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米银体外抗HIV活性的研究

王云华;黄宁;于增国;周广运;郑永唐;郑丛龙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纳米银, 抗病毒, 毒副作用
摘要:[目的]制备纳米银颗粒并检测其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及其体内外毒性,探讨纳米银体外抗HIV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C8166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检测其体外细胞毒性CC50;不同病毒株感染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孵育后检测细胞病变及病毒抗原,检测纳米银对HIV的抑制作用.纳米银滴鼻处理小鼠,检测小鼠体重变化,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纳米银滴鼻处理小鼠的肝、肾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纳米银颗粒对C8166细胞毒性的CC50为105.73 μg/ml,抑制HIV实验株HIV-1ⅢB,HIV-2CBL-20诱导细胞病变的EC50分别为26.56 μg/ml和35.47 μg/ml;抑制HIV-1ⅢB p24抗原产生的EC50为9.80μg/ml;直接杀病毒作用的EC50为12.08μg/ml.纳米银经滴鼻处理的小鼠,其体重及肝、肾及肺组织切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纳米银有较好的抗HIV活性,作用机制可能主要通过直接杀病毒来抑制HIV的复制;纳米银在呼吸道黏膜局部应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作为黏膜表面抗病毒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鱼藤酮对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鱼藤酮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及其离子流动机制.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对象,激光共聚焦结合Fluo-4荧光法动态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鱼藤酮可浓度依赖性地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细胞内钙库释放抑制剂TMB-8、无钙缓冲液和钙通道阻滞剂MK-801、尼莫地平均可抑制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变化,但其抑制作用发挥的时间和程度均有显著不同. [结论]细胞内钙释放与细胞外钙内流共同参与了鱼藤酮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但细胞内钙释放发挥作用的时问稍迟,而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外钙内流主要由电压依赖武钙通道内流引起.

    作者:刘辉;尹芳秋;陈盛鹏;许崇亮;贺森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九江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

    [目的]了解九江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现状,分析与评价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情况,发现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管理对策. [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得出2006~2007年各季度全市餐饮单位的卫生许可情况及分级量化结果,分析其现状和未来走势.[结果]九江市2年间获得许可的餐饮单位从2 520个猛增到4766个,但小型单位一直占据80%左右,而其2007年底卫生量化等级几乎全为C或D,其余20%大中型单位等级多为B和C,A仍只占1.2%. [结论]九江市餐饮单位数量逐年上升,且主要来自小型餐饮单位的快速增加,他们也是分级量化管理实施的难点,表现为低评级的数量和比例多.今后工作应着重于引导他们自觉改良卫生情况,提高评估等级,同时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

    作者:黄香蓬;黄香姣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对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在分析开展医疗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借鉴国内外和其他险种的经验,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医疗机构、患者多方努力共同发展医疗责任保险.

    作者:谭亭;蒲川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加强职业卫生预防性监督工作实践与探讨

    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断建成,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量增加.如何在新的发展时期保证建设项目不产生新危害,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已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摆在卫生部门面前.宁夏固原市卫生部门自2003年监督体制改革以来,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坚持宣传与处罚并重、监管与服务结合,在依法开一预防性监督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经验,本文就近年工作实践作一探讨.

    作者:吴红玲;张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北京市房山区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控烟能力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医务人员吸烟和控烟能力现状,为医疗机构开展控烟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以问卷方式对我区四所医院六百多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房山区医务人员吸烟率为18.5%,现在吸烟率为17.3%,其中以男性中青年医生为主,并且有31.8%的人当着患者面吸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掌握不全面.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对控烟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由于73.3%的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控烟培训,致使控烟能力不高. [结论]应加强医疗机构的控烟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控烟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能力.

    作者:郭艳梅;张福全;燕海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影响师范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师范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为师范大学生考试心理辅导的科学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修改后的<考前心理自我检查表>量表评定394名师范大学生的考试焦虑. [结果](1)性别、年级在担忧程度(W)、情绪分(E)、总体水平(T)上的主效应均显著,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大二均显著高于大三(P值均<0.05); (2)考试类型在情绪分(E)上的主效应显著,期末考试的情绪分(E)显著高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P值均<0.05); (3)性别与考试类别在担忧程度(W)、情绪分(E)、总体水平(T)上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性别与专业类型在情绪分(E)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值均<0.05);(4)年级与专业类型在担忧程度(W)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值均<0.05). [结论]性别、年级、专业类型、考试类型均影响师范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期末考试或文科中的女生应给予特别关注.

