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TGF-β2表达的影响

覃江圆;王超英;刘迎庆;靳韬;仝春梅

关键词:光照, 聚焦光, 离焦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2,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影响.方法:幼年健康豚鼠(2周龄)10只,体外培养RPE细胞,传代、鉴定后,将细胞分为聚焦光组、离焦光组、平行光组和空白对照组,前3组分别接受聚焦光、离焦光(均为将平行光经透镜转化)和平行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照射.于照射后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PCR)检测细胞中TGF-β2及TGF-β2 mRNA的表达,分析不同光照形式与效应的关系.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各组TGF-β2表达均为阳性,病理VISTA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单位面积中平均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OD)值进行半定量分析,聚焦光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1.08,P<0.05);RTFQ-PCR法显示,聚焦光组TGF-β2mRNA表达水平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33.01,P<0.05).结论:不同形式光线可影响豚鼠RPE细胞TGF-β2表达,以聚焦光明显.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氪黄激光预防DR全视网膜光凝后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黄斑水肿的佳治疗时间和方案.方法:激光患者分3组,甲组:PDR无黄斑水肿(黄斑格栅样光凝组);乙组:PDR无黄斑水肿(未行黄斑格栅样光凝组);丙组:PDR合并黄斑水肿.甲、丙组患者均先行氪黄激光黄斑格子样光凝,然后将3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视力、眼底造影和OCT.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厚度无改变,视力维持在较好水平;乙组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后部分发生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丙组患者治疗后黄斑水肿虽有改善,但视力维持在较差水平.结论:PDR没有伴黄斑水肿时先行黄斑格栅样光凝后再行全视网膜光凝,能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作者:虎学君;哈少平;侯学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03我院17例2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即刻手术成功24眼,术后6~18mo随访复诊冲洗泪道通畅,总治愈率达1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复发率低、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作者:朱兴中;王斌;孙军;孙玉亮;梁伟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MP-1微视野和SWAP/B-YP视野及标准W-W视野检测青光眼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MP-1 (microperimetry-1)微视野检测、短波长/蓝黄视野(short-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try/blue-on-yellow perimetry,SWAP/B-YP)检测、标准白/白 ( white-on-white perimetry,W-W)视野检测在青光眼的现代临床综合检测中取得的视盘形态参数与生理盲点视野变异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对我科门诊39例78眼正常体检者(均为我部军人)、59例118眼早期青光眼患者、25例50眼中期青光眼患者均采用HUMPHREY Ⅱ-750全自动全视野仪检测W-W与SWAP/B-YP视野仪、MP-1眼底超微视野仪进行视盘区域视野检测与45°免散瞳照相精确定位并叠加,通过上述三种视野的综合检测进行分析.重点指标:杯盘比值(cup/disc,C/D)、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结果:(1)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皆有明显差异.与正常体检组比较,早期青光眼组现C/D、MD均增大,生理盲点轻度扩大,中期青光眼组三种视野均能明显发现生理盲点、MS、MD异常.(2)当MP-1视野与SWAP/B-YP视野综合检测青光眼时,在Logistic回归分析指导下,其MD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为92.0%,95.0%,93.9%.在与C/D值综合分析后,其可超越99%.结论: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的敏感性在早期青光眼的检测中较标准W-W视野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对于中期青光眼则体现了标准W-W视野快捷、准确、省时优势,上述三种视野综合检测较完整地体现出免散瞳眼底45°彩色图与视野功能相结合综合分析是将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结合得到精确定位的、定量的视觉功能资料,有助于更进一步提高青光眼现代临床检测诊断效应.

    作者:曹小鹏;王瑞夫;雷英;高晓唯;曹芃;刘李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脱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23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分为两组.观察组14眼术中使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植入CTR,然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对照组9眼使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式.结果: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人工晶状体可以安全稳定地位于囊袋内,视力恢复好.

    作者:邹浩东;李娟;黄斯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对2008-01/2011-10所有在本中心眼底病小组行硅油取出的125例128眼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性研究,所有眼在之前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脱离而在我中心行玻璃体切除加硅油填充术.我们采用二元逻辑性回归对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的诊断、硅油取出术前的晶状体状态、硅油在眼内存留时间、硅油取出术前所进行的眼后节手术操作次数、是否做过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20G或23G)、行硅油取出术时是否同时进行眼前段或视网膜的手术操作.结果:在所有行硅油取出术的128眼中有23眼(18.0%)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前眼后节手术的次数和原发病的诊断类型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硅油在眼内的存留时间与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升高(IOP≥25mmHg)存在正相关.结论:硅油取出术后存在较高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的风险,尤其是严重的眼外伤导致的视网膜脱离以及之前反复手术的患者.

    作者:雷剑琴;谢安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羊膜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随着羊膜移植在眼科临床,特别是在治疗眼表疾病中应用的成功报道,羊膜在眼科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也进一步受到关注.本文就羊膜的组织学、免疫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雅岚;王丛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氦氖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在带状疱疹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的方法,将单纯药物组患者设为对照组,增加氦氖激光组患者为实验组;量化并比较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0d,药物治疗过程中联合氦氖激光实验组皮肤水疱均结痂,且在第5d疼痛明显缓解(χ2=4.03,P<0.05);实验组角膜炎明显好转(t=4.227,8.208;P<0.01).实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χ2=4.49,P<0.05).本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眼部及全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氦氖激光可提高药物对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率.

