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鼠青光眼模型的眼压测量方法

宋武莲;原慧萍

关键词:眼压, 动物模型, 青光眼, 鼠
摘要: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对于该病病因、病理、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都需要青光眼动物模型.近年青光眼鼠模型应用报道越来越多.但由于鼠眼较小,对其眼压测量有一定特殊性,我们对鼠青光眼模型的眼压测量方法,尤其是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进行综述.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2例172眼,排除术前合并其他眼疾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麻醉按白内障手术常规.术前充分散瞳,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结果:术后各期视力恢复情况:172例172眼手术后1wk;1,3mo后,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1wk,裸眼视力>0.5(93%),>0.8(7%).术后1mo,视力>0.6(24%),>0.8(43%),>1.0(33%).术后3mo,视力>0.8(29%),>1.0(7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有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减少术后散光,易于防止和处理术中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彭力光;张明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广西柳州市普通人群干眼症流行病学的调查

    的:了解干眼症的患病情况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 05/2008-11柳州市普通人群中10 68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干眼症检测两个部分.结果:本组调查人群中干眼症患者1 179例,患病率为11.0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自觉症状以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瘙痒的发生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工作环境、吸烟和糖尿病.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工作环境,而视频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症的发生.

    作者:肖秀林;韦福邦;韦礼友;许建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眼底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6例(395眼)诊断为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group A)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和血明目片联合治疗,对照组(group B)进行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激光光凝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2wk;1,2,3mo随访患者视功能、视网膜出血情况,并在激光治疗3mo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FFA)检查.结果:在治疗2wk~2mo,两组视功能有较显著的差异,但2wk及2mo后,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普遍反应眼前黑影较少;治疗组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水肿消退显著快于对照组;但FFA显示两组新生血管消退和无灌注区激光覆盖基本相当,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血明目片能缩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

    作者:邓德勇;彭涛;宋利宝;谢美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均衡式三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均衡式三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2例,术前角膜曲率K1与K2的差值≤0.50D,随机分为常规巩膜隧道切口组(A组)与均衡式三切口组(B组),于术后1wk;1,3mo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检查.结果:A,B组术前角膜散光0.27±0.15D,0.29±0.16D,术后1wk;1,3mo A组为0.70±0.34D,0.62±0.27D,0.58±0.26D; B组为0.38±0.22D,0.35±0.19D,0.31±0.15D两组角膜散光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散光随时间推移而减少,但B组始终小于A组.结论:均衡式三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作者:秦民安;冯梅艳;张前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光环境下哈萨克族人视力调查

    目的:探讨光环境改变对人眼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2005-11/2006-11随机调查哈萨克族人427例828眼,年龄40~60岁,其中牧区哈萨克族人279例546眼,主要以自然光为主要照明方式,城市哈萨克居民148例282眼,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方式,且光照时间延长,对调查对象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屈光状态检查等.结果:城市哈萨克族人裸眼视力19.1%(54眼)为0.4~0.5,20.9%(59眼)为0.6~0.8,17.7%(50眼)为1.0以上者.而牧区哈萨克族人裸眼视力25.1%(137眼)为0.6~0.8,58.4%(319眼)在1.0以上.两组人群裸眼视力≥1.0者,人群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哈萨克族人屈光度多分布在平光和- 4.0之间,而牧区哈萨克族人屈光度多分布在+2.00D~-2.00D之间,两组人群屈光度为+2.00D~平光和≤-3.00D以上者,人群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哈萨克族人日光灯为主要的照明光源,70.9%(105例)人工光源照射超过6h.牧区哈萨克族人主要在室外活动,以自然界全光谱自然光照明为主,75.3%(210例)户外活动时间超过9h以上.结论:光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近视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许伟;徐金华;王育良;李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泪囊炎的病原菌群和药物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泪囊炎的病原菌谱和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的现状,探索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病程、脓液性状及用药史对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10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囊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病程、脓液性状及局部用药史对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104例患者病原菌阳性者76例,共检出22种病原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株(20.2%),草绿色链球菌16株(15.4%),铜绿假单胞菌7株(6.7%),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5.8%),季也蒙假丝酵母菌1株.检出的病原菌对氯霉素的敏感率均较低,检出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100%.几种常见病原菌中,对氧氟沙星和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的敏感率都较高.在不同局部用药史对两种常见菌株的分布差异性的分析,P<0.01,有显著性差异,未用过抗生素或只用过一种抗生素的患者检测出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用过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患者检测出的病原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病程在病原菌对头孢唑啉和利福平敏感性的影响差异性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病程短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病程长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结论:慢性泪囊炎病原菌的菌群较5a前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趋向于更广泛的病原菌种类.病原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有较高的敏感率.不同局部用药史对两种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有一定影响,病程对头孢唑啉和利福平的敏感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卢玺;侯世科;陶海;刘爽;王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头孢曲松钠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目的:临床研究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患儿62例116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和常规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两组间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 结论: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可以作为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于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前应用.

