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酚A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杨丹;李丹丹;刘姗姗;严云勤

关键词:环境雌激素, 双酚A, 作用机制
摘要:双酚A(Bisphenol A,BPA)广泛存在于塑料制品中,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可避免接触到的一类环境雌激素.研究发现即使低剂量的BPA也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BPA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殖系统、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肿瘤发生等.BPA的作用机制多样化,不但可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正常激素水平而且可通过不同受体途经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还与癌症相关.尽管BPA对机体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报道很多,但仍不够完善.本文就BPA对机体的影响做以概述,并探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关系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采用直线相关及回归等方法分析世界各国及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各国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宰、新生儿死亡率等级相关系数=0.886~0.926,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的标准回归系数=0.848~0.931. [结论]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密切相关,孕产妇死亡率是儿童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何丹;于川;熊庆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抑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抑郁和焦虑发病情况,两者间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法]对入选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袁调查入选对象的抑郁焦虑情况. [结果]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抑郁和焦虑发病率高,分别为54.8%和50.5%.②在中青年患者中,焦虑为主,影响因素有月收入、医疗费用报销方式、突发起病等原因.③老年患者中,抑郁为主,抑郁合并焦虑较中青年患者多见,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费用报销方式. [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高,不同年龄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不同且影响因素亦不尽相同.

    作者:陈娟;何扬利;吴智勇;郑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目的]研究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0例肺癌组织切片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 [结果]60例NSCLC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为35.0%,20例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ELE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21.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E-cadherin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E-cadherin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 [结论]E-cadherin可能与NSCLC的发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艋床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帖永新;蒋军广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甲醛检测管测定水产品和水发产品中的甲醛

    [目的]证实甲醛检测管在检测水产品和水发产品中甲醛的可靠性,达到现场应用的目的. [方法]甲醛检测管法与卫生部推荐的乙酰丙酮法. [结果]甲醛检测管测定甲醛含量10 mg/kg以上,阳性检出率100%,重复率100%,与乙酰丙酮法对比,符合率为100%. [结论]甲醛检测管适合现场检测以及大批样品的筛选检测.

    作者:胡国媛;于桂兰;胡毅志;刘穗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江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民办高校33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家庭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家庭支持上有着显著差异;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朋友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社会支持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作者:陈水平;郑洁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深圳市龙岗区30家医院近3年消毒监测结果报告

    [目的]了解深搠市龙岗区30家医院(包括17家公立医疗机构和13家民管、私立医疗机构)的消毒状况,为提高消毒质量和加强监督提供依据. [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医疗用品、紫外线灯进行采样检测、检验. [结果]3年共监测各类样本6810份,总合格率为97.84%,其中物体表面和空气合格率相对偏低. [结论]龙岗区30家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民营、私立医疗机构全部监测项目中没有一项达到100%.因此仍需加强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作者:董建;刘渠;张起文;钟欣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卫生服务公平与效率的现状及实现途径探讨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出发,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公平与效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提高卫生资源的效率的措施.

    作者:曲别拉布;冯泽永;王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7年制临床医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7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7年制临床医学生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班为单位,以问卷形式对7年制临床医学生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测评,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影响因素. [结果]经单因素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与诸多因素存在相关关系. [结论]7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存质量状况较好;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可制定相应的保健预防措施.

    作者:陈芊;李飞莹;彭江滨;赵景义;余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957~2006年黔南地区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分析

    [目的]对黔南地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自然史和发病态势进行描述与分析,为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分布,并计算发病率、构成比以及动态数列. [结果]1957~2006年黔南地区报告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7种26350例,平均发病率18.54/10万,发病曲线呈不规则波形:按年代划分,20世纪70、80两个年代病例居多,占累计总病例数构成的70.12%;不同病种发病数量在州辖12个县(市)中分布不匀,其中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病有明显的地区性,而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地方性班疹伤寒普遍分布,人感染猪链球菌不仅数量极少,并且仅限于罗甸县;按病例数多寡排列,依次为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4种,占累计总病例数构成的97.66%. [结论]黔南地区具备的自然环境、发展滞后的农耕模武、人群健康意识亟待提高的社会现象共同融合在一起,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世代延续与流行循环提供了生态学基础.病种构成和发病数量显示,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作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对人群的危害是显著的.

    作者:杨茂文;莫荣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乙胺嗪、消肿乳糜清和自我照料3种方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的疗效,探索慢性丝虫病下肢象皮肿的治疗、照料方法. [方法]选择河南省固始县321名慢性丝虫病患者,按乡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每人口服乙胺嗪片剂100 mg/d;B组74例,口服消肿乳糜清胶囊6粒/d(基质9 g);C组96例,按WHO推荐象皮肿处理基本措施实施自我照料;D组51例为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肢囊6粒/d,均持续3月.采取双盲法分别在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症状、体征,并测量下肢排水量,观察比较疗效. [结果]1年后随访A组63%(63/100)、B组48.61%(35/72)的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有48.61%的患者(35/72)下肢皮肤变软,高于A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排水量测量显示B组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50%;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显效率分别为13.41%、7.37%,两组之间有效和显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消肿乳糜清和乙胺嗪均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有一定疗效,实施自我照料措施效果不明显.

