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张磊;王亚娜;陆秉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临床特征以及与其糖尿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6-03/12于煤炭总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干眼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病史调查及干眼相关检查.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检查.以患者的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组;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5a组、5~9a组、≥10a组;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组和血糖未控制组.将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诊断为干眼的糖尿病患者共178例356眼,患者年龄32~85(平均58.41±13.06)岁.男110例220眼(61.8%),女68例136眼(38.2%).患者的BUT平均值为4.52±2.31s,SⅠt平均值为4.25±1.99mm/5min.两种检测方法中,女性均比男性的检测结果平均值稍高,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平均值都低于<60岁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3、4.021,P<0.01);病程<5a组、5~9a组及≥10a平均值均低于正常,≥10a组低,5~9a组次之,<5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884、60.204,P<0.01);血糖控制组的BUT及SⅠt平均值明显高于血糖未控制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5、-5.918,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干眼表现为泪膜不稳定性和泪液分泌减少两种类型,与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周玉梅;王应利;靳杨扬;李猷娜;王振;刘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术后效果的评估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术前测量的黄斑裂孔小直径、裂孔基底大直径、裂孔大高度、黄斑裂孔指数、裂孔形成因子、裂孔牵拉指数、黄斑裂孔愈合指数、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中心凹视锥细胞外节尖端线、中心子区视网膜厚度以及黄斑裂孔内口直径等形态学参数与术后视力和裂孔解剖复位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认识各种预测指标、熟悉其价值有助于手术者直观地对术后情况进行判断,也有助于加深对黄斑裂孔形态、功能学改变的了解.
作者:刘瑞;盛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的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 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并比较术后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 edema 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的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的平均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的损伤.
作者:李曼;谢桂军;任勇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积极探索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法在神经眼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着力提升神经眼科医师临床诊疗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方法:以2014/2016年参加神经眼科临床专业学习培训的研究生或进修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抽样选取40名人员,按性别比例设置分配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SP教学法组织施教.课程结束后,采取科目考试、问卷调查、综合评定等方式,对评测教学内容、质量和效果的量化数据进行采集与汇总,并应用SPSS 20.0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形成研究报告.结果:问卷调查显示,两个组分别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理解掌握的透彻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性、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性,以及教师施教能力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例分析试题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使用标准化患者教学法有助于培养神经眼科医师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作者:方伯言;王大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72例7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则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水肿程度、自觉症状评分、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变化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后1d比较,两组术后7d角膜水肿程度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7d角膜水肿程度、视力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郾05);与术后1d比较,两组术后7d自觉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7d自觉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郾05 );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7 d角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郾05),对照组较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郾001 ),且观察组角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均能明显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症状及患者视力,但后者相比前者在修复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外伤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Ex-press引流钉联合羊膜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眼压及视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行Ex-press引流钉联合羊膜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外伤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18眼,分别记录眼压(IOP)、佳矫正视力(BCVA)、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24mo.结果:术后24mo,15眼取得了绝对成功(未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时IOP<21 mmHg),成功率为88.2%(15/17).术前IOP为36.9±4.8 mmHg,术后12mo为15.4±3.5 mmHg,术后24mo为15.5±3.5 mmHg.术后早期有2例患者(11.1%)由于滤过泡纤维化出现了高眼压.大多数患者后一次复查时BCVA较术前有提高.2例患者(11.1%)术后出现一过性低眼压.术后无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引流器触碰虹膜或引流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羊膜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外伤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的、有效的,可以作为这类患者的选择.
作者:童女侠;尹金福;晋秀明;谢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角巩膜层间分离治疗迁延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2 例22 眼经药物治疗角膜溃疡迁延不愈的深层感染患者,行角巩膜层间分离,角膜层间填充无菌明胶海绵,对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炎症反应及角膜层间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6mo,其中18眼术后7~9d角膜层间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前房积脓减少,12~15d溃疡逐渐缩小,感染控制,周围基质水肿减轻,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术后4眼为混合感染,其中2眼因病灶范围进展迅速,新生血管未长入病灶,溃疡濒临穿孔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角巩膜层间分离旨在将角膜缘深层血管引入溃疡周围,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角膜深层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鑫;马莉珍;吴彦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6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角膜碱烧伤患者32例37眼,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7例19眼,采用40mg/L人羊膜匀浆提取液治疗,B组15例18眼,采用3g/L泼尼松龙滴眼液治疗.在治疗不同的时间点(1、4、7、14、21、28d)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同时检测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PEDF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患者在使用人羊膜匀浆提取液治疗后,PED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治疗28d后,PEDF表达水平达到了0.721依0.314,而B组患者PEDF表达水平仅有0.538依0.253,两组患者PEDF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VEGF表达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时均低于B组,在治疗28 d后,A组患者VEGF 表达水平为0.152依0.020,B 组患者VEGF表达水平为0.302依0.031,两组患者VEGF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数量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郾05 ).结论: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可以促进患者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PEDF表达,抑制VEGF的表达和角膜新生血管的增殖.
