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微视野固视性质分析

王欣玲;史铭宇;冯莉;阎启昌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非动脉炎性, 固视, 微视野
摘要: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眼的微视野固视性质.方法:选择NAION患者23例27眼,分别以检眼镜法和Nidek MP-1微视野仪检测其固视性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检眼镜法检测,18眼表现为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以微视野法检测,18眼表现为稳定的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其中相对不稳定固视6眼,不稳定固视3眼.中心固视眼视力明显好于中心外固视眼(P<0.05).结论:检眼镜法检测NAION患者的固视性质时可以明确区分中心固视和中心外固视,微视野法则可以进一步对固视的稳定性加以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Akreos MI60型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的研究

    目的:研究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博士伦四点支撑板状襻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眼的伪调节力.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我院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9例22眼,在术后6mo进行随访,观察其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35cm近视力、佳矫正近视力;离焦法测定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主观法);在药物(20g/L毛果芸香碱)诱导下用UBM测量前房深度的变化并计算其伪调节力(客观法).结果:术后6mo,裸眼远视力为0.81±0.11,佳矫正远视力为0.91±0.09;35cm近视力为0.62±0.10,佳矫正近视力为0.85±0.11;调节幅度离焦法测定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为2.55±0.24D,前房深度测量法(ACD法)为0.72±0.13D.结论:对于没有明显屈光不正的患者,博士伦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眼术后早期具有一定的伪调节力,主观法测得调节幅度大于客观法.

    作者:陈毕峰;石明华;郑亦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噻吗心安对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揭示抗青光眼药物噻吗心安(timolol maleate)对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的影响作用,为其眼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噻吗心安处理体外培养的HCE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形态变化,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荧光双染色法检测质膜的通透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断片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噻吗心安在0.15625~5g/L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HCE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缓慢、数量减少、胞质皱缩、胞内空泡化、变圆脱落、质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凝缩、DNA断片化和出现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临床使用浓度2.5~5g/L的噻吗心安对HCE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大,处理28h的凋亡率高达83.23%~96.71%.结论:噻吗心安在0.15625~5g/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著诱导HCE细胞凋亡,临床使用浓度时对HCE细胞的毒性作用极大,在眼科临床中应谨慎使用.

    作者:樊廷俊;随蓓蓓;王清扬;温茜;孙倩;于苗苗;葛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

    目的:探讨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早发性近视、10例迟发性近视和20例正视),测量他们的刺激性调节诱发的AC/A比值.结果:在早发性近视和迟发性近视与正视眼的反应性AC/A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与迟发性近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84,P<0.01);早发性近视与正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71,P<0.01).结论:早发性近视较迟发性近视和正视具有较高的反应性AC/A比值,提示高AC/A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杨宇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硅油填充眼在不同时机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屈光误差比较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9-01/2011-12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1例51眼,其中A组17例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6mo行硅油取出;B组1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21例硅油取出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3mo时屈光误差情况.结果:三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分别为(0.873±0.256)D,(0.828±0.134)D,(0.473±0.121)D,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及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超眼轴测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在取油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屈光误差小.

    作者:石芊;彭秀军;刘百臣;卢成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IVTA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效果,并对其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分析研究2010-01/2012-01在我院确诊为双眼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6例12眼,每例患者双眼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A组玻璃体腔注射4mg曲安奈德,B组玻璃体腔注射2mg曲安奈德.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晶状体透明度以及葡萄膜炎复发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视力均有大幅提高,术后OCT显示12眼(100%)黄斑囊样水肿均消失,黄斑中心凹厚度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两组间视力、黄斑区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眼压升高3例3眼(50%),A组药物控制后眼压平均为44.33±7.51mmHg,B组为23.33±2.52mmHg,术后两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双眼随访期间发生并发性白内障,2例患者双眼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复发.结论:IVTA是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有效方法.并发症有眼压升高和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腔注射4mg和2mg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相同,后者眼压升高的并发症易于应用药物控制.

