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霞;惠延年;宋虎平;王海涛;张自峰
0引言视网膜静脉栓塞是眼科常见致盲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并发症多,治疗棘手.目前对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但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嗜酒、青光眼、使用雌激素、脱水及禁食者都是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对视网膜静脉栓塞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从病因治疗和抗血栓治疗入手,运用纤维蛋白溶解酶、抗血小板凝集剂、尿激酶等[2],降低血液黏度,降血脂,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视网膜供氧.我们就本院2000/2005接受丹参、胞二磷胆碱等多药联合治疗的76例视网膜静脉栓塞的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左双权;毕国华;冯蕊;郑兆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屈光度大于-12.00D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8例(10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39.2岁,术前矫正视力0.12~0.6,平均近视度数(-14.41±4.33)D.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提高;82眼(82.0%)裸眼视力≥0.5;96眼(96.0%)矫正视力≥0.5.术后屈光度数为-0.60~-3.48D,平均散光度数(0.58±0.92)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5mo.术后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4眼(14.0%),未见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吸除屈光度大于-12.00D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者及患者的选择应当是有条件的.
作者:赵琳;赵俊宏;张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正常人蓝/黄(B/Y)视野检查法和白/白(W/W)视野检查法阈值的短期波动、长期波动及个体间变异.方法:应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计对22~29岁正常人22例22眼进行B/Y视野检查及W/W视野检查,检测2种视野阈值的短期波动、长期波动及个体间变异,并对短期波动均值、平均阈值长期波动均值及平均阈值的个体间变异进行比较;对B/Y视野1~59个点的阈值长期波动进行分析.结果:B/Y视野检查法的短期波动(1.81±0.28)dB,平均阈值的长期波动(2.64±1.25)dB,均大于W/W视野检查法(1.34±0.21)dB,(1.37±0.78)dB,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60,P<0.001)和(=4.22;P<0.001);B/Y视野检查法的个体间变异大于W/W视野检查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9.44;41.24;75.37;90.67;均为P<0.0001).B/Y视野1~59个点阈值长期波动随离心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关系(r=0.4613,P<0.05),上方象限29个点阈值的长期波动(4.41±2.48)dB大于下方象限29个点的长期波动(3.84±2.48)dB,比较有显著意义(t=3.68;P<0.001).结论:B/Y视野检查法的正常人的阈值变异较W/W视野检查法大,需要有更大的正常值范围.在评估B/Y视野的结果时,应考虑阈值改变的位置和程度,必要时重复检测.常规的W/W视野检查应保留对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
作者:吴晓红;周群娣;沈自芳;尹忠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不同时间频率对原发性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实验分3组:原发性青光眼(PG)组30例51眼、高眼压症(OHT)组13例16眼和正常对照组23例46眼,分别记录不同时间频率(1,2,4,8,16,32Hz)P-VEP P100波波幅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高眼压症组在中高时间频率(8Hz)时,PVEP的波幅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青光眼组在所有时间频率均表现P100波幅下降,在较高时间频率(8Hz以上)敏感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VEP在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就已出现异常,可以做为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这些异常用中高时间频率(特别是8Hz时)检测更明显.
作者:王平宝;梁荣;董小芳;夏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滴眼液眼局部应用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分为A,B,C,D,E5组.手术后2d起分别以滴眼液基质、0.5g/L雷帕霉素滴眼液、1g/L雷帕霉素滴眼液、2g/L雷帕霉素滴眼液、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滴眼,每次100μL,4次/d,用药至排斥反应发生.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以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3项指标作为临床评估标准,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角膜植片5组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1.00±1.85d,19.71±3.86d,22.17±4.07d,31.71±8.44d及25.00±8.85d,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浓度雷帕霉素组与环孢霉素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组织学发现,术后14d各药物治疗组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及水肿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0.5,1及2g/L的雷帕霉素滴眼液均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对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抗排斥作用增强.
作者:李兵;洪晶;赵力艳;魏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与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测量眼压的差异,以评价NCT与GAT测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65例志愿者(529眼)分别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非接触眼压计的测量结果低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且差异有显著性(19.1 3vs23.43,t=22.644,P<0.01),随眼压值的升高,两者相差幅度增大,差异在眼压>30mmHg时更为明显,但相关系数逐渐变小.结论: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值较Goldmann眼压测量值偏低,非接触眼压计眼压值为临界眼压时,需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校正,以便及时发现病理性眼压升高,避免青光眼的漏诊和失治.
