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玻璃体腔注入治疗玻璃体积血40例

王小堂;王润生;贾俊;姬明利;丁鹏

关键词:尿激酶, 玻璃体切割术, 体腔, 注入治疗,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静脉阻塞, 手术费用, 睫状体平坦部, 血管性疾病, 现报告如下, 常见并发症, 治疗方法, 吸收效果, 经济困难, 眼外伤, 小切口, 腔注射, 危害, 视力, 临床
摘要:0引言玻璃体积血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或眼外伤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治疗方法较多,但临床证实玻璃体腔注射和玻璃体切割术为有确切疗效的方法[1],我院2000-09/2005-05对40例因经济困难担负不起高额玻璃体切割手术费用或拒绝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经睫状体平坦部小切口行玻璃体腔注入尿激酶手术,积血吸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进展

    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系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又称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或继发性白内障,简称后发障.本文着重论述白内障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与后发障的关系及防治.

    作者:丁熊;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EDF的研究进展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员,它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因具有神经营养,抑制新生血管,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其抗新生血管的功能尤为重要.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CNV、缺血缺氧引起的眼部新生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就其分子结构,功能,抗新生血管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绍飞;任兵;高晓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屈光手术前严重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和激光屈光手术的选择

    目的:探讨激光屈光术前视网膜病变的及早诊断和处理方法及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对预施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患者,扩瞳行三面镜检查,对有视网膜严重病变如裂孔伴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等的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后决定是否行屈光手术及选择何种术式.屈光术后随访24mo以上.结果:共检查648眼,52眼有视网膜裂孔及伴需处理的格子样变性或囊样变性区,占8.0%,有5眼因为视网膜病变严重,在处理眼底病变并随访后,未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其余47眼在行激光处理视网膜病变后3wk以上,或冷凝手术3mo以后,查眼底原有视网膜裂孔牢固闭合、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区激光光凝包绕确切并无新裂孔出现且视网膜无脱离,对其中26眼行LASEK手术、21眼行LASIK手术.结论:屈光手术不可忽视视网膜病变,应该将眼底的三面镜检查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一旦发现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区和裂孔等病变,应及时采取预防性激光光凝等治疗,定期随访,如需行近视矫治手术应考虑手术的方法与时机.

    作者:朱煌;赵立全;魏锐利;马晓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原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NGF和Nogo的表达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眼挫伤后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勿动蛋白(Nogo protein,Nogo)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于高原环境和亚高原环境下用重击法致2mo龄健康北京青紫蓝兔眼球钝挫伤,于伤后1,3,7,14d分别取材,40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检测NGF和Nogo,比较两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NGF和Nogo表达水平的不同.结果:高原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NGF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较同期亚高原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NGF的表达水平低(125.82±1.30 vs 122.26±1.14,117.49±1.08 vs 114.83±0.97,121.05±0.77 vs 118.41±0.61,126.45±0.79 vs 121.52±0.70,P<0.01);高原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Nogo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较同期亚高原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Nogo的表达水平高(124.28±0.26 vs 124.88±0.78,P=1.00;113.17±1.20 vs120.64±0.02,115.60±0.36 vs 121.67±0.03,121.79±0.33 vs 124.96±0.50,P<0.01).结论:高原环境影响兔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中枢神经再生促进性因子NGF和抑制性因子Nogo的表达水平.

    作者:燕振国;刘敬美;金尚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杂的反复发作的眼眶血管外皮瘤1例

    1病例报告女,19岁,汉族,因左眼肿物术后1a余,复发3mo于2006-04-12收入我院.患者于2004-12-03无诱因发现左眼球突出,在当地行头颅CT检查:左眼球后肿瘤?当时未做任何治疗,因视力逐渐下降,2005-01行MRI:左眼眶肌锥内良性肿块考虑(1)肌源性肿瘤;(2)海绵状血管瘤;(3)神经鞘瘤.因症状加重2005-02-07行CT:左眼球后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此时患者去兰州检查,诊断左眼眶内占位性病变,住院行左眼眶内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此后左眼时常疼痛,2005-03-27做CT:左眼视神经鞘瘤术后复发,不排除为术后改变.术后症状未缓解于2005-08-05,2005-10-05和2006-03-27多次行CT检查:左眼球后视神经类肿瘤术后复发,不排除肿瘤复发可能.并取球后病灶组织做病理检查:左眼眶内FNAC:神经胶质细胞,并见到几个核异质细胞.考虑:左眼眶内视神经胶质细胞瘤.