    作者:祝莹;李军;徐少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传代培养,紫外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2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细胞后,观察各项指标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阳性对照组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段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均低于同时段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伴随白藜芦醇作用时间的延长,透射电镜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程度减轻.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对辐射性白内障具有预防作用,从而为寻求有效的防治白内障药物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雪芳;刘忠鑫;陈炳荣;刘平;郑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

    目的:观察并评价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眼表损伤患者167例,随机分成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45 例,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55例,联合应用组67 例.分别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白天每2h 1次(6 次/d),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白天每2h 1次(6 次/d),晚上睡前滴眼1 次,联合应用组同时按上述方法两药间隔5min点眼治疗.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4%和83.6%,玻璃酸钠滴眼液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8.9%,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97.0%.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优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而联合应用组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5).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较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各种眼表损伤更有效,但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疗效更确切,应用安全.

    作者:蒋道源;万春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翼状胬肉转位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68例76眼,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和对照组2个组,每组38眼,玻璃酸钠组术后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记录患者术前1d,术后1,7,14,30d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mi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检测.结果:术前和术后1d两组BUT,SⅠt,CFS 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14d玻璃酸钠组BUT,SⅠt,FS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具有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作者:李游;刘丹;庞东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首诊于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分析和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眼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病例回顾性研究.回顾11例首诊于眼科的CCF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结果:其中9例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眼部临床表现以搏动性突眼为特征,易误诊为眼眶炎性假瘤、眶内动脉瘤以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经DSA确诊后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结论:眼科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认真询问病史,结合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血管内栓塞治疗是CCF的首选,效果肯定.

    作者:高丹宇;储昭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眼动参数变化与青年近视眼关系的分析

    目的:分析相对调节力(正,负)、水平隐斜(远,近)及调节灵活度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根据受检者屈光状态分为五组:正视组29例,低度近视组118例,中度近视组82例,高度近视组37例,屈光参差组26例(其中屈光参差组不纳入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综合验光仪上测正、负相对调节力,Von 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隐斜度,利用±2.00D蝴蝶镜测调节灵活度,不同组眼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均值4.87±1.47D,低、中、高度近视组正性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2.36±1.21,2.92±1.40,2.86±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节灵活度在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近水平隐斜正视组与近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相对调节明显下降引起调节储备不足形成远视性离焦可能是青年近视发病病因之一,而负相对调节力、调节灵活度及远、近水平隐斜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无关.

    作者:田晓丹;范春雷;詹立辉;徐艳春;徐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泪小管断裂后解剖结构的量化分析

    目的:对泪小管断裂后的解剖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为术中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提供依据,评价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对照组(50例),直视法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测量泪小点与颞侧断端距离、泪小管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及象限位置,记录两组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成功率.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下泪小管鼻侧断端位于泪阜下半象限者94%,下泪小管鼻侧断端距离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34±0.68mm,其中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mm者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01±0.77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7mm者为0.57±0.19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7mm者为3.05±0.97mm.手术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49/50(98%),对照组:40/50(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多位于泪阜水平延长线下方,泪小管鼻侧横断面多位于泪阜深面2~3mm范围内,术中可以泪小点与颞侧断端的长度来确定鼻侧断端在泪阜周围的寻找范围.寻找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下泪小管颞侧断端距下泪小点4~7mm患者.

    作者:韦敏;姜树森;武红旗;宗秋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的手术探究

    目的:探讨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行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割术,观察患者术后7d~6mo术眼的视力、眼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术眼均有不同程度的乳化硅油小滴残留,术后视力上升者18眼(60%),下降者7眼(23.3%),不提高者5眼(16.7%);眼压1wk内正常者25眼(83.3%),高于正常者5眼(16.7%);6mo后眼压正常者28眼(93.3%),高于正常者2眼(6.7%);无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移位或玻璃体积血发生.结论:硅油取出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割术可有效控制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并提高视力,是一种治疗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作者:浦利军;顾晖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减退的研究进展

