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燥保存角膜在感染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杨问学;吴洁;朱秀萍;马挺;银勇;刘先宁

关键词:感染性角膜溃疡, 治疗性角膜移植, 干燥脱水法, 保存, 角膜片
摘要:目的 评价应用干燥保存角膜片对554例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角膜病组1976-08/2000-12期间应用干燥保存角膜片对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共计554例,本组病例统计分类为真菌性(238例)、单疱病毒性(170例)、细菌性(70例)及混合感染性(76例)角膜溃疡4种,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平均有效率88.8%,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81.5%,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98.2%,细菌性角膜溃疡97.1%,混合感染性角膜溃疡82.9%.结论 无水氯化钙-硅胶干燥长期保存的角膜片为临床随时提供角膜材料,是一项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的方法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尽快、尽早查明感染病原体,可避免盲目性;对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可直接清除病灶、较快地控制炎症、缩短治疗过程,达到保存眼球及恢复部分有用视力,为下一步光学性角膜移植创造条件.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10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PCNA和IGF-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翼状胬肉组中PCNA,IGF-Ⅱ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P<0.01),IGF-Ⅱ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1(P<0.01).结论 翼状胬肉为一种具有肿瘤潜能的增生性眼表疾病.IGF-Ⅱ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霞;许玲;张勇;李琳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OPTN 基因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002年Rezaie等报道 OPTN 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POAG正常眼压性亚型,并推测 OPTN 基因在视神经损害过程中可能起到保护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了该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功能以及突变的研究.

    作者:李世宏;贺翔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高眼压兔模型视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变化

    目的 研究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视网膜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方法 兔眼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溶液制成慢性高眼压模型(n=2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在高眼压不同时间段视网膜中GAP-43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兔眼视网膜内丛状层中存在GAP-43的表达.持续性高眼压7d后内丛状层中的GAP-43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增加,且在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层也出现阳性产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眼压14d时阳性反应产物与7d时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1d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慢性高眼压时视神经、视网膜结构受损,导致视网膜中GAP-43短暂升高.

    作者:杨新光;王颖维;金文亮;孙董洁;杭超;王百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两种硅油取出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比较常规扁平部三通道硅油取出术和既往两切口单纯硅油取出术的手术并发症,考察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04/2003-06以及2003-06/2006-11两个时期(分为两组)在本院行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连续病例.前组共78例(78眼),47例无晶状体眼采用角膜缘或角膜小切口取出硅油;7例有晶状体眼采用睫状体平坦部双切口取硅油;16例联合白内障手术者,常规行超声乳化或ECCE术,再撕开后囊膜,从前房白内障手术切口放出硅油;8例视网膜复位欠佳,或局部有增生膜者,硅油取出联合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后组病例共113例(113眼),不论有无晶状体,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扁平部三通道取硅油,取油时联合切除残余玻璃体基底部、视网膜光凝及剥离视网膜前膜.硅油取出术后随访5mo~5a,平均随访时间为(2.7±2.1)a.结果 前组中共有3例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3.8%);15例发生视网膜再脱离(19.2%);8例眼压控制不良需加用降眼压药物(10.3%);12例出现低眼压(眼压<5mmHg)(15.4%);1例术后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1.3%);38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48.7%).后组病例中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和新发角膜病变,11例发生视网膜再脱离(9.7%),与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眼压控制不良需加用降眼压药物(6.2%),15例出现低眼压(13.3%);58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51.3%).结论 虽然两切口单纯硅油取出术方法简单,在几年前应用较为普遍,但术中不能做一些眼底的详细检查及适当处理;而常规扁平部三切口硅油取出可以联合玻璃体切割及膜剥离、激光光凝等操作,有助于保持视网膜复位和视功能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长梅;王雨生;惠延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分阶段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分阶段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82例(82眼)为联合手术组,先施行小梁切除术后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38例(38眼)为分阶段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等.结果 两组术后均随访3mo以上.视力:≥0. 5联合手术组56眼(68. 3%),分阶段手术组30眼(78. 9%);≥1. 0联合手术组26眼(31. 7%),分阶段手术组6眼(15. 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 452和3. 364,P>0. 05).眼压:两组术后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11.08±4.68)mmHg和(11. 57±3. 25)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 587,P>0. 05).手术并发症:联合手术组多于且重于分阶段手术组,但均经常规治疗后恢复正常.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联合手术组平均为(20. 06±18. 03)%,分阶段手术组为(15. 07±15. 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 996,P>0. 05).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分阶段手术均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方法 .