作者:赵抒羽;郭小南;何锦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传统泪膜测量方法和非侵入性泪膜功能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一致性及舒适性.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101例101眼欲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应用Oculus眼表分析仪测量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下泪河高度(LTMH);SchimerⅠ试验(SⅠt)测量基础泪液分泌、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l-BUT).分别对首检眼的NIBUT与fl-BUT进行相关性、一致性分析,对LTMH与SⅠt进行相关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ng scale,VAS)对两种检查过程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LTMH与SⅠt呈正相关(rs= 0.346,P=0.001)、NIBUT与fl-BUT呈正相关(rs = 0.393,P=0.001).NIBUT与fl-BUT的Bland-Altman图 95%一致性界限范围-9.62~14.18.NIBUT检查与fl-BUT检查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4,P=0.020);LTMH检查与SⅠt检查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45,P=0.001).结论:Oculus 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的NIBUT、LTMH值客观有效,LTMH与SⅠt呈良好的正相关,NIBUT与fl-BUT、SⅠt与LTMH存在正相关,且检查过程较传统方法舒适,能够有效评估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泪膜功能.
作者:张鹏;吕菊玲;吴菊芬;王兰;张杰;霍淑平;陈金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圆锥角膜患者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舒适度及视觉表现.方法:横断面研究.50例患者(50眼)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地形图和对比敏感度.戴镜后,测量佳戴镜矫正视力(BCLCVA)、对比敏感度及舒适度通过平均视觉模拟量(VAS)呈现.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6.2依6.0 (16 ~39) y.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 UCVA,BCVA,和 BCLCVA 的平均logMAR值依次为0.61依0.37 (0.15 ~1.3),0.42依0.32 (0~1.3) 和0.18依0.20 (0 ~1.3).使用接触镜后视敏度显著提高(P<0.05),在明视和暗视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数值明显增加(P<0.05).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视觉模拟量(VAS)值为8.02依1.64(5~10).结论:圆锥角膜患者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够改善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舒适度.
作者:Ihsan Yilmaz;Ferah Ozcelik;Gokhan Demir;Gonul Durusoy;Basak Saracoglu;Muhittin Taskapili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6-0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92例99眼的临床基本资料,其中男49例53眼,女43例46眼,平均年龄57.1±1.9岁;患者进行眼球麻醉后行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白内障的超声乳化;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联合手术均进行得比较顺利,手术中没有后囊膜发生破裂的患者出现.患者中有7眼使用BSS液进行填充,有46眼注射入硅油,有46眼注射入C3F8;有49眼Ⅰ期时放置人工晶状体,有21眼在取出硅油时Ⅱ期放置人工晶状体;患者手术以后视力得到提升的有84眼(85%),视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有15眼(15%);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含一过性高眼压18眼(18%)、前房反应7眼(7%)和角膜水肿8眼(8%).结论: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孙昊;张剑;康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眼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劈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前节、眼底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裸眼视力(LogMAR)1.095±0.171,矫正视力(LogMAR)0.994±0.158.术后1wk裸眼视力(LogMAR) 0.321±0.214,矫正视力(LogMAR)0.276±0.179.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52、29.211,P<0.01);术前角膜散光平均值为0.93±0.34D,术后3mo为 0.95±0.29D,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05);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处理中具有优势,安全有效.
作者:吴兵;杨建;杨学龙;孙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类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01,语种不限,检索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及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GRADEpro软件对各评价指标的参数进行循证医学质量评价;采用漏斗图检测所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发表时间介于2008/2016的1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包含923例患眼,其中493例患眼进入PPV联合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anti-VEGF组(试验组),430例患眼进入单纯行PPV组(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组术中出血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06,95%CI(0.02~0.15),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WMD=-29.13,95%CI(-36.95~-21.30),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术后早期[OR=0.29,95%CI(0.19~0.44),P<0.01]及晚期[OR=0.34,95%CI(0.20~0.58),P<0.01]玻璃体出血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组术后佳矫正视力水平不优于对照组[WMD=-0.51(LogMAR),95%CI(-1.10~0.08),P=0.09],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试验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破裂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OR=0.24,95%CI(0.14,0.40),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在纳入的16篇文献共493例试验组患眼中,无1例报道出现与注射anti-VEGF类药物相关的明显眼内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其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注射药物的剂量、玻璃体腔内注射与手术的间隔时间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作者:李隽;徐国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常见的视网膜疾病,有色人种多见,在我国主要患者群以60岁左右为主,且女性较多见,该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且尚无特效药,眼底镜下可见橘红色病灶、出血及渗出,结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可做出诊断,近几年对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疗法、针对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及其联合治疗,本文将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疗展开综述,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陈奇;杨建军;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玻璃体液化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随后会进一步影响玻璃体及其周围组织的理化性质,导致多种相关眼部疾病.玻璃体液化主要的病理改变是透明质酸逐渐耗竭和胶原网状结构塌陷,其中伴随着一系列玻璃体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因此,本文对正常眼玻璃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玻璃体生物力学特性的测量方法、玻璃体液化形成机制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与眼病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有效地减缓和治疗玻璃体液化提供思路.
