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芳;赵丽英;刘迎春
结肠癌(colon cancer)是常见癌症之一,大约35%的患者伴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1].对有手术切除机会的结肠癌肝或肝外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依然是结肠癌转移患者唯一获得长期生存的手段.有文献报道,对早期结肠癌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80%[2].然而,对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患者单一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肿瘤复发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介入放射学科的发展,更多更有效的靶向药物及先进的介入治疗(如RFA、TACE)应用于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患者,使得患者生存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3].目前,对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术后行靶向药物联合RFA、TACE综合治疗方案的报告不多,我科对1例患者病灶切除术后结合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约7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富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6月择期剖宫产并要求接受术后镇痛的单活胎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及体位护理,运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动态观察两组产妇镇痛后NRS自评评分,以及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和24 h后NRS评分分别为(1.93±0.73)分、(2.53±0.92)分、(1.64±0.53)分低于对照组的(3.31±1.03)分、(3.73±1.31)分、(2.92±1.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后36 h和48 h NRS评分分别为(1.23±0.72)分、(1.34±0.53)分与对照组的(1.41±0.91)分、(1.42±1.0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9.00%,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有助于提高产妇术后24 h内的镇痛效果,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熊丽;蒋明珉;何娅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细菌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动态平衡,菌群之间的相互抑制及促进作用维持着皮肤的正常状态.受内外界因素的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表现为炎症、感染等皮肤问题时,会导致皮肤正常菌群的失调、多样性改变和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本文介绍几种获得皮肤菌群的检测手段,探讨皮肤菌群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影响菌群分布的影响因素,对常见皮肤问题(湿疹、痤疮)中皮肤菌群的变化进行综述.从多个方面了解皮肤菌群以及微生物在健康人及皮肤疾病中的重要组成及地位,利用皮肤常驻菌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为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及用药指导.
作者:丽敏;宋佳春;王虎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盐城地区NVAF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其与患者再住院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房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调查盐城地区8家医院268例NVAF患者生活质量及卒中风险的现状,探讨其对再住院率的相关性.结果 盐城地区NVAF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不高,低于60分的人群占69.03%,卒中风险为高风险组占总人数88.80%.不同生活质量得分的患者1年内住院次数不同(<0.05);不同卒中风险的患者1年内住院次数不同(<0.01).同时,生活质量不佳、卒中风险高的的患者一年再住院次数也越高.结论 盐城地区NVAF患者生活质量不高,高卒中风险人群较大.因此,应探索提高房颤患者生命活质量的措施,管理好高卒中风险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降低其再住院率,为今后开展对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巫惠心;张诚霖;李学美;李晓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光引导技术是一种利用颈部软组织透光原理来引导气管插管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光引导插管技术原理,插管设备,插管方法,临床应用,优越性和缺陷方面加以介绍;其具有成功率高、损伤小、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气管插管中,未来在临床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作者:李新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外用阿莫罗芬乳膏治疗几种常见马拉色菌相关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2月~9月我科门诊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患者2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皮损处外用阿莫罗芬乳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3.34%、83.34%,高于对照组的71.43%、52.94%、4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5例患者口服伊曲康唑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治疗组2例患者皮疹部位轻度灼热,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疗程结束停药后均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阿莫罗芬乳膏外用治疗马拉色菌相关性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汪静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滋养细胞疾病患者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单穿手术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所以要以化疗为主.口腔溃疡是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副反应,它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且影响患者营养供给和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患者感染、发热并发败血症的主要原因.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口腔护理直接相关.本文主要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滋养细胞化疗的1例患者的有关资料,探讨其发生口腔溃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祖雪;吴治敏;王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并实施腹腔镜下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患者78例,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睾丸大小及精液质量;评估手术疗效、术后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的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24.80±5.50)min,术中出血<5 ml;平均住院时间(5.10±0.80)d;除3例失访,其余75例患者,术后6个月睾丸体积均较术前增大,术后精液质量较术前提高(<0.05);患者均无睾丸萎缩发生,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复发,为结扎丝线滑脱所致;4例患者发生附睾炎(5.33%),经常规治疗均好转.结论 腹腔镜下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对术后患者睾丸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可常规应用于临床.
