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眼部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李祯;柳林

关键词:缺血, 视网膜病变,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摘要:缺血是机体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引起缺血的一些原因是组织和器官的血管原发性病变;另外有一些病变虽然不是原发于血管系统,但也可通过影响血管系统进而引起组织的缺血,例如外伤所致的血管离断、炎症引起的血管闭塞以及肿瘤导致的血管压迫等;还有一些疾病,在其发生机制中存在着缺血的因素,如青光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缺血性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及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过氧化氢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20S蛋白酶体表达的上调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20S蛋白酶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0,100,3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ARPE-19细胞4h后收集样本,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20S蛋白酶体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20S蛋白酶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100和300μ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的细胞中20S蛋白酶体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1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组vs0和3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组,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正常培养情况下,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在核周微量表达,100和300μ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的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其分布集中在核内及核膜周围.结论:过氧化氢对ARPE-19的20S蛋白酶体表达有上调作用.

    作者:闫焱;雷霞;王玲;徐国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活体异体结膜缘和羊膜移植治疗化学性眼外伤造成的角膜缘干细胞缺失

    目的:评价利用活体异体结膜缘和羊膜移植治疗化学性眼外伤造成的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07/2007-12,本研究包括了9名男性化学性眼外伤患者(10眼).所有患者接受了亲属活体异体结膜缘和羊膜移植,2例眼接受了睑缝术.用环孢菌素和泼尼松龙进行全身性免疫抑制.结果:在3例眼中观察到完全角膜上皮化(30%),其中1例在术后1.5mo出现免疫排斥,角膜溶解引起穿孔,加大全身性免疫抑制剂量来控制病情.3例眼中植片无法在角膜表面重新形成上皮,被定为原发性失败.其余4眼有部分上皮形成,但上皮细胞无法完全覆盖角膜表面.术前佳矫正视力从手动到1m处数指,术后佳矫正视力从光感到20/80.有5眼视力得到改进,不需其他治疗.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干眼症和持续性炎症.结论:对于能控制泪量和眼部炎症的病例,亲属活体异体角膜缘和羊膜移植是治疗化学性眼外伤造成的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佳方法之一.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PTS三种植入物疗效的随机对照

    目的:观察NPTS术中植入SKGE胶、羊膜、自体巩膜3种植入物的治疗原发性开角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设计,将药物控制不良的84例(93眼)POAG患者分为常规组27例(31眼).羊膜组28例(32眼),巩膜组29例(30眼),3组施行相同的手术过程,分别植入SKGE生物胶,人胎盘羊膜和自体巩膜.结果:术后3组视力、眼压动态变化、滤过泡形成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GE生物胶、羊膜、自体巩膜均可作为NPTS植入物,但羊膜、自体巩膜取材便利、经济,可望成为更为合适的NPTS植入材料,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徐德华;郝丽;刘文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灯盏花素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震荡伤临床观察

    0 引言外伤性视网膜震荡伤临床上极为常见,多发生于伤后24h内,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部常见,视力下降.重者黄斑区发生囊样变性或形成裂孔,中心视力永远丧失.

    作者:李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陕西农村50岁以上人群眼压不对称性与无确诊史青光眼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农村50岁以上人群眼压(IOP)不对称性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无确诊史的调查,分析眼压不对称性与原发性青光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03-07/12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及富平县对50岁以上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和手术史,并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外眼、眼前节、前房深度、眼底等,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检查前房角、进行激发试验、检查视野等.双眼眼压之差≥3mmHg定义为眼压不对称性.服用抗青光眼药物者、有诊断史的青光眼患者、接受过白内障手术者及有不可信眼压的受检者不做为调查对象.结果:共调查50岁以上观察对象2125例,其中有1775例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3.53%.在排除了83例服用抗青光眼药物或有青光眼诊断史、或曾接受过白内障手术及眼压不可信的受检者后,共有1692例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调查发现共有23例无青光眼确诊史的患者,患病率为1.36%(95%CI,0.88,2.07).眼压不对称性共有124例,患病率为7.3%(95%CI,6.2,8.7).通过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显示眼压不对称性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12).双眼中高眼压>21mmHg的受检者眼压不对称性的患病率(35.7%)明显高于高眼压≤21mmHg的受检者(7.1%).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压不对称性与无确诊史的原发性青光眼有显著性关联(OR为3.68;95%CI,1.37,9.86).此联系在双眼中的高眼压≤21mmHg的受检者中依旧保持(OR为4.74;95%CI,1.16,19.35).结论:对于那些没有出现高眼压并且还未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眼压不对称性与原发性青光眼关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临床上诊断原发性青光眼时,眼压不对称性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诊断参考指征.