作者:阎启昌;贺玉华;柏全豪;邸悦;王欣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后囊膜人工晶状体夹持法对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方法:28例36眼儿童白内障患者进行常规白内障抽吸术,然后于视区中央作一约6mm直径的垂直椭圆型后囊膜剪除,再通过此椭圆型缺损区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部植入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之间.术后随访,密切观察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平均为24±6.31mo.结果:27例35眼均成功采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膜人工晶状体夹持,术中术后玻璃体前界膜保持完整,无玻璃体脱出,视区透明,人工晶状体表面及玻璃体前界膜均无混浊.结论:后囊膜人工晶状体夹持法可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抽吸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且对玻璃体前界膜保持完整,并发症少.
作者:段智博;刘新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36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然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2~16(平均13.4)mo以上的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没有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东敬;陈晓明;鲍捷;盘如刚;李茅;刘娅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影响甘油低温冷冻长期保存角膜内皮细胞(CEC)效果的因素,探索甘油保存角膜的佳模式.方法:根据不同甘油浓度、脱水速度和程度、降温速度、复温复水速度等随机将兔眼球或角膜片分为6组进行保存,每组又根据保存时间长短(0.5,2,6mo)不同分为3小组,每小组3只眼球或角膜片,直接浸入甘油保存液中按相应方法在-25℃冰箱冷冻室进行保存,保存到期后进行复温复水,行CEC锥蓝-茜素红活性染色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以检验保存效果.结果:保存时间对保存效果有影响,保存6mo CEC死亡率及异形细胞率高于0.5和2mo,保存0.5和2mo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高甘油浓度组、早期降温组以及快速复温复水组保存后有更低的CEC死亡率和异形细胞率;角膜片保存组与效果好的眼球保存组在CEC死亡率、异形细胞率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但其所受机械性损害小于各眼球组;在角膜片内皮面添加透明质酸钠可以减少甘油对CEC的不良影响,使CEC存活率在保存6mo后仍超过90%,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甘油冷冻法可以长期保存CEC的活性;高甘油浓度、早期的冷冻降温、快速复温复水以及采取保存角膜片的方法均有利于保存CEC的活性;透明质酸钠可以进一步减少甘油保存过程中对CEC的不良影响,明显提高保存效果.
作者:范军华;蒋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5例(142眼)高龄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88例(142眼)低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提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均无因全身疾病而中断手术者.结论:对高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相对安全的,只要有复明的希望,就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邢淑惠;张卫忠;刘是;王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爆破模式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将400例(418眼)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组和爆破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脉冲组和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22.42±5.65)%及(6.30±1.28)%;超声时间分别为(202±25)s及(45±6)s;比较两组所用超声能量和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脉冲组(P<0.001).结论:应用爆破模式行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耀琴;李卫红;关山越;李金奇;邓洁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KTP-Nd:YAG激光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各种原因泪道阻塞患者88例99眼.全部在表麻下扩张泪小点.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查泪道至泪道阻塞处.拔出针芯将KTP激光导光纤维插至阻塞处.发射激光以清除阻塞.疏通泪道.结果:全部病例追踪随访3~6mo,一次激光疏通成功者63眼,占64%,二次激光疏通并置管治疗的36眼中,成功31眼,占31%,失败5眼,占5%,总治愈率达95%,失败率5%,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KTP-Nd:YAG激光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
作者:孟秀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或mfERG)是一种新兴的眼科检查手段,通过使用特殊m-序列刺激手段短时间内提取局部ERG信号,客观、定量地反映视网膜功能.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能够在亚临床期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疾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对于预防和治疗DR有着重要的意义.mERG能够客观地检测DR,应用于研究和临床,评估那些预防和治疗DR方法的效果.
