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榕;陈亚梅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临床症状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卡洛夫斯基积分、CD4水平、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可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改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牙周牙髓综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4月1日我院门诊口腔科收治的逆行性牙髓炎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牙髓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愈情况,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疗效情况.结果 68例患者经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后,有68例(100.00%)患者全部治愈,治疗后暂时未出现不良反应.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86.76%)较治疗后1个月(100.00%)、3个月(97.06%)下降,无效患者从0例上升到9例(13.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逆行性牙髓炎患者,采取牙周牙髓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在治疗牙髓炎的同时,对牙周进行治疗,即解决了牙髓炎问题,同时对牙周的治疗巩固了疗效.
作者:刘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子宫切除术中分别运用常规开腹式切除以及腹腔镜式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5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另选取65例行传统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为常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手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镇痛方面,实验观察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并且创口均为甲级愈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液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手术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对腹腔内环境的影响小、术后恢复速度快且无明显瘢痕等显著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治疗尿毒症透析中防范低血压发生的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应用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使得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透析2~3 h血压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情况,降低治疗的风险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一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胃癌是一种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获得新的分子靶点对胃癌防治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s的发现对深入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lncRNAs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的生长增殖、转移、耐药与预后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尹晓华;刘重元;黄琳;罗苇如;肖玄;张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耳穴的热敏现象及耳穴热敏灸治疗常见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普通艾条点燃后选择耳穴行灸法,治疗手部冻疮、颈腰痛、面瘫患者共计31例.结果 31例患者经过1~8次治疗后均临床治愈,总有效率100.00%.结论 出现热敏及经络感传现象对症状的好转和治愈呈正相关性;局部灸耳穴存在热敏感传现象.
作者:夏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微创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拟行微创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组采取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覃华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定性调查,初步了解临床研究的特点及北京地区临床科研环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临床科研管理,制定符合临床科研特点和规律的科研管理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姜昊;张晓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集94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各47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完成8周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对比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锥体外系反应(EPS)利培酮组高于奥氮平组,过度镇静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疗效相似,但奥氮平过度镇静的不良反应更明显,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作者:蔡枫;姚雪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临床麻醉的效果,评价其术后镇痛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镇痛效果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比较,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能够有效的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测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重复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无亲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双下肢动脉血压和肱动脉血压,计算踝肱指数,在1周内进行两次ABI测定.比较前后两次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第二次检测左下肢ABI小于第一次左下肢ABI检测结果(P<0.05).第二次右下肢ABI小于第一次右下肢ABI检测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重复性有待提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
作者:李雯婷;谈世华;余江明;杨雪;胡茂清;张林;冯翘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LVIS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应用LVIS支架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22例,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中动脉瘤填塞程度,再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其疗效.结果 2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施行LVIS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术后即刻RaymondⅠ级栓塞,有效栓塞率为100.00%.缺血并发症2例(9.10%),随访6~24个月,预后良好组有19例(86.40%).结论 应用LVIS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效果佳,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术后出血并发症未见增加,术中、术后缺血发生率相应增加,与支架金属覆盖率高、展开位置不理想、贴壁不良有关.
作者:方力;张晓冬;郭宗铎;朱继;孙晓川;唐文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活结系单侧鼻导管固定留置胃管在普通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我科住院留置胃管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活结系单侧鼻导管固定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布胶布分别交叉固定于两侧鼻翼及面部再加棉绳系于耳廓上缘,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症状、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活结系单侧鼻导管固定胃管脱管率、移位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结系单侧鼻导管固定留置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损伤少,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廖昌燕;左美玉;蓝燕红;陈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D-二聚体、心肌酶谱和肝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2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及后每2d进行D-二聚体检测,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心肌酶谱、肝酶谱检测,至恢复期患者出院,记录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D-二聚体水平(2231.4±158.6)μg/L、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1520.5±106.7)μg/L,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321.9±35.3)μg/L相比,发热期、 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期AST(183.1±67.1)U/L与发热期AST(372.9±90.0)U/L、恢复期AST(95.8±34.3)U/L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AST水平(259.8±65.8)U/L低于危重型AST水平(428.6±1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型LDH(305.4±132.0)U/L、CK(284.4±118.0)U/L、CK-MB(96.5±18.8)U/L与危重型LDH(3902.3±187.4)U/L、CK(799.8±437.3)U/L、CK-MB(206.1±51.4)U/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型ALT(96.66±42.16)、AST(156.1±37.1)与危重型ALT(372.9±61.6)、AST(651.8±3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早期便出现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但肝酶谱的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早期检测D-二聚体、CK水平可以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例、D-二聚体、CK水平下降预示病情好转,可以指导预后.
作者:孙朝霞;曹显刚;赵利;倪秀莹;吴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6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统计,为医院专科建设与管理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疾病分类以ICD-10为标准,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前十位死亡疾病分类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28.59%)、恶性肿瘤(17.92%)、肺部感染(8.37%)、颅脑损伤(4.45%);肺部感染死亡平均年龄大81岁,颅脑损伤死亡平均年龄小62岁.结论 针对多种病因,该院应积极创新新型诊疗模式及重视患者心肺康复,为患者建立健全健康管理系统并积极参与院内院外宣教工作,以期提升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张榕榕;陈亚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特性使其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不仅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更让患者承受了身体及心理的巨大痛苦.探究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并针对其相关分子标志物寻找抑制靶点,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基础医学研究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了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行为、肿瘤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及各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因素.上皮-间质转化是近年来肿瘤侵袭、转移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上皮型钙黏蛋白是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一种主要的蛋白标志物,更好的理解上皮型钙黏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它们在癌症进展中所涉及的机制,能够为晚期转移性肿瘤治疗及预防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因此本文就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森果;毛大华;杨海松;陈腾祥;张萌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碳酸酐酶Ⅸ属于跨膜蛋白酶,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核,CAⅨ基因是乏氧诱导因子-1(HIF-1)的下游靶基因,乏氧条件能诱导其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相关.近年来CAⅨ已成为一个肿瘤潜在的靶向治疗热点,本文就CAⅨ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立基;李先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α-1b干扰素与静脉丙球联合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α-1b干扰素与静脉丙球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常规对症措施基础上,采用α-1b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球治疗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刘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药透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药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率、CRP、胸片评分、体温、BUN、Cr、AST、ALT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均降低,体温、 胸片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Cr、AST、ALT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中频药透治疗老年CAP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炎性指标,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作者:赵建美;邵岩;李京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教学媒介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可以实现将解剖要点的三维构建、典型病例、数字化教学素材进入课堂.将数字化教学理念引入到口腔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构建数字化口腔医学教学资源库,切实提高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口腔医学专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作者:郭艳玲;王琳;蒲小猛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