    作者:王鑫强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小P值法在临床预后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小P值法研究变量的佳界值,为临床预后因素的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 [方法]以76例接受铂类化疗的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为例,经过多次对数秩检验得到大x2值及ERCC1的界值,并利用近似校正法和Bootstrap法对相应的P值进行校正. [结果]大x2值为32.441,对应的ERCC1界值为0.4632.两种校正法得到的P值均小于0.001,说明ERCC1表达水平与胃癌含铂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有相关性.[结论]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以铂类为基础药物化疗的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的预测分子,小P值法适用于肿瘤的临床预后因素研究.

    作者:许碧云;陈炳为;魏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影响分裂相指数的各环节控制与染色体制备效果分析

    [目的]对影响分裂相指数的各环节进行优化控制,分析该条件下染色体标本制备效果. [方法]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基本过程中,对细胞培养、细胞周期阻滞、细胞收获等步骤中与分裂相指数相关的各环节进行优化控制,采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及染色体分散面积测量等方法对控制后的标本制备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优化条件下所得染色体标本分裂相数较多、染色体分散良好、制备效果稳定. [结论]该优化控制方案可获得理想的可供分析的染色体分裂相,效果稳定,保证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及分析的成功率.

    作者:赵小平;曾永秋;赵矫;黄燕;税青林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综合医院工作人员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综合医院工作人员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能维护医疗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与稳定性,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方法]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量简表(WHOQOL-BREF)对上海北翼地区某三级综合医院的工作人员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222名,并在周边社区以同样的抽样方法抽取209名社区居民作为对照,对所抽取样本进行调查.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医务人员自身健康状况在生理领域、环境领域总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领域中,气质类型对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领域,性别、年龄、气质类型(P<0.01)及医疗保障对心理均有影响(P<0.05);而在独立性领域,有影响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和气质类型(P<0.05).[结论]医务工作人员的生理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而基于生理需要之上的其他需要均很难得到满足.同时,环境的变化也对医务工作人员的生存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黄登笑;孙姬;王芳芳;李强;黄淇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饮食习惯、烟酒使用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关系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揭示饮食、吸烟、饮酒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按横断面调查设计,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一所大学的937名学生,以感觉压力量表和健康行为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测试,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感觉压力与食物、烟酒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学生的压力评分均值为21.56±5.12,可乐饮料和西式快餐摄入水平、吸烟和饮酒量与压力正相关,而新鲜蔬菜摄入频率则与压力负相关.[结论]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压力干预计划时,要采取涉及饮食、吸烟、饮酒等因素的综合预防策略.

    作者:柳春红;Ping Sun;彭权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护理对策

    对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对策进行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易引起院内感染.诊疗过程中存在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等薄弱环节.控制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制度,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避免暴发性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荣德明;曾成惠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从一则实例谈高校流脑预防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2008年元旦期间,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两所高校分别发生1例学生暴发性流脑死亡病例,我校主校区发生1例流脑死亡病例.随即,我校各校区立即行动起来,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流脑流行.通过辛苦的工作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截止到2007~2008学年第1学期寒假开始(从发现病例到寒假开始约50 d时间),我校未出现流脑流行,也未发生第2例流脑死亡事件.

