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壮年与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对比分析

陈亚南;陈赛;毛琦善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年龄, 病原体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对青壮年及中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分布,为CAP的合理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壮年及中老年CAP各120例,通过痰细菌学培养、痰液病原体核酸检测、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等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 120例青壮年CAP中,通过以上方式检测到病原体感染有52例,病原体多的为肺炎支原体(31.67%),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7.50%)、肺炎链球菌(3.33%);中老年CAP中,检测到的病原体感染患者有62例,多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17.5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3.33%)、流感嗜血杆菌(12.50%).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青壮年CAP中比例多于中老年人,而细菌感染在中老年人CAP中多于青壮年(<0.05).结论 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均是青壮年、中老年人CAP的常见病原体,在青少年CAP中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为主,在中老年CAP中以细菌感染为主.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在女性月经相关性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育龄期妇女多发,且与女性月经密切相关,症状常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部分女性患者伴有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提示痤疮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因此在治疗女性月经相关性痤疮时,结合月经周期生理变化特点,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能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紊乱的内分泌,标本兼治,从而打破反复发作的怪圈,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可靠.

    作者:杨立;李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从检验学角度探讨人体皮肤菌群

    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细菌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动态平衡,菌群之间的相互抑制及促进作用维持着皮肤的正常状态.受内外界因素的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表现为炎症、感染等皮肤问题时,会导致皮肤正常菌群的失调、多样性改变和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本文介绍几种获得皮肤菌群的检测手段,探讨皮肤菌群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影响菌群分布的影响因素,对常见皮肤问题(湿疹、痤疮)中皮肤菌群的变化进行综述.从多个方面了解皮肤菌群以及微生物在健康人及皮肤疾病中的重要组成及地位,利用皮肤常驻菌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为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及用药指导.

    作者:丽敏;宋佳春;王虎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抗感染督导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督导抗感染治疗策略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用、安全、有效的综合抗感染治疗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脓毒症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督导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督导治疗组患者接受抗感染方案的监督指导.在患者的病程中记录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抗感染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抗感染效果评价,7 d及14 d死亡率;入院后第1,2,3,7,14天心肌酶及心肌标志物、血尿素氮及肌酐、凝血功能;入院7d的液体入量、平均动脉压、降钙素原.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细菌/真菌检出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7 d及14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督导治疗组细菌清除率及抗感染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0.05).督导治疗组患者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73.07%,胆道15.38%,余泌尿系、皮肤、血液占11.55%.主要的感染部位均为肺部,分别占73.07%及50.00%;细菌培养结果前三位依次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入院后第1,2,3,7,14天心肌酶、心肌标志物、血尿素氮及肌酐、凝血功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但督导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更平稳迅速.两组患者第1,2,3,7天的SOFA评分及7 d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4 h后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督导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抗感染督导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及抗感染效果,且患者器官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申贵;彭翔;秦光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益气温阳中药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益气温阳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7月在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类中药加减治疗.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超声心动、NYHA分级、E/A值、BNP值、心律失常患者数、6 min步行试验结果、心衰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疗效分别为(355.52±65.03)s、(67.02±8.91)分、61.22%,优于对照组的(388.51±66.32)s、(63.14±9.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益气温阳类中药治疗慢性舒张性心衰可以协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力,提高疗效.

    作者:曹云;李树茂;裘冬;张耀巍;徐丽;李佳莘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胃轻瘫调节胃生理功能的相关组织细胞研究

    糖尿病性胃轻瘫存在调节胃正常生理状态的几种关键组织细胞异常,包括胃自主神经支配异常,Cajal间质细胞受损和胃体肌壁巨噬细胞的变化等方面.巨噬细胞可能是引起其他类型细胞潜在损伤的关键细胞类型.本文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调节胃生理状态的异常组织细胞予以分析,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房芳;赵丽英;刘迎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并实施腹腔镜下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患者78例,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睾丸大小及精液质量;评估手术疗效、术后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的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24.80±5.50)min,术中出血<5 ml;平均住院时间(5.10±0.80)d;除3例失访,其余75例患者,术后6个月睾丸体积均较术前增大,术后精液质量较术前提高(<0.05);患者均无睾丸萎缩发生,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复发,为结扎丝线滑脱所致;4例患者发生附睾炎(5.33%),经常规治疗均好转.结论 腹腔镜下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对术后患者睾丸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可常规应用于临床.

    作者:高攀;王志勇;赵新博;杜国望;陈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夜班急诊血常规、生化、血气及凝血四项TAT时间分析

    目的 探讨夜班急诊血常规、生化、血气及凝血四项的结果回报流程中各阶段所需时间,做好检验科质量持续性改进.方法 记录2018年8月3日~22日我院连续20次夜班临床医师急诊项目申请时间、 检验科样本接收时间及检验报告审核时间,计算项目申请至样本接收时间(TAT-T1)、样本接收至报告审核时间(TAT-T2)及项目申请至报告审核时间(TAT-T总).结果 共统计732份急诊样本,其中血常规231份,生化299份,血气109份,凝血四项93份.①血常规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38.82±125.80)min、(24.80±20.91)min、(163.81±128.43)min;②生化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50.71±125.94)min、(48.23±16.72)min、(198.93±124.86)min;③血气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09.76±98.91)min、(22.32±19.90)min、(132.02±98.32)min;④凝血四项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14.42±86.80)min、(46.21±25.91)min、(160.60±90.81)min;⑤其中TAT-T2占用了TAT流程中所需时间的21.72%,而TAT-T1占78.33%.结论 TAT整个流程时间较长,TAT-T2是TAT中的核心阶段,占流程中所需时间的1/5左右,而TAT-T1却占用了整个流程4/5左右的时间.检验科TAT持续性改进除了加强值班人员责任心、工作方式的调整外,临床科室、护工组和检验科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相互改进,才能在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中,达到真正的质量改进.

