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刘娉;彭俊;姚小磊;谭涵宇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对角膜瓣厚度和直径的影响.方法:根据负压吸引时间的不同将60只猪眼随机分为3组:组1(10s)、组2(20s)和组3(30s),使用法国产Moria M2型角膜板层刀分别吸引角膜10s,20s和30s后切削角膜瓣,利用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瓣厚度,应用镀铬游标卡尺测量角膜瓣直径.结果:组1、 2和3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46.05±13.46,157.35±18.95和169.25±21.02μm,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的平均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63±0.19mm(组1,10s),8.89±0.24mm(组2,20s)和9.06±0.18mm(组3,30s).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ASIK术中随着负压吸引时间的延长,角膜瓣厚度和直径均增加.
作者:马小力;徐建刚;刘汉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8例记录资料完整的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分为两组,A组(49例)以减弱外直肌为主设计手术,B组(49例)以加强内直肌为主设计手术,并于术后1a内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手术后1a正位率总体为88%. A组为86%,B组为90%,两组治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集合功能比较,两组集合近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采用加强内直肌或减弱外直肌为主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以加强内直肌为主手术,术后集合功能恢复更好.
作者:韩冰;刘春民;贾惠莉;周凤;邓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和睫状体冷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38例4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一组采用常规睫状体冷凝术18眼,另一组采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25眼,术后处理相同,术后12wk随诊期内观察患者眼部表现、视力、眼压情况.结果:睫状体冷凝组11眼(61%)、睫状体光凝组20眼(80%)术后3mo眼压稳定于11~24mmHg之间,各组术前、后眼压对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术后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9).睫状体冷凝组10眼(56%)、睫状体光凝组21眼(84%)视力保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所有患者术后2wk虹膜新生血管开始逐渐减少,睫状体冷凝患者术后均有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并颜面浮肿、眼痛、头痛;睫状体光凝患者术后仅有轻度球结膜混合充血,无颜面部浮肿、头痛及眼痛、前房出血.结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及经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控制眼压效果确切;而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手术具有视力保存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痛苦少等优点.
作者:张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受眼窝受累区域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30戈瑞.放射治疗8mo后,发展为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右侧颞上和鼻下区眼底的深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边缘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迹象,从而路障激光在受累眼睛进行.双眼视力仍然6/6.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可能是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内转移时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的是提醒了眼科医生这个罕见的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作者:潘雪梅;王兴荣;刘力;李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效果.方法:Ⅲ级核以上白内障患者76例8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使用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41眼、对照组(Duo Visc)41眼,两组手术时前房使用不同材料注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d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0.22,0.51±0.27,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术后7d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61±0.17,0.63±0.18,术后第1d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能达到进口材料同等的保护角膜内皮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唐义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结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和潜在的致残儿科疾病.此病临床治疗困难,需要长期监测.我们报告了1例9岁的白人女孩的情况,就诊初表现为双侧慢性前葡萄膜炎、白内障和继发于结节病的青光眼.在过去的2a,患者接受左布诺洛尔滴剂,局部和全身类固醇治疗,随后要求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在白内障手术后的2mo,患者葡萄膜炎以局部类固醇和低剂量甲氨蝶呤一直控制良好.她全血计数和肾功能定期监测,没有甲氨蝶呤不良影响的报告.结节病是一多系统疾病,需要眼科学家,神经学家和儿科医师多学科的投入.内科和外科治疗本病富于挑战.本例强调了低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慢性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对此病及时治疗以防止显著发病的需要.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0 引言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多数是由炎症、外伤、机体代谢障碍、中毒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复视和歪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常用的有Parks三步法和Helveston两步法.
