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治疗近视中的应用

李盈龙;彭小宁;方向东;吴帅辉

关键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Epi-lasik手术的患者112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58眼,B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54眼,两组分别在Epi-lasik术后,立即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药水,并观察患者术后刺激症状、术后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术后视力及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时间、haze等情况,随访6~12mo.结果:A组的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要好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检查,A组有45眼(77.6%)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B组有32眼(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时间上,A组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wk以内达到,而B组的患者多在术后2wk以后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术后haze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pi-lasik手术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以减轻角膜上皮瓣的水肿,缩短术后视力恢复的时间,改善干眼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光敏剂SiPc(C35H27O5)8介导的PDT对人RPE的影响

    目的:探讨SiPc(C35H27O5)8介导的PDT对人RPE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hRPE细胞分空白对照组、激光组、光敏剂SiPc(C35H27O5)8组、PDT 1J组、PDT 2J组,对各实验组应用CCK-8、荧光显微镜蓝光激发、DCFH-DA检测RPE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与RPE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光敏剂[SiPc(C35H27O5)8] 介导的PDT对RPE产生的作用不一样,其中以5μg/L的浓度对RPE的杀伤作用大.结论:新型光敏剂SiPc(C35H27O5)8介导的PDT对RPE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光敏剂[SiPc(C35H27O5)8] 介导的PDT对RPE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增加导致细胞凋亡.

    作者:徐国兴;周晓芳;陈鲤敏;彭亦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及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不受屈光介质及瞳孔大小的影响,能清晰的显示眼前节的活体解剖结构,不仅能动态观察眼前节的结构改变,还能进行定量测量,并且具有非干扰、非侵入、非接触、实时的优点,为眼前节的生理病理研究,包括眼前节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效果的动态观察提供了准确的客观依据.

    作者:王适宜;任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近7a住院军人青光眼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近7a住院军人青光眼患者的构成比、年龄、性别、职级、治疗方案及视功能情况.分析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的患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01/2010-12所有的军人青光眼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69例125眼中,原发性青光眼110眼(88.0%),继发性青光眼15眼(12.0%).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6眼(44.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眼(43.2%).住院年龄及发病年龄均高发于61~70岁年龄段.男性比例(92.8%)远远高于女性(7.2%).师职干部多,为40.6%,战士仅占17.4%.治疗涉及手术干预60眼(48.0%).双眼致盲率11.6%,单眼致盲率16.0%.结论: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比例接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为中老年,治疗方案个体化,致盲率高.与军队征兵体检制度、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相关,呈现一定的军队特色.

    作者:李娜;王桂琴;彭秀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正常晶状体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探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飞利浦208型透射电镜及日本产JSM-6380LV扫描电镜对3例正常的透明晶状体及5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的囊膜及晶状体核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白内障上皮细胞与正常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相比出现大量的异性核,染色质凝集,线粒体肿胀,减少,呈现空泡化;白内障晶状体核区纤维细胞界限不明显,出现明显溶解、坏死改变.扫描电镜下白内障晶状体皮质纤维细胞失去光滑,晶状体核区纤维细胞表面因挤压而变形,细胞间的连接出现变化.结论:白内障晶状体中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均发生了超微结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晶状体混浊的原因之一.

    作者:占志云;徐国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复方樟柳碱联合血栓通及葛根素治疗CRAO的疗效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血栓通及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25眼CRAO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血栓通及葛根素注射液等相关药物治疗,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视野缺损减少范围、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善状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复方樟柳碱联合血栓通及葛根素注射液等相关药物的治疗,25眼CRAO中治愈2眼,显效8眼,有效13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为92%.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血栓通及葛根素注射液等相关药物治疗CRAO是有显著疗效的.

    作者:徐海龙;李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药物和基因的靶向治疗系统是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在心血管疾病、肝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研究成果,但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治疗方面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就超声微泡造影剂携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在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马大卉;黄丽娜;申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内窥镜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眼科内窥镜技术及相关治疗方法已经逐步丰富完善,内窥镜在泪道手术、青光眼手术、晶状体手术、眼后段手术、眼眶手术及眼整形美容手术中逐渐推广应用,开创了眼科微创手术的新时代.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直视下操作、安全有效的优点得到了广大眼科医生认同.本文就眼用内窥镜的发展过程、内窥镜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任亚男;周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测厚仪角膜厚度测量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及Schempflug原理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07我院门诊角膜正常的患者86例150眼分别用非接触式眼压/角膜厚度测量仪NT-530P和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CCT.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CCT测量结果分别为:NT-530P 541.19±32.47μm,Pentacam 542.76±32.40μm,超声角膜测厚仪539.88±31.98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0,P=0.748),且两两之间高度相关(r1=0.954,r2=0.973,r3=0.948).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为基准把患者分为3组:CCT≤520μm,520μm57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三组中的各仪器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方法测量的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雅静;赵江月;张劲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患者355例393眼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80例193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175例20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超声乳化手术组明显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组,但术后7d和30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7d,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但术后30d无显著性差异.对核硬度在Ⅳ~Ⅴ级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少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应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核硬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李战梅;黄海;黄学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TGF-β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影响.方法:幼年健康豚鼠(2周龄)10只,体外培养RPE细胞,传代、鉴定后,将细胞分为聚焦光组、离焦光组、平行光组和空白对照组,前3组分别接受聚焦光、离焦光(均为将平行光经透镜转化)和平行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照射.于照射后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PCR)检测细胞中TGF-β2及TGF-β2 mRNA的表达,分析不同光照形式与效应的关系.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各组TGF-β2表达均为阳性,病理VISTA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单位面积中平均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OD)值进行半定量分析,聚焦光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1.08,P<0.05);RTFQ-PCR法显示,聚焦光组TGF-β2mRNA表达水平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33.01,P<0.05).结论:不同形式光线可影响豚鼠RPE细胞TGF-β2表达,以聚焦光明显.