作者:张鹏程;严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黄斑前膜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眼内某些细胞沿着视网膜内表面生长形成的纤维增生膜,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黄斑前膜的主要方法是双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无定论.影响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因素很多,如年龄、黄斑中心凹厚度、椭圆体区结构的完整性等.
作者:房国凤;高荣玉;徐鑫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世界上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原发性青光眼中常见的类型,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有很多学说,如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而近几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可能也参与了青光眼的发病过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多种促炎症因子显著升高.本文总结了两种常用的房水因子的检测方法,并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促炎症因子升高的机制.
作者:张勇;谢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CTGF siRNA 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株B3 CTGF和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5`-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TGF siRNA与脂质体混合,并转染HLECs,通过荧光转染评估转染率.我们用CCK-8来评价转染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活力并使用实时定量RT-PCR,细胞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来分析CTGF和α-SMA在转染后的表达改变.结果:脂质体介导的CTGF siRNA转染呈现出高效的转染率.转染率在24h高达95%.CTGF siRNA 72h转染能有效抑制HLECs的增殖.CTGF siRNA转染24h后CTGF和α-SMA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则无类似效应.结论:CTGF siRNA 能够有效降低CTGF和α-SMA的表达.
作者:庄华;郑凝旋;巫婧;徐巍;胡建章;谢茂松;郭建;徐国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后发障患者在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人工晶体有无发生偏移,以及眼轴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在行YAG激光术前均先参照标准对数视力表验光并获得佳矫正视力,以眼前节OCT获得眼前段图像,并以CMOS测得眼轴.本研究中定义瞳孔所在的水平面与人工晶体的前表面所成的夹角为人工晶体偏移度(简称偏移度,单位:度).完成相关检查后,对患者逐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术眼一次,术后1h,1wk后对患眼行验光,眼前节OCT及CMOS检查.分别记录患眼人工晶状体的偏移度、眼轴长度及佳矫正视力,并以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YAG激光术前各例眼的平均偏移度为2.896±2.286度,平均眼轴为23.56±0.55 mm;术后1h平均偏移度为4.702±2.991度,平均眼轴为23.40±0.59 mm;YAG术后1h较术前相比佳矫正视力提高了平均3.72±1.74行.YAG术后1wk回访患者有9例12眼,此12眼的YAG术后1h的平均偏移度为3.175±1.791度,术后1wk的平均偏移度为3.434±1.835度.YAG术后1h与术前相比人工晶体偏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h与术前相比眼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AG术后1wk与术后1h人工晶体偏移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AG术后1h较术前提高的佳矫正视力行数与术后1h较术前人工晶体偏移度的差值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3.结论:后发障患者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人工晶体发生偏移,而眼轴长度几乎不变;且YAG术后人工晶体发生的偏移量越小,佳矫正视力提高越多.
作者:高潮;吕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明确计算机用户中干眼的发生情况,并将其与非使用者进行比较.方法:这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于2015年在Birjand进行.研究的样本量确定为304例(计算机用户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两组都使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泪液分泌试验用于评价研究对象的干眼情况.研究对象填写问卷,所用问卷通过回顾文献基于客观情况发展来.使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和Fisher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结果:干眼发生率:对照组为3.3%(5例),计算机用户组为61.8%(9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对照组为7.9%(12例),计算机用户组为34.2%(52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算机用户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干眼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干眼患者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时间为6.65±3.52h,对照组为1.62±2.54 h(T=13.25,P<0.001).结论:这一研究显示了使用计算机和干眼、眼部症状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员工使用计算机工作的时间予以特别的关注.
作者:Mohammad Hossein Davari;Ghasem Karimi;Seyed Hamid Sajjadi 刊期: 2017年第08期