    作者:黄学雷;淦明南;车向新;张敏;钱隽;黄爱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团体咨询对提高精神科护士心理素质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团体咨询对精神科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改善作用. [方法]将精神科工作5年以上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人.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团体咨询,对照组不做干预.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SCL-90各项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团体成员在心理能力自我评估方面均有正向改变. [结论]①团体咨询的方法对于提高精神科护士适应性、降低焦虑水平、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能,促进护理人员以开放、信任、自信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有显著的效果.②用团体活动的形式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行且有一定优势.③心理素质教育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温云辉;李惠仙;黄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山东省2005~2008年吸毒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相关行为信息,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5~2008年在山东省安康医院戒毒的吸毒者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吸毒者吸毒方式及性行为进行分析. [结果]2005~2008年共监测814名吸毒者,吸毒者年龄以21~40岁男性为主,占78.13%;吸毒方式以口吸多见,占71.87%,但感染艾滋病的途径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传播;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占67.89%;共检出65名HIV抗体阳性者,平均检出率为7.99%;65例阳性者中,山东省户籍吸毒者只有1例,其余均为外省户籍吸毒者,以四川省和新疆为主. [结论]山东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总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与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危险行为依然存在,不仅存在因静脉吸毒经血液传播HIV的危险,还存在因性乱行为传播的危险因素,当前工作重点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解翠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3 018例城市女性居民妇女病的普查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女性居民妇女病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方法]对城市妇女通过询问病史,进行乳腺触诊,妇科常规查体、白带常规化验、妇科B超检查及部分乳腺超声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等,对检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普查妇女中乳腺疾病患病率为20.7%,生殖道疾病患病率为50.49%,其中患病率高的是慢性宫颈炎,其次是阴道炎、子宫肌瘤、附件囊肿,其发病率分别为32.2%、19.1%、9.02%、3.0%. [结论]定期开展妇女病及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城市社区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妇女健康意识,降低妇科疾病发生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王霞平;胡晓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某学院51例白色念珠菌龟头炎患者的治疗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青春期男学生感染白色念珠菌情况及病因分析,为青春期男学生的生殖系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用革兰染色和培养等方法对在校男学生573人的冠状沟及尿道口分泌物进行检查分析. [结果]从573人中检查出5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龟头炎. [结论]青春期男学生体内的激素分泌正处于较高水平,分泌物旺盛,不良的卫生习惯及婚前不洁性生活等因素容易导致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作者:霍忠超;陈剑华;王雪玲;刘晓霞;刘红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黄芩素联合IFN-γ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与IFN-γ联合诱导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Baicalein组、IFN-γ组和Baicalein+IFN-γ组.用Baicalein及IFN-γ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后,采用苔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四氮唑蓝(NBT)还原反应检查细胞的分化以及TUNEL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HL-60细胞增殖抑制率、NBT阳性反应率和凋亡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Baicalein+IFN-γ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Baicalein组和IFN-γ组(P<0.05). [结论]Baicalein+IFN-γ具有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协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Baicalein和IFN-γ在诱导某些基因(如ISG)表达时具有协同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黄川锋;阮耀;周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预防医学专业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专业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初步的改革方案,为下一步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相关数据,运用EpiData3.1和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结果]学生对现行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授课方式、考试形式和实验教学的满意率分别为74.6%、49.3%、28.2%和49.3%.传染病流行病学相关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三方面得分率的中位数依次为72.5%、66.0%、78.5%,计划免疫得分率较高(P<0.05);而记忆、理解和应用三方面得分率的中位数依次86.9%、40%、80%,记忆方面得分率较高(P<0.05). [结论]学生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知识的掌握多停留在记忆上,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

    作者:尹菊囡;张卫东;杨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广西细菌性痢疾流行季节分析

    [目的]揭示细菌性痢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1990~2007年广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季节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1990~1999年广西细菌性痢疾流行的集中度M值0.37,2000~2007年为0.27.两个时段间的发病高峰日、高峰期及时间跨度分别为6月17日、3月26日~9月7日、164 d及6月3日、2月27日~9月7日、192 d. [结论]广西细菌性痢疾流行的季节性在逐渐减弱,应做好全年的防控工作.

    作者:李永红;朱新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心理健康状态及HLA-DQB1等位基因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系. [方法]在普通健康体检人群中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筛选心理健康异常者50人作为实验组,并选取正常者37人作为对照组,实验室检测其血常规指标;HLA-DQB1*02、*03、*04、*05和*06位点分别利用PCR由第2外显子组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并研究其与血常规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心理健康状态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HLA-DQB1*02位点分布频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状态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CT升高,MCV、MCH、MCH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QB1*02、*03、*04和*05位点分别对不同血常规检测项目具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心理异常组WBC、LYMPH、MON0、RBC、PLT、pDW升高,而LYMPH%、HB、HCT、MPV降低. [结论]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血常规某些指标的改变并与HLA-DQB1等位基因表型有关.

    作者:李自越;刘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