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硒多糖对MCF-7乳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薛玲;刘祥东;付思雨;李震;罗晓庆

关键词:硒多糖, 抗肿瘤, 乳腺癌, SBP-1蛋白
摘要:目的 探究硒多糖对MCF-7乳腺癌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SBP-1表达的影响,分析硒多糖对乳腺癌小鼠的抑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作为正常组,其余3组将MCF-7乳腺癌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左侧膈腧穴处建立乳腺癌模型,证明成瘤后予以给药,模型组(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硒多糖用药组(400 mg/kg硒多糖)、联合用药组(50 mg/kg环磷酰胺+400 mg/kg硒多糖),连续给药14 d.脱颈处死小鼠,测胸腺指数、脾指数,无菌条件下取脾脏研磨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检测PHA诱导下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SBP-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较硒多糖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硒多糖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模型组相比硒多糖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硒多糖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有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硒多糖可以通过改善MCF-7乳腺癌小鼠的免疫功能及增强SBP-1的表达来起到抗肿瘤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作用更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病程的长短划分为观察组A(病程<5年)和观察组B(病程≥5年),另选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ys-C和β2-MG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的Cys-C阳性检出率为87.00%,β2-MG阳性检出率为83.00%,对照组中这两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中血清Cys-C水平为(1.19±0.24)mg/L和(1.45±0.34)mg/L,β2-MG水平分别为(0.39±0.09)mg/L和(0.79±0.17)mg/L;对照组中的血清Cys-C水平为(0.84±0.16)mg/L,β2-MG水平为(0.13±0.02)mg/L;观察组血清Cys-C和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B血清Cys-C和β2-MG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具有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作者:郑莹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硒多糖对MCF-7乳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探究硒多糖对MCF-7乳腺癌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SBP-1表达的影响,分析硒多糖对乳腺癌小鼠的抑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作为正常组,其余3组将MCF-7乳腺癌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左侧膈腧穴处建立乳腺癌模型,证明成瘤后予以给药,模型组(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硒多糖用药组(400 mg/kg硒多糖)、联合用药组(50 mg/kg环磷酰胺+400 mg/kg硒多糖),连续给药14 d.脱颈处死小鼠,测胸腺指数、脾指数,无菌条件下取脾脏研磨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检测PHA诱导下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SBP-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较硒多糖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硒多糖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模型组相比硒多糖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硒多糖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有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硒多糖可以通过改善MCF-7乳腺癌小鼠的免疫功能及增强SBP-1的表达来起到抗肿瘤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作用更显著.

    作者:薛玲;刘祥东;付思雨;李震;罗晓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7年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所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菌株来源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1054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用西门子的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K-B纸片扩散法作为药敏补充实验,依照CLSI制定的新的判断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17年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1054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和中段尿标本,分别占39.85%和31.03%;分离率高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9.94%和35.67%;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6.83%和5.79%;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8.24%和39.43%,敏感率均为59.86%;奇异变形杆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45.84%,大肠埃希菌45.74%,奇异变形杆菌为45.83%.结论我院2017年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尹利娟;杨振华;杨乐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浅析新形势下核医学本科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核医学仪器及核药物领域的不断快速进步,核医学已发展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核医学分子功能影像及核素治疗与各临床科室密不可分,新形势下医学生的核医学教学需求逐步增加,同时面临多种困扰及难点.本文就新形势下核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期待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模式,以培养更多新型综合性临床医人才.

    作者:郑家深;黄泽礼;黄琦;杨昌伟;王攀;李雪;冯泽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妇女宫颈病变筛查分析

    目的 研究HPV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提供防治宫颈癌的思路.方法 以2012年1月~2017年12月送检到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433447例宫颈病变标本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并分析HPV基因亚型分布及年龄分布.结果 HPV阳性率为12.51%,其中单一高危HPV阳性率为9.28%,单一低危HPV阳性率为1.22%.HPV亚型阳性率高的是16型2.09%、58型1.82%、52型1.61%.TCT阳性检出率是5.69%,其中ASC-US3.91%、LSIL1.21%、ASC-H0.32%、HSIL及以上0.23%、AGC 0.02%.HPV发病率高的年龄段是41~50岁,阳性率为5.54%,与其它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PV亚型中16、52及58感染率高,同时具有明显年龄特征.HPV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的宫颈病变,防治重点应针对高危HPV感染的人群.

