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测量法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的终视力对比

张璐

关键词: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A型超声, 波前像差
摘要:目的:通过评估IOL-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法对高度近视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3mo的终视力效果,评价IOL-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度近视眼(≥-6.00D)且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6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眼,术前分别IOL-Master、超声波生物测量仪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L)和角膜曲率(K),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按照两种检查法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统一型号的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3mo随诊检查佳矫正视力、眼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均方根(RMS).结果:超声波检查法和IOL-Master检查得出的眼轴分别是29.81±1.53,29.63±1.81mm,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角膜曲率计和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3.22±1.67,44.27±1.39K,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6 ).术后3mo IOL-Master和A超患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D者分别占63.0%,31.2%,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3.1,P<0.05).IOL-Master组在夜视及夜视加周边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值明显优于A超组.在瞳孔直径6.0mm条件下IOL-Master组4阶像差、4阶球差、总高阶像差波前像差均方根值低于A超测量组.结论:IOL-Master是一种高精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工具,可以适用于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的设计.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194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视力较前明显提高,视力>0.5者152眼(78.4%),0.5~0.1者37眼(19.0%),<0.1者5眼(2.6%).结论:小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易掌握、切口闭合好一般不需缝合、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势.

    作者:唐胜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5眼经过玻璃体切除、剥膜、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的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1a,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65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32眼眼内填充硅油,8眼填充C3F8,25眼平衡盐液填充.术后视力手动者2眼,数指~0.05者18眼,>0.05~0.1者28眼,>0.1~0.3者12眼,>0.3者5眼,42眼视力提高.7眼视网膜裂孔,8眼有局限性纤维增生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18眼眼压升高,12眼再发玻璃体出血,36眼术后补充光凝治疗1~3次.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硅油填充对于眼内出血有限制作用.

    作者:彭超;王立;陈惠莉;沈小军;周琳;黄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和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糖尿病筛查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GDM)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孕妇28例(A组),GDM不伴DR孕妇28例(B组),正常孕妇28例(C组),分别在妊娠6,9mo和产后6mo对三组孕妇进行视力、眼底照相、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检查.结果:GDM的发病率为5.6%,妊娠期DR的发生率为16.7%,妊娠期DR的进展率为39.3%.在妊娠9mo时,A组的平均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佳矫正视力(BCVA)在妊娠9mo低于妊娠6mo和产后6mo(P<0.05).妊娠6,9mo和产后6mo,HbAlc为A组>B组>C组(P<0.05).结论:妊娠会促进DR进展,可能与血中HbAlc增高有关,密切观察和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有效减低糖尿病孕妇的视力损害.

    作者:曾敏;李彬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目的:观察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3例57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全部病灶组织后移植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结膜瓣取自术眼上方结膜.结果:术眼57眼术后随访1~12mo,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5%.1例发生角巩膜自溶,并手术治疗.余53眼经1~12mo的随访角膜创面愈合良好,植片全部存活,无明显手术痕迹,治愈率93%.结论: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取材方便、创面修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满足部分患者美观需求,改善了术后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激光TransPRK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激光TransPR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AMARI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进行全激光TransPRK术的80例156眼近视患者,进行裸眼远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干眼等随访,观察分析.结果:随访1a,裸眼远视力≥1.0者47例92眼,占58.8%.裸眼远视力0.8者20例40眼,占25%;裸眼远视力0.6者13例24眼,占16.3%.接近或高于佳矫正视力(BCVA)者63例121眼,占78.8%.稍低于佳矫正视力(BCVA)1行或2行者17例34眼,占21.2%.术后干眼9例18眼,占11.3%.主诉有眩光,夜间视力差16例32眼,占20%.结论:准分子全激光TransPRK术是治疗近视、散光的安全、有效的理想表层手术方式之一.术后远视力及屈光度稳定,手术安全性好.

