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昌地区506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张骏;王淑梅;贾宝辉;陈宏义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南昌
摘要:[目的]探讨现阶段麻疹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南昌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2001~2005年度收治的506例麻疹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506例确诊的麻疹患者中,小于等于8月龄达215例,占42.4%,大干7岁68例,占13.4%;181例起病前存在医疗暴露史,占35.8%;出疹前平均发热时间3.19 d,平均出疹时问3.72 d;麻疹死亡4例,占0.791%,全为肺炎并心衰所致.[结论]不满8月龄及7岁以上患 者明显增多,流行期内医院感染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出疹前发热及出疹期均为3~4d,肺炎合并心衰是麻疹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与检测技术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简称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后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出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1].

    作者:卢洁;施向东;莫祺红;李小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海岛地区某高校毕业生常见病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某高校毕业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健康问题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浙江海洋学院2007全部统招毕业生2 855人随机抽取1 245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由专业临床医生进行健康检查;采用相对教、卡方检查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视力低下、色盲、营养不良、肥胖及HBsAg阳性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3.57%、2.25%、49.16%、9.16%和8.90%,并且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P<0.01);龋齿、肝功能异常、高血压患病率较低,且无年龄分布差异(P>O.05).②女生视力低下率、龋齿患病率、营养不良率均高于男生,但男生色盲的发生率、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P0.05).[结论]视力低下、色盲、营养不良、肥胖及HBsAg阳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常见病,并且存在一定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因此,应积极做好高校的学校卫生工作.

    作者:龚戬芳;俞晓明;王晓莺;李燕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HBsAg/截短型HCV核心蛋白融合基因对番茄的遗传转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截短型HCV核心蛋白融合基因在植物中表达乙肝丙肝双价抗 原的可能性,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植物乙肝丙肝双价口服疫苗打下基础.[方法]应用重组PCR技术将乙肝病毒(HBV)S基因连接在丙肝病毒(HCV)截短型核心蛋白序列的5'端,2者通过柔性肽(Giy4Ser)2序列相连,构建成融合基因BC.将融合基因BC克隆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n438上,获得pBin438BC,然后用冻融法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侵染丽春番茄子叶和下胚轴,经预培养、共培养、脱菌培养、筛选培养、生根培养,提取抗性植株基因组DNA,进行PCR及PCR-Southem检测.[结果]获得了9株抗卡那霉素的番茄植株,5株获得阳性信号.[结论]初步 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

    作者:何乃彦;于源华;张晓;于鹏;张振民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45岁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45岁早发冠心病(CHD)人群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01月~2006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年龄均≤45岁,共计189例.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其中126例冠状动脉营 腔狭窄≥50%者定为CHD组,63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者确定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和相应血生化指标测定.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脱氧核糖核苷酸(DNA),采甩酚/氨仿方法;传统多聚酶链反应(PCR)加内切酶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Haelll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酵(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标准酶法.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一支以上超过一年定为吸烟者.所有效据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年龄、性别、TC、TG、LDL-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HDL-C浓度以及纤维蛋白原βHae111多态性分布两组间均显示明显不同.[结论]≤45岁CHD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以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者居多,HDL-C保护机制降低,并明显受纤维蛋白原基因βHae111多态性的影响.

    作者:马会利;郭志红;赵红;胡桃红;邹建宏;卢鑫;杨慧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需求评估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为进一步干预研究收集基线资料.[方法]于2005年底~2006年初对阜阳市某村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采用问卷法对病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数、基本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并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采用询问和记录法,以户为单位,进行连续3 d的入户膳食回顾问卷调查;按常规方法分别测量身高、体重.[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饮食基本有规律,素食为主、品种单一,动物性食物摄入较少.宏量营养素基本满足,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相关症状检出率较高,牙龈出血44.1%、夜盲49.1%,皮肤炎症27.3%.营养知识得分不高,满分10分,高分8分,低0分,6分以下的调查对象占68.6%.[结论]研究对象宏量营养素营养状况无明显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较常见,营养知识水平低下.

    作者:李李;丁心平;博庆丽;程国金;冯丽;戴丹;叶青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及防范对策

    产房环境特殊,相对封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理化因素,如:消毒液,各类医疗仪器的辐射及产妇的喊叫声等.

    作者:潘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地震灾区集中安置点人群麻疹病毒携带率调查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集中安置点人群麻疹病毒携带率,预测灾后发生麻疹疫情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采于绵竹地区两处灾民安置点的887份咽拭子样品中的麻疹病毒核酸.试剂金提取RNA.[结果]887份咽拭子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地区灾后发生麻疹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杨洪;刘衡川;王国庆;周子人;龙冬玲;余倩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60例睡眠呼吸监测的护理

    [目的]帮助病人很好地配合检查,获得准确监测结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监测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精神放松;监测中加强病情观察,并做好压力滴定时CPAP呼吸机的护理.[结果]对60例睡眠呼吸监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获得结果准确可靠,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睡眠呼吸监测护理,可以获得准确可靠资料以便于诊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者:胡红霞;张岚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3例ZKS患儿采用婴儿操促进全身运动发育;运用运动疗法;智能训练;高压氧治疗;作业疗法;中医头针等综合治疗.[结果]133例 ZKS小儿,总有效率为82.7%(110例),其中0~3个月龄组有效率85.7%(24例),高于10~12个月龄组76.9%(20 例);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P<0.05);O~3个月龄组与10~12个月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

