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优化模型的简介

李小洪;石安;张果;阎正民

关键词:卫生资源布局优化, P中心模型, 覆盖模型, 层级模型, 空间交互模型
摘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卫生资源布局合理与否影响其总体效益和效率的发挥.Hodgrat (1978)认为对于中心设施的布局问题,机构的布局位置越方便接近需求者,其提供的服务也被认为越好.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州市549例大中专女生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大中专女生的生殖健康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取法,选择常州市3所学校不同年级的女生共57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大学生组得分明显高于中专生组;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专生赞成的比例均极低,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大学生的开放程度明显要高于中专生,两组间差异显著.与性态度相对应的是大中专学生发生性交的比例也很低,异性间的接触大都局限于拥抱、接吻等程度.学生们一致认为应该从初中开始接受性教育.从高中开始接受避孕知识.[结论]调查表明该市大中专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有待提高,尤其是中专生.总体而言该市女学生性行为仍相对保守,但随年龄的增加,异性之间的亲密行为有上升趋势.所以应在初中段就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性教育.

    作者:江华;王秋伟;张雅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体检资料,对脂肪肝发病分布趋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参与健康体检818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总检出率为30%;其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对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干预,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是有效防治脂肪肝的关键.

    作者:阮力;曲淑珍;李卫平;朱光南;武文博;荣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驻乌鲁木齐部分军队公共服务场所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调查

    [目的]了解驻乌鲁木齐部分军队公共服务场所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分析造成污染的可能因素,并指导管理者改善空气质量,为减少室内细菌污染提出对策.[方法]对27家驻乌单位的50个房间进行调查,以沉降平板法进行室内空气细菌采样并分析细菌超标情况.[结果]不同房间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8.00%,幼儿园超标率高,为37.50%,宾馆、招待所客房次之,为23.08%,而餐厅、食堂超标率低.[结论]影响驻乌鲁木齐部分军队公共服务场所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因素可能与室内人员活动、通风及清扫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建江;马永红;杨林;张华;吴静怡;祁向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桥小脑角病变切除手术配合的改进与体会

    [目的]为了适应现代化神经外科微创、高、精、尖手术发展的特点,对某院神经外科对脑桥小脑三角区病变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手术体位进行改进.[方法]手术过程中使用神经内窥镜,通过微型摄像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手术野的周缘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辅助显微镜操作切除脑深部病变,以及术中采用侧俯位.[结果]内窥镜视野广阔,有效的弥补了显微镜管状视野而看不到的死角和较隐蔽的部位,减少对脑干、脑神经的牵拉和重要血管的损伤.术中采用侧俯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操作,准确方便,更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结论]本文中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不同程度的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吕凌云;王伟;李艳荣;艾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北京市海淀区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降低其吸烟率的工作模武.[方法]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项目组和对照组各3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均比对照组的有提高,尤其是控烟知识.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干预后医务人员知晓戒烟方法的比例增加28,6%(x2=80.635, P=0.000),认为医院是无烟场所的比例增加5.6%(x2=4.976, P=0.026),能提醒患者戒烟的比例提高4.1%(x2=3.962, P=0.047),能制定戒烟计划的比例增加7.8%(x2=5.554, P=0.018).吸烟行为干预效果不明显.[结论]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间日疟病例远期复发1例报道

    间日疟患者经抗疟药正规治疗后,停止发作,症状消失,外周血中已检不出疟原虫,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肝内迟发性子孢子经过一段休眠后复苏,进行裂体增殖,使外周血红内期疟原虫大量繁殖,达到发热阈值后再次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间日疟既有近期复发又有远期复发.

    作者:康杨;郁涛;雷杨;许国君;催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海洋生物肽的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

    [目的]为3种海洋生物肽(蛋白肽、胶原肽和骨原肽)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对3种样品进行检测.[结果]3种海洋生物肽在两种试验申均未表现出阳性反应.[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3种海洋生物肽未表现出遗传毒性.

    作者:邹思颖;王璐;张立实;李琼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产时医疗干预措施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时医疗干预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4年12月阴道试产、单胎头位、无内外科疾病及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1685例初产妇,根据是否进行一对一陪伴、分娩镇痛、会阴侧切、宫缩素催产、自由体位、肛诊分别分组比较.[结果]陪伴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未陪伴组、第二产程延长、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率的发病率低于未陪伴组.镇痛组宫缩乏力率明显低于无镇痛组.自由体位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常规平卧体位组.会阴侧切组产后出血率高于无会阴侧切组.催产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非催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非催产组.肛诊组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高于阴道检查组.[结论]应鼓励使用陪伴分娩、分娩镇痛、自由体位分娩;控制使用会阴侧切、缩宫素催产;废除肛诊、平卧分娩,以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的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侯艳梅;王翔;于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某学院2003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35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和2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阳转率.[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88.51%,2年后为83.79%,3年后为73.77%,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剂量10μg和20μg分别按程序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6%和98%,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李绍刚;黄忠爱;陈坚兰;戴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桓台县2006年学校风疹疫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6年桓台县学校风疹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引起流行的原因分析,探讨今后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全县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我县风疹共发病595例,其中学生发病484倒,占发病总数的81.34%;5所学校出现风疹暴发流行;发病年龄以15~20岁多,男性多于女性;时间集中在1~3月之间.导致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疫情报告不及时,人群易感性高,应急接种措施不及时.[结论]规范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早期应用风疹疫苗应急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风疹暴发流行的有效途径.