    作者:覃江圆;王超英;刘迎庆;靳韬;仝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近视性弱视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短小遮盖+海丁格刷+闪烁红光+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在近视性弱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近视性弱视患儿甲、乙两组共97例186眼,甲组47例89眼,年龄4~12(平均5.79±1.98)岁,乙组50例97眼,年龄3~10(平均5.92±1.72)岁;其中甲组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眼分别为16眼、52眼、21眼,乙组分别为18眼、55眼、24眼(χ2=0.004,P>0.05);甲组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眼分别为23眼、49眼、17眼;乙组分别为26眼、55眼、16眼(χ2=0.136,P>0.05);甲组患者采用遮盖+闪烁红光+近距离功能训练;乙组患者采用短小遮盖+海丁格刷+闪烁红光+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24mo,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在近视性弱视治疗中的疗效.结果:甲组基本治愈率为35.96%,有效率为40.45%,无效率为23.60%;乙组基本治愈率为56.70%,有效率为26.80%,无效率为16.49%,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2,P<0.05);甲乙两组治疗后近视度数增加≤1.0D,1.0~3.0D及≥3.0D者分别为:甲组3眼、49眼、37眼;乙组4眼、69眼、24眼,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P<0.05).结论:短小遮盖+海丁格刷+闪烁红光+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疗效较好,治疗后弱视眼近视度数发展较轻.

    作者:黄玲华;任兵;曹小鹏;高晓唯;刘秀琴;李明;张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羊膜移植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联合羊膜移植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本院2007-03/2010-03收治的角膜缘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均单眼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胬肉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a,角膜移植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羊膜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组术后治愈42例,复发3例;羊膜移植组术后治愈39例,复发6例,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值得应用.

    作者:陈利荣;姚军平;袁铸;张贻转;周宇;高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羊膜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随着羊膜移植在眼科临床,特别是在治疗眼表疾病中应用的成功报道,羊膜在眼科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也进一步受到关注.本文就羊膜的组织学、免疫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雅岚;王丛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研究进展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重要模型,其建立手段较多,但定量方法较少.本文结合文献综述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方法,比较不同模型的特点.

    作者:王浩;刘索新;鞠学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目的:分析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09/2011-09在农三师医院施行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患者201例242眼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mo,197例238眼治愈(98.3%),4例4眼复发(1.7%).结论: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手术简单、实用、安全、高效,可显著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伍继光;杨明善;王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03我院17例2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即刻手术成功24眼,术后6~18mo随访复诊冲洗泪道通畅,总治愈率达1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复发率低、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作者:朱兴中;王斌;孙军;孙玉亮;梁伟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应重视的环节.方法:我科2009-12/2010-12对32例46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除常规裂隙灯、眼压、B超检查外,行电脑验光,必要时行FFA检查.并对血糖进行检测.手术采用美国爱尔康公司Legacy超声乳化仪,德国蔡司VlSu150手术显微镜.做透明角膜切口,切口长度约2.8mm.术后随访1~3mo.结果:术后3mo佳矫正视力0.3~者12眼,≥0.5者23眼.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15眼中,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12眼,其余3眼视力无提高,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0眼,迟发性葡萄膜炎6眼,术后高眼压4眼,后发性白内障3眼,后囊膜破裂1眼.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糖尿病白内障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可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1-06/07间来本院就诊的158例近视患者,其中男66例,女92例,平均屈光度-4.46±1.31D,平均年龄15.22±0.96岁.在进行散瞳和医学验光的基础上配戴矫正眼镜,试验组72例,对照组86例.试验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3次/d,滴双眼,30d为1疗程.2wk复查1次,对调节幅度、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和屈光度进行评价,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试验组调节灵敏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眼:F=6.342,P<0.05;右眼:F=7.966,P<0.05;双眼F=6.922,P<0.05).负相对调节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02,P<0.05).屈光度变化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F=2.361,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有效改善青少年近视眼的调节功能.

    作者:余秀梅;张春燕;陈芳;陈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小儿眼外伤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单纯氯胺酮麻醉与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麻在小儿眼外伤术中的应用.方法:小儿眼外伤急诊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全麻.分别于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观察记录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副反应、眼内压、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的用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副反应、眼内压增高较B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高于A组,苏醒时间较A组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眼外伤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眼内压保持稳定、苏醒迅速,是小儿眼外伤静脉全麻较为理想的组合.

    作者:王华玲;赖江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脱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23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分为两组.观察组14眼术中使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植入CTR,然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对照组9眼使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式.结果: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人工晶状体可以安全稳定地位于囊袋内,视力恢复好.

    作者:邹浩东;李娟;黄斯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