    作者:李植源;邝国平;朱俊东;王海彦;朱明琼;武正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同一时期38例41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观察组)和117例127眼非糖尿病单纯老年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施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佳视力>0.4者共32眼(78.0%),对照组共110眼(86.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发生率和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发生率分别为31.7%和1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为14.6%,对照组为11.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安全可行,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相当.

    作者:刘祥明;毛安真;谢先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高能量(80%~100%)、高负压(200~500mmHg)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的23例晶状体脱位入玻璃体腔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前和术后的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23例均通过该方法顺利取出,无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8mo.术前佳矫正视力3.3~4.2,术后佳矫正视力3.7~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4,P=0.000).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玲;张兴儒;项敏泓;张振永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T细胞变化的动态研究

    目的:了解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不同进展阶段小鼠T细胞动态变化,对葡萄膜炎治疗方案的优化及疗效评价提供指导.方法:用CFA+PTX+IRBP对6~10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后肢及尾部皮下进行三点免疫建立EAU模型,于免疫3,7,14,21,28d取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用特异性抗原IRBP免疫后,EAU疾病在第14d左右产生,在第21d达高峰,以后开始逐渐缓解.随着EAU疾病的发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3+辅助T细胞数量均有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加更为明显,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第21d达到高峰,第28d开始下降,CD4+CD25+Foxp3+/CD4+CD25-Foxp3+比值从第3d开始逐渐增加,到第21d达到高峰,从第28d开始下降.结论:EAU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密切相关,CD4+CD25+/-Foxp3+Treg细胞为阐明EAU的缓解机制、预防和治疗人类葡萄膜炎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秦力维;彭秀军;郭建巍;王桂琴;高原;曹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10年西安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调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西安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为开展视力低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3 869名学生7738眼进行视力检查.按照视力低下诊断标准,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低下,所有数据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及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54.9%,以重度视力低下为主,随着年龄及年级的增长视力低下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女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男生(χ2=63.19,P<0.01).城市学生视力低下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χ2=547.53,P<0.01).结论:西安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较高,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降低和控制视力低下的发病率.

    作者:肖潇;王建明;杨格强;王丽荣;崔东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白内障术后点药不慎致原有角膜斑翳穿孔1例

    0引言老龄白内障患者原有角膜病变者较多,但白内障术后由于点药不当引起原有角膜斑翳穿孔的病例少见,我院对1例这样的患者及时进行了桥状结膜瓣遮盖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霁菡;匡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测厚仪角膜厚度测量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及Schempflug原理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07我院门诊角膜正常的患者86例150眼分别用非接触式眼压/角膜厚度测量仪NT-530P和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CCT.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CCT测量结果分别为:NT-530P 541.19±32.47μm,Pentacam 542.76±32.40μm,超声角膜测厚仪539.88±31.98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0,P=0.748),且两两之间高度相关(r1=0.954,r2=0.973,r3=0.948).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为基准把患者分为3组:CCT≤520μm,520μm57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三组中的各仪器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方法测量的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雅静;赵江月;张劲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且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46例5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深度明显增加,房角均有不同程度开放.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对合适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勇;万新娟;刘刚;秦艳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治疗近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Epi-lasik手术的患者112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58眼,B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54眼,两组分别在Epi-lasik术后,立即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药水,并观察患者术后刺激症状、术后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术后视力及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时间、haze等情况,随访6~12mo.结果:A组的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要好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检查,A组有45眼(77.6%)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B组有32眼(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时间上,A组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wk以内达到,而B组的患者多在术后2wk以后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术后haze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pi-lasik手术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以减轻角膜上皮瓣的水肿,缩短术后视力恢复的时间,改善干眼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盈龙;彭小宁;方向东;吴帅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手法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手法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手法,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前房内分核手法.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在术后1d和术后1wk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结论: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白内障复明工程的手术方式.

    作者:罗建平;谢钊;何其琼;鄢小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多焦电生理技术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记录测试野内许多局部视网膜电图的反应波形,有助于了解视网膜或视路病变的机制,可用于一些眼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能客观和敏感地观察药物或手术的疗效.现将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眼科临床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建华;廖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全反式维甲酸增强HSV-tk/GCV系统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旁观者效应

    目的:体外观察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经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后,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2,rAAV2)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自杀基因系统对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rAAV2介导HSV-tk基因转染N/N1003A细胞后TK基因的表达,MTT 法观察经ATRA诱导后HSV-tk/GCV系统对N/N1003A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经ATRA诱导后HSV-tk/GCV系统对N/N1003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AAV2介导HSV-tk基因成功转染N/N1003A细胞并稳定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TRA诱导组可显著提高HSV-tk/GCV系统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的旁观者效应(P<0.01),且ATRA诱导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ATRA可显著增强rAAV2介导的HSV-tk/GCV系统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旁观者效应.

    作者:丁芝祥;彭燕一;张文彬;邱梅园;张玉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切口缝合与否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作者:黄楚良;蔡继林;沈林雄;郭静;袁金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药物和基因的靶向治疗系统是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在心血管疾病、肝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研究成果,但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治疗方面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就超声微泡造影剂携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在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马大卉;黄丽娜;申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