    作者:孙时英;李顺利;崔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兔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Vimentin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3J能量自由落体方式制作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于伤后1/8,1,3,7,14d时处死动物取材,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检测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Viment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视网膜挫伤后1d Vimentin开始阳性表达增强,7d达到高峰,14d略有下降.随着视网膜挫伤时间的延长,Vimentin的免疫染色范围也逐渐向外扩展,3d时免疫染色达外界膜,7d时视网膜全层都有表达,二组比较,各时段差别均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Vimentin反应动态增强.

    作者:朱丽;谢伯林;宋艳萍;邓海波;孔祥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常成年家猫不同暗适应时间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暗适应时间正常成年家猫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大反应变化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成年家猫20只,在不同暗适应时间1/12,1/6,2/6,0.5,4/6,5/6,1,1.5,2,3,4,5,6,7,8,9,10,15,20,30,40,50min用标准刺激参数刺激,常规程序采集记录F-ERG的a,b波的峰潜时及振幅进行分析并绘出各波峰潜时及振幅在不同暗适应时间点的变化曲线.结果:不同暗适应时间点均成功记录到典型且重复性好的F-ERG波形.不同暗适应时间,a,b波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b波的振幅变化较为明显,暗适应20min,振幅值达高峰.结论:成年家猫F-ERG检测实用且创伤较小.

    作者:陈兵;司冰心;黄厚斌;杨炳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经典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04-01/2006-12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口减小+丝裂霉素+前房穿刺)治疗青光眼56例68眼,术后随访3mo~2a,对比2002年以来所作的经典小梁切除术70眼,观察中和手术后的前房、瞳孔、滤过泡、眼压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A组7.3%,B组为38.5%;术后瞳孔:A组基本无变形,无虹膜前后粘连.B组有8眼瞳孔变形,4眼虹膜后粘连;术后滤过泡:A组后期有1眼滤过泡壁薄破裂行修补后完好,2例无功能滤过泡.B组10眼无功能滤过泡;术后眼压:A组2眼眼压控制不佳,B组8眼眼压需药物控制或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袁铸;张贻转;高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在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中对眼前部组织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玻璃体内注射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对眼前部组织的影响,探讨其眼前部组织的安全性.方法:15只健康无眼疾贵州小型香猪,分为A,B,C组,每组5只,每只1眼为实验眼,另1眼为对照眼,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眼.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酶,A组50U(0.1mL)透明质酸酶,B组0.5U(0.1mL)纤溶酶,C组0.5U(0.05mL)纤溶酶+50U(0.05mL)透明质酸酶,对照眼注射等量BSS液.注射前后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Sch(o)tz眼压计临床检查.7d后摘除眼球,行组织学检查.眼前部组织角膜、虹膜做光镜观察,睫状体、晶状体上皮做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7d后A,B,C组实验眼及各组对照眼无明显眼内炎症反应,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眼光镜观察角膜、虹膜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电镜观察晶状体、睫状体上皮,细胞形态规则,结构清晰,胞膜完整,周界清楚,连接紧密,对照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结构与实验眼无差异.结论:0.5U纤溶酶和50U透明质酸酶猪玻璃体内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中安全,无眼前部组织的毒性病理变化.

    作者:刘雪霞;吴海洋;陶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注入式义眼座技术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求一种简单易行的的制作义眼座的方法.方法:依据处死的时间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作5组,每兔1眼做实验用眼,另眼为对照,手术用手指挤压和碘伏棉签清除兔眼内容物和色素组织后注入骨水泥,进行肉眼观察、测量眼球重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而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两组眼球重量无明显差异,组织学显示术后早期组反应呈现为炎性坏死反应,大量炎性细胞增生;而后呈现为炎性坏死反应向纤维组织增生过度;术后3mo时组织学反应呈现为眼角膜血管化,围绕义眼座形成纤维膜,炎性反应基本消失.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义眼座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比重适当,注入式义眼座技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义眼活动度良好,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瑶;屠颖;丁传凤;王爱莲;王峻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红蛋白-高原性眼疾诊治的新方向

