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挺挺
护理安全对整个医院安全运行存在直接影响.当前患者的安全问题逐渐引发各国临床医学界的重视,且在我国新一轮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中已将患者安全置于重要位置,其中护理安全发展成为医疗机构中护理管理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优质性护理服务开展的基石.探究对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的深层次因素,构建良好的安全护理体系,才能使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逐渐减少,终促使护理的安全文化建设.
作者:耿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检验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210例尿液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检验法,分析不合格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对比两组标本的不合格率和出现不合格标本的原因.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率为14.29%,高于观察组的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共出现16例不合格的情况,导致出现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标本污染5例(31.25%)、标本量不足5例(31.25%)、标本标记不清3例(18.75%)、容器不合格2例(12.50%)、超时送检1例(6.25%).结论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可减少不合格样本的发生,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
作者:余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医院控制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15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数据和各科分布情况.结果 在分离出的15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重症监护病房(PICU)多,为48株(31.17%),其中以痰液分离多,为116株(75.32%),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为7.14%,耐碳青霉烯类菌分离率为2.66%.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对抗菌药产生耐药,应加强医院耐药菌株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大限度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作者:李淑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4年~2016年所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依照CLSI制定的新判断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年间共检出10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占83.49%,ICU病区检出高,占36.70%;其次为急诊科、血液科和神经外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8.99%和79.82%;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他啶,为74.31%.结论 我院2014年~2016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集中在ICU,其次为血液科和神经外科,以呼吸道感染居多.药敏结果显示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好,替卡西林/棒酸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
作者:尹利娟;杨振华;杨乐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ICU长期卧床患者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其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但目前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忽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其腹内压的控制等因素常常被忽略.本文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病因、高危人群、评估识别、预防护理等角度系统地对LDVT展开阐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程康耀;吕伟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药透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药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率、CRP、胸片评分、体温、BUN、Cr、AST、ALT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均降低,体温、 胸片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Cr、AST、ALT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中频药透治疗老年CAP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炎性指标,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作者:赵建美;邵岩;李京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不同介入途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情况、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数量、所置入支架的直径、长度、所需对比剂用量以及置管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挺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通路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感受器,能感受营养和激素、与能量需求相关的多个细胞功能的调节相关的上游调节信号.调节下游信号从而影响不同的细胞代谢,从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到线粒体活性等不同方面调节细胞代谢.作为对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mTORC1的活性在外周激活有利于脂肪细胞活化,脂肪生成,葡萄糖摄取和β细胞数量的增加.本文综述了现有的知识对mTORC1的作用在能量平衡和能量代谢的调节,特别是旨在提供有关mTORC1在功能细胞中心能够整合不同激素的作用的背景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继维;张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微创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拟行微创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组采取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覃华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ESS)、巴氏指数(BI)和躯体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ESS、BI和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急性脑血管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常规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彭晓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和芬太尼组(P组)以及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组(EP组).术前2 min给予芬太尼0.5μg/kg静注,术中丙泊酚以靶控(TCI)模式输注,右美托咪定以恒速模式输注,根据患者镇静深度适当调整注射速度.记录所有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出室时间,并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缺氧和注射痛等不良事件.结果 EP组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缓、缺氧、注射痛发生率较P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较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出室时间以及出室前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注射痛发生率更小,显著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作者:杨进斌;韩建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科11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眶上外侧入路61例,采用翼点入路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头颅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1.2±1.1)cm、骨瓣大小(2.8±0.2)cm2、手术时间(184±38)min、手术出血量(170±147)ml低于翼点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6.4±2.1)cm、骨瓣大小(5.1±0.4)cm2、手术时间(258±50)min、手术出血量(221±101)ml;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9.8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0低于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24.5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7.00%,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破裂率6.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9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91.80%与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50%、 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5.2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5.90%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均能安全、有效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但眶上外侧入路具有高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张吉东;郭宗铎;何朝晖;张晓冬;孙晓川;徐睿;朱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低钠血症与血钠波动的特点,分析低钠血症与钠波动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8月收治的189例aSAH病例,根据血钠波动大值,分为<6 mmol/L,6~12 mmol/L,>12 mmol/L三组,以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钠波动与患者预后的联系.结果 mRS≥4组的患者发病后入院时间间隔短于mRS≤1组,mRS≥4组的患者鞍上池出血区域CT值均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预后差,Fisher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较Ⅰ~Ⅱ级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位置在后循环的患者比颈内动脉段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钠波动6~12 mmol/L组中,mRS≤1者26例(31.71%),2≤mRS≤3者25例(30.49%),mRS≥4者31例(37.80%);>12mmol/L组中mRS≤1者1例(6.67%),2≤mRS≤3者2例(13.33%),mRS≥4者12例(80.00%).病程中血钠波动6~12 mmol/L及>12 mmol/L组,较<6 mmol/L组患者mRS评分更高,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AH患者中,血钠的波动,而非低血钠本身,与不良神经功能预后有统计学关联,这与现行的理念存在冲突,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作者:石油;朱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益气补血法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对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12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小剂量的铁剂治疗,研究组实施益气补血法与小剂量铁剂联合治疗,分析两组铁代谢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SI(血清铁)及SF(铁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TIBC(总铁结合力)比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益气补血法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对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武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现状调查研究,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培训方法及途径.方法 选取来自四川省84家妇幼保健机构的104名学员为调查对象,被调查机构占全省妇幼保健机构的41.58%(84/20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通过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方法.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医院等级、床位数、是否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专(兼)职人员数及学历、职称、培训情况,以及对从事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人员职称的认知、培训模式需求等项目.结果 发放问卷104份,基础学历以中专为主,学历有一定提升.104人均认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有必要进修或进行脱产专业培训;认为系统的理论讲座、自学、网络学习三者结合的培训模式较好.结论 建议医学院校设立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课程.建立机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学历、职称,稳定专业队伍,形成医院感染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的常态机制.
作者:李渠;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医学超声病灶图像预处理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12月在我院采用超声检查的632份图像,分析图像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相应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采用预处理方法后的图像较预处理前更直观、清晰、易分辨出病灶区域,降噪有效性达到78.62%.结论 对超声病灶图像进行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噪声造成的图像不清晰情况,获得更有效的诊断图像,极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检查诊断.
作者:周兰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患风寒感冒患儿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组以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咳嗽、咳痰、咽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咳嗽、咳痰、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仅对照组1例发生轻微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结论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效果明显,可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尽早缓解,有助于减轻患儿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谷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集94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各47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完成8周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对比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锥体外系反应(EPS)利培酮组高于奥氮平组,过度镇静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疗效相似,但奥氮平过度镇静的不良反应更明显,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作者:蔡枫;姚雪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以提高临床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综合护理组显然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86.00%)低于综合护理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研究观察2013年7月~2016年7月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1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和恩度单药治疗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不良反应轻,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单药治疗组提高(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恩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恩度单药治疗略有提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能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芹;王存德;龚泉;李仕娟;陈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