作者:黄天纳;张卯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0引言弱视为儿童常见多发病,其发生率为3%左右[1],我们对150例2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采取穴位药物注射及内服微量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介绍应用泪道探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注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7例(12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先用泪道冲洗法把泪囊积聚的脓性分必物冲出后,注入典必殊眼膏于泪道中,1次/d,连续数次后,见泪囊分泌物基本消失时即行泪道探通术,术后再冲洗泪道和注入典必殊眼膏,1次/2d,连续3~4次.结果:126例(128眼)获泪道疏通,仅1例(1眼)青年患者因鼻泪管开口异位而治疗无效.经3mo~1a随访,获泪道疏通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应用泪道探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注入泪道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简易、安全,疗效佳,且能保持泪道的正常生理结构,也无需昂贵的医疗设备,医疗费用少,推荐采用.
作者:杨秀章;方俊宏;谭广棉;彭绮玲;籍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0引言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VEP)是一种无创伤、客观的视功能检查方法,能准确的反应视路的功能状况.本组病例收集的是2004-01/2005-10来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癔病性盲目患者10例,在应用P-VEP检查及检查过程中结合心理暗示治疗后,所有癔病盲目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系统与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及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方法:对50例100眼分别进行Orbscan、自动式和手动式角膜曲率计角膜曲率测量.结果:Orbscan、RKT-7700自动式及手动式角膜曲率计角膜曲率测量值分别为:43.42±1.45,43.63±1.50,42.33±1.37D.测量的K1,K2,K,d值均以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为高,手动式曲率计值低,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较Orbscan角膜曲率测量值偏低1.0838D(P<0.000);手动式角膜曲率计较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低1.296D(P<0.0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比Orbscan角膜曲率测量值高0.212D(P=0.294).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与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间各测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各检测方法间角膜散光值(d)均无显著性差异.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的K1,K2,K值与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及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角膜曲率测量仪的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高,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低,Orbscan眼前节系统与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差异没有显著性.
作者:李新宇;刘磊;袁菁;董洁玉;邹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视网膜下液(SRF)能否引起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神经胶质(RG)细胞发生增殖及在其增殖过程中是否出现蛋白激酶C的激活和转位,来探讨RPE和RG细胞增殖与其细胞中PKC信号系统变化的关系以及PKC抑制剂的作用.方法:实验对象为体外培养的RPE和RG细胞;刺激因素为提取PVR分级是B、C级两级患者的SRF和来自角膜移植后的供体眼球所提供的正常玻璃体成分;PKC特异激活剂佛波酯(PMA)为阳性对照;DMEM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各自的RPE和RG细胞增殖情况.用B、C级SRF、正常玻璃体成分、PMA、DMEM培养液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刺激RPE和RG细胞,通过细胞裂解和离心获取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粗提液,用同位素32P标记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细胞质和细胞膜PKC活性水平.选用PKC抑制剂地喹氯铵预处理各组细胞后,再分别观察各组RPE和RG细胞中PKC活性表达水平及增殖情况.结果:用B、C级SRF和PMA处理过的RPE细胞出现高增殖;SRF和PMA都可以激活RPE和RG细胞质中的PKC,并使其由胞质向胞膜转位,但SRF作用于RPE和RG细胞时,胞膜上PKC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较PMA明显延长.其中,B级SRF作用于RPE和RG细胞时,胞膜上PKC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较C级长且峰值低,增殖程度也低;正常玻璃体成分和DMEM培养液组没有出现PKC活性变化和高增殖.用PKC特异抑制剂预处理各组细胞后,没有出现PKC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改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RF可促进RPE和RG细胞增殖,RPE和RG细胞中的PKC是以激活和转位方式参与细胞增殖的过程;使用PKC特异抑制剂可阻止此过程发生.
作者:孙兆义;洪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0引言临床上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①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②鼻内窥镜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③鼻泪道硅胶插管;④气囊导管扩张泪道成型术;⑤高频电泪道成型术;⑥泪道探通术[1];⑦激光泪道成形术等,各有其特点及优缺点,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我国首创的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方法,但术后复发、泪道再次阻塞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眼科同时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迪可罗眼膏辅助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海;张永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病例报告女,24岁,2005-03-11因试产失败在当地行剖腹产手术,术后即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在当地治疗无效(具体治疗不详),遂于2006-03-21转至我院眼科,以双眼视网膜炎收住院.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