    作者:李维义;刘海俊;高晓唯;董晓云;余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中注射曲安奈德预防前房渗出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中预防前房渗出的疗效.方法:将46例46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后向实验组前房注入TA,对照组不注射.术后观察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情况,视力恢复状况及眼压变化等.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渗出时间、渗出度,视力恢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mo后复查眼压,两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TA应用于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可预防前房渗出,并且视力恢复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无眼压升高,值得推广.

    作者:纪虹;薛艳;徐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黄斑颗粒灌胃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斑颗粒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1只分为给药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光损伤前10d用中药复方黄斑颗粒灌胃,对照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光损伤白色荧光灯平均光照强度2 800Lux, 暗适应24h后,散瞳光照5h后置暗环境饲养,光损伤后继续给药给水,3d后取眼球做石蜡包埋切片,用TUNEL方法进行染色,同时留取眼球进行电镜观察超微形态改变.结果:正常组视网膜结构规整,几乎无TUNEL染色阳性细胞,对照组外核层有大量黄色阳性细胞,结构紊乱,给药组散在少量阳性细胞;电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色素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光感受器外段排列紊乱,外核层有较多的固缩凋亡细胞核,而给药组则散在少量凋亡细胞.结论:中药黄斑颗粒可能通过对抗细胞凋亡而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宫媛媛;宋毅;张红梅;吴星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拉坦、曲伏及比马前列素治疗青光眼的成本效用分析

    目的:评估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和比马前列素在挪威,瑞典及丹麦(斯堪的纳维亚)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成本效用.方法:建立马尔可夫卫生经济学决策分析模型,评估比较前列腺素类似物的成本效用.健康状态为稳定及进展期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表皮剥脱性青光眼的转换概率均由发表的医学文献数据计算所得.通过对分散遍及于各国家的45位眼科医生进行调查获得临床医疗模式.各国家的具体单位成本包括药费,就诊费,诊断及治疗费.生命质量权重值指定为视力 0.50~0.84,时间范围为5a.所有分析均为付款人观点成本效益分析,成本结果每年降低3%.结果:在挪威和瑞典,拉坦前列素较曲伏前列素和比马前列素费用低而效益高,拉坦前列素比其他药物费用低达4%.在丹麦,所有三种药物的费用在彼此的1.5%之内,比马前列素与曲伏前列素费用相当,而较拉坦前列素费用略低,但是拉坦前列素较曲伏前列素和比马前列素效益高.各国家所有药物的效用在一个窄范围内.结论:在斯堪的纳维亚,拉坦前列素为其他可买到的前列腺素类似物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替代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的临床疗效,并讨论手术技巧.方法:所有41例42眼PPV后白内障患者行激光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Phaco+IOL),其中11例11眼采用玻璃体腔液体灌注+Phaco+IOL,30例31眼行Phaco+IOL,观察比较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mo时矫正视力(corrected visual acuity,CVA)较术前CVA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02),术中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与非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39眼CVA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mo CVA<0.3者19眼主要与原有眼底病有关;42眼超声乳化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手术中均有不同程度前房深度的大幅度变化伴随瞳孔直径变化,术中发现悬韧带断裂5眼,术中后囊破裂6眼,晶状体物质掉入玻璃体腔3眼,术中发现晶状体物质与后囊紧密粘连4眼;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23眼,后发性白内障4眼,视网膜再脱离2眼.结论:在PPV后白内障行Phaco+IOL术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对于有复杂超声乳化因素的病历,有复杂玻璃体和眼底病史的病历,超声乳化中放置后节眼内灌注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徐艳萍;张健;施玉英;坑彩霞;刘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冷凝治疗

