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司佼
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营养,对于提高大脑功能,是至关重要的.近美国学者研究饮食营养物质与大脑机能的关系时发现,人的情绪、智商和记忆力都受到食物的影响.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神经介质上,大脑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就是通过它,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递信息的.而大脑神经介质的变化,与血液循环中的营养物质有关,尤其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卵磷脂、酪氨酸、色氨酸、血清素及维生素等作用明显.
作者:章钰 刊期: 2001年第4期
阿亮34岁正当年,身体一直不错.可是三年前无缘无故地出现了尿急、尿频、尿痛,而且晚上每1~2小时就得起夜一次,偶尔还会感到会阴部、腹股沟区一过性疼痛,射精后会阴部有不适感,没有发烧寒战、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通过研读一些小广告,阿亮觉得自己得了性病,平时本本分分,结果却得了这种见不得人的病,又委屈,又害怕,于是自己胡乱吃些药强忍了3年,可是他的病没好,还越来越重,没办法只好去当地一个小诊所求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4期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难免操作不慎,将酸性或碱性化学物质溅入眼内,造成眼部损伤.轻者可仅有眼痛,流泪,结膜充血、水肿,视力轻度下降等;重者视力严重下降,角膜烧成灰白色,甚至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穿孔.碱性物质还容易渗入前房,引起剧烈的虹膜睫状体炎,并可继发青光眼.那么,如何采取措施,才能将损伤减少到低限度呢?
作者:王丽叶 刊期: 2001年第4期
卡布基诺咖啡,是意大利享盛名的花式咖啡,目前正风靡全世界.香、甜、浓、苦的滋味表现了一种热情与浪漫,值得在慵懒的午后,舒舒服服地来上一杯.
作者:徐少康 刊期: 2001年第4期
奈吉尔是住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潘的一位普普通通的人,然而他却做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他用了10个月的时间,徒步行走穿越了3块大陆,行程上万公里,从英国走回了澳大利亚,他做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他对自己病逝的女儿许下的一个诺言.
作者:小雪 刊期: 2001年第4期
李富是某机关卫生处的工作人员,5年前退了休.60岁的他,身体还算硬朗.于是,他不甘寂寞,和几个老兄弟一合计,组建了一个建筑包工队,生意挺红火.
作者:陆绵之 刊期: 2001年第4期
几乎所有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有的还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如过敏性休克、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等.那么,怎样判断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呢?
作者:汪宗俊 刊期: 2001年第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4期
在我年轻时,见到那些垂垂老者默默地想着心事,常猜想他们在想些什么?光阴似箭,如今我也年过花甲,青丝变成银发,我终于明白了当年的老人们曾经想些什么.真是不到多大岁数,不知道多大岁数人的心事.这话一点儿不假,现在就听我说说老年人(包括你的爸爸妈妈)在想些什么吧.
作者:义宽 刊期: 2001年第4期
人们俗称的花柳病,现称为性病,属性传播疾病范畴.谈起它,人们脑海便会浮现出生殖器红肿、流脓、结节、溃疡等污秽不堪的图像.
作者:黄建军;张岩 刊期: 2001年第4期
我们在感冒或发烧时,医生总要求查一查血象,看外周血中白细胞是否升高,如果升高,说明机体有了细菌感染.
作者:临风 刊期: 2001年第4期
身材特别矮小的人,在我国古代叫做侏儒.春秋时的齐国大夫晏婴,鲁国大将臧纥,都是矮小却有作为的人.秦始皇身边有个滑稽演员优旃,也是侏儒.
作者:华振鹤 刊期: 2001年第4期
人到老年如果丧偶或者离异,孤单一人生活难熬,不管有多少钱,也不管儿女多么孝顺,都需要找一个老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但是,有的老年人对再婚心存疑虑,担心与对方感情难以融洽,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也有的老年人再婚后猜疑心太重,无端地怀疑对方不忠于自己,为此陷入痛苦的泥潭不能自拔,甚至造成婚姻破裂.这充分说明,猜疑是再婚的大敌,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在彼此之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使感情之花不谢,爱情之树常青.
作者:赵化南 刊期: 2001年第4期
随着形形色色的丰乳广告在各种媒体上的频繁亮相,好像乳房不丰满挺立,作为女人就不完美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作者:江艾 刊期: 2001年第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4期
老李因为腹痛来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他患有肾结石,给他开出了检查单让他去影像科拍腹部平片.不常进医院的老李到了影像科如同进了迷宫,看着一块块指示牌和一扇扇紧闭的房门,他一时不知所措.
作者:王骏 刊期: 2001年第4期
选择食料有讲究火锅的烹调方法基本上是以热水煮熟食物,而不经食油炮制,是一种颇健康的饮食方法.
作者:黄军 刊期: 2001年第4期
新世纪之初,北京城里就爆出了一条令人瞠目的新闻,海淀警方向外界宣布:一宗在北京市缉毒史上罕见的贩卖毒品案已经告破,涉嫌此案的两名男子全部落入法网,警方缴获的毒品重量竟高达26公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较为特殊,他不仅是供职于国家一药品研究院的公职人员,而且还是一名具有指导医药学博士研究生资格的高级研究员.他叫刘应泉,今年58岁.
作者:陈彦杰 刊期: 2001年第4期
年初,我拜访了一位出生于1900年的学者.开始我根本不敢抬头看他,我以为那么老的人一定衰迈得不行,后来一望,我简直不敢相信,他的气色竟那么好,皱纹也不多,要不知年龄,我还以为他只有70岁!
作者:陈鹰翔 刊期: 2001年第4期
这篇文章也许会使您打哈欠.人打哈欠十分奇妙,胎儿在母亲腹中发育近3个月后便开始打哈欠.普通人常在看到、想到打哈欠,读到打哈欠的情节,听到打哈欠的声音后就像被传染了似的,也开始打哈欠.
作者:曲笑 刊期: 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