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

赵廷明;邓晓林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发病趋势,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 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通江县1991~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预防控制(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乙脑疫情资料.[结果]通江县1991~2006年乙脑年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3.76/10万、0.12/10万、3.11%,各年度均呈散发状态,后8年平均发病率(4.76/10万)明显高于前8年(2.71/10万).从乙脑发病趋势看,在16年中共出现3次流行波峰,以2001年波峰高,1991~2001年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2~2004年呈明显下降趋势,2005年开始呈上升趋势.从乙脑流行特征看,铁佛、麻石、至诚、洪口、瓦室、广纳、沙溪片区为历年的高发地区,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4.59%),发病年龄以2~7岁居多(占72.49%),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占52.87%).[结论]应当进一步加强乙脑防控工作,重点采取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积极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加强疫情监测和乙脑患者救治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决策树模型分析

    [目的]研究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住院病人进行医疗服务满意度现况调查,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整体满意度为55.36%,未婚男性、家庭人均月收入偏低的已婚病人为满意度较低的群体,其满意度分别为33.33%和51.41%.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性别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住院病人满意度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医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是可行的.

    作者:蒋兆强;张强;孙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3家系11例临床特点总结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是以缓慢进行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和轻瘫为特征表现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1].

    作者:袁强;张扬威;陈芹;张树山;姚治平;曾艳;袁光固;商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如何做好检验样品管理的探讨

    检验样品的管理已被纳入国家实验室认可[1]、计量认证<[2]>、质量认证、健康相关产品[3]及其他检验机构资质认证的考核内容或考核要素之一.检验样品的管理贯穿于样品的采集、接收、流转、贮存、处理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检验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样品的保密和安全工作是检验机构诚信的表现.

    作者:马翠琴;吴慧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本文从医院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切入,着力阐述建设医院文化的重要性,结合医院实际,从几个方面论述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对医院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出了医院文化是衡量医院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医院兴衰的坚实基础以及在医院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张迅;林玲;李永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对桡动脉影响的超声评价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评价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TRA)术前及术后桡动脉血管性状、血管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该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于2007年1~11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259例患者,每位患者共接受3次血管超声的检查(术前,术后1d及术后10d).超声检测包括了2维超声及多普勒血管探测.桡动脉穿刺失败患者为排除标准.[结果]通过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脉造影术268例,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共35例.经血管超声检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RAID)为(2.72±0.54)mm.男性患者的桡动脉内径比女性患者大(2.82±0.33) vs (2.53±0.40)mm, P<0.01.桡动脉内径与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没有相关性.男性患者的桡动脉血流量大于女性患者(0.04±0.01) vs (0.03±0.01)L/min, P<0.01.本研究中桡动脉的闭塞发生率为1.87%(5/268).对于未发生桡动脉闭塞的患者,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超声检测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操作对于术前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是安全的.桡动脉的超声检测对于筛选适合进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操作的患者及了解对术后桡动脉血管状况是有价值的.

    作者:陈勇;刘涛;赵超美;刘学彬;陈世蓉;邓建平;赖诚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丙型肝炎的基因分型与药物治疗关系的研究

    [目的]HCV基因型有一定的地域和人群分布特征分布,为探讨我市HCV的基园型与药物的关系,我室用基因生物芯片的技术对西宁市部分HCV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临床治疗进行追踪观察和统计.[方法]选取HCV-RNA阳性血清60例,根据HCV5'-非编码区和核心抗原区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然后用HCV基因芯片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其中6份标本PCR产物同时进行测序分析.并同时经过一年的药物治疗并追踪观察后.[结果]36份为1b型,占60.66%,转阴11例、转阴率30.55%,2a型21份,转阴13例占61.90%,其余3例未能分型治疗后仍为阳性.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3, P<0.05)6例测序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讨论]此次调查以Ⅱ、Ⅲ型为主,与我国HCV基因分型主要以Ⅱ/1b, Ⅲ/2a型的分布相一致.药物治疗效果Ⅲ比Ⅱ效果较好.

    作者:刘桂香;田登;杨维雄;徐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与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是疾病控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1].加强疾病控制人员的培训教育是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卫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测现状的研究

    [目的]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测工作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诊断支持能力的途径与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2005~2006上半年通过国家突发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并已结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实验室检测等环节的有关信息.[结果]突发事件总体实验室检测率为52.09%,其中传染病事件实验室检测率低于平均水平,为48.37%;东部地区实验室检测率略高于中、西部地区.[结论]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测率仍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及县级疾控机构的检测能力仍显不足,主要依赖于上级疾控机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

    作者:李克莉;冯子健;金连梅;倪大新;王英;许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型营养评价法评价慢病住院老人的营养状况

    [目的]用MNA法调查老年慢性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41例住院的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用MNA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收集和比较其常用的营养评价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6.88%和26.95%,而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只占36.17%;对3种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常用营养指标分析后发现:3组患者BMI、ALB、HB、Na+、Ca2+、TLC和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营养状况好的患者,其BMI、ALB、HB和TLC较高,而TG和TC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疾病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患者的常用营养评价指标也会下降.