    作者:朱军;张振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淫羊藿苷调节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进展

    淫羊藿苷是传统补益中药淫羊藿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可影响多种细胞的增殖.淫羊藿苷主要促进骨组织相关细胞增殖,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淫羊藿苷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包括骨肉瘤细胞、乳腺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等,淫羊藿苷亦可调节其他细胞的增殖,包括神经干细胞、平滑肌细胞等.但淫羊藿苷对细胞增殖促进和抑制的双重调节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方能为其在细胞增殖紊乱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丽红;肖波;侯丽霞;姚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术后7年1例报告

    结肠癌(colon cancer)是常见癌症之一,大约35%的患者伴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1].对有手术切除机会的结肠癌肝或肝外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依然是结肠癌转移患者唯一获得长期生存的手段.有文献报道,对早期结肠癌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80%[2].然而,对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患者单一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肿瘤复发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介入放射学科的发展,更多更有效的靶向药物及先进的介入治疗(如RFA、TACE)应用于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患者,使得患者生存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3].目前,对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术后行靶向药物联合RFA、TACE综合治疗方案的报告不多,我科对1例患者病灶切除术后结合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约7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富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监督政务微信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微信使用现状,为闵行区卫生监督政务微信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区域抽取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微信使用现状以及对政务微信号的需求态度.结果 72.28%的人使用微信大于2年(<0.01);62.38%的人喜欢的信息形式主要为图文结合(<0.01);喜欢每周推送2~3次,占47.52%(<0.05);76.24%的人有空才看(<0.01);阅读时间主要为1~3 min,占48.51%(<0.01);每天总浏览时长<1 h的占84.16%(<0.01);61.39%的人认为消息的质量是微信信息重要的部分(<0.01);92.08%的人愿意关注政务微信公众号(<0.01).结论 闵行区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愿意关注卫生监督政务微信,但要注重推文质量,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监督政务微信的实用性.

    作者:孙亚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糖尿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围手术期血糖和血乳酸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术前、术中、术后进入ICU血糖与血乳酸的变化趋势,探讨血糖与血乳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外科50例择期行Off-Pump CABG的非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观察术前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分别为术前、 术中1 h、2 h和术后在ICU 1、2、4、6、12、24、48 h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及血糖水平并作趋势分析.结果 患者随着手术及进入ICU时间的延长血乳酸水平均有增高趋势,血糖、血乳酸都有先升高到再次恢复正常的过程,并于进入ICU 4 h到达高值;同时观察到血乳酸值与血糖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糖与乳酸的相关系数为0.350,单侧=0.001,证明两个变量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积极控制Off-Pump CABG围手术期的血糖,能够减少高乳酸血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积极恢复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坤其;冯增斌;邓玉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血清中IL-6、IL-18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肥胖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15例设为NP组,另选取同期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15例设为FP组.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并记录牙周PD、CA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样本中的IL-6、IL-18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FP组血清中IL-6、IL-18分别为(9.16±2.35)pg/ml、(325.22±98.67)pg/ml,其表达水平分别高于NP组的(6.15±2.06)pg/ml和(241.52±78.8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FP组中PD与血清中IL-6、IL-18呈高度正相关(=0.894,<0.01;=0.819,<0.01);CAL与血清中IL-6、IL-18呈正相关(=0.885,<0.01,=0.828,<0.01);NP组中PD与血清中IL-6、IL-18也有正相关关系(=0.842,<0.01,=0.728,<0.01);CAL与血清中IL-6、IL-18呈正相关(=0.884,<0.01,=0.707,<0.01).结论 肥胖状态所导致的外周血中IL-6、IL-18水平的升高与CP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

    作者:褚福行;李珊珊;李思琪;李维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痛风复发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痛风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尿酸的变化,以探讨PPI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痛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原发性痛风患者37例为痛风组,同期37例上消化道出血且无痛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使用PPI前后分别监测尿酸、体温、关节肿痛等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痛风组使用PPI后血尿酸较用药前升高(49.24±111.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PPI使用后血尿酸较用药前升高(2.89±47.87)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痛风组用药前后尿酸变化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使用PPI治疗后,痛风组64.86%出现非感染性发热,75.68%出现新发关节疼痛,患者疼痛评分较用药前增加(<0.001),而对照组患者未出现关节痛及发热病例.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痛风患者使用PPI可能诱发或加重痛风疾病的活动.