    作者:张小玲;任百超;何媛;陈莉;孙乃学;杨建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llegretto Wave Eye-Q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眼球跟踪测试方法的改良

    介绍一种改良的Allegretto Wave Eye-Q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眼球跟踪测试方法.它材料易得,结果判断清晰明确,操作简单,节约眼球跟踪测试片,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作者:孙涛;植玉婷;胡碧兰;高松;班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低温保存羊膜治疗严重睑球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睑球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46眼有严重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的患者,进行睑球粘连松解后,应用羊膜移植重建球结膜和角膜表面,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随访期内(平均13±3.5mo),24例患者疗效为优,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眼表基本恢复正常;15例疗效为良,睑球粘连部分复发,但较术前有所改善;7例因上下睑球全粘连、结膜囊闭锁愈后效果较差.结论:对于严重的睑球粘连,深低温保存羊膜移植重建眼表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庆华;王大江;尹东芳;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反应停对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目的:研究反应停(thalidomide)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导CNV模型,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角膜新生血管对照组(A组)、反应停灌胃组(B组)和反应停球结膜下注射组(C组).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检测碱烧伤后各时间点不同处理方法大鼠CNV的生长情况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少于A组(P均<0.05);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VEGF的表达少于B组(P均<0.05).结论:反应停可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的生长,降低角膜新生血管VEGF的表达.球结膜下注射较全身应用更有效.

    作者:许荣;张明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度数及类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度数及类型的关系.方法:门诊3~12岁36例72只裸眼视力不能矫正到0.8的儿童,采用阿托品散瞳、电脑客观检查法、联合检影主观检查法验光.结果:远视性弱视的发生率为55%、近视性弱视发生率为25%,混合散光性弱视的发生率为83%.远视性弱视的发生要远远大于近视性弱视的发生.结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是造成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且屈光不正度数越大越易发生弱视,对视力损害越严重.

    作者:田玉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基质调控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EMMPRIN、 MMP1、 MMP9和TIMP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和相互联系.方法:收集30例RB眼球摘除手术标本和15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EMMPRIN、 MMP1、 MMP9和TIMP2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RB组织中EMMPRIN、 MMP1、 MMP9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1),TIMP2则低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1).临床分期I期、分化型、未侵犯视神经及生存期≥2a RB病例EMMPRIN、 MMP1、 MMP9表达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Ⅲ期、未分化型、侵犯视神经和生存<2a病例(P<0.05或P<0.01);分化型、未侵犯视神经及生存期≥2a RB病例TIMP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分化型、侵犯视神经和生存<2a病例(P<0.05或P<0.01);RB中,EMMPRIN、 MMP1、 MMP9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5),TIMP2与EMMPRIN、 MMP1、 MMP9表达水平呈高度不一致性(P<0.05).结论:EMMPRIN、 MMP1、 MMP9和TIMP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RB进展、侵袭能力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调控关系.

    作者:李芸;唐罗生;周清华;曹丹;杨竹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IOL-Master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比较Zeiss IOL-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在人工晶状体测量中的准确性,并探讨不同测量方法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分析2007-11/2008-01在我院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91例147眼,根据眼轴长度(L)分别分为五组(L≤22mm,22mm28mm),术前分别用Zeiss IOL-Master,超声生物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Zeiss IOL-Master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测得的眼轴长度:L≤22mm组分别为21.69±0.298mm和21.97±0.623mm(P>0.05);22mm0.05);24.5mm0.05):26mm0.05);L>28mm组分别为31.59±1.852mm和31.22±1.718mm(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眼轴长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用IOL-Master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测得的各组的人工晶状体度数:L≤22mm组分别为23.73±1.29D和22.94±1.44D(P>0.05);22mm0.05);24.5mm0.05);L>28mm组分别为-4.28±4.52D和-3.53±4.76D(P>0.05),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IOL Master和角膜曲率计检测到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3.65±1.62和43.70±1.71,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OL-Master用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测量具有非接触、精确性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而传统的超声生物测量要接触患者角膜,对操作者的手法及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较高,但在屈光间质混浊明显的患眼测量中则明显较IOL-Master更为准确,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以获得准确地人工晶状体度数.