作者:高攀;王志勇;赵新博;杜国望;陈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硒多糖对MCF-7乳腺癌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SBP-1表达的影响,分析硒多糖对乳腺癌小鼠的抑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作为正常组,其余3组将MCF-7乳腺癌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左侧膈腧穴处建立乳腺癌模型,证明成瘤后予以给药,模型组(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硒多糖用药组(400 mg/kg硒多糖)、联合用药组(50 mg/kg环磷酰胺+400 mg/kg硒多糖),连续给药14 d.脱颈处死小鼠,测胸腺指数、脾指数,无菌条件下取脾脏研磨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检测PHA诱导下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SBP-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较硒多糖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硒多糖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模型组相比硒多糖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硒多糖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有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硒多糖可以通过改善MCF-7乳腺癌小鼠的免疫功能及增强SBP-1的表达来起到抗肿瘤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作用更显著.
作者:薛玲;刘祥东;付思雨;李震;罗晓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糖尿病性胃轻瘫存在调节胃正常生理状态的几种关键组织细胞异常,包括胃自主神经支配异常,Cajal间质细胞受损和胃体肌壁巨噬细胞的变化等方面.巨噬细胞可能是引起其他类型细胞潜在损伤的关键细胞类型.本文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调节胃生理状态的异常组织细胞予以分析,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房芳;赵丽英;刘迎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行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的方式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55例.罗哌卡因组采取罗哌卡因单次腰麻,布比卡因组采取布比卡因单次腰麻,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73.01±14.13)s、(6.72±1.14)min和(2.64±0.63)min,均慢于布比卡因组的(59.10±8.06)s、(5.51±1.42)min和(2.12±0.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罗哌卡因组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为(2.12±0.43)h,快于布比卡因组的(2.61±0.5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布比卡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高于罗哌卡因组的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较之于布比卡因,应用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患者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姜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确诊中晚期肺癌患者40例,根据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患者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单纯接受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后的随访检查,研究组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5.00%、45.00%、55.00%,均高于对照组的0、1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气胸3例,出血1例,骨髓抑制患者3例,胃肠道反应7例,脱发1例,其中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1例,同时发生气胸和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00%;对照组20例患者骨髓抑制患者4例,胃肠道反应8例,脱发2例,其中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1例,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脱发1例,发生率60.0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对于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可靠,相对于单纯化疗,联合治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宇;王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和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建立科学有效多元化的高校艾滋防范健康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以自愿无记名的方式,对河南某医学高校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97.20%,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00%.结果 医学生艾滋病相关防范知识普及率达91.67%,52.67%学生认为艾滋病和不正当性行为密切相关,93.96%学生认为在学校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医学生的性开放性比非医学生高21.90%;78.79%的学生认为性行为在情感的交流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91.91%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性行为的话题,并期望开设性教育课程.结论 医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程度相对较深,防范意识较普通大学生较强,但仍存在不足.
作者:雷月坤;刘玲霞;惠婉芮;沈世奇;常艳豆;白萌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研究对青壮年及中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分布,为CAP的合理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壮年及中老年CAP各120例,通过痰细菌学培养、痰液病原体核酸检测、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等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 120例青壮年CAP中,通过以上方式检测到病原体感染有52例,病原体多的为肺炎支原体(31.67%),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7.50%)、肺炎链球菌(3.33%);中老年CAP中,检测到的病原体感染患者有62例,多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17.5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3.33%)、流感嗜血杆菌(12.50%).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青壮年CAP中比例多于中老年人,而细菌感染在中老年人CAP中多于青壮年(<0.05).结论 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均是青壮年、中老年人CAP的常见病原体,在青少年CAP中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为主,在中老年CAP中以细菌感染为主.