    作者:何志钧;梁运啸;梁列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及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并统计术后复发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归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科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共188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手术疗效并对复发病例行二次椎间孔镜治疗,探讨术后复发原因,归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术后评分改善明显,术后1年优良率为88.83%;术后共出现复发患者6例,占总数3.19%,复发原因为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术中定位不佳、术前合并终板炎、术后活动过多等;均经二次PELD治疗逐渐康复,术后1年改良MacNab疗效评定4例优,1例良,1例可;术前合并终板炎9例,其中3例复发.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前合并终板炎可能为影响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控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技巧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高正添;贾天阳;常成兵;陈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我国立体化教学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目的 系统分析我国立体化教学的相关文献,为我国护理教学的明确方向,以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NoteExpress2软件,对2000~2017年CNKI收录的护理专业立体化教学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有效文献493篇,共发表在168种期刊上,关键词涉及较多学科.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10年开始,文献数量迅速增长,且文献期刊的整体分散度较高.结论 立体化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优势和发展空间,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纵深方向的研究,做好教学改革的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毛智慧;刘静茹;孙晓婷;刘晨冰;马景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处皮角1例

    皮角(cutaneous horns)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角质增生性皮肤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皮角多数发生在头皮、面部、颈部、前臂和手臂上,偶尔也会发生在眼睑、躯干、阴茎等部位,特别是那些皮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老年人更为常见[1].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皮肤美容科于2018年7月诊治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处皮角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芳;刘文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青壮年与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对青壮年及中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分布,为CAP的合理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壮年及中老年CAP各120例,通过痰细菌学培养、痰液病原体核酸检测、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等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 120例青壮年CAP中,通过以上方式检测到病原体感染有52例,病原体多的为肺炎支原体(31.67%),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7.50%)、肺炎链球菌(3.33%);中老年CAP中,检测到的病原体感染患者有62例,多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17.5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3.33%)、流感嗜血杆菌(12.50%).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青壮年CAP中比例多于中老年人,而细菌感染在中老年人CAP中多于青壮年(<0.05).结论 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均是青壮年、中老年人CAP的常见病原体,在青少年CAP中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为主,在中老年CAP中以细菌感染为主.

    作者:陈亚南;陈赛;毛琦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与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乌司他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腹痛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IL-6、IL-8、IL-10、TNF-α改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腹痛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IL-6、IL-8、IL-10、TNF-α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应用乌司他丁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各项炎症介质,缩短各项指标和症状的改善时间,临床应用可行性高.

    作者:刘云;于洪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左肝蒂阻断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左肝蒂阻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设为腔镜组,32例行传统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269.11±54.43)min vs(211.72±31.64)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2.89±1.41)d vs(4.81±1.58)d],术后排气时间[(24.80±6.31)h vs(45.13±9.80)h],术后住院时间[(9.51±2.38)d vs(14.19±2.86)d]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是肯定的,与以往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梁鑫;张学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7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0例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开腹组27例采用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肝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56±27.43)min vs(153.82±45.19)min],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20.85±158.65)ml vs(430.25±202.16)ml]、术后腹腔引流量[(780.65±235.43)ml vs(1225.45±189.35)ml]和住院时间[(7.55±3.25)d vs(10.57±4.37)d]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6.67%vs 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分级和住院总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安全可行,其近期临床效果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作者:王翔翔;刘明忠;杨中秋;张兴雕;刘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化疗后并发严重口腔溃疡护理

    滋养细胞疾病患者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单穿手术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所以要以化疗为主.口腔溃疡是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副反应,它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且影响患者营养供给和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患者感染、发热并发败血症的主要原因.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口腔护理直接相关.本文主要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滋养细胞化疗的1例患者的有关资料,探讨其发生口腔溃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祖雪;吴治敏;王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行PV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五禽戏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和复诊率.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24±1.10)分vs(4.01±1.88)分,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1.95±0.25)cm vs(1.83±0.23)cm],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91.54±3.75)vs(81.03±4.02)],1年内复诊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6.32%),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避免椎体再次受到压缩,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再次腰痛复诊率.

    作者:郭运岭;李蕊;王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