    作者:朱白蕾;钟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学生1 171人视力状况分析

    0引言屈光不正是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且呈逐年增高趋势.这不仅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了解成都市区小学生视力状况,探索积极的干预措施,我院2005-03对辖区内一所小学所有的在校生共1 171人进行了视力普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卡巴胆碱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D407自分泌TGF-β2的调控

    目的 研究卡巴胆碱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D407表达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 ,TGF-β2)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D407细胞,分为实验组,加入卡巴胆碱10-8~10-4mol/L;空白组:不加药物.处理后2,4,8,16,24,48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GF-β2的含量,分析时效与量效关系;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卡巴胆碱孵育24h后D407细胞TGF-β2蛋白质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行半定量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空白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含量于培养4h后开始上升,24h达586.9±28.5ng/L,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86.59,P<0.01).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含量较空白组增加,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该效应逐渐明显,各浓度(10-8~10-4mol/L)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65.21,183.52,237.07,250.08,344.40; P<0.01);各干预时间点(2,4,8,16,24,48h)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含量随卡巴胆碱浓度升高逐渐增加,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191.19,293.32,444.26,473.21,315.83,329.08; P<0.01).孵育24h后实验组D407细胞TGF-β2蛋白质的表达较空白组增高(F=26.11,P<0.01).结论 卡巴胆碱可促进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TGF-β2.

    作者:谭佳;刘双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7例(128眼)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迅速恢复,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随访6mo ~2a,113眼≥0. 5(88. 3%);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112眼术后眼压<20mmHg,16眼加滴1 ~2种降压药后眼压控制满意且稳定.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性滤过泡83. 6%.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但能良好地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在白内障青光眼并存情况下采用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煜;张少斌;黄惠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54眼),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3 ~6mo,54眼中48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612±0.354)mm,术后前房深度(3.296±0.243)mm.54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房角镜检查术后1mo和3mo随访房角均开放,未发现房角再粘连.48例术后6mo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

    作者:黄新潮;连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

    目的 探求视网膜神经元的佳分离和培养方法,提高原代培养神经元的纯度及活性.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应用含100mL/L新生牛血清、100g/L F-12 Nutrient Mixtures的DMEM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含20g/L B-27 Serum-Free Supplements的Neurobasal Medium进行维持培养,利用尼氏染色进行神经元鉴定.结果 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胞体饱满,突起长.尼氏染色示神经元比例大于90%.结论 采用机械分离法和Neurobasal Medium培养基可以使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得到良好的生长和较高的纯度.

    作者:吴小影;张荻;刘双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D105与脉络膜新生血管

    CD105(endoglin)为一种同型二聚体的膜结合性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参与TGF-β受体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对TGF-β的反应,在新生血管组织及肿瘤组织边缘部分血管起源的内皮细胞中高度表达,是新生血管的标志物之一.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生成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眼拟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presumed ocular histoplasmosis syndrome, POHS)和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等CNV相关疾病的的主要病理特征.近年研究表明,CD105与CNV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治疗CNV重要的靶分子之一.

