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

韦斌;具尔提;付玲玲;王星瑾

关键词:近视眼, 角膜中央厚度, 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近视眼306例61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其数据.并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t=4.183,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裸眼视力、眼压呈正相关(r=0.114,P=0.005;r=0.483,P=0.000);与角膜曲率为负相关(产-0.114,P=0.005).角膜中央厚度与年龄无相关(r=-0.041,P=0.312),根据年龄分组,各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5.490,p=0.000),角膜中央厚度似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r=0.027,P=0.499).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557.824-7.254X7+27.989X9-2.499X12+5.285X13(F=16.840,P=0.000).结论: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羊膜移植治疗春季角结膜炎的角膜缘病变

    目的:评估角膜缘病变区球结膜环形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缘病变为主的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20眼)以角膜缘病变为特征的春季角结膜炎患者,采用角膜缘病变区球结膜环形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的方法予以治疗.术后随访5~21 mo,观察其症状、体征的改变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痒感、分泌物多、异物感等症状基本消失;手术后1wK内,畏光、流泪明显,后逐渐减轻,手术1mo后基本消失.角膜缘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结节手术清除后在随访期间未复发;角膜上皮点状着色(11眼),角膜溃疡(3眼)于手术后1wk内愈合染色转阴且在随访期间未复发;术后球结膜充血逐渐减轻,19眼手术1mo后充血基本消失,且角膜缘羊膜移植区的球结膜较正常偏白,但有1眼术后球结膜充血间断反复约5mo并伴有轻度痒感,药物可减轻该眼的痒和充血,但多次出现反复.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角膜缘病变区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缘病变为主的春季角结膜炎是有效安全的,但应严格选择手术对象.

    作者:姜冬玲;张明昌;胡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有效方法.方法:63例均为外伤引起的下泪小管断裂.利用手术显微镜在粘弹剂与美兰混合液帮助下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术后随访6mo~2a.结果:远期治愈47例,好转9例,不成功3例,未回访者4例,主要并发症为睑外翻,瘢痕增生导致失败.结论: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修复有效可行,远期疗效好.

    作者:李昂;刘小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性角膜损伤的跟踪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眼部并发症.方法:对213例NPC初程放疗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作视功能(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发生角膜损伤19例,占8.9%(19/213).Ⅰ~Ⅱ期6例,Ⅲ期8例,Ⅳ期5例.全部发病患者均无角膜刺激症状,放疗后10mo内,角膜病变消退,但知觉仍较对侧眼明显减退;20mo后尚未恢复正常.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的患者.结论:NPC放疗性角膜损伤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照射剂量无密切关系(P>0.05),可能主要与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眼表疾病密切相关;不排除患者不同个体对辐射的敏感差异性.

    作者:张庆平;叶长华;黄光武;谢成熹;周卫为;阮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视网膜切开手术治疗涉及黄斑外伤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手术在外伤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影响视网膜切开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2000-01/2005-05收治的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伴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30眼,男27例,女3例.A组行视网膜切开手术21例21眼,B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9例9眼.3~6mo行硅油取出手术.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在6mo以上.结果:视网膜切开组的21例患者中术后有17例获得了有效视力,占81%;视力为0.02或以上者有19例,占90%.好视力为0.4+.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脱离盲,占33%.0.02以上视力患者5例,占56%.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视网膜切开组治疗效果较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切开手术可改善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预后,减少视网膜下增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铀;朱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巩膜切开引流术治愈复发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

    1 病例报告男,70岁,因劈木头致左眼崩伤1mo在当地医院以外伤性白内障于2005-01-20行左眼PHACO+IOL,术后第2d患者突感左眼视物模糊、眼胀疼,经眼B超检查以脉络膜上腔出血转入我院.全身体检无异常,左眼视力为指数/30cm,轻度混合性充血,颞上巩膜隧道切口自闭良好,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状体位置正,玻璃体非血性中度混浊,眼底视盘模糊可见,其周围360°脉络膜脱离,以鼻侧和颞侧为甚,接近吻合,眼压为36.5mmHg,眼B超检查见图1.人院后给予皮质类固醇、止血、降眼压等对症处理于2005-02-02行左眼巩膜切开引流+BSS眼内充填术,术中根据间接眼底镜所见,于脉络膜脱离高处即颞下象限角膜缘后15mm作全层巩膜切开2mm,辅以周围加压按摩,见大量褐色血液溢出,由引流所产生的眼压降低通过4号注射针头多次经透明角膜缘内前房注入BSS来恢复,在眼底检查的基础上,经同一巩膜切口反复引流直至脉络膜脱离全部消失.术后眼底除少许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外,脱离全部复位,眼压正常.

    作者:高磊;于华军;李元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532nm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选择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51例97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组患者均采用黄斑区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光凝后同时给予中药治疗.结果:二组患者3mo后行视力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54%与69%;观察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82%与90%.经统计学处理,应用卡方检验,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532nm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伟;李君;郭秀荣;孙秀梅;魏自敏;王莉;黄显丰;胡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弱视患者在医院集中治疗与家庭分散治疗的比较分析

    0 引言弱视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眼病,严重危害儿童视觉功能的发育,传统的家庭分散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探讨一种高效的治疗弱视的方法十分重要[1,2].我们对2000-01/2005-12在本院眼科门诊诊治的弱视病例随机分为医院集中治疗组141例211眼和家庭分散治疗组86例157眼,结果医院集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家庭分散治疗组.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立华;白清芬;王振浩;徐洪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病因及视力分析

    目的:探讨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原因并对其视力作出相应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对该盲校盲童及低视力分班教学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太原市盲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全部视力检查结果均为矫正视力,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视残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性/遗传因素,占总例数的69.9%.前3位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盲校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者占总例数的50.4%.结论: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儿童视残的主要原因,考虑是由遗传、先天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对目前尚无法治疗的先天性眼球异常应着重预防,对可治性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应不断提高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的手术成功率.盲校中可利用残余视力者超过总例数的1/2,说明盲校的低视力分班教学十分必要.