    作者:刘燕;张晓萍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细菌性肝脓肿细菌分析

    [目的]了解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菌群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厌氧培养箱,用抽氧换气钯粒催化耗氧法造成厌氧环境,对11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标本进行了厌氧细菌和需氧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116例病人中,有71例检出病原菌,总检出率61.2%.其中厌氧菌和单一需氧菌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1.1%和33.8%,两者混合阳性占45.1%.厌氧细菌和需氧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0.5%和48.3%.共检出细菌118株.厌氧细菌和需氧细菌各占46.6%和53.4%.平均每份阳性标本1.66株.[结论]细菌性肝脓肿感染病原菌中的需氧细菌多见,但同时厌氧细菌也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混合感染多.厌氧细菌感染在细菌性肝脓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者:陈颖;初开秋;张少燕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某医学院在职员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在职员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脂肪肝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该医学院对641名在职员工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患瘸率为16.69%,男性(26.6%)高于女性(6.6%),OR值(95%CI)为5.13(3.09,8.52);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2=53.603,P<0.001);高血糖、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存在相关性,OR值分别为5.19,8.11,3.36.[结论]该医学院员工脂肪肝患病率高,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等有关.

    作者:陈德芬;叶运莉;甘仲霖;李爱玲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与其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性产生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载玻片法形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构,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的生物膜形态,用NCCLS微量稀释法检测浮游状态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用XTT减低法获得生物膜耐药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不断增强,比游离态菌 高100倍以上.[结论]成熟生物膜与耐药性增强有明显正相关性.

    作者:王艾琳;李坚;郭淑英;常桂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糖尿病肺结核两病共存患者的营养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肺结核两病合并存在时如何进行饮食治疗.[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临床观察.[结果]通过个性化饮食管理,可使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有所下降(P<0.01),而各项营养指标如:BMI、Hb、TLC和ALB均有所增加(P<0.01).[结论]膳食的合理调控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冉君花;许颖玲;曾昭辉;窦卫成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Haddon模型在农村突发事件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国内农村突发事件健康教育的对策.[方法]从文献循证学的角度找出农村突发事件健康教育的佳对策.[结果]建立Haddon模型应用于农村宪发事件健康教育的对策模型.[结论]Haddon模型应用于农村突发事件健康教育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多维性、灵活性特点.

    作者:程庆林;徐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研究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亦称失能调整期望寿命,是以寿命表为基础,根据一套完整的健康状态表及各健康状态相应的权重,计算得到的完全健康(或等价完全健康)期望寿命[1].

    作者:魏咏兰;苏晶;张菊英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南昌地区506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现阶段麻疹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南昌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2001~2005年度收治的506例麻疹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506例确诊的麻疹患者中,小于等于8月龄达215例,占42.4%,大干7岁68例,占13.4%;181例起病前存在医疗暴露史,占35.8%;出疹前平均发热时间3.19 d,平均出疹时问3.72 d;麻疹死亡4例,占0.791%,全为肺炎并心衰所致.[结论]不满8月龄及7岁以上患 者明显增多,流行期内医院感染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出疹前发热及出疹期均为3~4d,肺炎合并心衰是麻疹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

    作者:张骏;王淑梅;贾宝辉;陈宏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室诊断及研究进展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本病危害严重.

    作者:罗文英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婴幼儿腹泻病原调查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构成,有利于正确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肠道道门 诊腹泻患儿发病24 h以内粪便,置Carry-Blair保存液内和Trise缓冲液内送检,确定病原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柝.[结果]病原检出情况:从216份腹泻患儿粪便中,共检出病原123株,阳性率为56.94%,EPEC 14.22%,NAG1.10%,病原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行病学特征:3岁以下婴幼儿病原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检出与季节、婴幼儿生活状况相关.[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混合喂养婴幼儿腹泻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作者:彭乔发;汪凤娥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四川省部分贫困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贫困地区在接受卫生项目资助之后的儿童计划免疫现状,总结经验与不足,为贫困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8个贫困县的疾控中心进行机构调查,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78名适龄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县的建卡率为96.2%;BCG、DPT、OPV、MV、HepB的接种率分别为95.2%、96.6%、97.4%、97.5%、95.2%,均高于西部农村及四川省农村的平均水平,除BCG外,其他接种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除破伤风外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计划免疫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结论]在政策的支持和一定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贫困地区计划免疫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但资金落实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这些地区计免工作的持续开展.

    作者:代光智;高博;刘丹萍;任晓晖;陆婷婷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绵阳市2003~2006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绵阳市2003~2006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发生规律,为实现对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菌主动监控,制定我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预警、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细菌学>对采集的有关食源性疾病样本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我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菌主要为志贺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第2、3季度为高发季节,中小学集体食堂为主要发生场所.[结论]针对我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特点,在第2、3季度对中小学实施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动监控,加强卫生监督力度,加强集体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是预防和减少我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作者:周良君;江智辉;王学军;陈果;向莉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