    作者:徐建锋;王雨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病理改变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的病理学研究,了解其发病机制及手术时机.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56例共同性斜视的眼外肌进行观察.结果 斜视患者弱侧眼肌不同程度萎缩变性, 肌原纤维稀疏, H 带不清, 肌原纤维排列方向紊乱,线粒体多,嵴密,肌质网扩张,有些有髓神经髓鞘层次不清,轴突水肿,随病程延长,肌纤维病变加剧.结论 共同性斜视患者斜视弱侧眼肌在结构上有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萎缩变性是产生共同性斜视的重要原因.斜视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作者:栾瑛;王淑霞;刘斌;周博研;周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屈光间质浑浊对Humphrey视野计及倍频视野计检查结果的影响

    目的 用弥散滤片模拟瞳孔及屈光间质的变化,以比较这些变化对Humphrey 视野计(HFA)及倍频视野计(FDT)的影响.方法 测试15位23-39岁正常人的左眼:(1)Snellen视力表.(2)Pelli-Robson(P-R)对比敏感度视力表;(3)白视标白背景自动视野计检查,HFA Model 630,采用30-2程序,刺激视标为III;(4)FDT检查,采用N-30程序.每一只眼均经无滤片,1,2,3,4,5个滤片进行测试,测试顺序为随机.结果 Snellen 视力表:1个滤片只对2个受试者影响甚微,对2名受试者无影响(9名丢失1行,4名丢失2行);3个滤片对所有受试者效果一样,均丢失3行;4个滤片可致5名受试者丢失4行,5名受试者丢失5行,3名受试者丢失6行,2名受试者丢失7行;5个滤片可致所有受试者丢失9行.P-R视力表:3个滤片便可致13名受试者看不到所有字母,2名受试者仅看到1组字母.HFA和FDT的平均偏差值(MD)均随滤片增加而降低,HFA和FDT的图形标准差值(PSD)较小且非常一致.结论 以上 结果 表明,由弥散滤片所致的照明降低,光散射及瞳孔缩小对FHA及FDT均有明显影响,其视野缺损比较弥散均匀,而屈光间质浑浊对FDT的影响比对HFA的影响要大.各组滤片的PSD值比较小且非常一致.

    作者:申家泉;Roger A Hitchings;Frederick W Fitzke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近视眼LASIK术后立体图形的辨认时间

    目的 观察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 LASIK)后立体视功能的变化,从视觉高形式的角度评价LASIK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6-08/2006-12间观察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46例中、高度近视患者,于术前,术后1wk,术后1mo检查远体视锐度(包括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及测量远立体视锐度小辨别阈值的辨认时间.结果 所有观察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在0. 8以上,远立体视锐度正常.术后1mo时中、高度近视患者的远立体视锐度小辨别阈值的辨认时间较术前的缩短.结论 LASIK手术使双眼屈光状态变为正视,远立体视锐度恢复正常,远立体视锐度图片辨认时间缩短;双眼视力相等,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相平衡,有利于形成双眼单视和立体感知.

    作者:赵华平;黄明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在严重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2-10/2004-04收治的31例(32眼)复杂眼外伤患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视功能得到较好程度的恢复,异物取出率100%,视网膜复位率78%,晶状体植入率82%.结论 伤后及时就诊,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应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技术能有效地治疗严重眼外伤,能大限度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万安云;彭渝;黄海;吴慧莺;兰绪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门诊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浅层点状角膜炎病例的统计分析,揭示其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07/2007-05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 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行裂隙灯检查,角膜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10s为阳性),泪河宽度(<0.5mm为阳性), SchirmerⅠ试验及刮片细菌培养.之后按其病因,性别,眼别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 1 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中,男460例 (920眼),女760例(1 520眼),男与女比为1:1. 65.单眼发病408例,双眼发病812例,两者比例近1:2.原因不明的干眼症所致角膜炎为277例( 22. 7% ).其次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暴露性角膜炎229例(18. 8%).再次为倒睫致角膜炎,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炎,眼表不规则,化妆品所致角膜炎等.结论 统计结果揭示女性及双眼发病较为常见.不明原因干眼症所致角膜炎日趋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且绝大多数浅层点状角膜炎都是有因可查,病因不明者仅占极少数.其中感染性原因明显减少,非感染性原因则显著增多,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非感染因素的存在及严重危害,并做到对症治疗.