    目的:评价单纯周边视网膜冷冻治疗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mopathy,DR)的虹膜新生血管形成(iris neovscularization,I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 01/2007-12收治的继发于DR的IN15例1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13眼,女4例4眼;年龄34~72(平均48.6)岁.手术方法为单纯周边视网膜冷冻.观察的内容包括裂隙灯下肉眼所见的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IOP)的变化.结果:裂隙灯下虹膜新生血管均消退,17眼基线视力无明显改变,眼压基本稳定.观察期为3mo.结论:周边视网膜冷冻术可有效促使继发于DR的IN的消退,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黄金峰;金鑫;姚毅;王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 II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313例婴幼儿眼病情况.方法:用RetCam II对31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眼底检查并拍照.结果:在313例婴幼儿中共发现有眼部病变37例(11.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先天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眼底出血1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3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视神经萎缩4例.结论:无创性RetCam II检查是早期发现婴幼儿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立梅;李太平;林洪杰;张贵华;张铭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鼠青光眼模型的眼压测量方法

    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对于该病病因、病理、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都需要青光眼动物模型.近年青光眼鼠模型应用报道越来越多.但由于鼠眼较小,对其眼压测量有一定特殊性,我们对鼠青光眼模型的眼压测量方法,尤其是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进行综述.

    作者:宋武莲;原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眼球脱臼伴外伤性视神经离断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患者车祸伤后3h,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3h前骑摩托车与汽车相撞,伤后神志尚清,口鼻出血,左眼球脱出于眼眶外,头部疼痛,未呕吐,胸部疼痛,尚无呼吸困难,余无明显外伤.

    作者:王湘燕;戴荣平;谭柯;钟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青光眼手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和处理

    0引言青光眼手术中玻璃体脱出率约为1.9%[1],如出现本并发症后处理不当,许多手术后并发症将随至而来,现对此加以讨论.

    作者:李宏科;王泽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OCT在青光眼中的应用

    青光眼是一种全世界范围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光学诊断技术,具有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等优点.在青光眼的诊断中,OCT不仅可以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等结构改变进行定量检测,近年来OCT还广泛的应用于眼前节的各种组织的形态学检测.我们就OCT在青光眼的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雪静;具尔提·哈地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探讨翼状胬肉手术的时机及必要性.方法:对61例82眼进行了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对胬肉进入角膜缘长度的测定,其中45眼进行了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其中74眼有不同程度的散光,与胬肉进入角膜长度正相关,以顺规性远视散光为主.术后3mo散光度数下降,视力提高.结论: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存在相关性,手术可使角膜散光得以改善,提高视力.

    作者:祝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真菌性角膜炎研究进展

    真菌性角膜炎在1879年被首次报道,是一种病情严重、治疗棘手、致盲率高的眼科感染性疾病,它的发病是由病原菌和宿主的内外环境因素综合所致.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它的一些病原菌有迁徙变化,且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多次报道有关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我们将真菌性角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毅;邓应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目的:测量LASIK手术患者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方法:选择近视患者70例140眼,术前运用AMO的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在暗室中取坐位进行波前像差的测量,术中运用AMO VISX S4 IR手术系统在卧位进行虹膜定位,测量眼球的旋转度数,所有患者均采用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结果:发生顺时针旋转73眼,发生逆时针旋转47眼.旋转<3°者74眼, 3°<旋转<5°者30眼,5°<旋转<7°者12眼,旋转>7°者4眼.其余20眼虹膜定位不成功.结论:LASIK手术中由于患者的紧张和体位的改变会导致眼球的旋转,AMO的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和AMO VISX S4 IR手术系统能够有效测量眼球旋转,更好的矫正散光.

    作者:蔡劲锋;朱凤;贾婷;王宇;孙丽丽;朱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