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焕兴;陆慧琦;安峰;叶伟民;范列英;朱烨;曾万杰;罗荣城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各种癌症患者经放疗或化疗后免疫能力明显降低,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及癌症,因此开发能够有效地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的药物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翁玲;刘彦;刘学英;张颖;赵林爱;邓筱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获得小鼠C3d分子的cDNA.方法从小鼠肝细胞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C3d分子的c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直接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C3d-pMD18-T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有1.0kb左右的PCR扩增片段,序列测定表明为C3d分子的cDNA.结论通过RT-PCR法从小鼠肝细胞RNA中成功地扩增到小鼠C3d分子的cDNA,为进一步构建基于C3d分子内佐剂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邹强;郑萍;杨桦;郭波;万瑛;孟祥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内毒素信号转导相关受体TLR4、TLR2、CD14和MD2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内毒素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有、无内毒素刺激的培养人肠上皮细胞和阳性对照THP1细胞的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TLR4、TLR2、CD14和MD2 mRNA的表达.结果和THP1细胞相比,人肠上皮细胞TLR4、TLR2、CD14和MD2mRNA的表达均较弱.内毒素刺激后,TLR4、CD14和MD2mRNA表达明显减弱,而TLR2的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人正常肠上皮细胞组成性低表达TLR4、CD14和MD2 mRNA,且在受脂多糖(LPS)刺激后反应性下调其表达,这可能是肠上皮细胞(IEC)耐受LPS的关键机制之一,而TLR2在IEC耐受LPS的机制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张道杰;蒋建新;陈永华;段朝霞;熊健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分子设计技术设计治疗性多肽,以探讨基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心抗原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s,CTL)表位的多肽设计与启动HLA-Ⅰ限制性HBV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的关系.方法合成含HBcAg免疫优势CTL表位、Pre-S2蛋白优势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表位的多肽,并进行HLA-A2+人PBMC体外和Balb/c小鼠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上述多肽可在体内外诱导CD8+CTL应答.以棕榈酸为分子内佐剂的Palm-p44可诱导较强的CD8+CTL应答,与单纯多肽比较不需另加佐剂.结论脂类分子内佐剂可显著提高多肽的免疫原性;Palm-p44可作为乙型肝炎治疗性多肽疫苗设计较有效的候选分子.
作者:石统东;吴玉章;边疆;贾正才;周伟;邹丽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原位分子杂交是从组织细胞原位显示特定核酸序列存在的技术,它对一些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如血液,脑组织等,常不能准确阐明特定核酸序列表达于何种类型的细胞,或在某一细胞群体是否有特定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红丽;何家全;杨忠;蔡文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动力学、亲和力及特异性,研究C5a与其反义肽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应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系统IAsys Plus,以反义肽R4为固定相,L2和rhC5a为流动相,采用FASTplot软件对选择结果优化的反应模式,计算各动力学参数值.结果反义肽R4与配体rhC5a相互结合的KD=6.62×10-6mol,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解离常数)Kdiss为0.0225 s-1;与L2的KD=4.508×10-6mol.结论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正义-反义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且反义肽R4可与其正义肽、与rhC5a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
作者:胡承香;曾焕芬;巫振洪;吕凤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于乙型肝炎(Hepatitis bvirus,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以及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方法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基于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Pre-S2 B细胞表位及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表位的治疗性多肽疫苗候选分子,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鉴定.以HBV转基因小鼠为试验对象,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并抑制HBV特异性抗原的分泌和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结论提示所设计基于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Pre-S2 B细胞表位及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表位的多肽分子可作为乙型肝炎治疗性多肽疫苗候选分子.
作者:石统东;边疆;万瑛;贾正才;周伟;邹丽云;吴玉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MCP-1的影响.方法将12例结核患者和8例健康人PBMCs在LPS诱导前,用IL-2、IFN-γ进行预刺激1 h,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水平.结果与单纯用LPS组相比,加入IL-2、IFN-γ能明显上调结核患者及健康人PBMC的MCP-1分泌,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通过上调MCP-1,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化,参与组织炎症及肉芽肿形成,从而发挥保护性的免疫效应.
作者:刘敏;邓兆群;刘君炎;卢水华;屈雪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淋巴细胞的识别与激活是免疫应答的核心问题.自1960年代以来,已提出多种双信号理论,其共同点是认为除了抗原信号(信号1)外还需其它信号刺激(信号2)才能激活淋巴细胞,但所涉及的信号2不同,以致对淋巴细胞识别与激活机制迄今一知半解.未来的挑战是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建立整合的信号理论,以彻底揭示这一奥秘.