    作者:石岩;周静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移植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传统中医治疗,药物治疗,近几年兴起的基因治疗及视网膜移植治疗各有特点.其中视网膜移植治疗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并且被认为是有前景的治疗措施.现就视网膜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霞;刘哲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2例27眼.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22例27眼,随访3~36mo,除1眼矫正不足外,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额肌瓣悬吊术适用于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确切.

    作者:邵庆;朱承华;杭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物理屏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观察23例(40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者进行观察,包括各种临床症状;角膜上皮愈合及角膜瓣对位等,平均配戴1~15d,术后随诊1~3mo.结果: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角膜上皮愈合不适症状减轻,角膜瓣无1例发生移位,对位好.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及术后早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具有促进角膜上皮愈合,稳定角膜瓣的作用.

    作者:丁欣;龙琴;李莹;罗岩;陈秉均;艾凤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高度近视LASIK术前的预防性视网膜光凝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发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变性及裂孔者50例(53眼)行氪激光光凝治疗.结果:行氪激光光凝1mo后,裂孔封闭良好,变性区无扩大.色素较多时行LASIK手术,术后回访6~12mo,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干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中高度近视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段.

    作者:曹燕;吕杰;郑爱贞;张超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目的: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56例56眼,采用氩离子激光眼科治疗仪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光斑直径50~100μm,曝光时间0.1s,激光能量100~200mW,需全视网膜光凝者在黄斑格栅样光凝完成后再进行,随访3~18mo,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变化情况.结果:在56眼中,视力改善37眼(66.1%),视力不变14眼(25.0%),视力下降5眼(8.9%);黄斑水肿完全消退31眼(55.4%),黄斑水肿好转21眼(37.5%),黄斑水肿不变甚至加重4眼(7.1%).结论:早期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有助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消退,能有效保存甚至提高患眼视力.

    作者:廖华萍;张士胜;朱彩红;周颖明;孙悦;石海云;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电钻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003-11/2005-04诊断为慢性泪囊炎患者14例(15眼)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完成6mo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在14例(15眼)中,治愈13眼,好转2眼,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电钻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菁华;海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5-07/2005-09同仁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临床确诊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鱼腥草滴眼液和1g/L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观察6项眼部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总的显效率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用药后第7d,在结膜充血的改善上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4d,在畏光、异物感、流泪以及结膜充血的改善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滴眼液对于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优于1g/L阿昔洛韦滴眼液.

    作者:金涛;邹留河;赵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海拔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24例

    0 引言白内障属我国高发病之一,由于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的原因,特别在高海拔地区属常见的多发致盲眼病,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比例增加,高龄白内障患者也随之增加[1,2].现代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广泛采用的手术复明方法,现将我院12a来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复明手术124例148眼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刘晓;朱明娟;张青;李世英;张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LASIK治疗散光为主眼临床结果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以散光为主眼的有效性.方法:分析LASIK技术(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和MORIAC-B微型角膜刀)治疗以散光为主眼(A组,28眼)和以近视为主眼(B组,30眼)的术后结果.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视力,主、客观验光,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6mm光学区分区切削模式.结果:A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均在0.1以下,术后均在0.6以上.术后6mo视力在0.8以上和1.0以上者:A组分别为96%和93%,B组分别为100%和93%;A组术前散光度平均为-2.48±1.27(-1.50~-4.50)D,术后减少至-0.52±0.56 (-0.00~-1.00)D.B组术前散光平均为-0.72±0.63(-0.25~-1.25)D,术后减少至-0.38±0.32(-0.00~-0.50)D.A组和B组术前散光值比较相差显著(P<0.01),术后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术后散光值均较术前有明显减小(P<0.01).术后两组中散光在0.50D以内眼所占比例分别为86%和87%,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的分别占36%和10%,没有1眼的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结论:采用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治疗以散光为主眼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视觉矫治效果良好.

    作者:杜红俊;徐渊;郭长梅;王雨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环氧合酶-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合酶-2(COX-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及HIF-1α、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HIF-1α蛋白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COX-2蛋白表达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结论: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存在HIF-1α、COX-2的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刘宁宁;孙晓楠;柳力敏;陈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羟基磷灰石植入眼窝成形术

    目的:总结18例18眼3~12岁儿童,因眼外伤等不同原因,行眼球摘除,羟基磷灰石植入眼眶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开结膜囊,暴露四直肌,预置6-0双针尼龙线,剪断四直肌和视神经,眼球摘除后去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容后利用自体巩膜包囊羟基磷灰石并植入眼窝,总计18眼.结果:随访3~36(平均24)mo,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获得眼窝塌陷和义眼转动的改善,没有眼眶感染和植入物逐出或义眼片脱落等现象.结论:羟基磷灰石也适用于儿童眼球摘除术后减轻眼窝塌陷,改善义眼转动,改善义眼外观的效果.

    作者:李星星;张卯年;马志中;宋琛;何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研究进展

    角膜新生血管(CNV)多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或角膜手术后.CNV是眼表疾病的显著特征之一,血管化的角膜不但严重影响视力,而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CNV的深入研究,在血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就CNV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慧;高晓唯;任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