    作者:刘琳;邓金印;易魁先;郑鲜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保存角膜行植床带周边后板层大植片PKP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用保存角膜行植床带周边后板层的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12/2006-12我院收治的角膜严重病变的患者108例(116眼),其中用保存角膜联合植床带周边后板层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63眼为改良组,用传统手术方式新鲜角膜植片移植治疗53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角膜植片、排斥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手术组治疗的63眼中,8眼(12.7%)发生不同程度的植片排斥反应、术后浅前房2眼(3.2%)、虹膜前粘连1眼(1.6%)、继发青光眼2眼(3.2%);传统手术组治疗的53眼中,植片排斥反应15眼(28.3%)、术后浅前房11眼(20.8%)、虹膜前粘连8眼(15.1%)、继发青光眼6眼(11.3%).两组的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率和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用保存角膜联合植床带周边后板层行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的有效方法 .

    作者:赵旭丽;胡竹林;李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用表面增强基质辅助激光接下来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选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血清标志蛋白,为Rb筛选、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IMAC30和CM10两种蛋白芯片对18例Rb患者和17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雪清进行了蛋白质谱检测.统计分析采用Ciphergenproteinchip3.0.2.软件,两组间蛋白峰强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Fisher 精确概率法.结果 IMAC30蛋白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幼儿相比,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血清中有21个,质/荷比(m/z) 分别为:7746, 7014, 11713, 3049, 7084, 7299, 5888, 2544, 12575, 5489, 9658, 9575, 9929, 10161, 8955, 1886, 10617, 6209,2411,7374,和6614;低表达有5个,分别为8382,7923,7972,8590和66576,统计学检验p<0.01.其中以m/z7014峰进行两组统计学分析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82.4%.与正常小儿相比,经CM10蛋白芯片分析显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血清中有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峰,其中高表达有3个,质/荷比(m/z )分别为5888,6097和7798;低表达蛋白锋为m/z8590.统计学检验p<0.01.当选择m/z7798峰进行统计学分析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3%和70.6%.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标志蛋白,SELDL-TOF-MS蛋白芯片技术有望成为Rb筛查、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新的有效工具.

    作者:周立军;肖雪媛;吴开力;王矩菱;杨华胜;李永平;何大澄;张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ono-Pen 眼压计测量人角膜不同部位眼压的比较

    目的 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人眼角膜中央、旁中央、角巩缘部位眼压值,比较不同部位值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正常角膜用Tono-Pen眼压计依次测量角膜中心、旁中心、角膜缘眼压值,方差分析不同部位眼压的差异,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Tono-Pen 眼压计检测得出的眼压平均值角膜中央为16.28±2.73mmHg,旁中央为16.33±2.69mmHg,角巩缘为16.58±2.58mmHg.角膜中心与旁中心的相关系数r=0.966,P=0.000,角膜中心与角膜缘的相关系数为r=0.897,P=0.000,角膜旁中心与角膜缘的相关系数为r=0.910,P=0.000.不同部位眼压值差异没有显著性(F=0.093,P=0.913>0.05).结论 不同部位眼压值密切相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ono-Pen眼压计测量不同部位眼压均可取得较为一致的结果.

    作者:李新宇;栗静;刘磊;汪明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机能低下和肾功能衰竭晚期并发弥漫性结膜钙质沉着征

    目的 报告1例甲状旁腺机能低下和肾功能衰竭晚期并发弥漫性结膜钙质沉着征患者, 方法 病例报告.结果 患者,男,35岁,因为双眼异物感,伴发红、流泪1mo就诊,患者患有甲状旁腺机能低下征和肾功能衰竭晚期,既往做过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查:双眼视力1.0,结膜弥漫性沉着物和充血,结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结膜基质层下有较多钙质沉着,血清钙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磷正常,通过局部用类固醇激素(倍他米松)和肌肉降钙素后,患者眼部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弥漫性症状性结膜钙质沉着是一种罕见的眼部钙质沉着征,甲状旁腺机能低下和肾功能衰竭是引发的因素.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