作者:史建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对于干眼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09-05我院确诊的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A组)及人工泪液+普拉洛芬组(B组),用药2wk后对比分析调查症状,检测BUT,角膜染色.结果:A组和B组在用药治疗后BUT及角膜病变程度测定两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改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染色明显优于A组.结论: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对于伴有眼部刺激症状的干眼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国栋;苏金良;邱红;李蕾;宿可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0 引言空蝶鞍综合征是指鞍上池蛛网膜下腔经鞍隔孔疝入鞍内,压迫垂体及硬脑膜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故又称为鞍内蛛网膜囊肿,该病常见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
作者:陈桂兰;黄新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露达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患者行LASEK手术,分为A组100例200眼术后点用典必殊滴眼液1wk,B组100例200眼术后点用露达舒滴眼液联合托百士滴眼液1wk,术后定期对眼部症状、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眼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A组用药后高眼压12眼(6.0%).B组用药后高眼压3眼(1.5%).两组对照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点用露达舒滴眼液组眼压增高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露达舒在LASEK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高东鸿;李凯军;路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进行图像分析,并评价其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30眼RP患者和20例40眼正常人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RP病例选择依靠病史、眼前后节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电生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全层、内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正常组与RP组之间的视网膜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所有RP患者的光感受器层均变薄,正常组与RP患者的内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全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视力敏感度与全层视网膜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外层视网膜厚度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进行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而外层视网膜厚度可以对光感受器的丢失进行更好的评价,RP患者的外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且与视力敏感度呈相关性.
作者:刘红;孙丹宇;刘丽娟;谷万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的短期疗效. 方法:2009-04/2009-09确诊为急性CSC患者12例12眼,行单次半量维替泊芬(3mg/m2)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和术后1,4,12wk进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和12wk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和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术前3D-OCT均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造影中均存在墨迹样或炊烟样的渗漏及脉络膜血管扭曲扩张弥漫荧光渗漏;术后1wk,3D-OCT有6眼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4wk时有9眼在OCT中显示渗液完全吸收,7眼在FFA中显示荧光渗漏消失、3眼渗漏减轻,9眼在ICG中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恢复正常、3眼管径略改善,且9眼在术前渗漏点处的异常自发荧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wk,仅有1例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完全吸收,余11眼渗液均完全吸收,12眼在造影中均未显示异常荧光渗漏,在FAF上显示在原有浆液性脱离区域内出现点片状散在强自发荧光点.治疗后12wk,视力从术前平均0.43升高至0.8,其中2眼视力术后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12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半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 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宣懿;赵培泉;彭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 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G抗体,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亲合力结合,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初用于直肠癌的治疗,近几年用于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我们对Avastin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曾丽明;赵少贞;魏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性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52例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进行性近视的患者83眼治疗资料进行术前和术后对比分析.随访观察术后6~11a视力及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裸眼视力术后8,11a均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6~11a眼轴年平均增长长度分别为0.08,0.10,0.13mm,即年平均增长度均<0.50D.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提高视力、延缓和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改善眼底功能,减少、缓解近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治疗变性性近视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明;刘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的活体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30例欲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7,30d;6mo,利用海德堡Retina Tomograph III-Rostock Cornea Module (HRT-III RC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各层细胞及神经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在术后无明显改变.角膜基质神经纤维呈不规则的节段状改变,在术后第7d为显著.中基质及后基质层的角膜细胞同术前相比反射更为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肿胀.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角膜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细胞和组织形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是可逆的.
作者:赵江月;孙琦;陆博;马立威;张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0 引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neuropathy,AION)是一种常见的视神经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表现为突发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及特征性的视野缺损.
作者:金丽文;刘哲丽;薛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比较激光治疗与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治疗白内障术后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37眼白内障术后发生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17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20眼单纯光凝治疗,随访6mo,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mo后视力多数有明显提高.治疗6mo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提高>2行者11眼(65%),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4眼(23%),视力下降>2行者2眼(12%);水肿减轻 14眼(82%),水肿未退 3眼(18%);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2行者3眼(15%),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11眼(55%),视力下降>2行者6眼(30%).水肿减轻9眼(40%),水肿未退11眼(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较单纯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疗效更好,且安全、方便.
作者:秦燕;徐明;陶建军;王瑾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手术方式.方法:对399例469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基础上运用丝裂霉素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399例469眼,其中456眼未出现复发,仅13眼复发,复发率为2.8%.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止复发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付芳;张雪倩;许淑云;葛红霞;董永孝;延新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Terson综合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病例联合视网膜光凝,气体填充等治疗Terson综合征5例6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部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玻璃体腔清晰和视网膜复位.结论:Terson 综合征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术安全有效.早期手术,切除玻璃体积血,不仅能够尽早恢复患者视力,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晶津;杨丽霞;林建;郑祥榕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