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基焱;高然;黄吉春;刘广益;殷菱;郑福蓉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异丙酚复合使用对围手术期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0例肝叶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参附注射液组(SFI组)、异丙酚组(P组)、参附注射液复合异丙酚组(SFI+P组).动态观察内皮素-1(ET-1)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一氧化氮(NO)含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异丙酚组、参附注射液加异丙酚组LP0、内皮素-1(ET-1)及ALT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浆一氧化氮(NO)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复合异丙酚可通过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可通过调节N0和ET-1水平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军;陈烨;石恒林;周述芝;刘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大学校园里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所学校(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051份,回收率100%.3所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问题正确回答率有差异,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对爱滋病的了解存在着片面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大众媒体.[结论]大学生对爱滋病的了解不够全面,宣传媒介是传播爱滋病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各类学生应有的放矢的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庞振凌;褚学英;邬成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未婚女意外妊娠后的心理状况和行为反应,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随机不记名调查未婚女性100名,孕周:5~9周,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员分布、与父母的关系、心理状况和行为反应、倾诉对象等.[结果]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多,服务性行业比例大,意外怀孕后告之性伴侣的人数较多.心理状况和行为变化与父母管教沟通少和离异有关.[结论]父母应加强与青春期少女沟通,关注其身心健康,正确进行性知识教育.
作者:袁忠梅;谢生华;李芸;徐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我院急诊科抢救的死亡病例的疾病谱以及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将1997~2007年间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545例死亡病例分为2个时间段和4个年龄组,比较疾病谱的构成比和死亡率.[结果](1) 各年龄组中,2003~2007年间构成比的排序从高到低为中年、青年、老年和高龄组,与1997~2002年间相比,中年组比例增高和老年组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2) 各种外伤、循环和神经系统疾病居前3位,各种外伤、循环系统疾病比例上升和神经系统疾病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3) 各年龄组病死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组病死率高(7.2%);(4) 各系统疾病的病死率除循环系统和各种中毒外,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疾病病死率高(7.4%);(5) 各年龄组病死率居第1位的疾病,在青年组、中年组为循环系统疾病,老年和高龄组均为各种中毒.[结论]从急诊科抢救病例死亡率上看,中年组是临床抢救的关键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和各种外伤是临床抢救的重点疾病,而且要重视老年中毒患者的抢救.
作者:朱子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的临床特点、孕产期处理及母儿预后.[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7月我院59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抽取同期103例未并发腹水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患者占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人数的11.5%,59例患者均有低蛋白血症,其总蛋白、白蛋白量低于对照组(P<0.05),肾功损害亦比后者严重(P<0.05).[2]51例经剖宫产证实腹水量为300~8000ml,腹水量与孕周无关(P=0.235),B超提示26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胸水.([3]并发腹水患者中51例行了剖宫产(86.4%),1例死亡未分娩,余7例经阴道分娩,平均终止妊娠时间为(32.95±3.37)周,早于对照组患者(P=0.000).[4]25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42.37%).FGR发生率高达60.9%,高于对照组患者(x2=7.177, P=0.005);围产儿平均体重为(1544±537)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死胎和新生儿死亡率达51.6%.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是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发病早,围产儿预后差,孕期应加强母婴监护,合理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欧阳运薇;周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急诊科病人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2006年急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和急诊年工作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枚治急诊患者239976例,其中男性患者130329例(54%)高于女性患者109647例(46%),内科急诊患者多,为82233例(34.3%).[结论]通过重视男性医疗保健和健康教育,加强急诊科护理人才培养,重视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进行弹性排班,提高急诊护理综合水平.
作者:蒙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年的131例医疗纠纷案例中,猝死的发生率、赔偿率、尸检率与赔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房猝死患者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回顾性分析资料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死亡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为2.5%,猝死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为30.8%.[结论]医院管理者有必要更关注病房猝死患者的医疗风险管理、医疗行为管理及医疗风险预警与医疗纠纷处理管理.
作者:刘启望;汪涛;刘敏;肖阳;郝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007年成都市龙泉驿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19.70/10万.发病呈暴发流行的特点.3~8月为麻疹高发季节,6月和7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其中,以1岁以下和3~5岁年龄组为高.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7.92%,无免疫史者占42.45%,免疫史不详者占39.6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1.87%.[结论]1岁以内婴儿免疫工作和小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作者:贺生;甘启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山区妇女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贫困山区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8个贫困县的24个乡,72个村的482妇女进行了问卷访谈.[结果]30.3%的妇女利用过孕前保健服务,产前检查率为85.5%,孕12周及以前检查率为48.3%,大于等于5次产前检查率为28.2%,住院分娩率为61.4%,18.8%的调查对象进行了产后42d健康检查.影响贫困地区妇女利用各期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手册/卡,产检次数,是否利用过孕前保健服务等.[结论]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不断提高,但规范程度较低.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妇女对各期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来提高整体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程度.