作者:陈政良;朱锡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抗体亲合力测定技术,对生物工程抗-HBsFab进行抗原特异亲合力测定.方法应用异种抗体竞争抑制法,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不同抗原浓度、不同抗体抑制浓度的抗原、抗体反应.酶标记抗Fab抗体(Fabspecific)与相应底物显色,通过抑制效果估测靶抗体的亲合力.结果①抗-HBsFab组对不同浓度的抗原皆为阳性且能显示浓度差.②鼠腹水单克隆抗-HBs在10倍于人源抗-HBsFab范围内无抑制作用;多克隆羊抗-HBsAg在10倍于人源抗-HBsFab时显示抑制效应,而在同倍和1/10浓度时无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能够达到直观、实际的抗体亲合力检测目的.
作者:韩焕兴;陆慧琦;安峰;叶伟民;范列英;朱烨;曾万杰;罗荣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HBsAg和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借助GM-CSF的免疫佐剂作用,提高乙型肝炎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用PCR方法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cDNA3.1-S-GM-CSF和pcDNA3.1-GM-CSF-S,并以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研究重组质粒体外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细胞转染试验表明重组质粒能在COS-7及HepG-2内表达.结论乙型肝炎HBsAg和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作者:卿玉玲;赵嘉将;任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PA)是否协同视黄酸(RA)影响HL-60细胞的凋亡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相分布以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功能;Western blot法分析bcl-2和caspase-3表达.结果与单独应用相比,EPA和RA联合应用可增强HL-60细胞的调亡效应,以及下调节bcl-2和增强caspase-3基因表达.结论EPA和RA联合应用对HL-60细胞凋亡的增强效应,可能与它们增强caspase-3和降低bcl-2基因表达相关.
作者:罗红;糜漫天;张乾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细胞内IL-1ra的方法.方法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IL-1ra单克隆抗体,使其进入U937细胞内与icIL-1ra结合,然后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荧光强度,并比较U937细胞在刺激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是否与icIL-1ra表达的变化情况相一致.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经PMA分化和LPS刺激的U937细胞的icIL-1ra表达量增加,其检测荧光强度相应增加.结论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内icIL-1ra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本实验方法能够满足实际研究工作中对icIL-1ra定量检测的要求.
作者:甘起霓;陈英玉;宋泉声;张颖妹;马大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人CD38分子是一种Ⅱ型跨膜糖蛋白,广泛表达于造血细胞及非造血细胞系.CD38分子的胞外结构域与核糖核苷二磷酸(ADPR)酶家族同源,与人及鼠的某些蛋白分子也具有明显的结构与功能上的同源性,提示这些分子可能代表一个新的蛋白分子家族.近年发现CD38分子具有许多复杂而又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本文就CD38分子的结构、表达、功能特点及其配体分子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温新宇;戚中田;黎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克隆HER-2/neu胞外配体结合区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方法用PCR技术扩增HER-2/neu胞外配体结合区的cDNA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用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特异性.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且所表达蛋白可被抗HER-2/neu的特异性抗体识别.结论获得了HER-2/neu胞外配体结合区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为HER-2/neu高表达肿瘤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明;郭宁;冯健男;施明;胡美茹;沈倍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制备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Kinase insert domain tontaining receptor,KDR)胞外Ⅲ区的单克隆抗体(McAb),探讨其抑制VEGF诱导的体外活性.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KDR胞外Ⅲ区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抗E-tag柱分离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抗KDR胞外Ⅲ区McAb,采用ELISA和Western免疫印迹鉴定其亚类和抗原结合特异性,并测定单克隆抗体对VEGF165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的中和活性.结果成功筛选出一株能稳定分泌抗KDR胞外Ⅲ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D3),其分泌抗体亚类为IgG1.该McAb可明显阻断VEGF165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刺激增生作用.结论抗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胞外Ⅲ区McAb可通过封闭KDR而抑制VEGF活性,McAb 1D3具有潜在治疗肿瘤的活性.
作者:李容;熊冬生;邵晓枫;李长辉;许元富;刘嘉;杨纯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食入过敏原后肝脏的变化.方法试验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用卵蛋白(OVA)致敏,0VA(2g/L)经肠道攻击3 h后采血及肝脏,用酶素法测定血清中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并对肝样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小鼠血清ALT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增高,P值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巢状肝细胞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0VA致小鼠的肝组织中,IL-4及IL-6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食物过敏反应中,肝脏也是一个受损害的脏器.
作者:陈虹;陈奋华;纪经智;陈岩峰;王清文;饭仓洋治;上野幸三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