    角膜知觉减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尽管角膜知觉减退是否是糖尿病的眼部症状还存在争议,但是近有研究表明,它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神经病变都存在相关性.近几年,角膜知觉减退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细胞内糖代谢产物累积、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和长度缩短、免疫机制所导致.我们现就角膜知觉减退与糖尿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徐凯蒙;李一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外伤性前房积血8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88例96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的原因.临床表现、药物、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积血吸收时间:2d内吸收者56眼,3~7d内吸收者31眼,8~14d吸收者8眼,14d以上仍未吸收者1眼.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较满意,Ⅲ级前房积血视力恢复不理想.结论:采取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促进积血吸收,防止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肖潇;王建明;杨格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1/12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为试验组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d;1wk;1,3,6mo的视力及两组术前、术后1d;1wk;1,3,6mo的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3,6mo时两组散瞳查眼底,试验组中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4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1眼.结果:佳矫正视力:术后1d;1wk;1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DR与DR、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NDR与DR、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中央厚度:1d;1wk;1,3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mo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1wk两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前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1wk;1,3,6mo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3,6mo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后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已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

    作者:王彬;李金霞;王应利;吴彬阁;霍建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 Ala多态性与山西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40~70岁、糖尿病病程10~20a、血压<140/90mmHg且不合并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无DR组(NDR组)、非增生型DR组(BDR组)和增生型DR组(PDR组)各3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所有患者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该研究人群中存在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其中NDR组中基因型PP,PA,AA分别为40.0%,53.3%和6.7%,BDR组分别为70.0%,30.0%和0%,PDR组分别为76.7%,23.3%和0%;三组间比较,基因型频率(χ2=10.351)和等位基因频率(χ2=10.20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o12 Ala基因多态性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且可能是抑制其发生的保护性因子.

    作者:刘永庆;王丽聪;董静;王晋峰;武圣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1年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小学生屈光状态,分析视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2011年下学期全体在校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总计465名,参与调查460名(调查率98.9%),其中数据资料齐全的有445名.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以下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年龄(age)、身高(height,H)、体重(weight,W)、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球镜屈光度(diopter of spherical,S)、柱镜屈光度(diopter of cylinder,C)、等值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并分析整体屈光状态及各相关因素对视力的影响.裸眼视力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采用小数准确记录,再转化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9.49±1.47岁,平均SE为-0.85±1.82D,平均UCVA为+0.09±0.28,近视眼率为40.9%,散光眼率达58.9%.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眼率逐步增加,近视屈光度也明显加深(P=0.000).随年龄增加,UCVA、AL增加(P<0.01),SE值下降(P<0.01).UCVA与Age,H,W,BMI及AL呈正相关,而与S,C及SE呈负相关(P<0.01).结论: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小学生中,近视及散光发病率较高,儿童视力与眼轴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作者:朱玮;吴岩;于靖;郑心怡;巴俊;栗莉;赵莼;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42例944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完成手术.结果:术后3mo回访347例504眼,矫正视力≤0.3者27眼(5.4%),其中2眼为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0.3~0.5者102眼(20.2%),0.5~1.0者305眼(60.5%),1.0以上者70眼(13.9%).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昂贵的手术设备,可安全地将晶状体核娩出,切口自身密闭性能好,实现了小切口和无缝线.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符合贫困地区医院现状.

    作者:田自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国人VEGF基因多态性与DR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D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VEGF I/D基因和VEGF水平.结果:NPDR组和PDR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NPDR组和PDR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VEGF I/D基因多态性很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

    作者:李东豪;胡利;何文智;丘红红;闻毅颐;杨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制备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索相对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的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方法:将87只SD大鼠分为角膜缘碱烧伤20s组(A组,34只),角膜缘碱烧伤40s组(B组,23只),角膜中央碱烧伤40s组(C组,30只),用浸润1mol/L氢氧化钠的滤纸片,分别烧灼大鼠角膜缘和角膜中央,术后7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记录上述指标.结果:角膜缘碱烧伤(B组)较角膜中央烧伤(C组)溃疡发生率、角膜穿孔率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缘烧灼时间长组(B组)溃疡发生率及角膜穿孔率高于角膜缘烧灼时间短组(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烧灼角膜缘和角膜中央(A,B,C组)均能诱导出角膜新生血管.结论:对于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以选择3mm圆形滤纸片角膜中央烧伤为佳;对于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所致角膜病变的实验,以选择环形滤纸片放置于角膜缘20s为佳.

    作者:顾宏卫;胡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