作者:任晓晖;李宁秀;何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亚硝酸钠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冷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亚硝酸钠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DNA的损伤作用.试验共设6个剂量组,亚硝酸钠终浓度分别为1.5μg/ml、15μg/ml、150μg/ml和1500μg/ml,同时设PBS阴性对照组和丝裂霉素C阳性对照组(20μg/ml).[结果]当亚硝酸钠剂量为15μg/ml时,可引起支持细胞拖尾率的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20, P=0.000),但共尾长、尾/头(长)、尾距等较为客观的距离指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则在亚硝酸钠剂量达150μg/ml时,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DNA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亚硝酸钠具有损伤睾丸支持细胞DNA的作用,并且在染毒剂量为150μg/ml时,能观察到明显的损伤效应.
作者:吴赤蓬;张晓蓉;韩辉;宿宝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摘人的抢救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63例急性百草枯急性中毒病人救治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抢救要点、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要点等.[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必须在中毒早期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情发展,阻止肺纤维化的发生.[结论]早期通过洗胃、催吐、导泻、灌肠等措施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输液、利尿,保护各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清除体内已经吸收的毒物和防止各脏器损伤,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是减少死亡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红;熊兴兰;张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某市财政、广电职工人群健康状况,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参加体检的某市财政、广电职工756人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尿酸和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血糖现患率12.17%、高甘油三酯28.17%、高总胆固醇14.29%、高血尿酸5.8%、γ-谷氨酰基转移酶10.85%、谷丙转氨酶8.9%、谷草转氨酶5.8%,7种指标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公共事业单位人员普及健康教育、提倡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进一步降低以上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郝少丽;丁晓旭;姚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妇幼保健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它从事的妇幼保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繁衍发展.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妇幼保健机构正面临综合医院、民营医院、药品零售企业和新的医疗技术革命的四面夹击.
作者:岳慧;岳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合并脑卒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患者组)和不伴有脑卒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B)、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 (ApoB)以及血压,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病程、舒张压、HbAlc、TC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李唐瑛;李伟;张旭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饮食与运动(非药物)强化管理后,对其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运用运动能量监测仪和膳食分析软件对42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与运动量的精确指导,强化管理3个月,对管理前后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强化管理后患者体重、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月药费人均降低43元,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血压控制率分别提高了30.95%、26.67%.超重/肥胖率降低了26.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与运动强化管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逐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药物剂量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陈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健康体检是筛查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但有不少体检者由于对体检的一些关键环节重视不够,出现种种疏漏,影响体检结果准确性,造成体检后健康指导的偏差,致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
作者:廖雪梅;邱桂华;万桂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免疫学及疫苗研究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介绍了LT的免疫学机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
作者:王烨涛;井申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运动对抑郁模型大鼠全脑、海马及前额皮质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变化发生的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运动组(S组),模型1组(M1组)、模型2组(M2组).C组常规喂养,不加任何干预;S组大鼠将进行为期7周的中等强度游泳运动;M1组和M2组动物模型根据文献方法改进,接受28d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刺激.M2组在刺激结束后将进行为期3周的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造模成功后,所有大鼠断头处死.在冰皿上迅速取其全脑(每组6例)、另外6例剥离其海马和前额皮质.然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慢性中等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模型大鼠全脑、海马及前额度质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但给予中等强度的运动后,可使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慢性中等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可以使大鼠全脑、海马及前额皮质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降低,导致中枢单胺能系统功能障碍,促发抑郁情绪.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可使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升高,促进抑郁症的恢复.
作者:李雪;沙川华;廖远鹏;龚琳淯;王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7年6月13日上午10时55分,公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闸口镇卫生院报告:该镇某村有部分村民因参加喜宴后出现发热、腹泻、头痛、头晕、乏力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公安县CDC立即派出应急小分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随后荆州市CDC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指导.经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黄继贵;章光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南充市儿童烧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小儿烧伤发生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5年3月~2007年3月间南充市2所医院收治的烧伤患儿年龄、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季节、致伤原因和有无旁人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热液烫伤是各年龄段儿童主要致伤原因,多发生在室内,74.3%的烧伤发生时有成人在旁.7时~21时为烧伤发生高峰期,冬夏季烧伤发病率高.[结论]小儿烧伤,重在预防.热液烫伤对儿童生活构成的威胁较其他类型烧伤大,应成为防治重点.家庭是烧伤发生主要场所,客厅环境复杂容易发生意外.
作者:周国富;向小燕;师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