    作者:杨晓宁;毛治平;单武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确诊过程,找出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5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查找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VKH综合征患者15例的误诊率高达80%.常误诊为结膜炎、视盘血管炎、黄斑病变、后巩膜炎、青睫综合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角膜炎或笼统诊断为葡萄膜炎.本组15例患者中有5例10眼因未及时准确的治疗导致患者视力低于0.3.结论:误诊的原因主要与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对VK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全身表现缺乏认识.可见,VKH综合征的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黄玉琴;王炜;朱苏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MIMICS制作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Mimics软件快速制作个体化预成型钛网修复眶下壁骨折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包括10例单侧单纯性眶下壁骨折患者.均采用经下睑结膜切口修复眶下壁骨折.首先应用MIMICS软件重建患者眼眶的三维模型,然后将该3D模型在眶下壁上方平行切割,形成内含眶下壁缺损形态的2D模型,将该模型1 ∶1打印输出到纸张上,于术中消毒后作为模板.根据该模板塑型和修剪钛网,使个体化成型的钛网与眼眶缺损形态完全吻合,然后植入眶内.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d内复查眼眶三维CT,观察植入钛网的位置和形态,以此来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可行性.结果:CT复查表明,全部患者的预成型钛网均达到精确重建眶下壁骨折缺损的目的.9例患者复视和眼球内陷得以治愈,1例患者内陷治愈残留下转复视.结论:应用Mimics软件快速制作个体化预成型钛网可以精确修复眶下壁骨折,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明;王梦;柴广睿;刘璐;李鹤明;张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rray植入术后远期的临床表现.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33例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试验组)19例25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4例20眼.观察患者的术后远,中,近视力、立体视觉、不同距离下脱镜率.结果:裸眼近视力≥0.5者,试验组为17眼,占68%(17/25),对照组为6眼,占30%(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远视力≥0.5者,试验组为23眼,占92%(23/25),对照组为20眼,占100%(20/2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视力:40cm:试验组得分为54.64±10.80,对照组得分为47.05±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cm:试验组得分为50.36±10.32,对照组得分为46.50±8.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cm:试验组得分为43.44±8.08,对照组得分为42.05±6.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视觉:试验组6例双眼手术,6例立体视锐度均≤60″;对照组6例双眼手术,1例立体视锐度≤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近如读书、看报时的戴镜率:试验组19例中有6例需要眼镜,对照组14例中有11例需要眼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rray在术后很长时间内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全程视力,为双眼手术者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减少术后患者对眼镜的依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陶建军;邢茜;陆炯;顾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眼科门诊儿童患者干眼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眼科门诊儿童患者干眼发病率,分析干眼发病与儿童年龄、视觉显示终端使用及结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顺序统计眼科门诊儿童患者(7~13岁)128例,采用改良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表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评价干眼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本组儿童总体干眼患病率为19.5%,其中7~10岁组儿童64例,干眼患病率为15.6%;11~13岁组儿童64例,干眼患病率为23.4%.7~10岁组儿童OSDI平均为1.55±0.61,11~13岁组儿童OSDI平均为2.15±0.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岁组儿童BUT平均为12.05±3.25s,11~13岁组儿童BUT平均为10.05±2.97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使用视觉显示终端超过2h组儿童干眼患病率为43.3%,对照组为12.2%;近3mo曾患结膜炎组儿童干眼患病率为26.3%,对照组为8.3%;组间OSDI及B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当一部分儿童患者合并干眼,其发生与患儿年龄、过度使用视觉显示终端及罹患结膜炎相关.

    作者:李文光;唐山山;李贵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正元芸生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正元芸生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非增生期DME患者共40例7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40眼,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3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正元芸生滴丸进行治疗.于治疗后3mo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13眼(32.5%)和24眼(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元芸生滴丸对非增生期DME消退及视力提高方面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关小康;王淑霞;高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华蟾素注射液在眼科的应用

    华蟾素注射液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二类新药,具有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乙肝病毒的药理作用.在治疗中晚期肿瘤、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临床治疗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眼科多有应用,尤其在角膜炎,翼状胬肉等疾病取得进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探讨眼科新的治疗途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是今后眼科临床治疗及研究的方向.

    作者:赵俊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氟化碳液体短期术后填塞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

    目的:探讨全氟化碳液体短期术后填塞治疗视网膜脱离伴巨大视网膜裂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从1998-01/2010-12在单一的医疗中心治疗患者的病历数据.比较应用和没有应用全氟化碳液体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治疗组22眼(21例),对照组14眼(14例)视网膜均附着.两组的终附着率分别为81.8%和42.9%(P<0.05).治疗组4眼(18.2%),对照组7眼(50%)发展为重症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持续性视网膜脱离.治疗组73.3%,对照组26.7%患者的视力为6/12或更高(P<0.05).治疗组50.0%,对照组14.3%患者视力提升;治疗组22.7%,对照组57.1%患者视力下降(P=0.054).结论:视网膜脱离伴巨大视网膜裂孔使用全氟化碳液体作为短期术后填塞是安全的.全氟化碳液体在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方面有效.

    作者:Joseph Pikkel;Otzem Chassid;Adi Sharabi-Nov;Itzchak Beiran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12/2012-12在本院住院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滴眼药水后、术眼准备后3个时间点,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将培养结果与年龄、性别、眼别、职业、滴眼天数、干预方法等因素相关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干预方法等因素对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关联,职业、眼别、术前滴眼天数对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影响不大.结论:影响结膜囊细菌培养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干预方法对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影响至关重要,应引起重视.