    高原是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人类长期处于高原会对身体的各种需氧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眼球也属于高需氧器官,高原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患,而这些与第三类携氧蛋白-脑红蛋白又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就现阶段高原眼疾的诊治及与脑红蛋白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秦力维;郭建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遂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28例360眼行遂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观察及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术后3d裸眼视力达O.5者占92%,0.6以上者占8%.1wk后裸眼视力达0.6者占60%,0.8以上者占24%,1.0以上者占16%.结论:白内障遂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建学;白晓宁;惠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频繁瞬目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眼部疾患与频繁瞬目的可能原因.方法:对60例频繁瞬目患儿,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视力、眼位、结膜、角膜并10g/L阿托品散瞳验光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结果:60例受检者中,存在屈光不正者为41例,占总数68%,存在结膜炎者为51例(包括屈光不正与视力正常者),其中并发结膜结石者为17例,并发浅层角膜炎者为2例,并发倒睫为13例,其余19例为无并发症的结膜炎,伴有挤眉、努嘴、歪颈等多余动作者4例.结论:儿童频繁瞬目是一个病因较为复杂的眼科常见病,受眼部疾患、生理、药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详细检查,才不致漏诊或误诊.

    作者:陈博宇;王超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精神压力与心因性结膜炎58例的心理治疗

    目的:了解心因性结膜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心因性结膜炎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确诊心因性结膜炎的患者58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临床前瞻性评估,应用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并将患者治疗前后心理SAS和SDS评分与结膜炎同期症状和体征作相关分析.随访时间6~29(平均17.8±7.3)mo.结果:本组所有结膜炎患者抑郁(67.8±2.5)或焦虑(63.8±2.4)自评量表评分与正常人(<50)有显著性差异.呈抑郁心理状态(男18,女30)48例,焦虑状态10(男4,女6)例,既有焦虑又有抑郁心理25例.经过心理治疗后所有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同时结膜炎症状和体征减少或消失.SAS与结膜炎充血程度(P<0.05)和分泌物量(P<0.01)呈正相关;SDS与结膜炎异物感呈正相关.心理治疗前后结膜炎充血、分泌物(P<0.01)以及异物感(P<0.05)的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SAS和SDS评分的下降值与结膜炎充血、分泌物和异物感的好转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与正常人比较,心因性结膜炎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增高.结膜炎症状严重程度与抑郁或焦虑评分相关.单纯的心理治疗可降低SAS和SDS评分,并改善心因性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王文莹;孙洁;魏文斌;赵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分泌及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球结膜与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培养的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两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1,MMP-3,MMP-9的含量及10-5mol/L的Tet作用48h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10-5mol/L的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3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培养的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MMP-1,MMP-3含量较正常成纤维细胞上清中含量高[MMP-1:26928±1135→3148±74(ng/L),MMP-3:52593±1031→12490±3126(ng/L),P<O.01],加入10-5 mol/LTet作用48h后明显下降[MMP-1:26928±1135→15064±533(ng/L),MMP-3:52593±1031→29943±561(ng/L),P<O.01].培养的正常结膜及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未检测到MMP-9.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3 mRNA是正常结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的3倍,10-5mol/L的Tet作用24h后表达量下降了27.1%.结论: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1,MMP-3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其细胞MMP-3 mRNA表达量.

    作者:安美霞;吴开力;林少春;胡世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度近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和传统视觉电生理改变与中低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高危眼的高度、中低度近视的视觉电生理改变,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方法:回顾我院门诊高度近视的24例48眼,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20眼、中低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11眼、正常人48眼对照组进行传统视觉电生理F-ERG、F-VEP、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first orderkernel,FOK)联合检测.结果:传统视觉电生理检查,与中低度近视相比,高度近视眼各项F-ERG中,仅大反应a波,单次视锥、30Hz闪烁b波表现为振幅下降明显,而高度近视眼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的F-ERG b波各值下降明显(P<0.05).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中低度近视眼与高度近视眼在3-6环a波潜伏期延长、b波4环振幅和6环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3-6环中心凹振幅密度、a波潜伏期和b波振幅及潜伏期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低度近视眼对侧伴视网膜脱离的在FERG、FVEP尚无改变的情况下,MERG已有多项变化,而这些变化依次轻于高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组;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时,MERG潜伏期延长,特别是周边潜伏期的指标敏感,该指标的监控有利于视功能损害的亚临床诊断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作者:石一宁;郑红;陈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研究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有色兔8只16眼,每眼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别行810nm半导体激光连续波阈值光凝及微脉冲阈下光凝,于光凝后即刻观察光斑反应和眼底荧光造影后荧光素渗漏情况,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微脉冲激光阈下光凝后光斑不可见,亦无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不明显;阈值光凝后可见光斑反应并有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明显,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均出现少量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Bruch膜完整无损.结论: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但确定阈能量时要从低能量起,且选择周边视网膜.