    作者:饶志勇;胡雯;袁红;王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芪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纤维化分子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UUO组和UUO+黄芪治疗组(AM)、 UUO+氯沙坦治疗组(ARB).在造模后7、14d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纤连蛋白(FN)和胶原I (col I)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FN mRNA和col I 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术后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FN和col I表达显著增高(P<0.05);AM治疗后可明显减轻UUO大鼠肾组织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使UUO大鼠肾组织中高表达的FN和col I明显降低(P<0.05),与ARB作用相似(P>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积聚,减轻和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左川;谢席胜;邱红渝;邓尧;樊均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毒气储罐泄漏紧急疏散区域的划分与估算

    [目的]探索储罐毒气泄漏时疏散范围的确定方法.[方法]利用半球扩散理论模型,分析毒气扩散规律.[结果]提出了紧急疏散区域的划分与估算方法.[结论]为及时有效组织救援抢险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作者:陈晓敏;刘林飞;姚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反应变量模型在临床实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将多反应变量模型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在MLwiN2.0软件中运用临床实例阐述多反应变量模型的构造、参数估计及结果的解释.[结果]在后所拟合的二元两水平模型中,得到两个反应变量之闻的相关系数;在考虑了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后,能获得参数的有效估计,不仅可以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同一个反应变量的影响效应大小,还可以比较同一个影响园素对两个不同反应变量的影响效应大小.[结论]多反应变量模型适合于临床资料中多个相关反应变量的回归分析.

    作者:王静;刘芳;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与认知的关系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的变化,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99~2005年20725名在较大学生总体体育5项达标率以及1999~2006年中每年因心理障碍所致心身疾病休学的人数.[结果]7年中大学生总体体育5项达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80037.9,P<0.01);8年中351名大学生园心理障碍休学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x2=29.54,P<0.01).[结论]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下降与心身疾病呈正相关,不良性认知心理是诱发心身疾病的关键环节,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杨曙民;李建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关系研究进展

    WHO建议以BMI作为肥胖判定的标准,即将BMI (Body mass index体质指数)25kg/m2定义为超重,30kg/m2则为肥胖.肥胖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大大增加.肥胖成为美国继烟草后的第2大死因[1].在美国,1/3的成人超重或者肥胖.而全世界超重/肥胖人群已超过5亿,肥胖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陈恒;叶盛;左延文;裴晓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某市社区层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现状研究

    [目的]研究某市社区层面对本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以该市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局干部、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为调查对象,了解社区应急预案的制定现状,探讨影响其制定的主要因素.[结果]目前该市仅有5%的区(县)的全部社区制定有应急预案,主要的影响因素依次是领导的应急意识、应急资金投入、社区应急人才等.[结论]该市应提高社区应急意识,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应急培训,制定社区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作者:杨琼;刘达伟;江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应用6 Sigma尺度评价临床生化测定项目的精密度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生化实验室各分析项目的不精密度,计算各项目的sigma尺度,为各项目质控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同时有效降低实验室经济成本.[方法]运用未定值质控血清检测24个常规生化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临床允许分析总误差(TEa),按sigma尺度计算公式:sigma=(TEa)/CV%计算其sigma尺度.[结果]低浓度质控血清中有13个检测项目的sigma尺度≥16.0,4个检测项目的sigma尺度≥5.0,7个检测项目的sigma尺度<4.0.高浓度质控血清中有16个检测项目的sigma尺度≥6.0,2个检测项目的sigma尺度≥4.0,5个检测项目的sigma尺度<4.0.[结论]实验室分析方法的性能指标好控制不精密度(S)<1/4TEa,即sigma尺度≥4.0.对于sigma尺度<4.0的项目应进行大化非统计质控和质量改进,使分析过程的精密度得到提高.

    作者:黄亨建;黄自刚;李一松;王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凉山州HIV/AIDS流行特点与对策分析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凉山州1995~2007年6月艾滋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自1995年以来凉山州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995例.近3年来艾滋病感染数量分剔以48.8%、12.4%、72.6%速度递增;2003~2007年6月共报告病例5275例,占总累计报告人数的87.99%;通过人口金字塔来描述感染人群的性别、年龄分布:感染者以20~30岁组为主,占总发现数的78%.感染者中彝族占40.95%;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者占总数的46.34%,感染者中男性是女性的9.27倍.[结论]凉山州正面临防制艾滋病(AIDS)的关键时期,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作者:莫色打尔;王忠;邓凤;张建华;龚煜汉;阎正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oy适应模式在2例外科非住院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

    将美国护理专家Sister Callista Roy适应模式学说中生理适应模式、自我概念适应方式、角色功能适应方式和相互依赖适应方式用于帮助2例外科非住院患者应对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做出适应性反应.给予信息支持使他们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情绪、行为对疾病起到良性刺激,消除患者孤独感,通过患者的适应性反应而达到健康促进.

    作者:沈香荣;王秀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某部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某部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卫生行为形成情况的相关因素,为搞好食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院校、战士中队、招待所、附属医院六部食堂中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共12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5.45±1.11)分,常见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为(5.76±1.01)分.卫生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都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工龄的增长而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且两者都与籍贯有关,但与性别无关.[结论]食堂从业人员对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卫生行为的养成有待提高.

    作者:陈振锋;胡役兰;魏茂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米易县农村0~14岁儿童伤害的监测

    [目的]了解我市农村儿童伤害干预的重点领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伤害监测工作手册(2005)>要求开展监测,所有监测数据统一录入全国伤害监测管理软件.[结果]儿童伤害病例的年度高发期主要在1、3、4和8月;伤害发生前5位原因为跌倒/坠落(44.3%)、机动车车祸(13.8%)、钝器伤(13.2%)、动物伤(12.0%)、刀/锐器伤(5.2%),但各性别、各年龄组主要伤害原因不同(P=0.00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37.3%、学校与公共场所24.7%、公路/街道22.9%;63.8%的伤害发生时儿童处于休闲活动;93.2%为意外事故;头部、四肢是主要损害部位.[结论]儿童伤害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该市应采用多部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儿童伤害的干预.

    作者:蒲玉红;庄福明;黄君安;栾荣生;易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