作者:陈亚南;陈赛;毛琦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约占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5%~20%,在流行年可达30%.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是指常规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治疗1周后无效,症状持续加重的MPP,具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后遗症危害等特点.如何有效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樊彦青;杨清华;晨东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夜班急诊血常规、生化、血气及凝血四项的结果回报流程中各阶段所需时间,做好检验科质量持续性改进.方法 记录2018年8月3日~22日我院连续20次夜班临床医师急诊项目申请时间、 检验科样本接收时间及检验报告审核时间,计算项目申请至样本接收时间(TAT-T1)、样本接收至报告审核时间(TAT-T2)及项目申请至报告审核时间(TAT-T总).结果 共统计732份急诊样本,其中血常规231份,生化299份,血气109份,凝血四项93份.①血常规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38.82±125.80)min、(24.80±20.91)min、(163.81±128.43)min;②生化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50.71±125.94)min、(48.23±16.72)min、(198.93±124.86)min;③血气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09.76±98.91)min、(22.32±19.90)min、(132.02±98.32)min;④凝血四项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14.42±86.80)min、(46.21±25.91)min、(160.60±90.81)min;⑤其中TAT-T2占用了TAT流程中所需时间的21.72%,而TAT-T1占78.33%.结论 TAT整个流程时间较长,TAT-T2是TAT中的核心阶段,占流程中所需时间的1/5左右,而TAT-T1却占用了整个流程4/5左右的时间.检验科TAT持续性改进除了加强值班人员责任心、工作方式的调整外,临床科室、护工组和检验科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相互改进,才能在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中,达到真正的质量改进.
作者:张天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督导抗感染治疗策略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用、安全、有效的综合抗感染治疗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脓毒症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督导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督导治疗组患者接受抗感染方案的监督指导.在患者的病程中记录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抗感染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抗感染效果评价,7 d及14 d死亡率;入院后第1,2,3,7,14天心肌酶及心肌标志物、血尿素氮及肌酐、凝血功能;入院7d的液体入量、平均动脉压、降钙素原.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细菌/真菌检出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7 d及14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督导治疗组细菌清除率及抗感染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0.05).督导治疗组患者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73.07%,胆道15.38%,余泌尿系、皮肤、血液占11.55%.主要的感染部位均为肺部,分别占73.07%及50.00%;细菌培养结果前三位依次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入院后第1,2,3,7,14天心肌酶、心肌标志物、血尿素氮及肌酐、凝血功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但督导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更平稳迅速.两组患者第1,2,3,7天的SOFA评分及7 d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4 h后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督导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抗感染督导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及抗感染效果,且患者器官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申贵;彭翔;秦光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行PV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五禽戏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和复诊率.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24±1.10)分vs(4.01±1.88)分,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1.95±0.25)cm vs(1.83±0.23)cm],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91.54±3.75)vs(81.03±4.02)],1年内复诊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6.32%),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避免椎体再次受到压缩,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再次腰痛复诊率.
作者:郭运岭;李蕊;王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术前、术中、术后进入ICU血糖与血乳酸的变化趋势,探讨血糖与血乳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外科50例择期行Off-Pump CABG的非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观察术前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分别为术前、 术中1 h、2 h和术后在ICU 1、2、4、6、12、24、48 h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及血糖水平并作趋势分析.结果 患者随着手术及进入ICU时间的延长血乳酸水平均有增高趋势,血糖、血乳酸都有先升高到再次恢复正常的过程,并于进入ICU 4 h到达高值;同时观察到血乳酸值与血糖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糖与乳酸的相关系数为0.350,单侧=0.001,证明两个变量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积极控制Off-Pump CABG围手术期的血糖,能够减少高乳酸血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积极恢复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坤其;冯增斌;邓玉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本文介绍了我院传统《内分泌系统》胰岛相关实验课程设置的缺点,及针对此进行的整合实验改革的内容及成果,并就存在的难点问题做了分析与探讨.
作者:张熠霖;皇晓燕;赵滢滢;舒兴盛;王子梅;应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