    作者:张天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处皮角1例

    皮角(cutaneous horns)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角质增生性皮肤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皮角多数发生在头皮、面部、颈部、前臂和手臂上,偶尔也会发生在眼睑、躯干、阴茎等部位,特别是那些皮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老年人更为常见[1].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皮肤美容科于2018年7月诊治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处皮角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芳;刘文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戒烟与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发病机制及疗效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常见的高发病率,高伤残率,高死亡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同时吸烟在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中是重要的一项,可以通过破坏支气管,加重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通过气道壁和肺实质产生炎症作用,从而导致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戒烟可以有效预防慢阻肺患者早期死亡,是需要长期坚持预防的措施.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在慢阻肺预防控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戒烟,早期肺康复的干预,肺康复的传统以及现代模式等方面对肺康复的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杨添文;李梅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脑电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脑电图是评估脑功能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受到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越来越多的重视.脑电图具有专科性强、理论抽象、内容复杂等特点,一些医务人员常常望而生畏.为了提高脑电图的教学质量,我科多年前已摸索出一种多方位带教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两年来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级诊疗等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及互联网教改风暴下慕课(MOOC)、微课的逐渐流行,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马美刚;吴原;黄琪;韦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淫羊藿苷调节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进展

    淫羊藿苷是传统补益中药淫羊藿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可影响多种细胞的增殖.淫羊藿苷主要促进骨组织相关细胞增殖,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淫羊藿苷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包括骨肉瘤细胞、乳腺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等,淫羊藿苷亦可调节其他细胞的增殖,包括神经干细胞、平滑肌细胞等.但淫羊藿苷对细胞增殖促进和抑制的双重调节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方能为其在细胞增殖紊乱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丽红;肖波;侯丽霞;姚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石蜡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3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腹部.镜下肿瘤均具有典型皮肤纤维瘤的组织学特征,不规则出血性裂隙、囊腔结构,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和CD68阳性,血管标记物均阴性.结论 AFH形态学上有出血性裂隙、囊腔,需与血管肉瘤和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作者:张如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骨关节评分和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懋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浅析新形势下核医学本科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核医学仪器及核药物领域的不断快速进步,核医学已发展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核医学分子功能影像及核素治疗与各临床科室密不可分,新形势下医学生的核医学教学需求逐步增加,同时面临多种困扰及难点.本文就新形势下核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期待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模式,以培养更多新型综合性临床医人才.

    作者:郑家深;黄泽礼;黄琦;杨昌伟;王攀;李雪;冯泽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联合阿莫罗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相关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外用阿莫罗芬乳膏治疗几种常见马拉色菌相关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2月~9月我科门诊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患者2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皮损处外用阿莫罗芬乳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3.34%、83.34%,高于对照组的71.43%、52.94%、4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5例患者口服伊曲康唑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治疗组2例患者皮疹部位轻度灼热,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疗程结束停药后均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阿莫罗芬乳膏外用治疗马拉色菌相关性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汪静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增殖的方法与技术

    流式细胞术是检测细胞增殖的一种重要手段,较以往的检测方法,流式细胞仪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多荧光指标同时检测,并且可以对混合样品中的特定细胞进行增殖分析,本文就目前常用细胞增殖检测染料的检测原理,应用范围及染色方法作进行阐述.

    作者:户乃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短期内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短期内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AECOPD伴呼吸衰竭并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功撤机拔管的患者总共34例.入选患者根据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分为两组,即通气时间≤3 d组及通气时间>3 d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科时的病程、APACHEⅡ评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等指标.将所有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而通气时间≤3 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130 g/L患者数均少于通气时间>3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入科时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通气时间≤3 d组患者血乳酸>2 mmol/L患者数少于通气时间>3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科时血乳酸水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 d独立的危险因素(<0.05).结论 白蛋白、血红蛋白、乳酸均是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短期内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其中患者入科时的血乳酸水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d独立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处理影响因素,对患者尽早撤机拔管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慧强;杨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晚期肺癌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确诊中晚期肺癌患者40例,根据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患者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单纯接受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后的随访检查,研究组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5.00%、45.00%、55.00%,均高于对照组的0、1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气胸3例,出血1例,骨髓抑制患者3例,胃肠道反应7例,脱发1例,其中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1例,同时发生气胸和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00%;对照组20例患者骨髓抑制患者4例,胃肠道反应8例,脱发2例,其中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1例,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脱发1例,发生率60.0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对于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可靠,相对于单纯化疗,联合治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宇;王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黄连温胆汤治疗心律失常型心悸病研究

    《六因条辨》中指出黄连温胆汤可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临证上可应用于失眠、心悸、胃痞等属痰热内郁,气机失调者.临床上,心悸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而痰热型心悸是临床较常见心律失常证型之一,且痰热常与血瘀相结合,从而形成痰热瘀血共同致病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心律失常型心悸病的临床作用.

    作者:郑勇斌;熊尚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行PV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五禽戏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和复诊率.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24±1.10)分vs(4.01±1.88)分,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1.95±0.25)cm vs(1.83±0.23)cm],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91.54±3.75)vs(81.03±4.02)],1年内复诊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6.32%),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避免椎体再次受到压缩,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再次腰痛复诊率.

    作者:郭运岭;李蕊;王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