    作者:蔺西萌;刘长军;黄倩;赵旭东;张红卫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护士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探讨

    [目的]探讨护士对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对护士教育前、教育后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防护技能考核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施教育前及教育后,护士整体知晓率有显著不同,中专及以下与大专及以上护士教育前有区别,教育后无差异,技能考核正确率85.97%. [结论]对护士进行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是十分必要,方法也是可行的.培养了护士双向防护能力并自觉地将其整合到护理流程中,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环节控制,但防护意识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

    作者:曾会群;李垒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不同年代海门农村人群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改革开放前、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早期3个不同年代海门农村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 [方法]对不同年代人口出生与增长、儿童死亡率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全死因顺位、生命质量指教进行比较,分析3个不同年代农村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 [结果]显示海门农村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70年代末期的平均7.77‰降为-2.03‰,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期望寿命2006年分别比1993年、1978年提高3.66岁和7.55岁;生命质量指数2006年比1978年上升9.19个百分点,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跃升全死因顺位的第1、第2位. [结论]海门农村人群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低出生、老龄化、城市化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卫生部门应及时调整卫生策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

    作者:陆卫根;倪倬健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385例妇女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画汉族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在某院体检或就诊的20~60岁妇女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骨量测定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 [结果]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高,回族妇女高于汉族,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妇女的骨量测定值与年龄、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嚼茶年数、锻炼次数/周、骨碱性磷酸酶值等呈负相关,与绝经年龄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可以从诸多方面及早进行干预,有效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发生.

    作者:柏学民;刘文秀;肖明;鄣海鸥;王靖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端粒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化疗对其影响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化疗对其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2001年1月~2004年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及市肿瘤医院91例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及20例宫颈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35例术前行PF方案化疗的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及以术前宫颈活检标本为自身对照,检测化疗前后端粒酶的表达. [结果]端粒酶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1%,随着病理组织级别的升高,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后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下降,化疗前端粒酶阳性率91.4%,亿疗后端粒酶的阳性率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分化越差,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降越明显(P<0.05). [结论]端粒酶在正常官颈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端粒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化疗后端粒酶的活性降低.

    作者:杨俊玲;李长江;肖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2004~2005年广东顺德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研究

    [目的]研究广东顺德地区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和疾病经济负担,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及与人力资本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和疾病经济负担. [结果]肝癌、肺癌和食管癌是男性恶性肿瘤死因的前3位;肺癌、肝癌和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前3位.其中肝癌主要危害青壮年男性,造成的男性健康寿命损失及经济负担远远大于其他恶性肿瘤. [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危害顺德居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癌是广东顺德地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作为干预重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以降低对人群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

    作者:余卓文;陈思东;郜艳晖;梁裕基;罗洁莹;吴兆权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997~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主要死因疾病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东城区近10年主要死亡疾病死亡分布情况和趋势,为政府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城区1997~2006年收集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997~2006年恶性肿瘤平均粗死亡率为127.53/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心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0.82/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瘸死亡率为113.28/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超过女性(P<0.05).1997~2006年恶性肿瘤、心血管和脑血管病死亡率经过标化比较,恶性肿瘤死亡率保持平稳;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3种疾病从60岁年龄组开始死亡率明显上升. [结论]随着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使得东城区3种主要死园疾瘸的死亡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对其防治工作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特别是对60岁以后的老年人是重点防范死亡的人群.

    作者:潘京海;赵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乌体林斯辅助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辅助治疗高原地区老年肺结核的疗效. [方法]用病历回顾方法对5年中使用抗痨药物合用乌体林斯治疗45佣(观察组)和单纯抗痨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4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6个月后低热、盗汗、纳差、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症状显著改善(P<0.05);治疗1年后X光胸片病灶吸收人数显著增多(P<0.05);痰菌转阴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抗痨药物台用乌体林斯治疗高原老年肺结核比单用抗痨药物疗效显著.

    作者:王文明;王柱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某企业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实施评价

    [目的]探讨暴发原因,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企业隔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开展闸卷调查,并对其发病和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被调查的670例隔离病人中,仅有15.22%病人由企业管理人员主动搜索后发现;发病后≥2 d才隔离者为37.47%;29.70%被调查者发现同事中患病没有被隔离,有12.06%发现没有被隔离的病例仍在上班;发现病人隔离时间不够7 d者占45.67%.同寝室和同工作场所有多人发病分别为36.85%和40.78%.发病前3 d内曾上网吧、使用公用电话和共用一条绳凉农与手巾者分别为30.00%、28.96%、26.87%;认为自己是被同寝室室友传染、上班时被同事传染和在外玩耍时被传染者分别占20.00%、13.43%和14.18%.仅有26.42%的病人知道本病还可经空气传播,而34.93%病人则错误认为本病可通过打预防针进行预防.当及早搜索传染源并快速隔离病人、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和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本病健康教育等综合防制措施被严格组织实施后,该企业员工中本病的罹患率短期内大幅度下降,暴发被控制. [结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企业员工中暴发呈现同寝室和同工作场所的聚集性:没能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和早消毒、早开展健教是本次暴发的主要原因:而企业自建隔离区、每天在宿舍区与生产线上搜索和隔离治疗病人、及时组织人力进行疫点终末消毒及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等严密综合控制措施是本次暴发得以控制并值得推广的成功预防策略.

    作者:李奕才;薛志强;严新风;李基;余伟雄;魏祖光;吴光华;张锦青;戴启立;元烨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实践总结

    医学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社会卫生问题的突出等,对医学的内容和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医学工作重点由获得健康转向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要求医学生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能手,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1].现行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彼此割裂开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尤其在SARS的流行期间明显暴露出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教育的薄弱.

    作者:樊霞;白莉莉;庞宝华;周小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氯化氰对小鼠的神经行为影响

    [目的]了解氯化氰对小鼠的神经行为的影响. [方法]用氯化氰对染毒组小鼠分低、中、高浓度染毒,每日1次,连续30d.对照组除不给予氯化氰,其余处理与染毒组相同.染毒后做旷场试验、转棒实验、热板实验. [结果]在这些试验中,染毒组小鼠的行为表现与对照组出现明显差异. [结论]亚慢性氯化氰染毒对小鼠的神经系统有损伤作用.

    作者:边秀兰;曲国立;刘声;王丽;李清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