    作者:钟勇;宋德禄;金玉梅;许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129例(135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结果:术后观察10mo,复发2眼,复发率1%.结论: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作者:高玫蕊;葛胜利;常佩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LASIK术后并发病毒性角膜炎6例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后并发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方法:对6例(7眼)LASIK手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6例(7眼)LASIK手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1例(2眼)术前3mo曾有病毒性角膜炎发作史,治愈后手术.其余5例(5眼)术前均无明显的病毒性角膜炎发作史.但LASIK手术对角膜是一种损伤,可使潜伏状态的病毒性角膜炎发作.结论:LASIK手术可诱导病毒性角膜炎的发作.

    作者:万雅群;刘建国;叶璐;李勇;许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LASIK术后5a角膜瓣移位1例

    1 病例报告女,25岁,5a前行双眼LASIK手术,于2007-05-17T19,下蹲与自家小狗玩耍过程中,不慎被突然跃起的狗头部撞及右眼,当时右眼视物模糊,异物感明显.

    作者:王在忠;柳昕;陈丽玲;裴文艳;程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术中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为观察组,植入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wk不同视标对比度的视力;使用主观像差仪检查实验组术后1mo的像差,依35项Zernike系数计算总像差及4阶像差的均方值(root mean square, RMS),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1wk,视标对比度为100%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度为25%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像差的RMS均值分别为0.84±21μm及1.44±0.42μm,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照组4阶像差(球差)的RMS均值为0.58±0.18μm、1.14±0.37μm,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术眼光学像差(尤其是球差),获得更好的低对比度视力,从而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

    作者:王晓莉;代艳;陈小虎;唐晓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

    1 病例报告男,60岁.右眼痒、不适、异物感10d.曾在外院诊断为结膜炎、干眼症,给予消炎、人工泪液眼药水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患者视力1.0,裂隙灯检查右眼睑结膜充血,轻度水肿,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分析和预防处理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义眼台暴露的原因、处理方法及相关预防.方法:对本院2000/2003年收治的62眼(A组),2004/2007年收治的65眼(B组)I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患者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义眼台暴露,共12例,A组10例(16.1%),B组2例(3.1%).发生时间为术后3~15d,义眼台暴露范围为3~14mm,能自行愈合者4眼,手术修补8眼,术后随访.结论:义眼台暴露的原因与手术方法和技巧、手术时机、炎症、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其处理可根据范围不同采用不同方法.

    作者:肖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氨甲酰化诱导的牛晶状体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硫醇转移酶的失活

    目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与老化和白内障发生密切相关,硫醇转移酶(TTase)可断裂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形成的二硫键使硫醇化的蛋白质脱硫醇,对于维持晶状体透明性极为重要.氨甲酰化为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本研究观察氨甲酰化是否能诱导晶状体GAPDH和TTase的失活.方法:透明新鲜的晶状体取自2周岁健康牛,与100mmol/L氰酸钾于37℃水孵箱分别振动温育7d和12d.设透明晶状体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晶状体孵育在50mmol/L DMEM液中,然后每只晶状体去囊膜,匀浆,提取水溶性蛋白质.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GAPDH和TTase的活性.结果:与氰酸钾孵育后GAPDH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其中12d组与7d组相比,活性明显下降.TTase的活性在孵育7d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2d组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7d组活性与12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9296).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分别与100mmol/L氰酸钾孵育7d和12d后,氨甲酰化组的GAPDH和TTas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证实氨甲酰化可以诱导GAPDH和TTase酶的失活,为TTase和GAPDH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婕;严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屈光参差与双眼视觉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作者:孙省利;卢炜;李林;林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Ⅱ在大鼠视网膜中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目的: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ypeⅠ receptor, TβRⅠ)和受体Ⅱ(TβRⅡ)基因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GF-(不同受体在视网膜中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取出大鼠视网膜,抽提RNA并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视网膜中TβRⅠ和TβRⅡ的mRNA含量.结果:TBRⅠ相对于18S的mRNA含量是0.00034±0.00013,TβRⅡ相对于18S的mRNA含量是0.0001±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鼠视网膜中以TβRⅠ表达为主,TβRⅠ和TβRⅡ比值的平均值为3.9±1.7.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针对性地精确分析极少量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TβRⅠ的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TβRⅡ,提示这可能是与TβRⅠ及TβRⅡ本身结构特点和在TGF-β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有关.当TβRⅠ/TβRⅡ比例改变时,可影响细胞对TGF-β的应答反应,可能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制之一.

    作者:沈炜;柳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