%,耐碳青霉烯类菌分离率为2.66%.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对抗菌药产生耐药,应加强医院耐药菌株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大限度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作者:李淑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胃癌是一种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获得新的分子靶点对胃癌防治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s的发现对深入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lncRNAs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的生长增殖、转移、耐药与预后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尹晓华;刘重元;黄琳;罗苇如;肖玄;张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早搏发生频率、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要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较为良好,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迮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患风寒感冒患儿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组以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咳嗽、咳痰、咽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咳嗽、咳痰、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仅对照组1例发生轻微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结论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效果明显,可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尽早缓解,有助于减轻患儿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谷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治疗尿毒症透析中防范低血压发生的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应用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使得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透析2~3 h血压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情况,降低治疗的风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一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普及于健康体检及早期肺癌筛查,肺部磨玻璃结节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的检出率也逐年提高,其恶性倾向很高,虽然目前已提出很多鉴别其性质的方法,但准确判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电视胸腔镜下肺局部切除术是目前早期诊断及治疗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主要手段,但常因结节体积小、位置处于肺实质深部、质地较软使术者在术中难以对其精确定位.胸腔镜下如何精准、快速定位肺GGN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作者:李建锋;杜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定性调查,初步了解临床研究的特点及北京地区临床科研环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临床科研管理,制定符合临床科研特点和规律的科研管理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姜昊;张晓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用非镇静经鼻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拟行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经鼻胃镜检查组(n=67)和普通胃镜检查组(n=88),评估两组患者检查中呛咳、恶心发生率、疾病种类分布以及检查术前、术中心率、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差值.结果 经鼻胃镜检查组呛咳、恶心发生率以及术前与术中心率差值、收缩压差值均低于普通胃镜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查中疾病种类及患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胃镜径细,经鼻孔插入不接触舌根,患者耐受性更好,安全性相对更高.因此,经鼻胃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都超群;赵明巍;贾伟;糜娇;袁宇迪;袁文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临床麻醉的效果,评价其术后镇痛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镇痛效果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比较,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能够有效的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福怡稻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食用普通大米,观察组患者采用口福怡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FBG、PPBG、HbA1C、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BG、PPBG、HbAlC水平分别为(6.10±1.24)mmol/L、(6.38±1.19)mmol/L、(7.21±1.45)%,低于对照组的(6.96±1.34)mmol/L、(7.64±1.23)mmol/L、(9.34±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ns水平为(14.21±4.53)IU/ml,高于对照组的(13.21±4.42)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口福怡稻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婷婷;王亚洲;张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特性使其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不仅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更让患者承受了身体及心理的巨大痛苦.探究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并针对其相关分子标志物寻找抑制靶点,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基础医学研究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了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行为、肿瘤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及各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因素.上皮-间质转化是近年来肿瘤侵袭、转移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上皮型钙黏蛋白是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一种主要的蛋白标志物,更好的理解上皮型钙黏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它们在癌症进展中所涉及的机制,能够为晚期转移性肿瘤治疗及预防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因此本文就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森果;毛大华;杨海松;陈腾祥;张萌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设为肺炎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健康组,均展开PCT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肺炎组新生儿PCT水平高于健康组新生儿,且肺炎组PCT阳性检出率(98.39%)高于健康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为95.24%,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80.00%)及病毒性肺炎患儿PCT阳性检出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毒性、支原体、细菌性肺炎患儿的PCT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中,PCT有较高敏感性,展开检测可促进早期确诊率的提升,并对不同类型的肺炎进行明确,以便于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高艳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130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的表达,分析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E盒结合锌指蛋白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而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盒结合锌指蛋白1和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或远端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叉头框家族蛋白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高表达E盒结合锌指蛋白1或者低表达叉头框家族蛋白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 E盒结合锌指蛋白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叉头框家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两者协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
作者:田亮;郭楠;苗志刚;郭效忠;张楠;彭宁宁;苗玉;张荣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D-二聚体、心肌酶谱和肝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2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及后每2d进行D-二聚体检测,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心肌酶谱、肝酶谱检测,至恢复期患者出院,记录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D-二聚体水平(2231.4±158.6)μg/L、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1520.5±106.7)μg/L,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321.9±35.3)μg/L相比,发热期、 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期AST(183.1±67.1)U/L与发热期AST(372.9±90.0)U/L、恢复期AST(95.8±34.3)U/L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AST水平(259.8±65.8)U/L低于危重型AST水平(428.6±1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型LDH(305.4±132.0)U/L、CK(284.4±118.0)U/L、CK-MB(96.5±18.8)U/L与危重型LDH(3902.3±187.4)U/L、CK(799.8±437.3)U/L、CK-MB(206.1±51.4)U/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型ALT(96.66±42.16)、AST(156.1±37.1)与危重型ALT(372.9±61.6)、AST(651.8±3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早期便出现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但肝酶谱的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早期检测D-二聚体、CK水平可以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例、D-二聚体、CK水平下降预示病情好转,可以指导预后.
作者:孙朝霞;曹显刚;赵利;倪秀莹;吴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耳穴的热敏现象及耳穴热敏灸治疗常见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普通艾条点燃后选择耳穴行灸法,治疗手部冻疮、颈腰痛、面瘫患者共计31例.结果 31例患者经过1~8次治疗后均临床治愈,总有效率100.00%.结论 出现热敏及经络感传现象对症状的好转和治愈呈正相关性;局部灸耳穴存在热敏感传现象.
作者:夏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4年~2016年所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依照CLSI制定的新判断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年间共检出10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占83.49%,ICU病区检出高,占36.70%;其次为急诊科、血液科和神经外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8.99%和79.82%;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他啶,为74.31%.结论 我院2014年~2016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集中在ICU,其次为血液科和神经外科,以呼吸道感染居多.药敏结果显示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好,替卡西林/棒酸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
作者:尹利娟;杨振华;杨乐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贵州地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ⅠB~ⅡB期16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淋巴结分布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及预后.结果 淋巴结转移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孔淋巴结易出现转移,淋巴结转移与FIGO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宫旁浸润、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均有关,与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淋巴结转移组预后较非转移组差.结论 宫颈癌淋巴结分布以顺站转移为主,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宫旁浸润、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于无转移者.
作者:廖加群;曹雪;陈燕平;吴莉;鲁亮;刘云聪;李杭;杨飞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双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之一,而且发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正确认识癌症,提高对癌症致病因素的认识,定期检查,针对预防,都会大大降低患癌风险.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肿瘤的防控现状,以期对同行的临床工作有一定帮助.
作者:陈青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以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为代表的辅助化疗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化疗方法,虽然医学界对其治疗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术后复发率还存在疑虑,但是却能够提高晚期肿瘤原发灶的RO切除率.本文分别从选择性动脉灌注进行原发灶化疗、选择性动脉灌注进行区域性淋巴化疗、肿瘤微环境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进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宁尚波;杨东红;付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科11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眶上外侧入路61例,采用翼点入路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头颅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1.2±1.1)cm、骨瓣大小(2.8±0.2)cm2、手术时间(184±38)min、手术出血量(170±147)ml低于翼点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6.4±2.1)cm、骨瓣大小(5.1±0.4)cm2、手术时间(258±50)min、手术出血量(221±101)ml;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9.8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0低于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24.5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7.00%,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破裂率6.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9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91.80%与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50%、 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5.2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5.90%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均能安全、有效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但眶上外侧入路具有高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张吉东;郭宗铎;何朝晖;张晓冬;孙晓川;徐睿;朱继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