    作者:黄丽萍;吴伟;肖智谦;花南霞;吴梅坚;莫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梁滤过术联合巩膜层间硅胶片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评价小梁滤过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硅胶片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小梁滤过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硅胶片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共32例32眼(试验组),即小梁切除术联合硅胶片填充于巩膜层间;采用单纯小梁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1例21眼(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眼压降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追踪随访6~24mo.试验组术后平均眼压14.36±5.2mmHg(1mmHg=0.133kPa),眼压超过30mmHg者3眼(9.4%).术后随访时间内未发现与硅胶片填充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及硅胶片排斥反应.对照组术后平均眼压23.36±9.3mmHg,眼压超过30mmHg者5眼(23.8%).结论:巩膜层间填充硅胶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由于其经济、简便,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基层医院可以代替昂贵进口引流性植入物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为多数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明海;房传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藏林芝地区白内障手术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评估高原藏区白内障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DVI)对高原地区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mo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提高改善了患者的行为能力,特别是基本生活能力,同时精神生存质量也有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手术改善患者视功能,显著提高了高原藏区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庆华;吴军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秦皮滴眼液联合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秦皮滴眼液联合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40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200眼.试验组:秦皮滴眼液与0.5g/L环孢素A滴眼液间隔30min,每次1滴点双眼(1mL≈15滴),各4次/d.对照组仅用0.5g/L环孢素A滴眼液每次1滴点双眼,4次/d.两组均以4wk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用药前Schirmer试验、BUT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chirmer试验、BUT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Schirmer试验、BUT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秦皮滴眼液联合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较环孢素A滴眼液单药使用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江丹;刘新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唾液酸浓度的增加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几个阶段之间潜在的关联.方法:1型糖尿病视网膜不同程度病变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其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血清唾液酸浓度(95.95±9.5 vs 45.05±19.91mmoL/L,P=0.0001).我们也观察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水平逐步上升,其浓度升高(P<0.05),但相关性较弱.血清唾液酸浓度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001).结论:血清唾液酸浓度的增加与视网膜病变阶段有关.这对确定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帮助.但是,仍然需要更详细的研究,以得到更精确的结论.

    作者:Muhsin Eraslan;Ozlem Yenice;Haluk Kazokoglu;Dilek Goga(s) Yavuz;Eren Cerman;Hande Celiker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泪溢的研究现状

    流泪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病症状,近年来,眼科门诊因流泪的症状而前来就诊的患者不断地增多,流泪或泪溢的症状在临床表现上都是淌眼泪,泪溢是一种特殊病理状态下的流泪.很多眼科医师对于流泪和泪溢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而造成流泪的眼病又很多,我们主要综述了泪溢的病因、机制、治疗和预后及目前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勾明宝;赵全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泪囊炎与剖宫产的关系及治疗

    目的:探讨各月龄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及与剖宫产的关系.方法:按月龄分为1~3月龄组、4~6月龄组、7~12月龄组和13~24月龄组,给予泪囊按摩法、泪道冲洗法及泪道探通法,观察各方法在各组的疗效.分析剖宫产是否是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病原因.结果:1~3月龄组与4~6月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P<0.05),泪囊按摩法对6mo以下的患儿有效,1~3月龄患儿效果佳.泪道冲洗法四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5),其中1~3月龄组与4~6月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03,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P值全部<0.05,各组间应用泪道冲洗法疗效皆有差异.7~12月龄组和13~24月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剖宫产组占总例数85%.结论:3月龄以下的患儿泪囊按摩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泪道冲洗对12月龄以下的小儿疗效确切.泪道探通对于7~12月龄患儿有很好的疗效,而对于12月龄以上的小儿效果欠佳.剖宫产是新生儿泪囊炎的重要原因.

    作者:艾运旗;高新宇;黄苏静;洪美能;李会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量及轴长的影响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0眼;首先进行规范的医学验光,以其散光绝对值为眼球总散光值;接着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双眼角膜地形至少3次,取结果好者记录角膜散光值;按公式:眼内散光=总散光-角膜散光,记录眼内散光.后A超测量双眼轴长各5次,取其平均值.结果:总散光,角膜散光总体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002<0.05),且与上睑下垂严重呈一定正相关(Spearman rs=0.514,0.721,P均<0.05);但角膜散光轴向、眼轴长度、眼内散光总体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散光轴向、眼内散光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角膜散光发生,其散光的严重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对眼轴长不产生明显影响.弱视在重度上睑下垂眼更加常见,高的角膜散光与其有关,且多为中度的顺规散光.

    作者:栾国刚;谌金金;熊莎;章艳;朱丹;肖芬;严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