    作者:巩建锋;巩玉娟;耿桂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及其社会性别分析-罗平案例

    [目的]针对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及其培训情况进行社会性别分析,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案例县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人口学特征、培训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卫生机构服务人员女性多于男性,年龄相对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近5年49.6%的人未接受过任何培训;且存在社会性别差异,男性学历层次、中高级职称比例、培训层次均高于女性,培训周期相对比女性较长.[结论]案例县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整体分布不均衡、学历及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到位.且性别不平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亟待改善,应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增强社会性别敏感性.

    作者:方菁;杨旭丽;张开宁;严朝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该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常见病中已跃居第7位,已成为中老年妇女骨痛骨折及因骨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蒋奎;魏智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713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中有17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9%,其中呼吸道感染127例,占72.99%,提示呼吸道感染是精神科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结论]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进程和预后,应对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和预防,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建萍;熊梨花;聂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家庭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现状及调控措施

    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另有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3%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1].目前.中国卫生部在联合召开的中国学生常见病会议上指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影响中国青少年健康的新问题之一.

    作者:格桑泽仁;张倩;刘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二乙酰一肟比色法测定游泳池水中尿素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进行二乙酰一肟比色法测定游泳池水中尿素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分析二乙酰一肟比色法测定游泳池水中尿素的不确定度.[结果]游泳池水中尿素检测结果为0.711mg/L,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x)为6.87x10-2mg/L.[结论]该不确定度评定在实际工作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董静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正常人肠道肠球菌耐药谱研究

    [目的]了解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水平.[方法]用K-B法(纸片扩散法)测定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头孢唑啉、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性高(100.00%),其次是四环素和红霉素(90.00%),对环丙沙星和利福平呈现一定程度的耐受,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则敏感,所有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水平较高,并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性.

    作者:杨洋;陈欣;熊鹿言;邓秀英;李涌;余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柳州医专学生视力与营养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柳州医专学生视力的状况,探讨视力与营养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柳州医专学生进行视力、膳食行为和膳食调查的抽样调查.[结果]医专视力低下率为65.57%,其中,女生75.41%,男生51.47%.女生视力低下率比男生高.膳食行为:视力正常的学生比视力低下的学生更喜欢吃动物肝脏、红萝卜等红黄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和绿叶蔬菜,而视力低下的学生比视力正常的学生更喜欢喝含糖饮料.膳食调查:视力正常组和视力低下组的学生平均每日能量、蛋白质的的摄入无差异,但视力正常组比视力低下组的维生素A、 C和钙的摄入量高.[结论]控制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的状态,改善其营养水平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而加强营养与健康、营养与视力的健康教育则是改善其营养水平有效的途径.

    作者:梁惠琦;吕久余;义家运;冯丽华;黄作强;朱稳;梁新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治疗慢阻肺疾病的近期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近期疗效.[方法]用临床对比分析法的设计方法,观察硝苯地平对COPD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的近期疗效.在70例患者中,治疗组36例(硝苯地平10~20mg,每日3次),对照组34例(常规综合治疗).[结果]两组均衡性检验有可比性;应答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82.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恶化不明显(P0.05).[结论]本文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用于阻塞性肺病(COPD)的辅助治疗,获显著疗效.

    作者:樊新生;樊飒娟;唐年秀;刘航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燕麦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β-葡萄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模型,然后给予两种不同剂量的β-葡聚糖,实验5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脑脂褐质含量.[结果]两个β-葡聚糖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脂血症大鼠血清SOD活性、T-AOC水平,并降低脑脂褐质及MDA含量.[结论]β-葡聚糖对大鼠高血脂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宁鸿珍;贾春媚;刘英利;李清钊;唐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婴儿麻疹肺炎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婴儿麻疹肺炎心肌酶谱改变的程度及与临床的关系,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减低小儿肺炎的病死率.[方法]分析2005年4~5月住院治疗的婴儿麻疹肺炎53例及同期毛细支气管炎婴儿32例与健康对照组15例心肌酶谱并进行比较.[结果]婴儿麻疹肺炎组心肌酶谱改变发生率及改变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婴幼儿麻疹肺炎并发症多,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临床观察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心肌损害,而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从而减低小儿肺炎的病死率.

    作者:李小兵;赵仕勇;包云光;王凯旋;应爱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