    作者:何晓静;陈雪艺;钱一;胡汉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频电灼术加留置硅胶管术治疗泪道阻塞

    0引言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主要原因有炎症后瘢痕形成、息肉、异物阻塞,先天畸形、外伤等;常导致溢泪,溢泪本身可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泪道阻塞,泪液潴留,细菌在泪囊内繁殖,易形成急慢性泪囊炎.是眼科手术的禁忌症,因为当角膜外伤或内眼手术时易发生角膜溃疡或眼内炎而导致失明的危险.我科自2005-04/2007-04,采用WZC-Ⅲ型高频泪道治疗仪,对50例56眼各种泪道阻塞患者进行内高频电灼术加硅胶管植入,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丽华;蔡国华;李泽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高眼压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观察眼压、病理和视功能改变.方法:SD大鼠45只,麻醉后使用532二极管激光行右眼角膜缘360°光凝,角膜缘激光斑为80~100个,大鼠角膜缘颞侧、颞上及颞下巩膜浅层静脉3条,每条静脉光凝3~4个斑点,功率0.45W/0.7s.左眼为对照眼,3d后测量眼压,部分眼压升高不明显者,进行同样的二次光凝.Tono-penXL眼压计监测3,7,30,60,90,180d麻醉状态下的眼压.激光术后60,180d取大鼠各5只,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摘取双侧眼球和视神经,分别进行冰冻和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房角变化,不同时间视网膜节细胞计数,比较视神经髓鞘密度的变化.60,180d大鼠10只,使用TEC-350V视觉电生理仪行F-VEP检查;然后6mo大鼠5只,进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s,7d后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比较视网膜节细胞数量变化.结果:大鼠高眼压模型成功38只,平均高眼压在激光后30d,平均值为25.0±4.1mmHg,对照眼17.1±3.2mmHg,180d时眼压基本恢复正常.病理改变:实验眼前房角明显变窄,小梁网间隙压缩、变窄,甚至部分闭锁,消失,少量梭形成纤维细胞聚集,组织致密、硬化,而小梁细胞减少,虹膜部分卷曲,水肿、肥厚出现明显异常.逆行荧光金视网膜铺片和视网膜切片尼氏染色见实验眼视网膜节细胞数量有明显的减少;尼氏染色切片每400倍视野总平均数,60d组对照眼为41±10.6个,实验眼为35±11.2个,180d组对照眼为40±9.8个,实验眼为34±11.0个,周边视网膜平均值减少为显著,均值相差可达8个神经节细胞;180d时模型眼视神经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的髓鞘密度明显降低;视功能检查:高眼压大鼠模型60,180d的实验眼和对照眼均可引出典型的和重复性好的NPN波形,60d时实验眼AP1(N1-P1振幅)均值降低,为13.03±3.11ms,对照眼为21.14±3.10ms,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波幅值降低持续至180d仍未恢复;LP1(P1峰潜伏期)60d时无明显变化,180d时则明显延迟,实验眼为74.47±8.05μV,对照眼为59.73±4.16μ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532-二极管激光角巩膜缘小梁网及巩膜浅层静脉光凝能成功升高眼内压,眼压升高近8mmHg;病理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显著减少,以周边视网膜为著;视神经髓鞘密度亦显著地减少;视觉电生理检测,F-VEP的AP1振幅降低,LP1波峰潜伏期延迟非常显著.

    作者:马建洲;贺翔鸽;谢琳;许建涛;孙亚丽;王永堂;龙在云;李应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常人对比敏感度的特征

    目的:探讨正常人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检查正常人40例(80眼)佳矫正视力后暗视和明视下空间频率0.8,1.5,3,6,12,20cpd的对比敏感度,按年龄不同分成2组:A组(16~49岁)56眼、B组(50~65岁)24眼,对2组暗视和明视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对比敏感度函数图形呈倒U形,在中频区(3cpd和6cpd)高.随年龄的增长,暗视和明视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逐渐下降;50岁以上年龄组对比敏感度较50岁以下年龄组显著下降(P<0.05).50岁以下正常人暗视下较明视下在空间频率12,20cpd对比敏感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基本上准确、客观的反映了正常人CS的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了较可靠的正常值.

    作者:宋伟琼;谭浅;夏朝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